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DSA电视屏幕监控下。通过微导管插管技术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生物胶对33例脑AVM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共栓塞55次。栓塞程度:栓塞100%10例,80%-100%13例。60%-80%7例。60%以下3例。栓塞治疗中出现脑血管痉挛5例。头痛加重7例。栓塞后行1刀放射治疗5例,手术切除治疗5例。随访无一例再出血和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结合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的综合应用是治疗脑AVM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脑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4例脑AVM破裂出血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其中25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分次分期血管内栓塞治疗,11例行联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或伽马刀治疗)。结果25例显微外科手术患者中, AVM全切除21例,4例AVM大部分切除(均为直接手术者);28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完全栓塞病变8例,大部分栓塞15例,部分栓塞5例;11例联合治疗患者中,一期血肿清除并AVM部分切除+二期血管内完全栓塞治疗3例;血管内栓塞后显微手术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联合伽马刀治疗3例AVM病灶消除均在80%以上。出院GOS评分:5分30例,4分17例,3分11例,2分3例,1分3例。结论脑AVM破裂出血后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AVM破裂出血合并大量血肿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并视术中情况切除AVM可获得良好预后,小型AVM破裂出血合并血肿开颅血肿清除+AVM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大型AVM破裂出血量不多可分次分期栓塞治疗,联合外科手术切除及伽马刀治疗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腩动静脉畸形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脑AVM的影像学特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20例病例均显微镜下全切,切除病灶12例,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病灶4例,4例行术前栓塞,然后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均予病理检查证实AVM.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偏低,无神经功能缺失加重,无手术死亡,出院时疗效优良共17例(85.0%),病残3例(15.0%).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部分残留复发3例,其余均能正常工作或生活自理.结论:显微外科是目前治疗脑AVM的主要方法,随着现代影像学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结合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够提高Spetzler-Martin高级别脑AVM的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是大型的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脑AVM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Zhou DB  Zhao JZ  Wang S  Ni M  Wang R  Zhang D  Zh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88-1691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脑AVM(幕上12例,幕下1例)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病变切除前进行多模式的术中超声扫描用以:(1)定位和描述AVM边界;(2)辨别栓塞与灌注区;(3)识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以发现AVM的残留并与术中和/或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3例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由于具有双色血流特征均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栓塞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及引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有别于正常血管;术中超声影像上病变的全切除为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和导航,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判定脑AVM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5.
曾自三  王大健 《广西医学》2004,26(9):1300-130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及综合治疗。方法 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 6 3例 ,栓塞剂为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 ,栓塞后 10例行手术切除 ,36例行γ -刀治疗。结果  6例完全栓塞 ,30例栓塞 70 %~ 90 % ,2 3例栓塞 5 0 %~ 70 % ,4例栓塞小于 5 0 %。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的方法安全性好、损伤小 ,栓塞深部供血动脉可降低手术的风险 ,并可减少AVM体积使之适合放射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是AVM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87例CAV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脑出血(62.1%),头痛(57.5%)和癫痫发作(36.8%)。采用显微直观手术的78例,复查后显示AVM血管团消失;采用血管内栓塞的4例复查显示其中1例AVM消失,另外3例AVM缩小约50%;采用γ-刀治疗的3例,复查均显示血管团缩小;2例手术治疗和术中栓塞联合应用的巨大脑AVM患者,复查显示AVM血管团消失。结论CAVM是青年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显微外科技术使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并成为CAVM患者的最佳选择;在治疗巨大脑AVM时,术中栓塞后手术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科1989年7月至1990年12月.在35例颅脑手术中应用国产快速医用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用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栓塞4例,动脉瘤加固2例,颈内动脉破裂止血2例,乙状窦栓塞2例,颅底手术修补8例,颅骨瓣固定6例,颅骨修补4例,颅脑损伤5例,脑脊液漏修补3例.现分别报告如下.1、颅内AVM微导管血管内栓塞术近年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技术的发展,颅内AVM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术中普遍使用的栓塞方法是通过微导管注入液体粘合胶.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是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且多需进口,价格较贵,而且是粘合剂、横苯酯和钽粉三者分装临时配制。1990年8月10日我们首次使用国产α—氰丙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球囊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及微导管技术 ,将无球囊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脑AVM畸形血管团内持续注射NBCA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 97.5 %。AVM完全消失 ,解剖治愈 11例 ,AVM畸形血管团大部分消失 ,其减少大于80 %4例 ,减少 5 0 %~ 80 例 ,小于 5 0 %9例。随访 6个月至 5年 ,效果满意。结论 :无球囊导管持续注射栓塞法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操作安全 ,疗效确定 ,方法简便 ,具有长期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9.
颅内高级别动静脉畸形(AVM)包括Spetzler—MartinⅣ级、Ⅴ级、Ⅵ级脑AVM。目前公认显微手术切除联合栓塞或放射治疗是颅内高级别AVM治疗最为理想的方法^[1-3]。影响颅内高级别AVM手术疗效的临床因素有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临床表现、出血史、AVM的大小、邻近脑功能区、深部引流静脉、Spetzler—Martin分级、深穿支供血动脉(主要指豆状核纹状体动脉、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深穿支动脉、脑动脉其他中央支或深部脑膜动脉^[4])、术前或术中栓塞、术中出血量等。现就这些临床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脑出血清除术中发现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出血急诊手术中发现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病历资料,总结诊断及手术经验。结果血肿清除同时全切除AVM11例,部分切除AVM并夹闭供血动脉2例,术后再出血3例,2次手术2例。死亡2例。结论急诊手术中发现畸形血管团应先清除血肿,而后逐步切除AVM,对于深部巨大AVM应先清除血肿后争取Ⅱ期手术切除AV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分次大剂量放射治疗AVM的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分次大量剂量直线加速器照射方法(FSRT)对40例脑AVM行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追踪观察。结果:经18-66例随访40例中两大脑半球AVM30例,18例畸形血管团缩小,10例变化不明显,2例死亡,脑干AVM7例,死亡3例,1例残疾。结论:FSRT技术可作为HSD技术的补充对深在重要功能区AVM首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2.
