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进展性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100例,用超声对入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中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明显多于非进展组。结论: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进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杂音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颈动脉听诊结果,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有杂音组(100例)和无杂音组(100例).排除心脏杂音、静脉杂音及甲状腺杂音的患者.200例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必要时行主动脉弓+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率、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杂音分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有杂音组颈动脉狭窄率[67%(67/100)]高于无杂音组[29%(29/100)](P<0.01).两组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及重度狭窄者易于听到颈动脉血管杂音(P<0.05).颈动脉杂音分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颈动脉杂音级别越高,重度狭窄的几率越大.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杂音与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有关,临床上可作为判断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的一个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另选取无缺血性脑卒中的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各时间段的平均血压值,包括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情况分为4个节律类型:杓型、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根据患者颈动脉检查情况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1%~49%)、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舒张压标准差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肌红蛋白及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3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狭窄组(112例)、多支血管狭窄组(157例)及无血管狭窄组(69例)。测定患者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并分其相关性。结果单支血管狭窄组、多支血管狭窄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狭窄组,多支血管狭窄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狭窄组(P均<0.05)。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随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P均<0.05)。患者肌红蛋白及尿酸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数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肌红蛋白和尿酸水平随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数量增加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4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4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探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动脉斑块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两组患者数据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明显要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容易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发生,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引起脑梗死早期进展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能是导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卢慧英 《现代保健》2013,(2):132-13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器检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与对照组(n=90)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组不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市脑卒中筛査与防治项目基地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査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50例)、中度狭窄组(60例)、重度狭窄组(110例)。分析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依据血脂正常值范围进行量化分类,比较3组患者不同级别血脂水平分布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显示高脂血症是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冲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TC、TG、LDL-C水平的升高,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G、LDL-C水平升高可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4例住院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中有59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8%),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结论: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评估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MPO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PO的水平分为MPO正常组(75例)和MPO上升组(85例),同时根据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程度≤50%组、狭窄程度51%~69%组以及狭窄程度≥70%组共3组,分析其颈动脉狭窄程度、血清MPO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MPO正常组以及MPO升高组患者出现梗死灶的例数,发现两组患者动脉狭窄程度50%区间出现梗死灶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O上升组患者在动脉狭窄程度≤50%区间出现梗死灶人数比例显著高于MPO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狭窄程度≤50%组、狭窄程度51%~69%组以及狭窄程度≥70%组患者出现梗死灶的例数,发现动脉狭窄程度50%区间MPO水平升高组和MPO水平正常组患者出现梗死灶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狭窄程度≤50%组区间MPO水平升高组的出现梗死灶人数比例明显高于MPO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不大,而当狭窄程度≤50%时血清MPO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这为通过血浆MPO水平来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重度颈动脉狭窄颅内侧支循环代偿状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将抽样时间设定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共抽选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80例,所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重度颈动脉狭窄。抽样完毕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症状组(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1例),一组是无症状组(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3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血管代偿情况、Willis环完整及变异情况。结果 经比较,症状组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高于无症状组;症状组患者的Ⅱ级代偿例数多于无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相比,症状组患者的前后环变异率高,前后环完整率低;无症状患者侧支血管情况优于症状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是否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患者的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血管代偿情况、Willis环完整及变异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与同期127例对照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 SIP患者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白细胞血症、发热及Na+-K+平衡紊乱等病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出现大脑中动脉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多种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影像学改变提示好发部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8例,其中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88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280例,分析两组患者与颈动脉超声结果、CT分型、OCSP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病史、颈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在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一致性检验四者联合模型与原样本吻合度一般(Kappa=0.693,PO.O5)。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四因素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预测急性脑梗死进展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进展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住院的92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史和临床指标(血糖、血压、血胆固醇、血纤维蛋白原、血清Ca^2+含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2例进展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其中血糖、纤维蛋白原、血清Ca^2+含量、超敏C反应蛋白及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血糖、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Ca^2+含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彭海涛 《中国卫生产业》2012,(27):104+106-104,106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期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对多种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分析,糖尿病病史、高血糖、内外动脉狭窄等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卒中的临床病情发展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在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对相关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尽最大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OCSP分型、CT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6例,其中进展组110例,非进展组336例,根据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OCSP分型、CT分型,比较2组间分型构成的差异,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OCSP分型、CT分型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CT分型中,大梗死组最易出现病情进展,其次为脑干梗死组,然后是多发性梗死组,以后依次是中梗死组、小脑梗死组和小梗死组.卒中进展的OR值分别为6.103、5.409、3.589、2.889、2.078.在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最易发生病情进展,其次为后循环梗死,然后为多发腔梗,而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进展率最低.完全前循环梗死与部分前循环梗死、多发腔梗、后循环梗死比较,卒中进展的OR值分别为6.451、5.272、2.536.结论 OCSP分型与CT分型联合应用,可能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否进展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88例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统计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88例CKD患者中,24例(27.3%)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CKD患者并发脑卒中者(A组)TG、GFR、CRP检测结果与未并发脑卒中者(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例CKD患者中,颈动脉IMT≥1.0 mm者28例(31.8%),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3例(14.8%)。颈动脉IMT≥1.0 mm患者并发脑卒中率与IMT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率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与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应采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IMT值及斑块形成情况,为早期干预预防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3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CTA对颈部血管进行评价,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性质、狭窄程度等,并采用Lo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与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期相关联因素及其诊断应用.方法对该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4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同期收治的另外4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总结归纳患者血糖水平、血脂谱、一般情况和血压等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血液粘稠度、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高血压史、冠心病、吸烟史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期中多项指标都与预后有联系,可称其为高危因素,临床上作为诊断监测的指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渐进初夏,早晚温差大。这种忽冷忽热、气温不稳时节,正是脑卒中高发期。存在卒中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此时应特别注意预防卒中发作,而其中颈动脉狭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统计,60%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的。颈动脉是存在于人体颈部两侧的主要动脉血管,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头面部的大血管,也是脑的主要供血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将101例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的演变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32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69例),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狭窄程度及其易损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卒中组重度狭窄或闭塞率为28.1%(9/32),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8.7%(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l).进展性脑卒中组的易损斑块率为75.0%(24/32),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42.0% (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不同类型的易损斑块(脂质核心、表面不规则、溃疡斑块)中,两组溃疡斑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将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易损斑块等因素与进展性脑卒中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327,95%CI:1.211 ~ 9.145)和易损斑块(OR=3.699,95%CI:1.292~ 10.589)与进展性脑卒中有关.结论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确定颈动脉易损斑块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