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无创通气应用于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07-10-2009-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7例,随机分成标准治疗组和无创通气组。无创通气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观察两组气管插管率和治疗后6 h的血气变化。结果无创通气组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CO2、PaO2和标准治疗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气管插管率低于标准治疗组(P〈0.01)。结论无创通气对急诊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康复护理干预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6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监护室的COPD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2018年1—3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3),采用常规的护理;将2018年4—6月入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的方法(吸气压12~20 cmH2O,呼气末压为4~8 cmH2O,呼吸备用频率16~20次/分,吸呼比约为1∶2。治疗36例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结果】经通气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pH值PaO2,PaCO2)明显好于通气前(P〈0.05),症状改善,有效率达69.4%,11例仍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占30.6%。【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明显,无严重副作用,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ARF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使用BiPAP呼吸机对30例COPD合并ARF患者行无刨机械通气,并给予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及治疗后护理,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及临床变化。结果:30例患者经BiPAP治疗及恰当护理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增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消失或减轻。结论:BiPAP对COPD合并ARF疗效安全可靠,配合恰当的护理可提高其疗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1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经验.方法: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15例患者好转出院.19例患者病情加重死亡,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失访12例.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在控制感染基础上,同时扩张气道,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可明显缓解病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 )常见的失败原因,探讨其禁忌证和改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指矸。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210例,按无创机械通气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脏器功能障碍情况、NPPV影响因素、并发症、N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4h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导致NPPV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NPPV治疗前无效组APACHⅡ评分明显高于有效组,自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效组2个脏器功能障碍者23.1%,明显低于有效组51.7%,但出现≥3个脏器功能障碍者76.9%明显高于有效组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效组中出现肾功能不全、休克、排痰障碍、呕吐物误吸的比例明显高于有效组(P〈0.01)。无效组NPPV治疗后2-4h血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改善程度均不及有效组(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入院时APACHⅡ评分高、白蛋白水平低、出现较多脏器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等是NPPV治疗失败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 6 2例COPD患者中随机选择了 31例进行规律性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每日上机两次 ,每次 2h ,2周为一疗程。比较上机前、上机后 2h、2 4h、1周 ,2周后动脉血气中 pH值 ,PaO2值 ,PaCO2 值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 2h、2 4h ,1周 ,2周后动脉血气中pH值和PaO2 值逐步上升 ,PaCO2 值逐步下降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率为 83.87%。对照组动脉血气中pH值 ,PaO2 ,PaCO2 值及临床表现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与治疗组同期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沈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06-610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可行性。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及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1次/d,静脉滴注,持续静脉用药。观察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3~5 d,体温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正常、病情稳定改为口服莫西沙星胶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的95.00%无差异(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40.00%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张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32-2233,223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5例(A组)、COPD稳定期患者50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C组),分别检测三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0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析凝血指标与动脉血气值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和D-D含量显著高于B组患者和C组(P〈0.01),B组Fbg和D-D含量也显著高于C组(P〈0.01),PT、APTT、TT含量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与PaO7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行凝血功能和D-D水平的监测,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适当的抗凝治疗可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通气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娥香  卞秀梅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2107-2108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方法]通过对无创通气患者的气道采用气道湿化、有效的排痰、药物的使用、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保持气道的通畅.[结果]85例无创通气患者,其中82例病情很快控制出院,另有2例因病情进展实行气管插管,1例患者因其他原因放弃治疗出院.[结论]有效的气道管理是提高无创性机械通气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记录通气前,通气后2 h、48 h及脱机后24 h血气分析。【结果】研究中实际应用IPAP为(16±2)cmH2O,EPAP为(8±3)cmH2O,氧流量4~6 L/min。2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后2 h后血氧分压均达60 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意识障碍均得到改善、呼吸费力情况减轻,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HR,RR下降均非常显著(P<0.01),12~16 h神志清楚。通气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72±24)h,通气治疗48 h及撤机后经鼻导管及面罩吸氧(FiO240%)24 h后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HR,RR下降较通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一例再需无创或有创通气治疗。2例患者病情加重,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3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治疗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治疗组除采用常规的治疗外并联用血必净治疗,监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TNF—α,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NF—α,CRP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AECOPD疗效显著,有助于减轻AECOPD患者TNF-α,CRP介导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鼻导管及无创通气Bi-PAP方式吸氧对夜间低氧的疗效。【方法】220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便携式初筛诊断仪进行睡眠监测,对存在夜间低氧患者行鼻导管及无创通气BiPAP方式进行氧疗下重复睡眠监测。【结果】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41.8%(92/220),夜间低氧与日间血氧饱和度(SaO2)相关;其中64%(59/92)患者经鼻导管氧疗效果好,而36%(33/92)患者改为无创通气BiPAP方式进行氧疗夜间低氧得以改善。【结论】COPD患者夜间睡眠时出现低氧或低氧血症加重,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存可加重夜间低氧血症,部分患者需要无创通气进行氧疗才能改善夜间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目前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 4名胎龄平均为 31.2周 ,出生体重平均为 16 15 g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进行传统呼吸机治疗 ,所用呼吸机为InfantStar压力限制型婴儿呼吸机 ,入院时摄胸片 7例为Ⅱ级肺透 ,11例为Ⅲ级 ,6例为Ⅳ级肺透。结果除 6例自动退院外 ,其余 1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平均用呼吸机时间 10 9h ,其中 13例患儿合并肺炎 ,4名合并肺出血 ,1名合并气胸 ,3例合并颅内出血 ,住院日数平均为 2 7d。结论应用呼吸机技术提高后将有更多小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进入NICU做机械通气治疗 ,限制高PIP应用的策略减少了气胸的发生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如何防止呼吸道感染仍是我国NICU今后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93例,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老年患者存活组和病死组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在两组之间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37±5.08)g·L^-1比(34.86±5.60)g·L^-1,88.7%比95.0%,5.7%比40.0%及24.5%比45.0%;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并发MODS是影响机械通气老年COPD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值为0.316。结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病死率较非老年患者病死率高病死率增加,合并基础疾病和并发MODS多见;MODS是接受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院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6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抗感染、祛痰、吸痰、气道雾化湿化、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保持水盐酸碱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次.d-1。2组均1周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以及血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体温、白细胞计数、乳酸、呼吸频率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乌司他丁组白细胞计数、乳酸、呼吸频率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均P〈0.05)。乌司他丁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传统常规治疗AECOPD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可更好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EN)时血浆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给予53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EN治疗,并检测其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后24 h、48 h的MTL、DAO水平.[结果]53例患者中出现EN耐受患者39例,不耐受患者14例,不耐受EN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后24 h、48 h的MTL、DAO水平均高于耐受患者(P〈0.05).[结论]血浆MTL、DAO水平可以作为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前耐受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ECOPD并IPA 15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且动态监测胸部X线变化。胸部X线检查显示为早期肺纹理增重12例,疾病很快进展为单侧或双侧肺斑片状渗出影10例,后期出现大片状实变影12例,伴肋膈角变钝6例,叶间胸膜增厚1例。7例行胸部CT检查,表现为实变影沿支气管分布,其中双肺不规则实变影5例,左肺实变影2例;可见肺大疱5例,胸膜下结节影、胸腔积液各4例,空洞2例,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增大各1例。15例存活2例,死亡13例。结论临床上AECOPD病情进展迅速时,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并动态监测胸部X线变化,若由单纯肺纹理增重很快进展至肺内斑片状阴影,应考虑到合并IPA,及时行相关检查,积极予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