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位干预对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的作用 ,预防或杜绝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选择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病人 5 8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的平卧位 ,干预组在手术的不同时段放置不同的体位。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临床症状。结果对照组发生低血压、胸闷、气促、心慌、脉快弱、面色苍白 ,冷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干预体位可以预防或杜绝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CEA,简称腰硬联合麻醉),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兼有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已广泛用于剖宫产术。可腰硬联合麻醉可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而使血容量相对不足,往往出现血压下降。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我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650例,通过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必须采取仰卧位,为了预防产妇术中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提高手术的安全性,2008年1~6月,我院对156例剖宫产产妇术中采取体位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雪梅 《当代护士》2009,(10):36-37
总结了102例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经验。原因有妊娠期母体血液动力学改变,腰硬联合麻醉后血液的重新分布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加强体位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等。认为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剖宫产在我国被视为生产时间短,母子相 对较安全的一种生产方式,分娩这一自然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自然分娩困难或有危险性的分 娩,常被相对较为安全的剖宫产术所替代,然而剖腹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这一严重合并症也已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图片介绍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最佳效果。方法将98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在病人手术前,将我科自制的图片(包括体位摆放、消毒、局麻、穿刺注药四个步骤)向病人介绍,并告知良好的麻醉效果与主动配合的重要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果两组干预后麻醉相关知识知晓率、麻醉配合程度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医护人员的干预,不但使麻醉操作顺利进行,还使病人了解相关知识,减少并发症,增进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剖宫产硬腰联合麻醉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无合并妊娠疾病的孕妇120例,年龄21~38(平均29.5)岁,孕36^+~40^+周。  相似文献   

8.
陈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2):3197-3198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低血压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3年9月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收治的5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手术原因、麻醉平面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对低血压发生的影响。结果术中发生低血压症状患者87例,发生率为15.0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羊水过多、巨大胎等可能是引发低血压的重要因素;T4以下麻醉平面低血压发生率最高(37.50%),其次是T4~6(18.09%);此外,手术中出血量在600mL以上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最大(50.00%);对上述低血压患者采取及时的对症治疗与护理措施后,血压平均升高达基础压的30.00%,手术成功率为100.00%。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羊水过多、巨大胎、麻醉平面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等可能是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引发低血压症状的重要原因。全面落实术前准备,针对病因给予强化后术中患者病情转化的监控,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可降低腰硬联合麻醉时剖宫产孕妇低血压的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1.1 对象 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90例,年龄24~35岁,体重60~100kg,孕龄37~42周。妊高征患除外,术前无心肺疾患.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朱雪琴  陈妙仙  朱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490-2492
目的:探讨胶体液预负荷能否进一步降低改良的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健康足月妊娠择期剖宫产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n=30)。A、B组分别为改良腰硬联合麻醉前晶体液预负荷和胶体液预负荷,C、D组分别为单次腰麻前晶体液预负荷和胶体液预负荷。容量预负荷量为麻醉前10min内输注8mL/kg乳酸林格液(A、C组)或万汶(B、D组)。改良腰硬联合麻醉为蛛网膜下腔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5mg 芬太尼20μg,5min后硬膜外腔注入10mL0.25%布比卡因;单次腰麻为蛛网膜下腔一次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观察4组产妇血压、心率的变化,比较术中疼痛(VSA评分>3分)、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A、B、C、D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0%、17%、47%和17%。C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与A、D两组间比较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胶体液预负荷不能进一步降低改良的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田辉 《华西医学》2009,(9):2297-2299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泵注复合腰硬联合麻醉于剖宫产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剖宫产术产妇,于L2-3行腰硬联合麻醉,确定麻醉平面为T4-6,取出胎儿后静脉缓推丙泊酚1 mg/kg,然后2-4mg.kg^-1.h^-1静脉泵入,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结果:腰硬联合麻醉及静脉推注负荷剂量丙泊酚后平均动脉压降低,但无临床意义。余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镇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使用胶体或晶体预扩容对联合腰麻下剖宫产母体循环和胎儿的影响。【方法】择期单胎足月剖宫产产妇60例,ASAⅠ~Ⅱ级,在b~4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晶体组(R组29例)和胶体组(H组31例)。麻醉操作时分剐给予林格液(R组)、6%羟乙基淀粉130/0.4(H组)各500mL预扩容,在20min内输注完成。监测产妇麻醉前(T1)、给药后(T2)、胎儿娩出时(T3)的血压、心率变化,胎儿娩出后行Apgar平分,并抽取胎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血压在T2时与T1比较降低有统计学意义;与R组相比,H组血压T2时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变化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联合腰麻下,虽然产妇使用胶体预扩容时循环系统比晶体预扩容稳定,但从胎儿的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上看,胶体预扩容并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体位干预防治孕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的效果,以期为有效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7-8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手术孕妇共97例为研究对象,按分娩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孕妇麻醉后,仰卧时将手术床向左倾斜30°;观察组孕妇在麻醉结束后仰卧时,将右臀部垫高4~5 cm,比较两组孕妇入手术室时的血压值,记录麻醉5 min后血压的下降情况,统计孕妇的不良反应和使用升压药的情况。