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夹层动脉瘤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1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中;应用腋动脉插管,腋动脉插管合并股动脉插管(单泵双管法).因术式不同选择中至深度低温;深低温停循环(D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SCP);DHCA SCP结合上下肢分别灌注等多种方法.采用系统的多脏器保护方案.所有病人均全程使用血液回收机回收肝素化的血液以及洗涤带血纱布,洗涤红细胞量300-4400毫升.超滤器滤液量1200-2300毫升.结果 1例患者因术中顽固性出血死亡;2例患者术后发生肾衰,1例死亡;1例经腹膜透析10天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发生轻微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夹层动脉瘤患者应急诊手术.常规右侧腋动脉插管备用单泵双管法,按CABG作准备;采用系统的多脏器保护方案,有预见性地做好准备工作,重视团队协作,可以极大地提高病人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同胸主动脉瘤手术所采用的体外循环(ECC)策略,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的重要器官保护方法。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完成胸主动脉瘤手术共104例,其中,采用中低温ECC完成10例,采用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技术完成92例,采用常温半身ECC完成手术2例。疾病种类包括DeBakey(Ⅰ、Ⅱ、Ⅲ)型夹层、真性胸主动脉瘤和假性胸主动脉瘤。结果ECC时间75-371(198±51.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299(125.87±67.88)min,停循环时间29-136(54.87±22.51)min,DHCA时最低鼻咽温度11.6-20(17.08±0.73)℃,常规超滤81例,超滤液量1000-4500ml,常规超滤+平衡超滤11例,超滤液量5000-7200ml,术中出现“假腔灌注”一例。104例患者手术顺利,安返监护室,术后12-72h清醒,术后早期清醒前出现躁动9例,早期低氧血症18例,肾功能不全13例。99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1例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脑出血,1例死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脑出血及气管食管瘘,1例死于吻合口大出血床旁开胸止血后感染。结论根据胸主动脉瘤发病部位和手术方法不同,应采用不同的ECC方法。灌注师与术者的紧密配合和高水平的ECC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加强术中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脏手术的普遍开展及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尤其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手术及婴幼儿复杂先心手术成功率的不断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Jonaus及DeLeon等报道在深低温手术后患者近期不同程度出现手足舞蹈症、抽搐,远期出现认知障碍,儿童出现智力发育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深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对脑保护作用做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并总结A型夹层外科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取收治的36例行A型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行升主动脉置换术15例,Bentall术10例,孙氏手术9例,二次手术2例。术中行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或无名动脉插管,股静脉或上、下腔静脉引流,采用冷含血晶体停搏液、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其中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roy arrest,DHCA)以及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CAP)体外循环灌注方法。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16.90±75.56)min、心肌阻断时间(116.43±32.87)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30±5.82)min,重症监护室时间28~854(261.03±49.92)h,院内死亡1例,余35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THAⅠ~Ⅱ级。结论:正确选择体外循环方法及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A型夹层外科手术成功的保障。上下半身分别灌注可以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可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器官保护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对我院10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式手术,均采用DHCA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方法,脑灌注流量5~10 ml/(kg.min)。心肌保护均采用血液停搏液。术中采用洗血球机以及ECC中应用超滤技术。结果平均ECC时间(189±48)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98±27)min,ASCP时间(21±5)min。DHCA时鼻温/直肠温(19.8±1.5)℃/(23.4±2.5)℃,降温时间(38±10)min,复温时间(91±16)min。气管插管时间7~450(48±68)h,ICU时间10~455(60±71)h。院内死亡4例(3.7%)。结论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采用合理的ECC管理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有效减少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各种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ECC下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61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结果升主及半弓置换10例,Bentall手术33例,Cabrol+半弓置换手术1例,Bentall+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9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例,升主及全弓置换+带膜支架植入术5例,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采用腋动脉插管27例。ECC时间129~414(182.3±51.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8~259(137.0±35.0)min,最低鼻咽温13.8~28.0(22.8±3.5)℃,深低温停循环26例,停循环时间15~55(29.2±11.4)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13.8—21.0(17.7±1.9)oC,转流中尿量150~4900(1326.1±1061.2)ml,超滤量900~5000(2783.9±1246.6)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192(27.8±32.3)h,术后24h胸腔引流量120~1850(523.2±353.1)ml。术后死亡4例,余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大血管手术选择不同的ECC方法并加强围术期ECC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7例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技术。方法:2002年7月~2005年12月该院共收治7例主动脉瘤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8岁~56岁,平均44.6岁。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累及弓部的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两组全部使用抑肽酶和血液回收装置。结果:5例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采用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5.5 min,心肌阻断时间87.5 min,5例全部痊愈出院;其余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采用DHCA技术,其中1例为了实施脑保护在麻醉诱导后头部置冰帽并经左锁骨上动脉、左颈总动脉选择性脑灌注,体外循环时间220 min,心肌阻断118 min,停循环66 min,痊愈出院;单纯DHCA的1例体外循环时间252 min,心肌阻断150 min,停循环108 min,转归为植物生存状态。结论: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因需在DHCA下进行,为了加强脑保护可使用单独脑灌注。术前明确诊断,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技术和应有的血液保护、脑保护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分析20例主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弓部手术资料,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结果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20.87±83.70)min;心肌阻断时间(125.26±72.30)min;最长停循环时间66min,平均(32.89±12.80)min;最低鼻咽温16.2℃。