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大出血,迄今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我院1986年11月~1988年9月对5例病人作了血管造影,其中4例显示了出血部位,现报道如下。 造影方法 按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电视下将F7~8号单弯或Cobra导管插入腹腔动脉或肠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 inger技术,对22例经内、外科治疗未能止血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或垂体后叶素灌注术。结果本组动脉造影16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2.7%;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0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2例)、畸形血管团(1例)。17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77.3%。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阳性率较高,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8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收治消化道出血464例,其中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大出血行手术治疗2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1~71y,平均58y。所有病人均有反复出血,并出现急性大量失血达1000ml以上,有血便,而无腹痛等前驱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休克表现,出血病程为40d~17a不等,以1a内最多。考虑小肠出血者17例行胃镜、结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均未发现病变部位。9例行腹腔内选择性血管造影,有6例确诊为消化道血管畸形,其中,引流静脉排空延迟3例,引流静脉早期充盈(动静脉瘘)2例,出现肠异常血管丛5例,造影剂外溢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内镜联合DSA救治的31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对其病因诊断、止血效果、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经单纯内镜确诊20例,经DSA检查确诊29例,DSA病因诊断率为93.5%(29/31).29例DSA确诊患者中,25例进行栓塞治疗,止血成功21例(84.0%),失败4例(1例在DSA定位后转手术治疗抢救成功,3例无法手术治疗而死亡);不适宜栓塞治疗4例,在DSA定位后转手术治疗止血成功.保守治疗成功2例,总救治成功率为90.3%(28/31).(2)31例患者中,DSA显示造影剂血管外溢进入肠腔22例(71.0%);血管突然中断、杵状改变、血管紊乱增粗、"抱球征"等间接征象7例,在造影同时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对相应血管进行栓塞.(3)28例生存患者随访3~6个月仍存活,无再发出血.结论 内镜联合DSA在诊治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能优势互补,救治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体现"及时、安全、有效"的急救理念,能为进一步手术治疗争取时间并做好定位.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s穿刺技术将导管选入腹腔动脉 ,对可疑病变部位血管选择性造影。有活动性出血者行选择性动脉栓塞 ,有异常血管而无明确活动性出血经导管灌注血管收缩药物。结果 :1 8例病例中 1 2例造影出现异常表现 ,即造影剂外溢、积聚、血管增多、结构紊乱。其中血管发育异常 2例 ,憩室 1例 ,肿瘤 3例 ,非特异性炎症 1例 ,假性动脉瘤 2例 ,溃疡病 3例。靶血管栓塞后造影剂外溢消失。结论 :选择性 DSA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查安全有效 ,可以达到诊断和 /或治疗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6.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率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1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6例,发现率76%。对10例行栓塞治疗,栓塞成功止血率100%,6例行药物灌注止血,3例止血,3例48h后再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动脉血管造影为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介入治疗为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非手术性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中的常见病 ,常规诊断方法容易漏诊 ,内科保守治疗常难以奏效 ,若失血过多会有生命危险。因此 ,选择性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这一新技术日益普及开来。我院自1985年 5月至 2 0 0 1年 4月对 2 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并对 2 0例阳性表现者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或血管内药物治疗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 5例中 ,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2 0~ 6 9岁 ,平均4 5岁。 2 0例为内科无法控制的反复黑便并呕血 ,5例为反复便血。钡餐及胃镜检查显示胃溃疡 5例 ,十二指肠溃疡 8例 ,食…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瑞红 《中原医刊》2004,31(10):32-33
急性消化道出血指出血正在进行中或急性出血缓解期。持续出血和反复出血是死亡率增多的原因,因此,及早诊断十分重要。选择性造影及同时进行各种导管内治疗,大大改善了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9.
