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采取临床基因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4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检测。结果:149例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B型3例,C型133例,13例病毒序列无扩增;114例乙肝患者的相关耐药药物和百分比为拉米夫定(LAM)46.02%、阿德福韦脂(ADV)4.42%、恩替卡韦(ETV)22.12%、替比夫定(LDT)28.31%、替诺福韦脂(TDF)0%。结论乙型肝炎疑似耐药患者其基因型以C型为主;耐药位点以rtL180M、rtA181V/T、rtM204V/I为主;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药物是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豫北地区2016—2018年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逆转录酶基因与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 fumarate, TDF)、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 ADV)、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 FTC)、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等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相关的10个位点上的突变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合理用药和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针对YMDD突变位点,在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方法结合双脱氧终止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对测序成功的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检测YMDD的突变情况,同时对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相关的10个位点上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8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其中C基因型为97.97%,耐药突变率为35.86%;B基因型为2.03%,耐药突变率为33.33%。耐药情况分析:拉米夫定LAM和恩曲他滨FTC耐药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种类分布和耐药位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和住院的46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通过使用毛细管电泳仪采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的检测,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唐山地区CHB患者的467例样本中检测出HBV基因型445例,其中B基因型64例占14.38%,C基因型380例占85.39%,D基因型1例占0.22%;共检出耐药患者283例,其中对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160例占56.54%;对阿德福韦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A181V/T/S突变,其次是rtA181V/T/S和rtN236T同时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位点突变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L180M和rtM204I/V/S同时突变,其次是单独rtM204I/V/S突变。结论唐山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主要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通过对耐药位点的分析,B基因型CHB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不易耐药,HBV基因型B型和C型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的多药耐药位点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的耐药情况。 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3月25日在广州金域医学检测中心检测的来自全国的1507例乙肝患者进行6种常见的核苷类似物耐药基因检测与耐药分析。 结果1507例乙肝患者中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和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FTC)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均为35.24%(531/1507例),阿德福韦(adefovir,ADV)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次之,耐药率分别为14.93%(225/150)和7.70%(116/1507)。未见对替诺福韦(Tenofovir,TDF)耐药株。 结论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曲他滨等"低耐药屏障"药物的耐药形势严峻。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基因监测对有效制定用药方案、改善患者预后以及耐药形势跟踪调查,以减少或延缓耐药株产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HBV感染患者核苷类药物治疗后相应突变位点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基因测序检测分析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四种核苷类似物耐药者HBV多聚酶区基因主要耐药突变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53例LAM,78例ADV和9例ETV以及6例LdT耐药患者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253例LAM耐药患者中有16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M204I突变最多见,为101例(39.92%)。78例ADV耐药患者中有7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A181V/T/S突变最多见,为47例(60.25%)。9例ETV耐药患者中有3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T184A/G/I/S突变最多见,为6例(66.66%)。6例LdT耐药患者中有2种突变类型。结论:四种核苷类似物耐药株的氨基酸突变复杂多样,建议抗病毒治疗失败后参考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更换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于医院住院的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T)组与恩替卡韦(ETV)组,每组43例,均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LDT组给予替比夫定,ETV组给予恩替卡韦,均治疗72周;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及HBV血清标记物,评定综合疗效,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6、72周总胆红素(TBiL)、HMGB1、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和HBV DNA载量降低,白蛋白(ALB)、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P0.05);与同时间ETV组比较,LDT组TBiL、HMGB1、IL-4、IL-10水平和HBV DNA载量较低,ALB、IFN-γ水平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36、72周ALT复常率均升高(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相似,但替比夫定在早期抗HBV优于恩替卡韦,可能与调控HMG-1、IFN-γ等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P区耐药突变基因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和DNA测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型及P区耐药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2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基因B型59例,C型127例,D型2例,B+C混合型6例,B+D混合型1例。