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尖过突相对来说并不很常见,但对整形学却具有挑战性。该作者选择20例由于鼻翼软骨过度发育而导致的鼻尖过突患者,术前利用计算机影像学处理系统对其行鼻面夹角及Goode比例测量,相同的测量于术后6个月重复进行;此外,对鼻外观也要进行评估,尤其要强调鼻背高度、鼻长度、鼻翼夹角、鼻小柱外观大小以及鼻尖突出的程度和弧度。首先行鼻中隔软骨  相似文献   

2.
对鼻畸形的矫冶,采用开放式鼻成形术比鼻内进路为优越。其主要优点是术野清楚,便于双手协同操作,能准确矫正畸形,必要时还可使用电钻。对鼻尖整形及支架修复也较满意,而且有利于教学。手术不需切断鼻翼软骨,可保留鼻瓣膜(nasal valves)作用。手术有广泛的适应症,可适用于复合性鼻及/或鼻中隔骨折,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鼻及/或鼻中隔畸形;对一些非成形性鼻内手术如鼻背肿瘤切除及作为蝶窦和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进路,亦可应用本手术切口得到解决。手术方法主要采用Goodman的鼻小柱改良切口进路,先在鼻小柱中部作倒V形切口,扪清鼻翼软骨尾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介绍鼻外进路矫正外鼻及鼻中隔畸形。方法 采取改良Rethi’s切口。作双侧鼻翼缘至鼻小柱下端蝶形切口。分离鼻骨椎与软骨椎表面的舌形骨膜及软骨膜复合组织瓣。从两侧大翼软骨间进路矫正鼻中隔偏曲。大翼软骨部分移植矫正鼻尖畸形。鼻骨重新对位固定,矫正鼻梁鼻背畸形。鼻骨椎与软骨椎结合区复位、缝合、固定,防止鼻骨椎与软骨椎呈阶梯状,保持鼻梁平直。对骨椎怀软骨椎结合区已破坏者,取髂骨外板移植于鼻骨骨膜  相似文献   

4.
鼻畸形尤其是鼻小柱的偏曲畸形在单侧唇裂,单侧唇腭裂,鼻外伤,先天性歪鼻畸形中较常见。鼻畸形主要表现为鼻小柱过短、偏斜,鼻尖低平,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临床上在唇裂Ⅱ期的修复中常常以双侧鼻翼悬吊来纠正,因未从根本上解决鼻翼基阶梨状孔周围骨量不足的问题和缺少完整的鼻中隔软骨及大翼软骨所形成的软骨三角支架的支撑,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远期观察往往仍有较明显的偏曲畸形,鼻孔不对称,鼻小柱短等。为考虑远期效果笔者对鼻小柱纠正术作了改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小柱分离切口可到达鼻小柱、鼻中隔、鼻背部、眉间部、鼻尖部、鼻棘区、切牙骨区,上唇中部、鼻孔区、鼻翼和上唇及其交界处、前颊部等处。鼻小柱分离切口应根据需要而作不同长度的切开。如要在正中皮下作一袋,以放入一修好的薄层软骨以矫正两内侧脚间过深的裂隙,或使鼻小柱稍微弯曲一些,则切口仅需1(1/2)~2mm长。用11号刀片作皮肤切口比较方便。一般在袋的前端之后1~2mm处作切口,可使移植物的前端适在未作切口之处。用小而尖锐的剪刀作有限的袋形分离,重要的是不要在内侧脚处分离得太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5岁。1999年4月2日鼻尖被刀割伤完全离断半小时来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专科检查见鼻尖呈锥形离断,离断范围:自鼻尖至鼻背1.5cm,至两侧鼻翼1.0cm,至鼻小柱1.0cm,鼻中隔软骨及鼻翼软骨离断后边缘整齐,皮肤创面尚整齐,鼻腔粘膜少许撕裂,创面无明显污染。将鼻部创面及离断鼻尖彻底清创,将中隔软骨及两侧鼻翼软骨断端整齐对位,鼻腔粘膜铺平对位缝合,皮肤对位缝合,双侧鼻腔对称填塞碘仿纱条,鼻尖轻度加压包扎。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术后第一天,鼻尖皮肤暗…  相似文献   

7.
鼻尖整形术     
鼻尖畸形包括鼻尖下垂(nasal tip ptosis)、鼻尖上翘(supratip ptosis)、鼻尖过长(tip projection)、鼻背增厚(supratip thickening或称驼峰鼻或鹰嘴鼻hump nose)等,整形前应了解鼻尖解剖、设计手术和进行精细操作,并对愈合后疤痕收缩和脸部表情动作的影响作出估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要随访一年半以至四年方算取得稳定效果(Baum)。【鼻尖解剖】(Kamer等):鼻尖是可推动的鼻下1/3部位,其上下侧鼻软骨间有重叠部分,有纤维膜连结形成鼻尖悬韧带。鼻背鼻尖上区有一“弱三角”,系上侧鼻软骨与下侧鼻软骨相接处而无鼻中隔参与融合。在鼻内上与下侧鼻软骨接合处形成突起即为内鼻孔或鼻阈,为呼吸气流的主要生理性阻挡。鼻翼软骨的侧脚与内脚在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0岁.发现左鼻腔内肿物渐进性增大3年余,无疼痛.查体见鼻尖部稍隆起,左鼻腔鼻阈处内侧有一新生物延致鼻中隔软骨部.新生物表面光滑呈暗紫色,基底宽.行手术摘除术,局麻下切开左侧鼻翼及鼻小柱皮肤并延伸至右侧鼻翼,以减少切口张力.分离皮下组织后将两侧旁翼、鼻小柱皮肤穿线固定后翻起,见肿瘤位于左鼻腔中隔前方粘膜下,分离中隔粘膜后紧贴肿瘤包膜分离,完整剥离肿瘤.  相似文献   

