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一般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与黑线姬鼠带毒率有密切关系。本文仅就1983年长安县滦村与韦曲公社(病区)捕获的3028只鼠(7个种)的带毒率与该地区发病率的关系加以报道。一、7个种,3028只鼠带毒率结果3028只鼠其中黑线姬鼠2060只、褐家鼠414只、社鼠17只、小家鼠105只、黄胸鼠85只、大仓鼠291只,鼩鼱6只。各种鼠捕获后消毒、取肺切片,做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黑线姬鼠检出率10.96%、褐家鼠0.22%、社鼠为  相似文献   

2.
1986年7月—1987年6月在本省资兴市何家山乡两个观察点进行了鼠螨季节消长与HFRS的发病关系调查,发现黑线姬鼠是野外优势鼠种(66.42%);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85.97%)。以11月—12月捕获率最高(12.17%和11.5%),鼠密度高峰出现在人群发病高峰前约一个月,用IFAT检测481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社鼠、黄毛鼠、小家鼠)鼠种,阳性鼠24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9.90%,其它鼠皆为阴性。提示何家山乡HFRS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逐月鼠密度变化和褐家鼠及黑线姬鼠的带毒率高峰来看,与HFRS发病呈一致关系。该病在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调查情况证明,当地确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各鼠种普遍带革螨,以毒棘厉螨和巴氏厉螨为优势螨种,分别为27.80%和23.50%。  相似文献   

3.
1981~1987年6月,用IFA法检测河北省各地形区鼠等小兽17114只,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率:褐家鼠5.12%,黑线姬鼠2.47%,大仓鼠0.66%,小家鼠0.58%,背纹仓鼠0.05%;河北平原区3.91%,燕山山区2.05%,太行山区0.68%。居民宅区和田野鼠间都有EHF抗原阳性者,以宅区的褐家鼠最普遍,小家鼠次之,黑线姬鼠较局限。这三种鼠EHF抗原阳性率,成鼠7.44%,显著高于亚成鼠的4.67%;雄性鼠7.7%雌性鼠6.17%。1980~86年全省报告EHF 3266例,发病率和鼠间EHF抗原阳性率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大田镇两头门村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宿主动物调查表明:该镇室内鼠密度为16.33%,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鼠密度为23.3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科;室内褐家鼠带毒率为7.32%;室外黑线姬鼠、褐家鼠带毒率为4.92%和18.18%,室内外平均带毒率为6.49%,成鼠带毒率高于亚成鼠。该镇疫区类型为家鼠型、野鼠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对大田镇两头门村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宿主动物调查表明:该镇室内鼠密度为6.33%,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鼠密度为23.3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科;室内褐家鼠鼠带毒率为7.32%;室外黑线姬鼠、褐家鼠带毒率为4.92%和18.18%,室内外平均带毒率为6.49%,成鼠带毒率高于亚成鼠。该镇疫区类型为家鼠型、野鼠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的分布、带毒情况及汉坦病毒的型别,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6月-2005年10月对5个监测点媒介动物自然感染出血热病毒进行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用双抗原夹心麟方法检测鼠血出血热抗体。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分型。结果共捕获478只小兽,总鼠密度为3.4%,室外为3.31%,室内为3.59%,黑线姬鼠是野外的优势宿主,占室外所捕小兽的38.29%,褐家鼠是室内的优势宿主,占室内所捕小兽的46.91%,其次为小家鼠(30.25%),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6.86%。抗原和抗体阳性鼠为39只,总感染率为9.49%。五个监测点间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线姬鼠主要携带Ⅰ型汉坦病毒,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汉坦病毒,阳性鼠肺Ⅰ型7只(占41.18%),Ⅱ型10只(占58.82%)。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带毒指数分别为9.02%、13.73%。共检测清洁级实验大鼠26批213只,其中阳性率为2.35%;SPF级大鼠78只,未检出HV抗体。结论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疫区,出血热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宇 《中外医疗》2009,28(26):122-122
目的了解梅河口市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的种群分布,是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的基础。2004年,我们在坚持常年进行鼠情监测的同时又开展了多种生境的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布有效夹1140只,捕鼠111只,鼠密度9.74%。鼠种隶属2科5种。家栖鼠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野栖鼠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结论我市流行性出血热具有多宿主特点,为今后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在宿主动物控制环节上提供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重疫区,自1961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例以来,年发病率逐渐升高,迄今已达17.98/10万人,在全省范围有57个县、市已证实有本病流行。近年来国内外先后从黑线姬鼠、褐家鼠、欧洲棕背(鼠平)、田鼠、巢鼠、大林姬鼠、小林姬鼠、黄胸鼠、罗赛鼠及实验室大白鼠等十多种啮齿类动物中检出流行性  相似文献   

9.
临沭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中发区,1990~1999十年累计发病506例。发病率波动在0.14-9.67/10万之间。发病年龄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男女发病之比为1:0.26,农民占81.18%。多发于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呈单峰型。按全国EHF监测方案要求,对宿主动物及人群血清进行了调查,结果鼠密度为14.52%,其中室内密度为11.61%,野外密度为17.30%,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用IFAT、检测鼠肺、血及人群血清EHFV抗原和抗体,鼠肺阳性率1.73%(10/578),为野外的黑线姬鼠和麝(鼠句),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7%(1/15);EHF病人恢复期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为96.67%(29/30)和2.69%(45/1671)。  相似文献   

10.
曲阜市1982年—1995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市1982年—1995年人间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监测结果。监测证实,我市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和型疫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带毒率为3.57%和1.75%。发病以20岁—60岁农民居多,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4.77%。疫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72%。  相似文献   