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数分别是39例、18例、25例和71例。突变基因以M204I、L180M和M204V最多。YMDD突变类型在B、C基因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YMDD中的M204I、M204V发生在B、C基因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HBV耐药突变以M204I、L180M和M204V多见。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情况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使用拉米夫定可治疗HBV肝硬化,但长期使用易诱发病毒耐药.拉米夫定耐药,主要是由于HBV DNA链上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发生氨基酸置换,甲硫氨酸的rt204位点被异亮氨酸(rtM204I)或缬氨酸(rtM204V)替换.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以采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等方案进行治疗.此文对以上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核苷酸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成4组:LAM组、ADV组、LDT组、ETV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以及恩替卡韦治疗,同时将我院同期收治的20例不接受核苷酸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一年后观察比较几组患者的eGFR、Cr及BUN等指标。结果:LAM组和ETV组患者的eGFR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DV组患者的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LDT组患者的eGFR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ADV组患者的Cr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三组患者的Cr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BUN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而阿德福韦酯则会损伤肾功能,因此临床在对慢性乙肝患者选择核苷酸抗病毒药物时应优先选择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瑞安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不应答患者血清中HBV P区变异情况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检测逆转录酶11个位点上的碱基突变情况,分析耐药基因耐药位点相关突变情况及不同核苷(酸)类药物的突变形式,根据位点变异情况,计算敏感性下降和耐药情况。结果检测202例乙型肝炎患者11个基因位点,其中54.46%发生1个或1个以上位点突变。突变的基因位点有173V、180L、181A、184T、202S、204M、236N,构成比分别为5.21%、25.52%、17.71%、3.13%、2.08%、39.06%、7.29%。另外P区耐药突变形式分析中,110例患者的样本在11个分析位点上共有17种突变模式。核苷(酸)类药物敏感性下降或耐药情况,202例乙型肝炎DNA中拉米夫定的耐药率最高,为45.05%,恩曲他滨、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的耐药率分别为43.56%、34.65%、31.68%、10.89%,未发现替诺福韦的耐药株。结论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可作为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出现反弹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对样本血清进行核苷类似物的耐药突变位点检测,分析各耐药位点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并以此为依据对含不同的耐药突变的患者提出相应的临床用药改进策略。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筛选出的100例符合送检要求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6种核苷类似物共21个耐药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标本中21个耐药突变位点均阴性,即表现为6种核苷类似物全敏感者共36例,有1种或2种以上药物敏感性改变者共64例发生率达64%。其中,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曲他滨(FTC)耐药者均为32例,以rtM204I/V±rtL180M变异最多见。阿德福韦(ADV)耐药者29例,主要变异位点为rtN236T及rtA181T。恩替卡韦(ETV)耐药者7例,暂未发现替诺福韦(TDF)耐药病例。 结论 广东地区乙肝患者人群中对核苷类似物的耐药发生率较高,提示临床应用HBV耐药变异检测手段对患者进行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有利于为患者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纳入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不同进行分组,每组35例。研究A组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ETV联合TDF)治疗,研究B组则接受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ETV联合ADV)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水平。结果 研究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研究B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治疗9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研究A组HBV DNA减少量明显超过研究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TV联合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方法,以便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院临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恩替卡韦组给予患者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剂量为0.5 mg/次,1次/d。替比夫定组给予患者替比夫定进行治疗,剂量为600 mg/次,1次/d。观察和比较患者实施治疗后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和HBe Ag转阴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e GFR值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恩替卡韦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和HBe Ag转阴率分别为51.28%、17.95%和5.13%,替比夫定组分别为56.41%、15.38%和5.13%。