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学之  江志生 《医学综述》1999,5(8):381-383
<正>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在美国每年死亡人数约为1万人,占恶性肿瘤死亡的1%,我国的发病率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高钙血症、肾损害、反复感染等。其并发症的性质和严重性,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及其病程,在患者中有很大差异,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对诊断、病程分期,对需治疗的各种合并症的鉴别和对浆细胞数变化的估价均是必需的。本文综述孤立性浆细胞瘤、隐性多发性骨髓瘤和显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两例轻链病(LCD),两例病人尿中均有较高浓度的λ型B—J蛋白,其中一例血中还发现有λ型游离的轻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免疫化学鉴定特点。鉴定中除采用一般常用的方法外,尚对免疫结合电泳这种新技术进行了摸索,效果较好。此外,文中从免疫化学角度分析了需与LCD相鉴别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立性浆细胞瘤和多发性骨髓瘤间的关系。方法;对27例孤立性浆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提示孤立性浆细胞瘤中的74.07%的患者衍变为多发性骨髓瘤,其衍变的时间长短不一;其衍变和瘤细胞的病理类明显相关,术后常规的化疗及放疗和其衍变无统计学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底浆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双视力下降,骨痛8个月,头痛、头晕20天入院。查体:视力左眼0.2,右眼指数/20 cm,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底视乳头稍苍白,吞咽轻度乏力,腭垂偏右,舌腭弓向右上抬,咽反射左侧迟钝。胸肩背部骨均有  相似文献   

5.
陈东亮  岳志健 《广西医学》2003,25(10):2040-204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 ,48岁 ,主诉“双眼视力下降、骨痛 8月 ,头痛头晕 2 0天”,于 2 0 0 2年 1月 1 5日入院。疼痛以胸骨、肋骨及肩背部明显 ,伴性欲减退 ,外院经头颅CT和 MRI诊为“鞍区—斜坡占位 ,肿块大小约3.0 cm× 3.5 cm× 5 .5 cm,并伴颅底骨破坏”,对症治疗未见好转。查体 :神志清 ,慢性病容 ,巩膜无黄染 ,皮肤未见皮疹、出血点及瘀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 ,双侧嗅觉正常 ,双眼视力左 0 .2 ,右指数 /2 0 cm,粗测视野正常 ,双瞳孔 ( - ) ,双眼底检查视乳头稍苍白 ,吞咽轻度乏力 ,悬壅垂偏右 ,舌腭弓向右上抬有力 ,咽反射左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免疫学特性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和特种蛋白定量分析法对38例MM患者血清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分型结果显示,IgG型23例(60.5%);其中κ轻链型9例;λ轻链型14例,IgA型9例(23.7%);其中κ轻链型8例;λ轻链型伴游离λ轻链型1例,单纯轻链型3例(7.9%),均为λ轻链型;不分泌型3例(7.9%);IgG型M带多在γ区,IgA型M带均在β区;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表明同型免疫球蛋白和轻链其含量多明显升高并常伴有其它组份的异常。结论:MM患者血清免疫学特性及发现型复杂多样,应选用多种实验诊断方法联合检测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机制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该病起源于一株普通的浆细胞单克隆扩增,这是一种被称为未定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49岁。2004年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10点位有一约3 cm大小肿物,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自服中草药(药名不详)后肿物无明显变化,后未再予诊疗。2014年10月3日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乳肿物明显增大,乳腺超声提示:双侧乳腺可见多处乳腺局限性异常增厚,部分形成椭圆形包块样结构,边界清楚,内回声减低,可见少量较小的杂乱分布的导管回声;右乳外上象限探及数个混合回声包块,界限不清,形态不规则,间以不规则无回声及絮状强回声,其中较大者为32 mm×20mm;左乳3~4点位探及数个混合回声包块,界限清,形态欠规则,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机制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该病起源于一株普通的浆细胞单克隆扩增,这是一种被称为未定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多聚体蛋白聚糖单克隆抗体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本地区医院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筛选出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YD-α和YD-β,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测定骨髓瘤细胞特异性表型,于第1天、第2天、第3天使用台盼蓝染色,并进行活细胞记数。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检测分析显示,单克隆抗体A2b对YD-α和YD—β细胞表达的多聚糖蛋白分子具有较强识别作用,且A3b与YD-α和YD-β细胞膜上荧光标记检测阳性率具有相似性,A2b对YD-α和YD—β细胞生长抑制随浓度增加和随时间延长加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克隆抗体对MM细胞株生长有抑制作用,因此单克隆抗体疗法可能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挺  黄杰  向兵  廖小梅  李建军  贾永前  刘霆  邓承祺 《四川医学》2001,22(11):1031-103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8例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27.38,粒细胞缺乏组医院感染率、感染致死率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致病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和MVC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0.62%和25.71%)与VAD的M2组的(69.23%和66.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粒细胞缺乏组平均感染日13.65天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的8.72天(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99Tc^m-MIBI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12例,病例组MM患者42例(Ⅰ期12例,Ⅱ期22例,Ⅲ期8例),其中初诊37例,复发5例,注射99Tc^m-MIBI(555MBq)后10min进行全身成像,根据图像特点可分为4种表现类型,即N型、D型、F型和F+D型,依据显像的范围(E)和程度(I)对图像进行半定量计分,并分析其与临床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图像表现形式和半定量计分均有显著差异。