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再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并经介入治疗后再次出血1-6 h内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小肠、结肠出血或可疑出血于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收缩剂,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出血或可疑出血直接栓塞。结果:24例阳性中第2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9例,小肠憩室3例,血管畸形2例,多发假性动脉瘤2例和肿瘤2例;第3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2例,肿瘤3例和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再次造影阳性和阴性出血控制率分别为79%(19/24)和53%(10/19),其中17例阳性1次灌注收缩剂或栓塞后止血,2例2次栓塞止血,4例小肠和1例结肠止血失败行手术止血;19例阴性患者采用灌注收缩剂后止血10例,7例失败行外科止血,2例死亡。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再出血的患者再次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不仅能提高血管造影的阳性率,而且也能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0.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39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所有患者均作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腹腔动脉造影。结果:39例中发现病变15例,小肠平滑肌瘤4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1例,血管结构不良5例,炎症性改变2例,腹膜后肿瘤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血管造影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认识及其对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例,其中肝癌52例,胃(贲门)癌46例、胰腺癌5例,大肠癌9例,除部分胰腺癌、肝癌经随访证实,余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大部分为中晚期肿瘤,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血管造影均出现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血管增粗,狭窄,扭曲移位等,结论,血管造影不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能为介入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造影及栓塞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经动脉插管造影,寻找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对于适合介入性栓塞治疗的患者,采用微弹簧圈或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超选择栓塞出血动脉,不适合或不能栓塞止血的患者进一步外科治疗。结果180例患者造影发现异常征象者121例,阳性率为67.22%。直接出血征象88例,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并局部存留弥散。间接征象者33例,表现为局部动脉瘤8例,血管畸形6例,肿瘤染色19例。介入栓塞治疗92例,其中栓塞后2个月内再次出血者9例(近期复发率9.78%)。结论经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其疗效确切且安全,对于多数病例,不仅能控制出血,还可能明确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急诊血管造影在抢救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价值.方法 19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内科抗休克无效或病情难以稳定情况下,急诊血管造影,术中注入止血或栓塞剂,并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并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情况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血管介入检查,定位诊断率100%.结论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血压难以稳定的情况下,实施急诊血管造影是安全的,为急诊手术确立了定位目标;术中止血措施为实施手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39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所有患者均作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腹腔动脉造影。结果:39例中发现病变15例(38.5%),其中小肠平滑肌瘤4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瘤1例,血管结构不良5例,炎症性改变2例,腹膜后肿瘤1例。39例中出血活动期检查6例发现病变5例(83.3%)。结论:在消化道出血的DSA检查中把握造影时机、合理应用数字减影功能、使用超选择插管技术、适当选用药物性血管造影有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孙颢  陈佳栋  高友福 《西部医学》2013,(10):1471-1472
目的探讨少见原因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近十年来由外科诊治的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2例临床资料,分析少见原因导致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75.0%(12/16),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置钢丝标记定位准确率100.0%(4/4)。纤维结肠镜阳性栓出率25.0%(5/20)。22例中血管畸形16例(72.7%),小肠间质瘤4例(18.2%),结肠憩室2例(9.0%)。出血病灶位于小肠13例(59.1%),住于大肠9例(40.9%)。介入栓塞治疗术治愈血管畸形12例(54..5%),其余病例手术治愈10例(45.5%)。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病灶定位价值很高,经动脉导管放置钢丝标记出血部位对术中找出病灶所在肠段有积极意义,介入栓塞治疗术是血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是治疗下消化道大出血必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动脉造影在创伤性血管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怀疑有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损伤的原因包括钝挫伤、刀刺伤、撕脱伤等。结果血管造影1例阴性,其余22例共31条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动脉损伤表现,阳性率95.6%。动脉闭塞12条血管,动脉腔内缺损3条,动脉狭窄3条,局部管腔扩张2条,动静脉瘘1条,动脉血流速度减低6条,动脉偏离4条。结论对怀疑有创伤性血管损伤的患者而言,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准确而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4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4例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24例中16例造影阳性,阴性8例.阳性者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局部肿瘤血管及染色、动脉的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其中14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2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好,栓塞治疗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诊断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10例,发现病变者7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小肠血管病变4例,胆道出血1例。6例作了手术,术前和术后诊断相符者5例。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机,选取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30例,以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进行腹部血管重建。在VR图基础上,再分别选取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脾动脉(SA),肾动脉(RA),应用血管探针技术(vessel probe,VP)观察血管腔内情况,并与VR及MIP对照。同时测量VP可显示的最小血管内径。结果VP能较全面显示SMA、IMA、SA及RA的壁上钙化及软化灶情况,能显示其位置及大小,测量其CT值。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最小血管管径为0.9-1.5mm。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VR及MIP相结合能更全面准确显示腹部血管情况,VP将在CT血管造影显像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层螺旋CT近年来的普及和发展,从4层、16层、64层到双源CT、128层、320层CT的出现,CT血管造影(CTA)越来越得到重视,其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扫描层厚更薄,时间更短,对于细小的血管可以显示得更好,其价值已得到公认。怎样根据不同的机器性能掌握好不同的扫描技术,使血管显示更好,怎样对各部分的血管成像特点及其临床应用,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