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订对DC的生物学特性,DC参与抗肿瘤的机制,膀胱癌病人DC的变化及目前DC对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小鼠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功能试验等方面予以鉴定。方法制备小鼠骨髓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培养,7d后收集悬浮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诱导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小剂量rmGM—CSF培养获得的DC(GM^low DC)具有DC的典型特征,细胞表面高表达CD11c,低表达CD40、I—A/1-E,不表达B7—1,与大剂量rmGM—CSF培养获得的DC(GM^high DC)相比,其体外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结论本实验中获得的GM^low DC形态上具有DC的典型特征,在细胞表型、细胞功能试验上具有未成熟的特性,说明所建立的培养未成熟DC的方法是可行的;rmGM—CSF的剂量与细胞的成熟程度相关,一般说来,较大剂量的rmGM—CSF诱导生成的细胞以成熟。DC为主,小剂量rmGM—CSF诱导生成的细胞以未成熟DC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抗原致敏的IFNγ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活化T细胞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携带人IFNγ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FNγ),用其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的变化。用反复冻融裂解法提取的结肠癌LoVo细胞抗原致敏DC,将其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观察T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情况以及活化T细胞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Ad-IFNγ转染后24 h内几乎不影响DC的吞噬功能,DC自身表达的IFN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DC的成熟; IFNγ修饰的DC经LoVo细胞抗原致敏后能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使其向Th1细胞分化,Th1细胞对结肠癌LoVo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IFNγ修饰的DC能增强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免疫,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从而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显著激活T细胞的增殖,有关DC的生物学特性、抗原加载DC的方法以及当前DC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5.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cell,Tol DC)有多种细胞亚型,在诱导移植外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不同来源DC以及DC的不同成熟阶段都可能有致耐受特性。Tol DC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主要与T细胞无能或凋亡、Treg细胞增殖和Th1/Th2细胞偏移有关。已有多种方法体外获得Tol DC。  相似文献   

6.
陈楠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0):587-588
肾脏疾病的发生、进展与肾脏固有细胞激活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肾脏固有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上。人们对树突状细胞(DC)在肾脏内的分布和作用不甚清楚,且由于对DC的形态、结构及表型缺乏了解,曾将DC误认为单核及巨噬细胞。随着免疫学尤其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DC的结构、表型、迁移成熟及功能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目前已证实,动物和人肾脏内均存在DC的分布,在组成肾间质的两大细胞组份——肾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中,DC在后者中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被认为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对以DC为基础的癌症的研究进展迅速,可望成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本文对DC的生物学特性、DC提取、前列腺癌病人DC的变化以及目前DC治疗晚期、激素不敏感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内可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但随着对DC深入研究发现,DC的来源、表型及其功能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异质性。DC既可以刺激免疫反应,也可诱导免疫耐受,目前对其机制不甚清楚。最近有人提出耐受性DC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PC),DC在机体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本文就DC与肿瘤免疫逃避关系,采用D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获取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学特点及表面分子表达的特点,为基于DC的胃癌生物学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获取成熟DC。利用光镜、电镜观察其形态特点。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特点。结果诱导培养7d即可获取成熟DC,细胞表面出现大量典型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分子表达随细胞的成熟而逐渐升高,至培养7d时逐渐趋于稳定。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可获得大量成熟DC。所获取DC具备典型形态学特点及表面分子表达特点。该研究结果可作为胃癌生物学治疗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T细胞耐受的研究已成为DC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我们就DC与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DC在激活和维持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上起着关键性作用。DC的生物学特性、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基因疗法治疗前列腺癌、DC的应用前景等已取得有价值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