术后清醒时间(6.12±1.85)h,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4.30±15.38)h。术后死亡3例。结论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有效的脑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累及主动脉弓动脉瘤手术中脑保护的方法。方法 105例累及弓部动脉瘤体外循环中,99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2例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4例单纯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105例深低温停循环病例中,短暂性脑损伤11例,永久性脑损伤3例,吻合口岀血6例,肺部渗漏1例,肾功能不全1例,低心排2例,感染3例,死亡11例。结论累及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脑保护时,选择适当的脑保护方法,减少因缺血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3例行主动脉全弓替换术的患者应用经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插管的方式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脑灌注流量为 2 0ml/(kg·min)。结果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时间 63~ 92min(平均 80min) ,停循环时间 3 0~ 65min(平均 4 6min) ,术后恢复顺利 ,6~ 8h清醒 ,1 2~ 4 8h拔除气管插管 ,未见脑及脊髓并发症。结论 :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应用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可以更加安全地延长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并提高脑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麻醉实施方案及重要脏器的保护方法。方法:分析33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以及术中监测、循环管理、内环境调控和脑、肾、血液保护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45±49)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150±820)ml,平均输库血量(1870±490)ml。2例病人术后1周内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2例病人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心包填塞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18.1%。本组共有3例病人在术后早期死亡,死亡率9.9%。本组病例无麻醉死亡.结论: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应着重强调麻醉诱导及维持的平稳,循环功能的稳定,脑、肾、血液保护和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单纯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 主动脉瓣膜置换的病人采用股动脉——二极管插管,中低温、中等流量体外循环方法。Bentall手术 全弓置换手术的病人选择股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并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脑保护方法。1例选择股动脉及右房二极管插管,中低温选择性顺行脑灌注的脑保护方法。结果 一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 主动脉瓣膜置换的病人于术后9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人均顺利康复,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升主动脉近端胸主动脉瘤手术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主动脉弓部手术采用两种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脑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1概述   1.1定义: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位于主动脉弓部,常累及头臂血管.广义的定义是指胸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时需要停循环、开放吻合的患者,其发生率约占胸主动脉瘤的10%.手术操作比较复杂,术中必须保护脑和心脏的供血、供氧,避免心、脑损害.术中常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或逆行灌注进行脑保护.1.2病因:常见病因与升主动脉瘤常见病因相似,大部分是升主动脉瘤累及右半弓和全弓,少部分升主动脉瘤累及全弓和降主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主动脉弓中断纠治术的体外循环技术.方法 8例主动脉弓中断患儿施行纠治手术,分别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深低温低流量技术.结果 8例患儿手术均顺利,体外循环过程平稳.6例成活,术后恢复良好;2例死亡.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或深低温低流量,是纠治主动脉弓中断的较为理想的体外循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患者156例,ARF诊断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组织标准。依据是否发生术后ARF分为ARF组和无ARF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F的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患者中男性111例(71.2%)、女性45例(28.8%),年龄19~65岁,平均(40.4±10.9)岁。其中主动脉夹层者130例(83.3%)、动脉瘤者22例(14.1%)、假性动脉瘤者4例(2.6%),合并马凡综合征58例(37.2%),CrawfordⅠ型者6例(3.8%)、CrawfordⅡ型者128例(82.1%)、CrawfordⅢ型者20例(12.8%)、CrawfordⅣ型者2例(1.3%),主动脉破裂者3例(1.9%),急诊手术6例(3.8%)。术后30 d死亡9例(5.8%),永久脊髓损伤8例(5.1%)。术后36例(23.1%)发生ARF,18例(11.5%)需要透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37,95%CI=1.113~6.250,P=0....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破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可沿主动脉近远侧方向发展,以致形成主动脉管壁的分离状态,因而也有人称之为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该病过去少见,每年发病率为5~10例/100万人口,但近年呈上升趋势。男性比女性发  相似文献   

17.
陈玉帅  徐克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40-2142
目的对比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腔内修复术组(20例)和传统外科手术组(34例)患者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ICU观察时间和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率及生存率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修复术较传统外科手术对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尤其适合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弓中断纠治手术的体外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中断手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特点;方法 10例主动脉弓中断患儿施行修补手术,分别采用了深低温停循环、深低温低流量和常温体外循环;结果 10例患儿全部成活,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或深低温停循环,是修补主动脉弓中断畸形的较为理想的体外循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例升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马凡综合征9例,其中5例并发夹层分离,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急性夹层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单纯升主动脉瘤4例。行Bentail手术6例,Cabrol手术3例,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替换3例,单纯升主动脉替换4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改善升主动脉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0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及人造血管置换1例,Bentail手术2例,Cabrol手术1例,在左心转流下行降主动脉瘤切除 人造血管移植4例;中度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股动脉交替灌注降主动脉瘤切除2例。结果 全组10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手术技术、体外循环方法和术中保护主要器官免受缺血损伤是手术成功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