9.
鼻科学     
97 1870汉族青年人外鼻部分角度测量分析/王大国…刀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一1997.13(1)一73~75 讨2()6名18一25岁汉族青年进行了外鼻角度的活体测量观察,其中男性1肠名,女性101名。测量点为鼻梁点、鼻尖点、鼻下点、上唇中点。所测量的角度包括鼻背与鼻高的夹角、鼻小柱与上唇的夹角、鼻背与鼻小柱的夹角、双侧鼻翼角。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鼻小柱与上唇的夹角、鼻背与鼻小柱的夹角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尸<0.01).而鼻背与鼻高夹角、双侧鼻翼角则没有性别差异(尸<。.饰)。鼻小柱与上唇的夹角、鼻背与鼻小柱的夹角的变异程度较鼻背与鼻高夹…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2 3岁。鼻部刀砍伤后 ,鼻尖部完全离断 1 h,于 2 0 0 0年 1 0月 1 2日入院。体检 :痛苦病容 ,脉搏 82次 /min,呼吸 2 4次 /min,血压 1 2 0 /82mm Hg( 1 mm Hg=0 .1 33k Pa)。鼻尖部下达鼻小柱根部及两侧鼻翼大部已完全离断 ,离断部分严重污染。急诊行“血管吻合再植术”。局部麻醉 ,生理盐水清洗断端创面 ,新洁尔灭消毒。在显微镜下于鼻背右侧找一动脉断端 ,左侧找一静脉断端 ,分离周围组织 ,充分暴露动脉及静脉断端 ,先缝合鼻小柱、鼻1鞍山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 (辽宁鞍山 ,1140 31)前庭及双侧鼻翼下端伤口 ,翻转鼻尖 ,在显微…  相似文献   

11.
鼻尖完全断离再植成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1岁。鼻部刀砍伤后,鼻尖部呈锥体状完全断离1h,于1996年9月25日急诊入院。体检:痛苦病容,脉搏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鼻部出血不止,创面上达鼻尖上2cm,下达鼻小柱根及小部分上唇,两侧大部分鼻翼呈锥形缺损;创面及创缘整齐,软骨、鼻黏膜及鼻腔暴露。并嘱家属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以外径路的鼻整形术来处理鼻尖部的几点优点,特别在再次手术以及鼻腭裂的手术时更为适宜。从解剖上来考虑,鼻外径路对鼻尖部的解剖结构暴露极好。可完全暴露内侧脚、外侧脚和鼻顶背面,可直接见到大翼软骨上缘与侧鼻软骨间的纤维组织、外侧脚上缘与梨状孔缘的相接处。翻起鼻小柱与鼻翼皮肤,还可见到双侧的内侧  相似文献   