若以99Tc^m-MIBI显像阳性(F、F+D型或D型并S>2)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处于活动期的判断标准,其诊断准确性为100%,且图像计分与血液中M蛋白含量和骨髓中浆细胞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判断MM病灶的活动性及病情评估等方面,99Tc^m-MIBI显像是一种简便、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肿瘤前体细胞克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R  Wu D  Hu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56-358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血液中肿瘤前体细胞克隆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体系对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中可能存在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进行扩增与促分化,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4例无浆细胞污染的MM患者新鲜PBMNCs样本以小淋巴样细胞为主。培养第3天时,可见较多增殖十分活跃成簇生长的免疫母细胞样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8%±14%,胞浆Ig阴性,浆细胞相关抗原CD38阳性,未见形态学典型的浆细胞。培养第6天时,培养物中则以典型的浆细胞团生长为主,占有核细胞的58%±8%。这些浆细胞高表达CD38抗原以及与原患者骨髓瘤细胞一致单克隆性胞浆Ig。结论MM患者PBMNCs中含有高增殖潜能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为骨髓瘤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MM)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瘤细胞比例按照Greipp标准,重新进行评估。结果130例多发性骨髓瘤中,97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92g/L);120例血沉增加,平均为106.5mm/h;蛋白尿56例,平均为( );本组中有81例肾功能有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9.3mmol/L;有101例做尿本周氏。阳性为46例,占45.6%;101例血清球蛋白增高,平均为77.69%;骨髓穿刺瘤细胞比例4.5%~76.5%(平均4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钙水平校正前后的临床指标行分析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MM患者的血钙水平,结合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血钙校正。同时检测90例MM患者的血肌酐、尿酸、球蛋白水平,且对患者行全身骨X线检查。结果校正后低钙组病例数下降,高钙组例数增加;将X线下MM患者骨损害分轻、中、重度三组,校正后各组血钙浓度均较前增加,重度损害组尤为显著;高尿酸组及肌酐异常组校正后血钙浓度均增加。结论MM患者经过血清白蛋白校正治疗后,高血钙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校正后的血钙高水平提示MM患者可能存在骨损害和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频率和量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衰竭患者M蛋白清除率的作用.方法 选择22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同程度损伤并在化疗期间进行血浆置换的患者,分为3组:第1组(M蛋白平均值80g/L组)每日置换1次,置换量为1500 ml,连续5 d;第2组(M蛋白35 g/L组)每日置换1次,置换量为1500 ml,连续5 d;第3组(M蛋白35 g/L组)隔日置换1次,置换量为800 ml,连续5 d.每组分别在置换3 d和5 d后检测血液中M蛋白的含量.结果 第1组M蛋白3 d后下降54.3%,5 d后下降78.5%;第2组M蛋白3 d后下降49.7%,5 d后下降79.7%;第3组M蛋白3 d后下降37.1%,5 d后下降45.7%.结论 在使用有效化疗的同时,连续血浆置换且置换量大,可迅速降低患者血中的M蛋白,减少肾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死亡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剑  许莹  沈悌 《北京医学》2006,28(3):132-13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早期死亡(6个月内)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白蛋白水平、血肌酐(Cr)水平、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和是否合并有淀粉样变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确定只有血白蛋白水平、血Cr水平、血β2-MG水平及是否合并有淀粉样变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高血β2-MG水平、合并有淀粉样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早期死亡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9.
对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常见疾病患者共95例的血清游离轻链值进行分析,发现各类疾病患者血清游离轻链均可增高。但若出现一轻链增高的同时另一轻链降低,而且升高幅度接近或超过参考值上限的2倍,就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20.
Yang GZ  Chen W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8):2671-2674
目的 分析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的110例MM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选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PD±T)方案,或硼替佐米、马法兰、泼尼松(VMP)方案治疗;年龄≤65岁或对PD±T方案耐药的患者采用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PAD±T)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10例患者中新诊断患者47例,复发/难治性患者63例.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总的有效(OR)率为76.4%(84/110),其中新诊断患者优于复发/难治性患者(83.0%比71.4%,P<0.05).硼替佐米剂量对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与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影响较大,硼替佐米1.0 mg/m2组患者CR+VGPR率明显低于硼替佐米1.3 mg/m2组(新诊断患者:53.6%比73.7%;复发/难治性患者:28.9%比40.0%,均P<0.05).根据最新国际分期系统(ISS),Ⅰ+Ⅱ期患者疗效与Ⅲ期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诊断患者OR率:83.6%比82.1%;复发/难治性患者OR率:72.2%比69.2%,均P>0.05).新诊断患者中,有13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均获得VGPR以上疗效,中位随访13.0个月(4.0~20.0个月),2例患者髓外复发、治疗无效死亡,其余11例病情稳定.复发/难治性患者中,13例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再治疗,CR率为15.4%(2/13),VGPR率为23.1%(3/13),部分缓解(PR)率为23.1%(3/13),OR率为61.5%(8/1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6.7个月(3.0~21.0个月).6例合并髓外浆细胞瘤的患者应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PR及以上疗效,中位DOR为4.5个月(2.0~10.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乏力、胃肠道反应、贫血等.结论 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以作为初治或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