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美托洛尔在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将56例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使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但是治疗组(辛伐他汀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很好的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其中脂质代谢紊乱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辛伐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恢复内皮功能,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目,抑制巨噬细胞分泌酶的活性来延缓颈动脉硬化。笔者运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老年高血脂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超声对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超卢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超声表现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IMT(mm)以及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偏高;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超声病理学分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而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RT-3DU)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观察其临床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以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对照,即以64层螺旋CT扫描仪和血管分析仪来进行颈动脉斑块确定和体积测定,然后对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测,以观察其斑块特征。就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斑块体积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斑块检出状况进行确定。所有患者均经过颈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结果:在造影检查中,30例患者共有42个斑块,RT-3DU检测下斑块体积为(583.21±203.42)mm3,其测得40个斑块,检出率为95.24%,无误诊现象;在CTA检测下测定的斑块体积为(603.32±182.43)mm3,其测得39个斑块,检出率为92.86%,无误诊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来检测颈动脉斑块,可对其体积进行准确测定,检出斑块个数,分析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分组,将100例存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将100例不存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斑块稳定性、IMT、CAS斑块面积、狭窄度、颈动脉血流量及脑血流量。结果观察组不稳定斑块形成率较对照组高,稳定斑块形成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中膜厚度(IMT)及CAS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及椎动脉(VA)的狭窄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A、CCA、VA及脑血流量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通过高频超声可有效评价斑块及狭窄程度,判定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许毅  黄慧 《中国卫生产业》2011,8(19):113-114
目的探讨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超声科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的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测结果显示75例冠心病患者中经动脉病变有67例,占89.3%,而对照组45例中发生颈动脉病变的仅有9例,占22.5%,P<0.05;冠心病患者颈内动脉IMT、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出很多,P<0.05;在斑块病理方面,心绞痛组主要是以硬斑为主,心肌梗死组主要出现软斑,也有少部分出血复合斑。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是一种无创伤,容易操作且精确率极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超声科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的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测结果显示75例冠心病患者中经动脉病变有67例,占89.3%,而对照组45例中发生颈动脉病变的仅有9倒,占22.5%,P〈0.05;冠心病患者颈内动脉IMT,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出很多,P〈0.05;在斑块病理方面,心绞痛组主要是以硬斑为主,心肌梗死组主要出现软斑,也有少部分出血复合斑。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是一种无创伤,容易操作且精确率极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侧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側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側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部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主要观察,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预测斑块的性质,为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侧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与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脑梗死的患者126例,行超声及CTA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下的CCA、ICA、ECA斑块数量,类型,回声特征及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在颈动脉病变检测出的情况。结果超声显示脑梗死患者IMT增厚,回声增强,内膜面局部粗糙,逐渐形成斑块;超声显示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 CTA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量上与超声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 CTA诊断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中,超声对斑块表面光滑度及是否存在溃疡、明确不稳定斑块特征诊断较好,而CTA对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效果好,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3.
徐海彦 《中国校医》2021,35(5):383-384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脑栓塞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栓塞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6.94±5.28) 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1.29±0.37)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43±6.71) cm2、(1.58±0.43)mm,(t=4.455、3.542,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无腹泻、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栓塞效果较好,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缩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其厚度,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等大中动脉的血管壁上,在动脉内膜上沉积的脂质外观呈黄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三维超声以其多参数的特点,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准确评价,有助于分析颈动脉的内部情况,判断狭窄程度、闭塞及病程,对临床用药及预后有积极价值。文章通过综述颈动脉斑块体积、斑块总面积、溃疡斑块检测以及颈动脉狭窄的评估,总结三维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及意义,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治疗仪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超声波治疗,30天为1个疗程。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差异显著(P0.05);2.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经颅超声治疗仪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对参加我院健康体检时经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病例68例,每晚服用辛伐他汀,连续4月,观察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变化以及血脂的动态改变。结果68例观察者共发现斑块112个,服药4月后发现低回声斑块面积消退幅度达32%,混合性斑块达25%,高回声斑块只有9%,平均消退幅度22%,除高回声斑块外,其他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TC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G、LDL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HDL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观察服用辛伐他汀4月后斑块的面积变化以及血脂的改变结果表明,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溃疡的诊断价值,为颈动脉硬化斑块溃疡患者的早期准确诊断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80例,使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斑块部位、分型特征进行统计,并着重分析溃疡型斑块的声像学特点。结果 80例患者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13个。113个硬化斑块中,软斑36例,占31.86%,斑块较为明显,呈低中度回声;硬斑41例,占36.28%,表面光滑,且有强回声伴声影;扁平斑16例,占14.16%,呈局部隆起状,均匀低回声;溃疡斑20例,占17.70%,表面不平整,中央有凹陷,回声强弱不均匀。溃疡斑的声像学特点为斑块沉积于动脉内膜下层,形态不规则,弥散分布,内膜回声不均匀,且不连续,斑块内可见低回声区,部分典型病灶可见顶部的“火山口”征,并有血流进入溃疡斑内部。结论 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位置和分型进行较好的显示,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多项国内外大型临床循证医学试验证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减少斑块继发性病变,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同时近年来研究结果已证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我们旨在探讨短期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