结果麻醉后,两组孕妇血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孕妇舒张压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4±2.06)mmHga vs(-4.64±1.38)mmHg,t=-2.889,P=0.005]。对照组出现SHS症状13例(26.53%),观察组出现5例(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6,P=0.041)。出现SHS症状时即遵医嘱给予升压药麻黄碱1次,孕妇经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剖宫产术中合理的体位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孕妇SHS的发生具有积极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80例剖宫产手术,分别用0.75%布比卡因2. 0mL(A组20例)、1.5mL(B组20例)、1.2mL(C组20例)、1.0mL(D组20例)进行腰麻,观察麻醉显效时间、镇痛质量、麻醉平面、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程度、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情况、产妇术后头痛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四组麻醉显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质量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麻醉平面维持时间D组与A组及 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运动阻滞程度C、D两组与A组比较明显较轻(P<0.05或P<0.01),D组有阻滞不全、肌松不良表现;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副作用发生率C、D组明显低(P<0.05或P<0.01)。结论 0.75%布比卡因腰麻剖宫产手术的最佳剂最为1.2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应用于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或II级的136例产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ex组)和罗哌卡因组(Rop组),每组68例。Dex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g并静脉注射负荷剂量0.2μg/kg、维持剂量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Rop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g并持续静脉注射与Dex组右美托咪定等量的0.9%氯化钠液至手术结束。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对新生儿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率。结果:Dex组麻醉起效时间、达到完全运动阻滞时间、BIS分值及Ramsay改良评分均明显短于Rop组(P0.05),而Dex组最平面恢复时间则明显长于Rop组(P0.05)。Dex组和Rop组胎儿娩后1 min、5 min、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ex组产妇寒战和焦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op组,而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马多、氟哌利多复合辅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方法,选择 60例孕足月单胎产妇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静注生理盐水0.05 mL/kg为对照组(C组 );静注曲马多1 mg/kg为曲马多组(T组)和静注曲马多1 mg/kg 氟哌利多2.5 mg组为曲氟组(TD组),每组20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于切皮前5 min缓慢静脉给药,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恶心呕吐、寒颤及牵拉不适的发生情况 ,新生儿行1,5,10 min Apgar评分.[结果]三组产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产妇恶心呕吐,寒颤、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曲马多复合氟哌利多辅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时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对产妇安全,且能够减轻产妇呕吐、寒颤及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姚卓智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24-222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剖宫产术产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PIH剖宫产妇随机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组和硬膜外阻滞(EB)组,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方式。在入室平静后、麻醉起效后和胎儿娩出后分别对其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对新生儿进行1min和5rain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ASA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全血低切粘度相似(P〉0.05);麻醉生效时,两组患者的全血低切粘度均下降,低于麻醉前(P〈0.05),而CSEA组下降更明显(P〈0.05);胎儿娩出时,两组的全血低切粘度较麻醉中没有明显改变,但仍较麻醉前低(P〈0.05),并且CSEA组的全血低切粘度仍要低于EB组(P〈0.05)。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血浆粘度三个指标,均显示出和一样的改变趋势。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CSEA组均较EB组稍高,但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较硬膜外阻滞均能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产妇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更明显,对母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快速扩容预防腰 硬联合麻醉 (CSEA)下剖宫产术中循环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手术者 12 0例 ,随机分为扩容组、麻黄碱组和对照组 ,比较 3组术前、术中与麻醉恢复期 3个时段的血压标准差及心率标准差。结果 :麻黄碱组、对照组血压标准差与扩容组比较 ,在术前、术中及麻醉恢复期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对照组与麻黄碱组血压标准差比较 ,术前及麻醉恢复期差异显著 (P <0 0 5 ,P <0 0 1)。麻黄碱组、对照组心率标准差与扩容组比较 ,术前、术中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麻醉恢复期麻黄碱组与扩容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对照组术中平均尿量与扩容组及麻黄碱组比较 ,差异极显著 (P <0 0 1)。扩容组围麻醉期无 1例发生并发症 ,而术前麻黄碱组 15例、对照组 12例 ,麻醉恢复期 2组各有 7例发生低血压、心电图示一过性ST段压低。结论 :手术开始前快速扩容可显著降低剖宫产术CSEA期间血压及心率标准差 ,利于维护围麻醉期循环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朱黎明 《护理学报》2009,16(10):42-4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产妇术后6 h内予以主动、被动运动及体位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按入院月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6 h内予主动、被动运动及体位干预,即主动、被动活动产妇下肢,协助产妇取半侧卧位、侧卧位、翻身等。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第4、第5、第6小时主观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6 h内进行主动、被动运动及体位干预在提高产妇舒适度、缩短排气时间、预防皮肤损伤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