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为经上颌窦入路行海绵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结合经上颌窦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5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了相关的解剖观测。结果经上颌窦入路手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有:眶下孔、眶下神经、上颌神经血管、颈内动脉、第Ⅲ、Ⅳ、Ⅴ1、Ⅵ颅神经。结论了解这些解剖学参数,可指导经上颌窦入路海绵窦手术,避免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在颈动脉管内口(破裂孔)处,有可能控制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经外侧入路处理翼腭窝及中颅底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15例干性头颅标本的翼腭窝骨性标志,并对12具成人湿颅标本行额颞-颞下窝入路显微解剖,观察翼腭窝内的血管、神经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结果上颌动脉翼肌段位于神经成分前方,其末端外径平均为(2.46±0.58)mm,眶下裂孔至圆孔和翼管外口间平均距离分别为(13.34±3.03)mm、(17.33±4.05)mm;翼管长(14.65±1.76)mm,走行与垂体窝外侧颈动脉沟平行,翼管中点距颈动脉沟(12.72±1.38)mm.结论行经外侧翼腭窝入路时,以眶下裂孔作为辨认翼腭窝深部结构的解剖标志,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海绵窦(CS)经Dolenc入路进行显做外科解剖学研究,为途经该区的显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模拟经Dolenc入路,对15具(30侧)灌注好了的尸头在放大5~20倍的手术显做镜下进行解剖、测量。结果联合硬膜内、外打开CS上壁和外侧壁,然后进入CS内,显露神经、血管。CS上壁及外侧壁各有与手术相关的解剖三角,近环的一部分形成颈内动脉(ICA)-Ⅲ硬膜,与视神经嵴相连,ICA床突段可有静脉丛。结论Dolenc入路显露充分、安全,可配合使用CS内各个三角处理其内病变。ICA床突段可位于CS内、外,而视神经嵴可作为区别CS和硬膜内邻近ICA瘤可靠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相关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详尽了解扩大经蝶入路到达颅底中央部手术相关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15例颅骨干标本,进行骨性结构的观察和测量;15例尸头,显微镜下模拟手术入路,对涉及的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以通过适当去除后组筛窦、鞍结节和蝶骨平台,显示额叶底部、视交叉前池、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通过切开海绵窦内侧壁可以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通过去除鞍背和蝶窦后壁,打开中上斜坡硬膜,可以显示桥脑、基底动脉及分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结构。结论颅底中央部位置深在,组织关系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重要。扩大经蝶入路可通过良好的视角显露鞍前、鞍旁及斜坡等颅底中央部的显微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海绵窦的颅眶颧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头颅湿标本15例,血管内灌注乳胶染料后进行至海绵窦的相关手术入路操作,手术显微镜下观测海绵窦的解剖结构,每侧测量了12个海绵窦各壁上解剖三角的有关数据,将颅眶颧入路与其他手术入路进行比较。结果通过Hakuba三角和Parkinson三角几乎能暴露海绵窦内所有结构。结论经海绵窦三角直接手术,既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又能进入海绵窦内,充分认识有关解剖三角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颅眶颧入路能充分暴露海绵窦侧壁各解剖三角。有利于进行海绵窦复杂病变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报告经额颞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术后原有颅神经症状的63.6%获得改善,27.3%同术前,9.1%较术前加重,无新的神经症状出现,无疾病及死亡病例,随访7例,时间20-23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经额颞硬膜外手术入路可较好地暴露和切除海绵窦区肿瘤,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颌内动脉翼腭段和翼腭窝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前方颅下病变处理提供颌内动脉翼腭段和翼腭窝的显微解剖参数。方法 对20具成人带颈头颅标本,仿Janecka的标准面部移位入路(左侧)行两侧颌内动脉翼腭段和翼腭窝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颌内动脉翼腭段位于神经成分前方,变异常见,前颞深动脉可作为确定颌内动脉翼腭段的一个可靠标志。确认翼腭窝内的翼管神经和上颌神经,有助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保护。结论 熟知颌内动脉翼腭段和翼腭窝的显微解剖,有助于前方颅下病变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经硬膜外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18例海绵窦肿瘤的经硬膜外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的经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4 ̄1998年8月经硬膜外入路切除18例海绵窦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全部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45%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45%颅神经症状同术前,10%颅神经症状加重,11%术后出现新颅神经症状。随访2月至48月(平均24月)无复发。结论 海绵窦肿瘤可采用单一硬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10.
