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心肌的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心肌肥厚组30例,糖尿病心肌肥厚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L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心肌肥厚组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与糖尿病心肌肥厚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在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纵向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收缩期左室径向应变值,可以了解心肌收缩时径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春  郭薇  戴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08-110,113
目的 探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糖尿病心肌病(DCM)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2例DCM患者(研究组)、54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组左心室短轴16个节段的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分别于收缩期和舒张期测量心内膜运动速度(Ven)、心外膜运动速度(Vep)及相对应的室壁厚度(D),计算心肌速度梯度(MVG)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左心室短轴平面多数节段舒张期的MV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收缩期只有少部分节段MV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患者心脏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时就可出现局部心肌运动功能异常,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定量评价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口服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口服咪哒普利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心室质量指数均有所下降。2组心肌肥厚检测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室肥厚,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局部收缩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为研究组,以及在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半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以及整体左室收缩期纵向应变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以及整体左室收缩期径向应变值均显高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局部收缩功能无创的方法,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亚临床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测量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运动以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高血压组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无左室肥厚组65例,左室肥厚组35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45例.应用二尖瓣环位移(TMAD)软件描绘二尖瓣环间隔部和二尖瓣环左室侧壁2个点相对于心尖部的运动曲线,测量2个点相对于心尖运动的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位移和速度,记录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间隔部位移(ESD)、二尖瓣环间隔部速度(ESV)、二尖瓣环左室侧壁位移(ELD)、二尖瓣环左室侧壁速度(ELV),舒张晚期二尖瓣环间隔部位移(ASD)、二尖瓣环间隔部速度(ASV)、二尖瓣环左室侧壁位移(ALD)、二尖瓣环左室侧壁速度(ALV)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左室肥厚组ESD、ESV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较无肥厚组也减低(P<0.05),ELD、ELV在对照组、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依次减低(P<0.05);ASD、ASV、ALD和ALV在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均比对照组增高(P<0.05或P<0.01),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和无肥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所测量的二尖瓣环舒张期位移和速度可以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对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每天150mg,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的血压对比,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参数对比。结果: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比,室间隔厚度(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除降压效果显著外,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同时减少心肌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早期的收缩功能。方法 3组检测对象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参数及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短轴整体及心内膜下心肌不同水平各节段二维应变值,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间的常规参数比较,糖尿病组E/A比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的不同水平节段二维应变值比较,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左室短轴整体心肌部分节段二维应变有所减低(P<0.01);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大部分节段二维应变均减低(P<0.01),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心内膜下心肌部分节段比单纯糖尿病组更低(P<0.01)。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早期发现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变,可以作为监测糖尿病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心肌细胞内ROS与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OS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两肾一夹"经典造模法复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二维与多普勒超声仪器测定高血压大鼠心脏相应指标,计算左室重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各组心肌组织ROS含量。结果:实验组各组心肌组织RO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心肌组织ROS水平的表达与左室重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6(P〈0.05)。结论:ROS参与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卡维地络治疗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的疗效及心功能的改善.方法:156 例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对称性心肌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8周、16周、32周检测血压及心率,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实验组治疗8周、16周、32周后,血压及心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相同周数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心率变化有明显差异(P<0.01);左心室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实验组治疗8周、16周、3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增加(P<0.05);治疗32周后,实验组左心室壁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实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速率在治疗32周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等容舒张时间在治疗16周和3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络治疗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肌肥厚,既可改善心功能又可减轻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心肌速度阶差评价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情况。方法收集确诊为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收集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结构,运用心肌速度分布图测定心肌运动速度,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心肌速度阶差,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D)均大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心肌速度阶差(MVGs)和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心肌速度阶差(MVGd)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室壁相对厚度(RW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速度阶差评价发现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已存在心室结构改变、心肌肥厚、心功能减退等心脏病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和同步性。