11.
1982年6月至1983年1月,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新洲、武昌等县捕获家栖鼠83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69只褐家鼠肺带有EHF病毒抗原者17只,阳性率为24.6%,其中新洲县为41.2%,武昌县23.7%,水果湖为17.1%。12只黄胸鼠和2只小家鼠均为阴性。经EHF病人双份血清,其他病人血清检查及免疫荧光阻断试验进一步证实鼠肺抗原为EHF病毒抗原。这一结果表明褐家鼠也可能是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宿主动物构成、密度、带毒率,为HFR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5-2012年间泾源县的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抗体,RT-PCR法进行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2005-2012年泾源县居民区平均捕获率为4.27%,野外平均捕获率为3.69%,以2006和2012年为高.居民区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和灰仓鼠为优势鼠种.在2005-2012年中,有5年未检出带病毒鼠,带病毒鼠指数从2011年开始有所上升;主要带病毒鼠种为黑线姬鼠和灰仓鼠.汉坦病毒基因分型显示均为HTN型病毒.结论 泾源县目前仍为HFRS姬鼠型疫区,近年来鼠密度和带毒率有所上升,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监测点采集的人血清、捕鼠并采取鼠肺脏和鼠血清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等相关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全省共报告72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1.39%。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大理州、昆明市和楚雄州。监测点县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94%。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537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的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4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绒鼠、中华姬鼠和臭鼯。结论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疫区的进一步扩大是发病率上升重要因素。应在加强监测的同时,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型疫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 1976年李镐旺等关于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抗体系统的发现,使得历时40余年。一直未获成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学研究发生了一个新的转折。他们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朝鲜出血热(KHF)疫区黑线姬鼠肺、肾等组织中找到了一种抗原,能与KHF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其后又报导从黑线姬鼠肺和EHF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除将病毒适应于非疫区黑线姬鼠以外,KHF病毒还被适应于Wistar大白鼠和A-549细胞。朝鲜出血热与苏联、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监测,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方法收集监测点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结果2008年全省共报告出血热病例20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12例和楚雄州4例。2008年在红河州泸西县、昆明市五华区、大理州祥云县、文山州文山县、曲靖市罗平县、昭通市昭阳区和绥江县的居民区和野外共捕获鼠类19种880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总带毒率为3.66%(30/819),阳性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大绒鼠、社鼠、臭鼩鼱,带病毒率依次为3.09%(10/324)、2.45%(5/204)、10.43%(12/115)、10.00%(1/10)、100.00%(2/2)。结论滇中和滇西北地区为本病主要发病地区。调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泸西县还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传染源的野鼠型HFRS疫源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及鼠类种群密度和带病毒情况。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1990-2007年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鼠总带毒率为1.47%,室内以褐家鼠为主,为1.20%。野外以社鼠最高,为7.14%,黑线姬鼠为5.71%。室内鼠种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65.93%、31.85%,平均鼠密度为3.93%;野外以黑线姬鼠、灰仓鼠、大仓鼠、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24.14%、23.79%、17.24%、16.90%,平均鼠密度为6.48%。华亭县1990年首次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1991和1994年发病率分别达35.18/10万和98.86/10万,流行强度为高发水平。1995年发病率陡然下降为5.32/10万,之后连年处于低发水平。结论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媒介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龙陆奇 《中外医疗》2011,30(16):97-98
目的了解湖南省邵东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检测EHF抗原的方法进行鼠带毒情况的监测,采用夜夹法进行鼠密度调查。以每5个年份为1个阶段,进行比对(2001年至2005为A段,2006年至2010年为B段)。结果 EHF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以4~6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年龄5~75岁,其中以30~50岁年龄组为多;鼠密度为5578只/km2;鼠带毒率为6.45%。10年中共计捕鼠1596只,其中褐家鼠占捕鼠总数的53.13%,占室内家栖鼠的67.97%,家栖褐家鼠带毒率为14.04%,高于其他鼠种。结论邵东县优势鼠种为褐家鼠,作为EHF传染源,褐家鼠有重要意义。近几年EHF发病率与褐家鼠带毒率密切相关。建议在EHF防治工作中将大规模灭鼠工作与重点消灭带毒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宁夏鼠形动物体内巴尔通体的携带及自然感染情况,为宁夏鼠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不同地区和生境,采用鼠夹法捕获鼠类,进行分类鉴定,解剖鼠类,无菌采集肝脾组织,进行巴尔通体的枸橼酸合酶基因(glt A)379 bp片段扩增和菌体培养。结果从兴庆区、平罗、灵武、西吉、原州、泾原县共捕获鼠类243只19种,其中9种自然感染巴尔通体,分离出巴尔通体63株,鼠类感染巴尔通体的阳性率为25.93%。其中野栖鼠类:朝鲜姬鼠感染率为41.67%,黑线姬鼠感染率为35.56%,子午沙鼠感染率为34.62%,三趾跳鼠感染率为30.00%,长尾仓鼠感染率为25.00%,阿拉善黄鼠自然感染率为23.80%,长爪沙鼠感染率为20.00%,洮州绒平感染率为13.64%,五趾跳鼠感染率为11.11%。但农田环境的鼠类自然感染率均为零。结论宁夏鼠形动物中携带有致病性的巴尔通体,野栖鼠类自然感染率较高。人群与外环境的鼠类接触存在感染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不论是从流行性出血热(EHF)现场捕获的,还是从人工感染的黑线姬鼠脾脏中均可检出EHF病毒抗原。鼠脾中抗原检出的动态变化与其在肺中相似,其荧光强度较肺为弱,但有时也可呈强阳性。EHF抗原阳性的鼠脾悬液可以在黑线姬鼠体内传代。说明EHF病原能在黑线姬鼠脾脏内检出乃一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