13.
产生宽鼻尖的原因包括:①呈球状的外侧脚,②内侧脚与外侧脚间的拱形增宽,③皮肤增厚和④双侧鼻冀圆顶间距离增宽。大多数宽鼻尖则是由球状外侧脚和外侧软骨下面的外侧脚之间的拱形增宽引起的。鼻翼圆顶间的距离大于3mm 者须加以矫正。肥大的外侧脚可以施行外侧脚头端边缘切除,婴儿鼻尖可在圆顶部做“V”形凹口或削薄使成为讨人喜欢的三角形。叉形鼻尖,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廓软骨构建鼻中隔延伸物复合体重置鼻尖位置和重塑鼻尖形态的可行性。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17例低鼻患者为研究对象,17例患者中男2例,女15例;年龄19~39岁,平均27岁。17例患者均为初次鼻整形病例。术中在全身麻醉下行鼻整形术。切取鼻中隔软骨作为鼻中隔延伸移植物延长鼻中隔尾端;切取自体耳廓软骨制备成:撑开移植物、鼻小柱支撑移植物、抗回缩移植物、帽状移植物,以加强支架的稳定性及抬高鼻尖,调整鼻尖形态。鼻背使用膨体材料充填。运用数字化面部扫描技术对术前术后鼻部结构进行测量。以SPSS 22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2个月,平均7.6个月。17例患者均对术后鼻形态、鼻长度、鼻尖高度满意。鼻尖触感自然,无感染,无假体移位、皮瓣坏死,无耳廓变形等并发症。术后鼻长增加(3.60±0.77)mm、鼻尖高度增加(3.61± 0.64)mm;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203、-23.132,P值均<0.001);鼻唇角较术前减小(3.40±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P<0.001)。结论运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廓软骨构建鼻中隔延伸物复合体重置鼻尖位置和重塑鼻尖形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内镜下四线减张法鼻中隔整形-鼻整形矫正由鼻中隔基本平直但偏离中线引起的外鼻软骨锥段歪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由鼻中隔偏曲引起的软骨段歪鼻和鼻尖部畸形的患者17例,根据方形软骨偏曲的特点分为4型:方形软骨前缘脱位偏曲型,鼻尖歪向方形软骨脱位侧;方形软骨前后偏曲型,外鼻软骨锥段偏斜,与鼻骨呈钝角,鼻尖歪向方形软骨脱位侧;方形软骨后缘偏曲型,鼻背呈C形或反C形歪曲;方形软骨上下偏曲型,鼻背偏向一侧.根据鼻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订相应的手术方案:在鼻内镜下经鼻内进路分离方形软骨与周围骨、软骨和鼻小柱的连接,调整方形软骨与周围骨和软骨的连接方式,去除连接处多余骨或软骨条,即通过方形软骨前缘、下缘、后缘、上缘四线减张法达到鼻中隔整形同期鼻整形的目的.结果 17例患者全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既解决了鼻塞问题,又改善了鼻外形,未见并发症.结论 在鼻内镜下四线减张法鼻中隔整形-鼻整形可以矫正由方形软骨偏曲引起的歪鼻.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鼻腔功能和外鼻形状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方法:①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整形、鼻整形术.术中只剥离偏曲侧黏软骨膜、黏骨膜,分离软骨与骨的错位连接,骨折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和七颌骨鼻嵴,骨折或楔形切除软骨条,重新整复鼻中隔软骨与骨,使其保留黏膜-(软骨-骨)-黏膜3层解削结构,并处于双侧鼻腔外侧壁中间,保证双侧鼻腔有适当并相等的容积和宽度.②取方形软骨后下缘为鼻小柱和鼻翼整形材料,保留方形软骨前下缘,从而保证方形软骨对鼻尖部的支撑作用.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论是功能还是外形,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并发症出现.与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相比,疗效得到提高,手术时间缩短及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鼻中隔整形术不仅能保证3层解剖结构,而且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明显低于传统手术.②鼻中隔方形软骨前下缘对鼻尖部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鼻整形术中应避免取方形软骨前下缘为材料,而要取后下缘,这样才能保证方形软骨对鼻尖部的支撑作用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5名继发于长期萎缩性鼻炎的鞍鼻畸形病人进行研究。其中女性9人,男性6人,年龄在26~50岁之间。所有病人均接受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有5例做过鼻孔封闭手术,其中2例在做鞍鼻手术时需加做鼻翼及鼻小柱矫正手术。对严重鞍鼻畸形的病人作外侧骨切除使鼻骨变狭以减少畸形,一些鼻骨吸收不规则使畸形不对称的病人用粗锉或切除不规则部份。随后6例以自体骨组织、5例用自体肋软骨、2例自体耳廓软骨、2例硅植入矫正鞍鼻。  相似文献   

18.
歪鼻整形的内容涵盖了鼻的美学及功能。鼻上1/3偏曲的矫正多使用截骨术,鼻中间1/3偏曲通常使用鼻中隔矫正术修复。刻痕、切除、撑开移植物、自体组织撑开瓣等方法被用于矫正鼻背。鼻中隔尾侧偏曲通过刻痕、切除和在鼻前棘上重置鼻中隔来治疗。不同的截骨术用于不同类型的歪鼻畸形。治疗下鼻甲肥大和内鼻阈塌陷是纠正歪鼻气道功能受损的关键。鼻小柱支撑移植物、鼻尖缝合技术和鼻翼基底切除术用于修饰鼻尖和鼻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翼软骨肌肉环在单侧重度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中的作用。方法:经鼻小柱基底的“V—Y”型切口行患侧鼻翼软骨肌肉环修复,对裂侧上颌骨退缩明显者,在裂侧梨状孔边缘处充填自体肋软骨组织,整复76例唇裂鼻畸形患者,观察近、远期效果。结果:7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8个月,对唇裂鼻畸形患者的鼻尖、鼻翼、鼻孔及鼻小柱畸形矫治术后外形满意。结论:唇裂患者因鼻翼软骨肌肉环发育不良,进而导致了鼻部肌力的失衡。 因此,唇裂鼻畸形矫正中修复鼻翼软骨环肌肉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手术矫正鼻中隔畸形的方法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但这种方法有以上缺点,如手术后鼻中隔软弱、随呼吸摆动、鼻中隔穿孔、外鼻形状改变(鼻小柱回缩、鼻底增宽)等。这是由于手术中去除了鼻中隔的软骨和骨质的原因,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从2005年3月起,采用将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等尽量大块取出,修整后回植的办法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谓之“鼻中隔成形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