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50名犯罪青少年家庭环境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并和正常青少年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不良的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不良个性特性和儿童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是塑造不健全人格的主要原因。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和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区医学杂志》2016,(3)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探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在本院心理门诊咨询及治疗的网络成瘾青少年3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m uppforstran,EMBU)评估两组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及父母养育方式9个因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家庭气氛、系统逻辑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26.86±5.68)、(22.31±5.81)、(15.91±5.26)、(13.23±3.25)、(50.17±8.58)、(55.69±9.44)、(45.94±9.36)、(54.40±9.17)、(18.29±3.63)、(16.49±2.90)、(20.00±3.98)、(18.06±3.4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家庭气氛与母亲、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68、-0.368,均P0.05),与母亲拒绝否认、父亲惩罚严厉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9、0.348,均P0.05)。个性化与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的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9,P0.05)。系统逻辑与母亲过度干涉和保护、父亲过度保护两项因子的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5、0.395,均P0.05)。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其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方式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民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及其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武汉市某社区居民200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的社区居民在合理化因子、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社区居民男女在应付方式的各因子及社会支持各项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社会支持各项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并有显著性意义;社会支持各项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结论社区居民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龄差异;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幼保健》2017,(5)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分析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接受诊治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本医院正常体检精神体格检查结果均显示为正常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基线资料、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评分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分,相关性分析观察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及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庭气氛及系统逻辑分值明显较对照组高,F4因子、M5因子分数明显较对照组高,而M1因子分数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1因子、M1因子与家庭氛围、个性化、疾病观念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F2因子、M2因子与家庭氛围、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F4因子与系统逻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M3因子与家庭氛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庭的父母养育方式不同于正常健康儿童,具有低情感温暖、理解及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或干涉等特点,可能与不良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应付方式、效果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96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解决问题因子与求助因子呈显著性睚相关(P<0.05),而与自责因子显著性负相关(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各因子间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1);解决问题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呈显著性相关(P<0.05);求助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相关无显著性(P>0.05);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0.1).结论:解决问题为护理人员应付方式的第一策略,其次为求助,较少采用自责的应付方式;护士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由成熟到不成熟的关系序列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选用的应付方式成熟与否,与护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广州某综合大学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来研究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大学生在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与学习压力上问题最严重。而在应付方式上,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正确的使用应付方式.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系数说明了大学生中成熟型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各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付方式则与生活事件的各因子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应付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家庭因素。方法 于2019年11月选择西安市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各2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水平的相关家庭因素。结果 本组青少年抑郁症状评分为16.00(9.00,20.00)分,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为19.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β=-0.028、0.030、0.103、0.267、0.467、0.047、-0.279、-0.272,P<0.001)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92.3%。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状阳性筛查率处于较低水平,性别、父母婚姻状态、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父/母亲过度保护、父/母亲情感温暖是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主要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8.
9.
10.
国防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其心理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人格问卷(16PF)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98名国防生进行测评。结果国防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军校学员和普通大学生(P<0.05,P<0.01);卡式16种人格因子中的稳定性、紧张性、自律性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系数(r)为-0.385~0.358(P<0.05,P<0.01),独立性和实验性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均不显著,其余因子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结论国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加强健全人格的塑造与积极应付方式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罪犯人格障碍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为监狱罪犯管教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广东东莞市某监狱的121名罪犯进行测评,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 ①人格障碍的筛出率达92.56%;②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犯罪类型组依赖型、冲动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型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赖型人格障碍以暴力组最为明显;冲动型人格障碍以贩毒组最为明显;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贩毒组最为明显.③相关分析显示,除强迫型人格障碍外,PDQC中各型人格障碍均与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倾维度、掩饰性维度、精神质维度多数因子间的显著相关.结论 ①男性成年罪犯人格障碍发生率明显居高,②不同犯罪类型罪犯人格障碍类型有所不同.③一定类型的人格障碍、消极应对方式和神经质人格特质可能是各型罪犯刑事犯罪的基本素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我价值感的各个维度与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2)高、低自我价值感组在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上差异显著。(3)除社会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外,自我价值感的其他维度对应对方式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壮族农民的特质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广西靖西县952名壮族农民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壮族农民的NC(27.03±8.78)和PC(32.67±8.68)都高于常模(P<0.001)。男、女性在NC、PC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水平组NC、PC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段组在NC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6~岁组NC分值最高。结论应重视提高壮族农民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董薇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33-36
目的 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修订后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四川、重庆两地初一至高三的1 2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当前我国中学生应对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求助、逃避、忍耐、幻想、合理宣泄及消极反抗;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求助和合理宣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忍耐、幻想和消极反抗应对;重点中学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更少采用忍耐和消极反抗应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应对方式有较大不同.结论 在不同的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学校差异、年级差异仍旧存在,应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技术人员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对147例从事医学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应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医学技术人员焦虑、抑郁分低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副主任技师抑郁分高于主管技师、技师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焦虑分有高于主管技师、技师的趋势;求助分低于主管技师、技师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自责分有高于技师但低于主管技师的趋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相关且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副主任技师焦虑、抑郁水平最高,其次是主管技师、技师;应对方式对医学技术人员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提高求助和减少自责能够减轻医学技术人员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16.
董薇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2)
目的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修订后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四川、重庆两地初一至高三的12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当前我国中学生应对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求助、逃避、忍耐、幻想、合理宣泄及消极反抗;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求助和合理宣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忍耐、幻想和消极反抗应对;重点中学学生比普通中学学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更少采用忍耐和消极反抗应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应对方式有较大不同。结论在不同的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学校差异、年级差异仍旧存在,应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医师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使用困难医患关系量表(DDPRQ-10)、情绪智力量表(WEI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上海某二甲医院171名医师进行调查.结果 医师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与其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显著相关;情绪智力中自我情绪的感知和表达维度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因子,对医师体验到的医患关系困难度有负向预测作用,应对方式中的退避因子有正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在情绪智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医师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影响其对医患关系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军校新生孤独、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探讨军校新生孤独、焦虑状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674名某军校新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及UCLA孤独量表(UCLAL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等。结果军校新生UCLALS总分32.8±9.4,SAS总分为36.5±8.7,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分分别为0.85,0.67,0.25,0.73,0.37,0.41和0.34。军校新生的孤独、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评分与诸多因素有关联,这些因素包括来自部队或从地方高考入学,既往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自我评价的性格类型。SAS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0.367、0.309、0.249;UCLALS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397、0.404、0.339。SAS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302;UCLALS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413。结论尽管军校新生SAS和UCLALS评分好于一般人群,但是军校新生的SAS、UCLALS评分及应对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家庭关怀和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特征,为其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1450名中学生被试完成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评定。结果发现有112名中学生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其中男生80名,女生32名。网络成瘾组中67.9%家庭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积极的应对维度分(1.38±0.68)低于非网络成瘾组(1.75±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1)。家庭功能越好,积极应对维度分越高,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组的积极应对维度分明显低于另外两组(F=6.05,P0.01)。结论在对网络成瘾中学生进行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到家庭因素,着重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促进家庭的适应性及变通性;同时要加强应对困难的培训,提倡更多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洪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1):30-32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焦虑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215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水平间存在显著相关,问题解决、退缩和抱怨3种应对方式对焦虑水平有较高预测力,应对方式和焦虑的2个精神病理维度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密切相关,帮助大学生建立以问题解决方式应对应激事件的习惯可有效的减少焦虑心情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