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优质护理前提下乳腺癌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VPA组各50例。PICC组留置PICC,VPA组留置VPA。所有患者均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拔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对导管使用的总体满意情况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PICC组有5例拔管,导管留置时间为(81.21±21.12)d;VPA组有4例拔管,导管留置时间为(143.32±36.23)d,两组拔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8,P0.05)。两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社会功能、经济困难、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CC组对导管使用的总体满意情况评分为(4.6±0.7)分,VPA组为(3.6±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3,P0.05)。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VPA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5)。结论优质护理前提下,乳腺癌患者留置VPA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乳腺癌患者化疗及静脉输液的理想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肿瘤出院患者分别使用两种导管维护方法的效果,观察不同维护方式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可为临床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中心静脉导管带管肿瘤出院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导管维护,试验组采用PICC置管专科护士指导,家属监督进行导管维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维护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导管留置时间、维护间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维护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导管维护间隔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张力性水泡、过敏性皮炎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PICC置管专科护士指导,家属督促进行导管维护较传统导管维护来说,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409-1410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6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IVAP组和PICC组,每组80例。观察比较两组导管留置率、意外拔管率、患者生活质量及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第1个月IVAP组与PICC组的导管留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个月及半年后,IVAP组的导管留置率显著高于PICC组(均P<0.05)。2IVAP组的意外拔管率显著低于PICC组(P<0.05)。3IVAP组的平均Karnfsky评分显著优于PICC组(P<0.05)。4IVAP组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ICC组(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给药中,IVAP较之于PICC的留置时间更长,意外拔管率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生活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在外科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C与CVC的置管用时、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结果 CVC组置管操作平均时间(28.67±5.13) min短于PICC组的(45.20±6.89) min (P=0.035);PICC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114.85±10.29)d长于CVC组的(24.78±8.42)d(P=0.033);PICC组与CVC组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优于CVC组的并发症有5项,而CVC组优于PICC组的并发症仅为静脉炎.结论 对于长期营养(>4周)的患者提倡使用PICC,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PICC技术的培训与发展;而CVC具有置管操作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更适合于重症急诊患者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应用外周静脉短导管(PIV)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输液途径进行效果评价及成本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95例应用PICC的VLBWI和同期90例留置PIV的VLBWI,分别作为PICC组和PIV组,比较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平均住院日、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成本及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比较,PICC组每周体质量增长高于P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日比较,PICC组短于PIV组[(48.2±5.2)d 比(53.2±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ICC组(35.4%)低于PIV组(44.9%),其中静脉炎(PICC组21例次,PIV组169例次)、液体渗出或外渗(PICC组2例次,PIV组185例次)、导管脱出(PICC组3例次,PIV组145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堵塞(PICC组7例次,PIV组84例次)和其他(静脉穿刺栓塞、感染)(PICC组1例次,PIV组3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静脉输液途径成本比较,PICC月成本(1 951.5元)稍低于PIV(2 008.5元),单次成本(1 691.5元)高于PIV(129.9元),PICC成本-效果比值 (30.22)优于PIV(36.45)。结论 对于VLBWI,PICC可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体质量增长。但单月成本两者相近,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时间过短有关,对于PICC,随着留置时间延长,其卫生经济学优点将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将7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经颞浅静脉留置PICC导管,对照组40例经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的留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7.4%,对照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7%,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穿刺部位出血量、导管异位率、导管使用时间、液体外渗和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PICC置管评估时颞浅静脉应作为备选静脉.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8,(1):109-110
目的比较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VAP组(64例)和PICC组(60例)。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意外拔管率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KPS评分、意外拔管率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PICC比较,VAP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能够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肺癌患者中比较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股静脉置管的效果,探讨肺癌患者治疗的最佳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3年4月275例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外静脉置管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6例、PICC 106例和股静脉置管35例,比较4种不同置管方式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导管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4组深静脉一次置管成功、二次置管成功和总置管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5);平均置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PICC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颈外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和股静脉组(P =0.004,P=0.003,P=0.006),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余3组(P=0.001,P=0.000,P=0.002).置管过程和导管留置过程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舒适度与4种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有相关性(r=0.318,P=0.000).结论 4种深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均很高,为成熟的操作技术.可针对肺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深静脉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9.
