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血药浓度和药品不良反应(ADR),以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至2017年接受伊马替尼口服治疗的GIST患者173例,于患者入组第1个月及之后每3个月监测血药浓度和峰、谷浓度;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设计G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进展期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和外显子11及9突变病人对高剂量伊马替尼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ISC Proceedings、ScienceDirect数据库、OVID数据库等,应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合计2729例病人,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示:高剂量组800mg/d与标准剂量组400 mg/d相比,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总生存率;高剂量组800 mg/d对外显子9突变病人与外显子11突变病人相比可显著提高其总生存率(P<0.0001).结论:对于进展期GIST病人,伊马替尼标准治疗剂量为400mg/d,但对于外显子9突变病人推荐使用高剂量伊马替尼800mg/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67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局限性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生确切转移性病灶;28例转移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2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3个月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部分缓解6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8例,其中3例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治疗期间病情持续进展,追加剂量后病情仍未控制,后患者放弃治疗,3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6个月后患者死亡。另5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12个月内病情稳定,后出现病情进展,在追加剂量后未能控制病情,患者行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进展病灶后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愈后,长期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肿瘤复发率较低,且多数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对于高风险的GIST患者推荐手术结合伊马替尼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无法手术完全切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某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住院并已经在外院确诊晚期胃肠间质瘤(并在外院证实术中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或术后复发、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患者86例,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00~600mg/d口服的患者34例;对照组给于环磷酰胺注射,疗程为8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获益率(85.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对照组获益率(86.04%),1年、2年治疗组及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轻,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在靶向药物出现之前,完整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惟一潜在治愈方法。然而8,5%高危型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5年无复发生存率约20%~40%。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作为靶向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彻底改变了晚期GIST治疗的困境。多个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COSOG Z9000试验、ACOSOG Z9001试验及EORTC试验)相继发现伊马替尼可显著提高中高危型GIST患者术后的无复发生存率。最近,SSG XVIII/AIO试验研究获得了最新结果,发现3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不论在5年RFS或OS均优于1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以腹胀伴恶心呕吐一年,加重一周为主诉人院。患者一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进食后明显加重。于当地医院诊治,给与洛赛克及法莫替丁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一周前饮酒后症状加重,呕吐暗红色血液共2次,总量约1000mL。遂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示:胃窦近幽门处见-5.5×6.2cm的隆起型病变,黏膜破溃,表面多处溃疡,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收治入院。一般状况可,无发热,无腹泻,便血,便成形,食欲差,小便正常,近一个月体重减轻10公斤。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否认手术外伤史、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曾患乙型肝炎,否认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7.
伊马替尼在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马替尼为苯胺嘧啶的衍生物 ,是一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合成于 1992年 ,2 0 0 1年 5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近 ,伊马替尼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 ,本文主要综述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以及在GIST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尹承倩 《药品评价》2012,9(24):39-41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伊马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转移/复发GIST疗效显著,使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患者50例,均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其中舒尼替尼剂量50 mg/d 19例,舒尼替尼剂量37.5 mg/d 31例.观察舒尼替尼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性伊马替尼用药剂量患者及差异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对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手术治疗的97例原发高危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7岁。肿瘤位于小肠(45.3%)、胃(42.3%)、结直肠(12.4%)。其中术后随访89例,中位随访时间33(6~96)个月,复发率43.8%(39例),死亡率20.2%(18例)。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83.2%和64.3%。术后43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中位时间为28(9~74)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是否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给予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原发高危GIS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就舒尼替尼治疗弯起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3例,均予以舒尼替尼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3例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周期为(10.5±1.3)个周期,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控制率为76.92%。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指导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名义群体法,由多学科(临床、药学、循证)专家组成编写组,经共同讨论确定《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个体化用药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大纲。编写组专家针对大纲涉及内容进行系统检索、分析、归纳,并根据我国现状、临床需求和研究证据制定相关共识。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组成外审组。采用德尔菲法问卷方式,开放收集专家的外审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馈、修订,最终形成共识。结果与结论 本共识内容包括伊马替尼针对GIST的新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具有明显复发风险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复发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患者的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药学监测及其长期用药管理。本共识的发布为我国医疗机构在GIST患者个体化用药管理方面提供了规范化的流程与方法,对提高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周涛  李德秀 《医药导报》2011,30(7):963-964
