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结合仪器分类异常报警与血涂片瑞吉染色分类,提高血细胞分析仪异常结果的复查,防止白血病的漏诊。方法迈瑞-538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带有报警信号、结果异常或白细胞直方图结果异常的标本进行涂片、染色、油镜下分类100个有核细胞。结果2010-2011年门诊20860人次血常规涂片分类发现15例白血病,与骨髓结果一致。结论血常规标本影响因素较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能克服各种干扰,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为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患者漏诊。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应该对各种提示异常或直方图异常的血标本染色镜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常规检验当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的时间为2016年8月到2017年10月,对于此期间我院收治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的标本再次进行外周血涂片,并且进行显微镜镜检,观察并分析血液标本的形态学和白细胞的分类等情况。结果:在进行自动细胞分析检验以后,本研究当中存在有78例患者的结果存在异常,通过进行外周血细胞涂片检查显示有29例患者的结果存在异常,检查与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查的结果相符。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进行血涂片分析可以全面直观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而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准确合理的诊断结果,同时也能够对疾病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00例受检者的血常规标本,对所有标本分别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与涂片镜检,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阳性率为93.0%,与涂片镜检98.0%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EO、LY、MO及OTHER时检测阳性率较低。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可获取具体的血细胞参数,若将其与涂片镜检配合检验,更利于提高临床检验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制定血液常规检测时实验结果复检标准,在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2928例血常规标本中,根据复检标准选出需要镜检复查的标本共300例,另随机抽出300例正常标本,进行血涂片染色人工镜检.结果 2928例血常规检测标本中有300例需要镜检复查,复检率占总检例数的2.4%;在300例需要镜检复检的标本中,镜检阳性的占267例,符合率为87%;33例镜检结果为阴性,假阳性有13%;300例正常标本镜检中有2例假阴性,假阴性率为0.66%.结论 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设立一个科学合理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对血液标本进行人工镜检是确保临床获得准确血液常规结果重要一环,它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质量,同时也能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冯志军 《江西医药》2014,(11):1329-1331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4月我院住院部680例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后的血常规标本,根据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抽取样本。以镜检分类为准,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SYSMEX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680例标本中有244例DC异常的标本,所占的比例为35.88%。全自动仪器法和人工涂片镜检法分类结果相比较,两者NE、LY、EO、BA、MO的γ分别为0.932、0.921、0.863、0.820、0.564,表明SYSMEX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NE LY、EO、BA的分类结果较好,在临床检测中的可行性较好;而对MO的分类结果一般。结论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它能提供血细胞数量及其他相关参数,能对异常结果予以报警并作提示,但是不能直接提供血细胞形态变化的确切信息,而需要用显微镜镜检确认,因此两者联合应用即可保证质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86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血常规标本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均与血细胞形态学的复检标准相符。随后再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展开涂片镜检检测,对比并评价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在NE(中性粒细胞)、EO(嗜酸粒细胞)、BA(嗜碱粒细胞)以及LY(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方面,两种检测方法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IG(幼稚细胞/核左移)、MO(单核细胞)以及OTHER(原始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分类检测阳性率方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要稍低于涂片镜检,但两组数据差异不大,P> 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血细胞数量等参数,必要时通过与涂片显微镜镜检相结合,可充分促进临床血常规检验准确率及质量的提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102年3月本院接受检查的560例体检者,上述体检人员均接受血常规检验,采集血样标本后先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然后对相同的血样标本进行血涂片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体检者的血样标本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后发现232例为正常标本,328例为异常标本,经血涂片检查发现390例为正常,170例为异常标本,正常标本经血涂片检查后检出4例异常,假阴性率为1.72%,异常标本经血涂片检查后158例属于正常,假阳性率为48.17%,两种方法在异常标本的检出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涂片检查配合血细胞分析仪利于血液疾病的诊断,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参考,降低漏诊和误诊,具有临床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液涂片在血常规检验当中的重要性。方法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选择其中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器进行血常规检验,同时对于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血涂片进行复检,调查血涂片复检和血常规检验的符合率。结果本研究选择100例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真阴性率为97.78%,真阳性率为90.00%,对所有研究对象选择采用血涂片进行复查,得出真阴性率为97.78%,真阳性率为90.00%,两组数据完全一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应用血涂片检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对于患者的病情直观的进行分析和诊断,同时对于临床结果的复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ysmex-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在血常规检测时对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性。方法通过对226例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有原始细胞、未成熟粒细胞、异形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的全血标本做手工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用显微镜目测分类,以无异常报警的200例标本为对照组,分析异常报警的可信性。结果仪器异常报警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原始细胞65%(17/26)、幼稚粒细胞58.1%(36/62)、异形淋巴细胞54.6%(41/75)、有核红细胞73.0%(46/63)。