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比夫定组治疗前后的e GFR值分别为(81.23±8.34)、(91.34±9.43)ml/(min·1.73m2);恩替卡韦组治疗前后的e GFR值分别为(81.42±8.43)、(77.32±8.42)ml/(min·1.73m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 GF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比夫定组的e GFR值水平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相当,但是替比夫定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医院诊治的7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恩替卡韦治疗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12、24、48周时ALT下降率、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4、12、24、48周的ALT复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48周的HBV-DNA的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替比夫定组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eAg转换率在4、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周的HBeAg血清转换率替比夫定组要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相当,替比夫定在治疗24周后对患者的HBeAg血清转阴率效果稍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的特点及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HBV患者血清141例,PCR点杂交法检测HBV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结果 105例HBV DNA阳性患者中,B基因型占62.86%,C基因型占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31.82%和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以204I和180M+204V+204I突变多见。HBV耐药突变模式以rt204I(11.43%)和180M+204V+204I(8.57%)为主。LAM耐药率显著高于AD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Ld T+ETV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基因型和C基因型耐药均以LAM+Ld T+ETV为优势模式。结论本地区HBV基因B型多于基因C型,204I和180M+204V+204I基因突变模式多见,LAM和LAM+Ld T+ETV耐药模式多见。  相似文献   

16.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军 《中国保健》2009,(20):846-84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36例,分别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mg/d,或恩替卡韦0.5mg/d,持续治疗48w。观察两组治疗24、48w时血清HBV—DNA阴转率、生物化学指标、HBeAg血清转换率、乙肝病毒耐药。结果:治疗24w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77.8%和72.2%,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2.2%和6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9.4%和16.7%,治疗48w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剐为83.3%和77.8%,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7.8%和72.2%,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7.8%和19.4%。治疗48w时替比夫定组出现2例YMDD变异。结论:治疗48w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转换率优于恩替卡韦组。两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在中等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154例CHB患者,根据抗病毒药物不同将其分为ADV组52例、LDT组50例、ETV组52例,均为初次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第0、12、24、36、48、72、96、144周的HBV-DNA水平,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各组患者HBV-DNA水平随抗病毒疗程延长而下降,ETV组的HBV-DNA水平从第12周(2.45±0.53)log10IU/ml降至96周(1.97±0.78)log10U/ml,均为各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不可检测率在第12、24、3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存分析累计不可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ETV、ADV、LDT初次治疗中等HBV-DNA载量的CHB患者,均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ALT复常率高,但ETV能更强、更快抑制HBV复制,病毒学突破率低,明显优于LDT、ADV。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42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患者的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素氮水平。420例患者中48例纳入阿德福韦组,88例纳入恩替卡韦组,48例纳入拉米夫定组,68例纳入替比夫定组,76例纳入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组,44例纳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组,48例纳入常规治疗组。结果替比夫定组(t=-3.601,P<0.001)和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组(t=-4.063,P≤0.001)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它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不显著(P>0.05)。替比夫定组(F=2.943,P=0.018)和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组(F=6.782,P=0.006)患者的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含量随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单药或阿德福韦联合替比夫定进行治疗可以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作为常用抗HBV治疗药物,与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无交叉耐药,且价格相对低廉,长期以来用于初治患者和LAM耐药患者的挽救治疗.然而由于ADV耐药基因屏障较低且临床用药剂量较低,临床长期应用累积了较多ADV应答不佳患者.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作为ADV应答不佳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案之一,对ADV初治应答不佳患者和LAM耐药的ADV应答不佳患者的临床疗效略有差异.然而多项体外研究显示TDF对ADV耐药病毒株抑制作用减弱.ADV应答不佳的患者换用TDF是否会引起或加重肾损害值得临床关注.本文就TDF对ADV应答不佳患者挽救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综述,为提高耐药HBV感染防治的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感染者的年龄、性别特征、耐药种类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4月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46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毛细管电泳仪采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患者的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并分析HBV基因分型与耐药种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唐山地区CHB感染者的467份样本中未检出基因型22份,已检测出HBV基因型的445份样本中共检出B、C、D三种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64例占14.38%,C基因型380例占85.39%,D基因型1例占0.22%,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P<0.001)。已检测出B、C基因型的444例感染者中,<40岁和≥40岁分别占34.68%(154/444)和65.32%(290/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和女性感染者中,均以C基因型为主;男性感染者355例多于女性感染者89例(P<0.001);男性和女性CHB感染者不同基因分型间耐药种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结论唐山地区CHB感染者主要耐药种类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同时耐药,其次是阿德福韦酯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