扩大经鼻蝶入路的海绵窦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扩大经鼻蝶入路下的海绵窦显微解剖特点,制定大小范围合适的骨窗暴露海绵窦,为临床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7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在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脑神经的解剖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 鞍结节、鞍底、斜坡、颈内动脉和视神经骨性隆起是确定手术区域的重要标志.颈内动脉与上颌神经入圆孔处的平均距离为6.8 mm.扩大的骨窗平均宽度值为37.6 mm(范围28.7 mm~44.0 mm).结论 骨窗越过颈内动脉骨性隆起扩大至圆孔的内侧缘的扩大经鼻蝶入路可有效的暴露一侧海绵窦全景,是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内侵袭病变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和眶-颧入路开颅手术进入海绵窦区解剖学差异。方法选取12例成人尸颅标本,各选6例样本分别模拟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和眶-颧入路开颅手术暴露海绵窦区,观察海绵窦内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暴露情况及位置关系,比较两科手术对于海绵窦区重要结构的显露程度及优缺点。结果眶-颧入路开颅手术,通过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Kawase三角几乎可暴露海绵窦内所有结构;而经鼻蝶入路内镜手术,对于海绵窦前内侧及鞍旁区域暴露良好,不能暴露上斜坡区域。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窭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翼腭窝区解剖特点,为经上颌颅底手术入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在10个甲醛固定成人头颅标本上,显微镜下观察翼腭窝内神经血管的解剖毗邻关系.利用冷冻铣切技术,获得横断、冠状及矢状位0.1 mm层面,在断面上连续追踪、观察翼腭窝的解剖结构.结果 翼腭窝内有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及上颌动脉等重要结构,其内容物分为血管层和神经层.翼腭窝的解剖标志有圆孔、蝶腭孔及翼突,圆孔至翼管前口的距离为(0.872±0.242) cm,翼管至蝶腭孔的距离为(0.946±0.262) cm.圆孔位于眶上裂的外下方,圆孔至眶上裂距离为(0.846±0.264) cm.结论 冷冻铣切技术获得的断面清晰地显示了翼腭窝的解剖关系;显微和断层解剖方法相结合,阐明了翼腭窝区神经与血管分层的解剖特点,圆孔、蝶腭孔、翼突及翼管外孔可作为该区域的定位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13.
海绵窦显微外科相关三角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为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6~20倍手术显微镜放大下,对20例成人头颅进行了海绵窦12个三角解剖学测量。结果测量了上壁4个三角,外侧壁6个三角,后壁2个三角,通过这些三角所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腔隙的范围。结论应用这些三角解剖学测量可指导与海绵窦相关的手术,安全切开海绵窦上壁、侧壁、后壁,不损伤重要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14.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以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辨认和保护。方法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对15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详细观察与本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在胼胝体中部两侧纵纹之间的沟槽内有一标志中线的细小动脉;以分别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中央沟上端之前5cm和7cm的两点(P5/P7)为参照,得到的相关测量值的均数如下:(1)P5/P7至扣带沟的距离分别为29.26mm、30.43mm;(2)胼胝体下缘和穹隆间的距离分别为7.53mm、9.88mm;(3)胼胝体的高度分别为7.18mm、7.78mm;(4)前连合和室间孔的距离为5.04mm。结论经胼胝体入路应限定在P5-室间孔和P7-室间孔两连线之间的范围内;胼胝体中部两侧纵纹之间沟槽内的小动脉可作为切开胼胝体的标记;熟悉上述数据资料有助于术中保护运动区、胼胝体膝、穹隆连合、前连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以利于术中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的辨认和保护。方法模拟经胼胝体一穹隆间入路,对15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详细观察与本人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在胼胝体中部两侧纵纹之间的沟槽内有一标志中线的细小动脉;以分别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中央沟上端之前5cm和7cm的两点(PS/P7)为参照,得到的相关测量值的均数如下:(1)PS/P7至扣带沟的距离分别为29.26mm、30.43ram;(2)胼胝体下缘和穹隆间的距离分别为7.53mm、9.88mm;(3)胼胝体的高度分别为7.18mm、7.78mm;(4)前连合和室间孔的距离为5.04mm。结论经胼胝体入路应限定在P5-室间孔和P7.室间孔两连线之间的范围内;胼胝体中部两侧纵纹之间沟槽内的小动脉可作为切开胼胝体的标记;熟悉上述数据资料有助于术中保护运动区、胼胝体膝、穹隆连合、前连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为临床在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减少静脉损伤和减轻术后并发症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后正中入路,观察与此入路密切相关的静脉及其的属支,并对其进行统计和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小脑下蚓静脉和小脑半球下静脉出现率100.0%,小脑延髓裂静脉出现率87.5%,小脑下脚静脉出现率77.5%,延髓后正中静脉出现率55.0%,小脑延髓池静脉出现率35.0%。结论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构成复杂,变异大,提高对静脉显微解剖学的认识,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15例头颅干标本共30侧,对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人路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摄、测量和统计。结果面神经额支与颧支存在变异的可能,离断颧弓的断端间距约30mm,颅板外缘至颧骨前后根夹角处距离约25mm,前后根交点与中颅窝底的夹角为-0.03±2.83(-5.0-4.0)°。与保留颧弓相比,离断颧弓后的骨窗下缘至颞底可缩短15mm左右的距离,与干标本测量颧弓宽度的数据14.76mm相当。海绵窦中段的截面、视神经管和眶上裂的解剖关系相对固定。结论额颞经颧弓-颞下手术入路适用于海绵窦-眶尖区病变,其手术空间和视角非常理想,应根据手术需要酌情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