温度敏感型液体栓塞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温度敏感性液体栓塞材料并探讨用于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氮-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氮-正丙基丙烯酰胺(NNPAM)和乙烯基己内酰胺(VC)合成共聚物,进行物理性质测定和体外AVM模型栓塞试验。结果:共聚物具有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具有水溶性和非粘附性特点,能成功栓塞体外AVM模型。结论:共聚物为一种脑AVM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可用于进一步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量 (CBF)的变化 ,对 63例成年脑血管畸形病人 :2 5例巨大脑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直径≥ 6cm) ,3 8例小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直径 <6cm)进行研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LDF)分别记录血管畸形切除前后及术后 2 4h脑血流数值 ,比较脑血流变化情况。发现 :巨大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比切除前明显增加 ,直到术后 2 4h仍然保持在高水平 ;而小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无显著变化。提示 :巨大血管畸形和小血管畸形在切除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是不同的 ,监测脑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变化有助于减少巨大血管畸形的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患者出血相关因素,以及脑AVM病灶组织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与不同年龄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130例脑AVM患者资料,对脑AVM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在13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在术中切除的脑AVM组织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其中按是否出血分为颅脑出血组(24例)、颅脑未出血组(16例),并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12例)、20~50岁组(15例)、>50岁组(13例)。另选取同期8例癫痫手术患者大脑皮质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脑组织标本中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2)阳性表达以判断鉴定EPCs;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进行KDR2、CD34阳性定位以判断EPCs定位,并进行SDF-1表达检测。  结果  脑AVM病灶大小<3 cm、深部脑AVM及单一静脉引流是引起脑AVM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研究组AVM病灶组织中KDR2、CD34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脑组织无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显示,EPCs主要位于血管壁边缘,而SDF-1能与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共染,脑AVM组织中SDF-1表达高于对照组。<20岁组AVM组织EPCs数量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P<0.05)。颅脑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EPCs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病灶<3 cm、单一静脉引流和发生于脑深部的AVM易出血,需引起关注。SDF-1可能参与了EPCs的调控,EPCs可能参与了AVM中的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5.
探讨DSA的超选择造影显示的脑动静脉畸形(AVM)相关血管构筑学(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癫痫发作的关系,以期预测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的危险性及栓塞治疗癫痫的有效性。 方法:通过DSA超选择造影显示95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学特点;所有脑AVM应用NBCA或ONYX栓塞治疗;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与AVM的大小、位置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供血动脉支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5例患者中43例有癫痫发作,占45%,术后20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减轻,有效率72.1%。结论:AVM越大、位置越近皮层越易发生癫痫,供血动脉支数的多少与癫痫的发作无关;血管内栓塞AVM治疗由其产生的癫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e- and postoperative changes of regional cerebral cortic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Method Twenty-two adult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were recruited into this study at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1 to May 2002. Eight patients had giant cerebral AVM and the other 14 had a small one. Cortical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was measured by laser Doppler flowmetry (LDF) before and after AVM resections. After surgery, the probe of LDF was implanted adjacent to the area of AVM and monitored for 24 hours.Results CBF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resection in all patients regardless of AVM size. In patients with small AVM, CBF returned to the baseline level within 4 hours, but in patients with giant AVM, CBF remained high even after 24 hours.Conclusions Monitoring CBF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pre- and postoperative changes of regional cortical CBF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V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为脑出血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线索。方法 本组 176例 ,临床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 ,全部做脑血管造影。 4例脑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造影诊断脑动脉瘤6 5例 (36 .93% ) ,脑动静脉畸形 34例 (19.32 % ) ,烟雾病 4例 (2 .2 7% ) ,其他 (包括动静脉瘘、海绵窦瘘 ) 5例 (2 .84 % ) ,未见异常的 6 8例 (38.6 4 % )。进行治疗的 4例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病人均达到满意栓塞。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自发性脑出血病因诊断的可靠方法 ,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是本组最常见的出血原因 ,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报告3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血肿急诊手术。病变位于幕上32例,幕下2例,血肿清除同时全切除AVM19例,次全切除7例,供血动脉夹闭2例,单纯血肿清除或脑室引流,AVMⅡ期手术切除6例,手术结果满意,术后死亡4例(11.8%)。分析认为,脑AVM合并血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需急诊手术,行血肿清除同时畸形血管切除;而对于巨大AVM或脑深部AVM先行血肿清除,然后Ⅱ期AVM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4年4月,对27例AVM患者(平均年龄30.1岁)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脑出血,7例首发癫痫。颅内杂音1例。血管畸形团位于幕上者26例,位于幕下者1例。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I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4例。用氰基丙烯酸酯(NBCA)栓塞了13例,用弹簧圈栓塞了5例,用NBCA及弹簧圈联合栓塞了9例。4例患者栓塞后接受了开颅手术。结果:27例患者血管畸形团栓塞后体积平均减少73.1%,3例血管畸形团经介入治疗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性好、并发症少,可以成为治疗脑AVM的主要手段。同时栓塞Spetzler-Martin高级别AVM的深部供血动脉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