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选择40例,并选取同期38名健康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人使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获取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左室长轴观图像,各水平段的左室短轴观图像,并对内膜下及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的纵向、圆周向、径向峰值应变,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的LVEDD、LVESD、LVFS、IVSd、PWd、LVEF、二尖瓣E峰值、二尖瓣A峰值、E/A等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左室长轴内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 <0.05);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中,后壁、下壁及后间隔显著更低(P <0.05)。研究组的基底段内外膜下、中间段内外膜下、心尖段内外膜下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圆周向峰值应变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 <0.05),尤其是基底段、中间段内膜下降低更明显(P <0.05)。两组的左室短轴心肌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心底水平旋转曲线波形为负向,心尖水平为正向,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24h无创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二组。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入选高血压患者进行24h血压监测并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并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非勺型高血压组在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勺型高血压组,P〈0.叭。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联合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观察其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肥厚逆转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符合WHO/ISH1999年EH诊断标准患者共632例。服用缬沙坦和卡维地洛,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剂量,使血压控制到正常血压或能耐受的最低值,心室率不低于55次/分。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半年、一年、二年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和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等容舒张期、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左房收缩期最大流速及两峰比值A/E。结果:治疗后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各参数逐渐好转。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得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测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及心房充盈速度,计算心室早期充盈速度/心房充盈速度比值,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期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壁相对厚度,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左室射血分数,计算左室Tei指数,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明显延长,射血分数明显缩短,导致左心室Tei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简便、敏感、准确且全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和位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时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特点。方法 36例健康成人获取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和心尖两腔切面,应用QTVI和组织追踪(TT)测定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时的心肌速度和位移。结果 同一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和位移从心底部到心尖部呈逐渐递减(P〈0.001);同水平节段各室壁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和位移不相同;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速度和位移的相关性良好(r=0.75~0.86,P〈0.01)。结论 OTVI和TT对评价左室纵向心肌的运动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定量定位检测心肌运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徐兆峰  齐悦  贡欣  常亚彬  张宏艳 《天津医药》2011,39(5):398-401,48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儿童左室各节段心肌室壁运动位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IE33型超声诊断仪,X7-2实时三维矩阵探头,检测55例正常儿童及1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儿童。对获得的三维数据采用Qlab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左室各节段心肌的最大收缩位移值,以及室壁收缩位移占舒张末期室壁到左室重心距离的百分比,即圆心位移值。结果:正常对照组中,各节段心肌位移值及圆心位移值接近正态分布;各节段心肌位移值及圆心位移值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节段心肌位移值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节段圆心位移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心尖段位移平均值小于基底段和中间段;基底段圆心位移值平均值大于中间段和心尖段。室间隔各节段圆心位移平均值与左室其他各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底段室间隔位移平均值小于基底段其他各节段位移平均值。DCM组左室各节段圆心位移值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圆心位移值能够较敏感地检测出收缩功能减低的心肌节段,可利用其作为评价不同年龄儿童左室收缩时室壁运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影像特征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临床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的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以获取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号,重点观察近心尖1/3的心肌与心内膜。结果 18例超声诊断为NVM,其中16例为左心室受累,2例右心室受累。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1)左室或右室中、下1/3至心尖的心腔内可见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其间深陷的隐窝;受累室壁增厚分为两层,致密层较薄而非致密层较厚,收缩末期非致密化层与致密化层之比〉2;(2)受累腔室扩大,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收缩增厚率减低;(3)彩色多普勒显示隐窝内的低速血流与心腔内高速血流相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及鉴别诊断NVM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3岁。因劳累后气短2年行超声检查,左房(LA)31mm,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左室(LV)为47、29mm,室间隔(IVS)为6、8mm,左室后壁(LVPW)为7、9mm。左心室终末舒张容积(LVEDV)82mL,搏出量(SV)54mL,射血分数(EF)66%,左室短轴缩短率(FS)36%,左室壁可见多个由心内膜至心肌的窦状、索条状腔隙,大小不等,有血流信号与心腔相通。诊断为心肌致密化不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室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CLBBB)20例,正常对照者20例,采用心尖长轴四腔心和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应变、应变率及整体长轴应变(GLS),心尖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FS%).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LBBB组,的左房内径、E/A、左室长轴心内膜下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减低(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准确地评价左束支患者的左室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NCEP-ATP提出的MS诊断标准(腹围按照亚太地区的标准):分为高血压合并MS(HMS)组和单纯高血压(EH)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于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和心尖三腔切面获得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像,应用变率成像(SRI)技术分析左室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曲线,并计算左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应率平均值(mSRs、mSRe、mSRa).结果: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Rs,mSRe及SRe/SR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MS组与EH组比较:LVH的比率明显增高(P<0.01),而mSRs,mSRe及SRe/Sra明显降低(P<0.05).结论:MS与高血压患者的LVH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对LVH的干预,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还应对MS各因素积极干预,以有效地逆转LVH;应变率成像技术为定量、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