目的 根据国内临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资料,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3~2009年国内关于甲磺酸伊马替尼致不良反应(ADR)报告29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1 893例患者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其中663例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发生率较高为:水肿203例(30.6%),白细胞减少146例(22.0%),恶心呕吐115例(17.3%),血小板减少107例(16.1%),关节肌肉疼痛72例(10.9%). 结论 临床应重视甲磺酸伊马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岳欣  胡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71-1876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发生频率最高的间质来源的恶性肿瘤,彻底手术切除是其获得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频率较高。伊马替尼在2002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但治疗失败的病例依然不可避免。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是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失败的主要耐药机制。相关指南推荐已获批准的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同时ATP类似物索拉非尼、尼洛替尼、帕唑帕尼、帕纳替尼和马赛替尼,其他TKI药物,如达沙替尼、瓦塔拉尼、莫特塞尼,以及其他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和ganetespib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有效。综述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用于临床治疗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作用特点和主要副作用,为临床胃肠间质瘤的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2):707
诺华公司日前宣布,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用2倍标准剂量的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格列卫,Gleevec)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可延长患者无疾病发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郑立平  刘弋 《安徽医药》2012,16(5):666-668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疗效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分组,分别比较不同组间伊马替尼疗效的差异性,并记录治疗的毒副作用。结果根据Choi标准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12月后的疗效,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87.8%(65/74),疾病控制率为94.6%(70/74),不同转移病灶部位(P=0.001)的RR有显著性差异。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水肿、皮疹,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或消失。结论 (1)伊马替尼对晚期胃肠间质瘤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2)有效率可能与性别、年龄、危险度、原发部位无明显差异性,而与转移灶部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卫平  刘弋 《安徽医药》2017,21(9):1706-1708
目的 探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确诊的GIST患者32例,所有的患者均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治疗,37.5 mg·d-1口服,连续给药服用.观察评估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 舒尼替尼治疗GIST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均可控制.32例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时间为3~72个月,中位治疗时间为24个月.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期(SD)16例,进展(PD)8例,有效率25.0%,疾病控制率75.0%.32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96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5周,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96周.结论 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进展的GIST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稳态浓度的分布情况,为开展伊马替尼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达稳态(29 d)的GIST患者血浆,HPLC-MS/MS法检测血浆伊马替尼浓度。分析不同剂量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差异以及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结果:共收集88例GIST患者的154份血浆样本。服用伊马替尼600 mg·d-1n=4)、400 mg·d-1n=81)、300 mg·d-1n=1)、200 mg·d-1n=2)的患者血药浓度分别为(3 032.50±679.94)ng·mL-1,(1 525.14±599.87)ng·mL-1,1 155 ng·mL-1,(655.57±21.92)ng·mL-1。伊马替尼个体间变异39.57%,个体内变异为22.32%。单变量分析显示,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切除部位以及是否转移无关。结论:中国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十分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6例GIST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消融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9例患者(56.3%)依然存活,其中5例(31.3%)无瘤生存,4例(25.0%)带瘤生存;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56.3%。7例患者进行了微波消融,所有患者均接受伊马替尼400~600 mg/d治疗,耐药改用舒尼替尼治疗。随访期内微波消融组、未消融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4、15.7个月。结论对于GIST术后肝转移病例应该首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联合消融治疗可能是GIST术后肝转移的较佳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公维宏  赵娜 《中国医药》2008,3(2):127-128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但因术后复发再行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仍高达100%,且对放化疗极度不敏感,使其成为治疗的难点。而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的治疗仅5年的历史,就产生了较好效果。新辅助治疗是近年来探讨越来越多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指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所进行的化疗。现就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GIST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