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制mi R-21可否减轻CVB3诱导的BALB/c小鼠心脏微血管损伤,阻断致病因子向靶器官迁移,从而减轻靶器官组织病变。方法:3~4周龄雄性BALB/c小鼠CVB3腹腔注射后饲养1周诱导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模型;BALB/c小鼠每月腹腔注射CVB3 1次共饲养3个月,诱导为慢性VMC模型。注射CVB3同时尾静脉注射抗mi R-21质粒以敲低mi R-21表达。结果:急性VMC小鼠外周血mi R-21表达增加,心肌Bcl-2和CVB3-VP1表达增加。小鼠体内注射anti-mi R-21质粒后,外周血mi R-21表达降低,心肌caspase-3活性和CVB3-VP1表达下降,Bcl-2表达增加,HE染色心肌组织及心脏微血管病变减轻,TUNEL染色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慢性VMC小鼠心肌胶原表达增加,微血管密度减少,心功能下降。敲低mi R-21增加慢性VMC小鼠心肌微血管密度,减少胶原沉积,改善小鼠心功能。体外过表达mi R-21诱导CMVECs凋亡,减少心脏微血管新生。结论:靶向抑制mi R-21可能通过抑制CMVECs凋亡,阻断致病因子向靶器官迁移,降低心肌病毒载量、减轻心肌炎心肌病变。慢性VMC小鼠中,可能是通过减少胶原沉积、减轻心肌纤维化,增加微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因此,mi R-21可能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病毒性心肌细胞损伤的组织学改变,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于Balb/c小鼠腹腔接种1×10^8 TCID50柯萨奇病毒B3(CVB3)液,诱发心肌损伤的发生,在CVB3感染后观察21d,分别在第3、6、9、12、15、18、21d,留取外周血检测TNF-α,留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心肌细胞无改变,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出现肿胀,横纹不清,胞质染色嗜酸性增强,胞核出现核固缩及核碎裂,变性、坏死崩解,胞核和细胞轮廓消失,周围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间质内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可见钙化灶;血浆TNF—α水平经病毒接种即上升,在第6d达峰值,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结论柯萨奇病毒B3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损伤的高峰期在两周左右,TNF-α参与了心肌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caspase-1抑制剂抑制焦亡,评价细胞焦亡在B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所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确定CVB能否通过诱导细胞焦亡导致心肌炎症。方法Balb/c乳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VB3感染组(腹腔注射CVB3)、1次抑制剂组(CVB3感染乳鼠后注射1次caspase-1抑制剂)和3次抑制剂组(CVB3感染乳鼠后在1、3、5天分3次注射caspase-1抑制剂),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乳鼠心肌组织中的caspase-1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乳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HeLa细胞分为8组,前4组用CVB3感染不同时间,后4组CVB3感染的同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caspase-1抑制剂,检测CVB3病毒蛋白表达量。结果CVB3感染组的乳鼠心肌组织中激活的caspase-1含量增加,与CVB3组相比,注射caspase-1抑制剂的小鼠心肌组织中激活的caspase-1含量明显减少。正常对照组乳鼠心肌细胞组织状态正常,CVB3感染组乳鼠心肌组织大面积变性、坏死,CVB3+caspase-1抑制剂组乳鼠心肌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但程度较轻。HeLa细胞中caspase-1与CVB3蛋白含量随caspase-1抑制剂剂量增大而降低。结论抑制细胞焦亡可有效减轻CVB3所致心肌损伤,CVB诱导的焦亡参与心肌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3型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VMC)炎症细胞迁移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差异贴壁法分离小鼠心肌细胞;趋化试验分析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的趋化性;实时定量RT PCR分析心肌细胞MCP 1的表达。结果:( 1)CVB3感染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PMNC的趋化性明显增强。( 2 )CVB3感染2小时后MCP 1的表达开始升高,至6小时达到高峰,8小时下降;随着CVB3感染量的增加,MCP 1的表达明显升高。( 3)2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后,CVB3感染心肌细胞培养上清对VMC小鼠PMNC的趋化性下降5 4 % (P <0 0 1)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后,趋化性下降的幅度与2 5 μg/ml抗MCP 1抗体处理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CVB3感染通过MCP 1介导VMC小鼠单个核细胞迁移,这可能是CVB3感染诱发心肌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两种品系小鼠中建立、优化和规范B组3型柯萨奇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首先以100TCID50-10 000TCID50之间剂量的CVB3Nancy株病毒经腹腔感染易感BALB/c雄性小鼠,通过体重减轻率、死亡率和心脏病理及心肌CK-MB水平,评估建立最佳病毒性心肌炎的最佳剂量;而后摸索了在C57BL/6小鼠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CVB3剂量。通过精细比较发现雄性BALB/c小鼠致心肌炎的最佳CVB3病毒滴度数量级在1000TCID50;进一步确定1500TCID50是在雄性BALB/c小鼠中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的最佳剂量;C57BL/6小鼠不是易感小鼠,但在1500TCID50CVB3感染下也可诱导轻微可见的病毒性心肌炎,便于在多数基因敲除鼠内的病毒性心肌炎研究。本研究为规范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以往构建的基因疫苗pcDNA3.1-VP1的抗B3型柯萨奇病毒(CVB3)感染的免疫效果,以编码C家族趋化因子XCL1的质粒pcDNA3.1-XCL1共注射,观察诱导的CVB3特异性免疫应答及CVB3病毒性心肌炎预防效果。将两种质粒各50μg混合后分别于0、2、4、6周肌注免疫小鼠4次,末次免疫后4周分别以5×LD50剂量CVB3攻击小鼠观察保护率,或以3×LD50剂量CVB3感染小鼠观察病毒性心肌炎的诱生。结果显示,与单纯pcDNA3.1-VP1质粒相比,XCL1质粒共注射可增强血清CVB3特异性IgG以及特异性CTL应答。5×LD50病毒攻击后,共注射组体重降低7.28%,而pcDNA3.1-VP1组体重降低10.97%;共注射组28 d保护率达40%,高于pcDNA3.1-VP1组的30%。3×LD50病毒感染后心肌组织病理显示,共注射组心外膜下仅有轻微炎症,心肌内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而pcDNA3.1-VP1组除心外膜下有较多淋巴细胞聚集外,心肌内有少量炎症浸润和坏死灶。提示XCL1质粒共注射可增强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抗病毒保护,可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Fas的抗体在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和型抗Fas的抗体对小鼠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I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空白对照组,2组病毒对照组、3组IgG对照组、4组抗Fas抗体治疗组。