黄萍珍  颜溶溶 《药物与人》2014,(12):337-337
目的:探讨静脉管理小组在提高危重症患者深静脉管道维护方面的作用.方法: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210例深静脉置管时间大于7天的患者,随机分为A 组110例与B组100例,分别于置管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对两组患者的体温、穿刺点局部情况、堵管率、脱管率、导管留置时间等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第1天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置管后第3天两组体温、穿刺点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堵管率及脱管率无差异(P〉0.05 ),置管后第5天两组数据在体温、穿刺点、脱管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置管后第7天体温、穿刺点、脱管率及堵管率有差异(P〈0.05),A 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为158.6±12.4h,B组患者深静脉留置时间为105.2±11.7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U 静脉管理小组对深静脉管道的维护,能提高危重症患者深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作用,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肺癌化疗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PICC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留置时间、患者依从性、留置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对 PICC 置管病人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维护,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 (pcriphc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ors,CVC)在老年病人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及并发症。 方法 :198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对 2 0例老年病人实施了 PICC,同时与 70例实施 CVC的老年病人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PICC与 CVC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 97.1%和 90 .0 % ,(χ2 =2 .97,P>0 .0 5 ) ;导管留置时间 PICC组 7~ 10 7天 ;中位数 (M) =14天 ;四分位间距 (Q) =2 5 .6 ;CVC组 8~ 90天 ;M=16天 ;Q=2 7.4;导管阻塞率分别为 11.4%和 4.2 % ;(χ2 =2 .47,P >0 .0 5 ) ;导管尖端误入颈内静脉 PICC组为 1.4% ,CVC为组5 .7% (χ2 =1.0 3,P>0 .0 5 ) ;导管感染率 PICC组为 1.4% ,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血培养阴性 ;CVC组为 2 .8% ,1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呈阳性 (χ2 =0 .34 ,P>0 .0 5 ) ;导管脱出 PICC组为 4.2 % ;CVC组为 1.4% (χ2 =1.0 3,P>0 .0 5 ) ;PICC组 3例 (4.2 % )发生外周静脉炎 ,CVC组有 2例 (2 .9% )发生气胸 ;CVC组有 7例穿刺置管失败病例改用 PICC方法均获成功 ,两组病人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结论 :PICC具有置管成功率高 ,可以避免气胸、血管损伤等  相似文献   

12.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后病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引起病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2005年5月-2008年4月516例所有送检PICC导管培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送检的516例样本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有119例,阳性率为23.0%,PICC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年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留置时间长与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例患者留置PICC平均时间是65 d,均无相关性感染发生,仅有15例患者发生轻微上肢肿胀.结论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仔细观察、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使用有效过滤器会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为输 液方式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PICC置管进行输液的29例血液恶性肿瘤 患者为A组,同期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的29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3.45%,低于A组的10.34%,导管留置时间为(259.4±14.8)d,长于A组的(80.4±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置管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也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相应时段的水平(P<0.05).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好于PICC,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L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5例宫颈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及患者、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IVPA组(305例)和PICC组(420例).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 IVPA与PICC相比,置管成功率显著增高(χ2=4.508,P<0.05)、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增加(t=52.745,P<0.05)、导管维护操作时间显著减少(t=13.110,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6.36,P<0.05)、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显著增加(t=21.399,P<0.05)及置管费用显著减少(t=66.868,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推荐使用IVPA法,该方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PICC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长期肠外营养输液治疗或化疗患者中的实用性和费用。方法选用三向瓣膜式PICC及非三向瓣膜式PICC,两种导管的型号均为4Fr。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3、6个月的实用性和费用差异。使用非三向瓣膜式PICC为A组,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为B组。结果3个月后A组使用导管维护费用平均569元人民币,B组为187元人民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6个月后A组导管维护费用平均为1709.4元人民币,B组为561.6元人民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7)。3个月内两种导管维护消费如果加上导管本身的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37),但如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则B组仍低于A组。A组置管时出现导管异位并发症1例(5%),B组治疗后期出现1例(5%)。A组出现导管堵塞2例(10%),B组1例(5%)。结论三向瓣膜式比非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维护费用低,且使用时间越长,导管维护费用相对越低。两种导管因在不同患者特点不同,均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均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措施在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接受治疗的PICC肿瘤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PICC导管及集束化管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集束化组,各75例;常规组为传统管理法,集束化组为PICC导管集束化管理法,观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与PICC导管的利用率。结果集束化组患者置导管时长(236.43±10.12)d,短于常规组的(238.67±9.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80,P=0.1612);集束化组患者的导管平均用时为(136.43±10.49)d,大于常规组的(88.45±9.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6.43±8.49)d,常规组患者为(257.02.02±10.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仅有4例出现CRBSI,其发生率为12.70‰,常规组患者出现18例CRBSI,其发生率为33.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导管利用率为53.12%,常规组患者为33.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管理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以显著提高PICC导管的利用率和降低血流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社区护士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项技能培训对提高化疗间歇期PICC维护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留置PICC的220例食管癌或肺癌患者,其中男174例(79.1%)、女46例(20.9%),年龄为(61.1±9.0)岁.以社区护士参加PICC技能专项培训时间为界限,将患者分为培训前组(n=119)和培训后组(n=101).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间歇期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社区护理期间PICC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9% (46/220),按照发生率高低依次为感染(7.2%,16/220)、静脉血栓(4.5%,10/220)、导管堵塞(3.6%,8/220)、导管脱落(2.7%,6/220)、渗出或损坏(2.7%,6/220).培训后组PICC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培训前组(14.9%比26.1%,P=0.047; 3.0%比10.9%,P=0.035),而患者满意度(对PICC疑问的解答、对手臂上导管及其位置的感受、总体评价)显著优于培训前组(P =0.003、0.011、0.001).结论 实施社区护士PICC专项技能培训能够提高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PICC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易小容  张荔 《医疗装备》2020,(7):169-170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降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医院长时间接受输液的100例PIC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维护,观察组采取PICC维护标准流程进行维护,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维护标准流程可降低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化学治疗患者延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我科2002年6月-2006年6月间留置PICC的826例患者的留置时间、拔管原因、维护方式、导管相关性感染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PICC留置时间为7天-34个月,其中留置时间达1年以上者112例(13.6%);拔管主要原因是治疗结束及死亡,占95.4%;因导管相关性感染拔管者12例,仅占2.5%。结论因治疗方案需要长期化疗的患者,在经过PICC资格培训的护理人员的维护下,能够将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延长至1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