结论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细胞的检出性能较高,检测结果有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均应该进行手工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2份血常规标本资料,经血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符合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的共878份,均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涂片镜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中性粒细胞(NE)、嗜酸粒细胞(EO)、嗜碱粒细胞(BA)、淋巴细胞(LY)的检出率与涂片镜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单核细胞(MO)、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OTHER)、幼稚细胞/核左移(IG)检出率低于涂片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异常标本总检出率为96.36%(846/878),涂片镜检总检出率为96.81%(850/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检出率较高,但必要时也可联合涂片镜检,以便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100例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纳入时间段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对患者实施的血常规检验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以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其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有3例,阳性率为6%,对照组血常规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有11例,阳性率为22%,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血常规检验的方法选择来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验的方法有着更好的效果,检验结果的阳性率也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福建省周宁县医院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按照检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观察组(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以复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患者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的血常规指标阳性情况、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细胞阳性检出情况、相关细胞阳性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血常规检验患者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LT)、红细胞计数(RBC)各项血常规指标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P <0.05)。血常规检验患者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相关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P <0.05)。血常规检验患者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有核红细胞、异型淋巴细胞、中毒颗粒/空泡变性部分项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P <0.05)。血常规检验患者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下敏感度与全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对4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做出研究,并且对每个患者实现静脉血样采集。其中,主要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来检查,对比两个方式下的检查效果。结果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发现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方面的差异不显著,表现为P>0.05。在嗜碱性粒细胞检查中,其存在的差异化显著,符合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工作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应用效果不同,虽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较高,但存在的误差率较低。所以,加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结合应用,将保证细胞阳性检出率的提升,其存在的应用价值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镜检复查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存在的误差与错误。方法制定复检标准、内容、方法,对可疑标本涂片镜检。结果累计镜检2500份筛选的临床患者标本(占机测标本的25%),统计显示机测与镜检结果存在不符者占5.6%,99.3%的异常或与患者病情不符者被检出。结论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复查,且复检率应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镜检复查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存在的误差与错误。方法制定复检标准、内容、方法,对可疑标本涂片镜检。结果累计镜检2500份筛选的临床患者标本(占机测标本的25%),统计显示机测与镜检结果存在不符者占5.6%,99.3%的异常或与患者病情不符者被检出。结论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复查,且复检率应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中血常规检查经System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提示异常的255例血象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复检,记录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与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复检符合率和形态学镜检确诊的血液系统疾病真阳性率。结果在报警信息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在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方面的异常提示与显微镜镜检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核左移、白细胞减少及红细胞异常方面的异常提示与显微镜镜检无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在诊断白血病、贫血及感染发热方面与与显微镜镜检无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上与显微镜镜检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只有筛查功能而不能取代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临床上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应联合两种方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液涂片检查在血液分析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涂片分析的患者2000例,均进行自动血液分析仪常规检查和联合血涂片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0例血涂片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血涂片诊断结果白血病1例、缺铁性贫血36例、继发严重感染核右移1例,余下血液图片诊断结果同血液分析仪血常规检查结果。联合涂片检查准确诊断率显著高于血液分析仪诊断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血涂片检查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临床疾病的诊断和和治疗,为其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总结350例患儿血检资料,按照随机数表原则进行分组后,对两组血检异常患儿近一步进行血涂片镜检查,最后计算全自动血检仪假阳性百分比率并对比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一组28例血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百分比为16.0%)患儿中,经过血涂片镜检确认异常的有17例,血常规检查异常中的假阳性百分率为60.7%,与治疗二组相比,数据结果一致(P>0.05)。结论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的检查确诊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血涂片镜检进行确诊,能够大大提高检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玉祥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62-62,65
目的:探讨SF-30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异常报警的可靠性。方法:取SF-3000检测无异常报警标本100例,异常报警标本100例,分别制作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人工镜检,分析仪器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的符合率。结果:SF-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与人工分析阳性符合率为63%,仪器无异常报警时其分类与人工镜检基本一致,符合率为97%。另对30例报警单核细胞增多的标本,也分别制作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人工镜检,发现仪器检测结果偏高,比人工镜检结果平均高出20%。结论:SF-30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无异常报警时结果可信,有异常报警及报单核细胞过高报警的标本应人工镜检复查。  相似文献   

20.
谢静  董慧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12):1846-1848
目的:建立兼顾血常规报告时限、临床实际需求与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血常规复检规则。方法:以我科希森美康XN-2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共检测的4535份血常规标本为对象,其中触发国际血液协作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的阳性警报的标本共953份。对该953份标本制备血涂片镜检,分析镜检结果,制订血常规复检规则。根据新建规则下镜检标本的结果,与原标本筛选条件进行比较,评估新建规则。同时,以检验科20名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复检规则制定前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新建立的规则在异常细胞形态识别、细胞异常计数、白细胞分类异常等方面的功能与本实验阳性标本筛选规则一致,且降低了镜检率,精简了规则条目,兼顾了血常规检验报告的时限。复检规则建立后,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均高于建立前(P <0.05)。结论:制订的血常规复检规则满足血常规的复检要求,适合我院血常规检验的实际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