IκBα突变体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C)低表达共刺激分子,通过T细胞凋亡、无能及调节性T细胞增多等多种机制诱导免疫耐受。如何有效抑制DC成熟从而诱导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的重要课题。不成熟DC发育为成熟DC主要由NF—κB信号通路控制。我们利用IκBα突变体(MMM)阻断NF-κB活化,观察它对DC成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树突细胞作为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已成为热点,本文就DC在肾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DC的概况、TIDC及免疫逃逸、体外DC的制备方法、DC在肾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以及DC引起的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应等,并对各种形式瘤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DC是抗原提呈过程的中心环节,而且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双重作用,本文就DC的分化、发育与迁移、功能,阻断DC的抗原提呈作用,DC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胸腺内DC和免疫耐受,不成熟DC与免疫耐受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耳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及肿瘤相关抗原(TAA)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d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d。观察DC,免疫效应细胞生长状况。酶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毒性作用。体内观察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和DC培养上清液对裸鼠PC3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DC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最大杀伤效率为62.4%。体内实验见:阴性对照组Ⅰ,单纯细胞治疗组Ⅲ及其联合培养上清液治疗组Ⅳ裸鼠均于第12天发生移植瘤;预防治疗组Ⅱ,观察30d时,6例只有2例发生移植瘤;于移植瘤产生后的第45天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组Ⅰ分别与组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Ⅰ与组Ⅳ、组Ⅱ与组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疫苗在抗恶性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因其表面有许多膜样或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它在体内数量极少,却广泛地分布于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DC作为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是目前所知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而且具有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能力,故DC被认为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核心地位。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缺乏DC,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不但存在着DC,而且抗瘤效果明显,在此就DC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体外动员的树突状细胞(DC)经基因修饰后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胃癌效应。方法615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MIP-1α,流式细胞仪分选出B220^- CD11c^+细胞,加入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鼠肿瘤坏死因子-1α(mTNF-1α)贯续培养进行诱导分化。通过细胞表型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因子培养前后B220^- CD11c^+细胞的异同。收集培养后的B220^- CD11c^+细胞,加入编码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AGE-3)的重组腺病毒进行转染,制备表达肿瘤抗原的DC疫苗。制备小鼠前胃癌(MFC)实体瘤模型,DC疫苗于MFC细胞接种后经皮下注射,观察小鼠瘤体生长和存活情况,研究DC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结果MIP-1α注射8h后外周血中B220^- CD11c^+细胞数量即升高,48h达到高峰,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13.68±0.95)%。新鲜分离的B220^- CD11c^+细胞不具有成熟DC的特征,而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分化后则具有典型的DC表型,并具有极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小鼠皮下接种MFC细胞后注射基因修饰的DC疫苗,小鼠瘤体生长缓慢,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趋化因子MIP-1α可快速动员B220^- CD11c^+细胞进入小鼠外周血,并经细胞因子可诱导分化为成熟DC。MIP-1α动员的DC经基因转染制备的DC疫苗,在体内对荷瘤小鼠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且较荷载全肿瘤细胞抗原的DC疫苗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肾肿瘤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状态变化,以探讨其在。肾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未经任何非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标本40例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CDla、HLA-DR和CD86抗原,观察正常。肾及。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DC的3种抗原的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站果所有。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均未见明显CD86+ DC,但均有CDla+ DC,其在肾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O.001),但CDla+ DC与肾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无相关性;在肾癌组中有34例癌实质内的DC表达HLA-DR抗原,其阳性表达率为85%,与正常肾组织80%的阳性表达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O.05)。站论DC具有趋化性,可以向肿瘤组织聚集,肾癌组织中存在CDIa,肾癌患者CD86表达低下,提示肾癌患者DC存在免疫缺陷,而DC的免疫功能低下则可能是肾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TNF-α增强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胰腺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体外研究DC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小鼠胰腺癌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重组鼠源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体外诱导骨髓源性DC,与肿瘤细胞溶解物共培养制备DC疫苗;观察DC在负载抗原后体外诱导的主动特异性CTL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用GM—CSF和IL-4成功地在体外扩增了骨髓源性DC。TNF—α可诱导骨髓源性DC成熟,使其表达的CD54、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Ⅱ、CD86等表面分子明显升高,并增强自分泌IL-12和抗原的递呈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负载肿瘤细胞抗原的DC所冲击的T淋巴细胞不能有效地识别特定的靶细胞并产生杀伤作用,DC通过捕获并递呈坏死肿瘤细胞抗原才能诱发显著的主动特异性CTL,体外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非常显著(P〈0.01)。结论TNF—α可诱导DC的成熟,使DC的抗原递呈和自分泌IL-12的能力显著提高,DC递呈抗原后能诱发显著的主动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