于接种后第10天每组随机处死小鼠8只,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情况,电镜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imse-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easpase-3的mRNA表达。实时定量PCR(RQ-PCR)定量心肌柯萨奇病毒B3(CVB3)mRNA拷贝数。结果(1)病毒对照组可见caspase-3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且均与心肌病变积分成正相关(r=0.81,P〈0.01;r=0.73,P〈0.05)。(2)抗Fas抗体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病变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及心肌内CVB3 mRNA拷贝数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和IgG对照组(P〈0.05)。结论Fas/FasL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凋亡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抗Fas抗体可降低caspase-3活化和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使心肌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80只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0),心肌炎组(n=30)与卡维地洛组(n=30),利用BALB/c小鼠感染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感染24h后每日灌胃给予卡维地洛10mg/k直至第14天末,分别于接种第7天和第14天随机从各组抽取若干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并留取心脏等标本。结果 卡维地洛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急性期的病死率,显著减轻心脏病理损伤,显著减低HW/BW(HW,心脏重量;BW,身体重量)比值;卡维地洛干预后第7天小鼠心肌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心肌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降低;干预后第14天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卡维地洛通过增加心肌IFN-7表达水平与抗氧化的双重作用减轻感染小鼠的心肌损害,提高生存率,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 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胱硫醚γ-裂解酶( CSE)/硫化氢( H2 S)通路在其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10只5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硫氢化钠(外源性H2 S供体)组和DL-炔丙基甘氨酸( PAG,CSE不可逆抑制剂)组。以腹腔注射CVB3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当天记为第0天,24 h后每组每日经腹腔分别注射相应干预药物。分别于接种后第4天和第10天从各组随机抽取10只处死,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炎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2 S及IL-6、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组织CVB3、CSE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定性、定量检测CSE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和组织H2 S浓度、CSE mRNA、CSE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给予NaHS干预可明显上调H2 S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间质水肿,对病毒CVB3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H2 S和CSE表达,加重心肌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促进CVB3 mRNA的复制。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中,CSE/H2 S通路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该通路的表达,加重心肌损伤,促进病毒复制,外源性供给硫化氢可对感染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且可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0.
为研制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基因疫苗 ,本文以减毒鼠伤寒杆菌SL72 0 7作载体 ,将表达CVB3VP1基因的pcDNA3 VP1重组质粒转化入该细菌中 ,制备成口服基因疫苗。经口服免疫小鼠后 ,检测其免疫效果 ,并用CVB3攻击小鼠 ,观察其免疫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小鼠经 1次口服免疫后 ,血液中即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 ;病毒攻击后 ,免疫小鼠产生了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新型chitosan DNA疫苗预防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 ,以天然生物多糖chitosan包裹含CVB3主要结构蛋白VP1编码基因的质粒pcDNA3 VP1,制备新型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以含 5 0 μgDNA的该疫苗于 0、 7、 14、 2 1d滴鼻免疫小鼠 4次 ,末次免疫后 3周以 3×LD50 剂量CVB3经腹腔感染小鼠 ,称量小鼠体重、心脏重 ,并行心脏HE染色。结果 :chi tosan pcDNA3 VP1疫苗滴鼻免疫诱生了高水平的血清特异IgG和肠粘膜IgA ;同时诱生了较高强度的特异性CTL活性。以致病毒性心肌炎剂量CVB3感染小鼠 7d后发现 :pcDNA3组小鼠 10 0 %出现病毒性心肌炎 ,其心室壁呈现严重灶性坏死和炎性浸润 ;而chitosan pcDNA3 VP1组仅 16 7%小鼠产生心肌炎 ,坏死灶少且程度轻。其它病毒性心肌炎体征显示 :pcDNA3组体重降幅为 4 5 0 % ;而chitosan pcDNA3 VP1组类似正常小鼠 ,体重略增 1 75 % ;pcDNA3免疫组体重 /心脏重比为 171 75 ;chi tosan pcDNA3 VP1免疫组为 186 36。提示chitosan pcDNA3 VP1疫苗滴鼻可诱生全身及粘膜特异免疫 ,并可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可能成为CVB3及病毒性心肌炎预防性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2.
黄芪对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mRNA和CVB3m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2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CVB3m)后,随机等分为两组:黄芪治疗组(黄芪注射液每天10g/kg腹腔注射)和对照组。实验第8天留取心肌,分别进行心肌病理检查,心肌穿孔素(perforin,PFP)mRNA和CVB3m 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并对心肌组织PFP mRNA和CVB3m 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黄芪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2)心肌PFP mRNA表达水平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PF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07与1.31±0.12,P<0.01);(3)心肌CVB3m mRNA表达水平RT-PCR半定量:黄芪治疗组心肌CVB3m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07±0.04与1.18±0.02,P<0.01);(4)心肌PFP mRNA水平与CVB3m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结论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黄芪对小鼠急性心肌炎模型中心肌组织CVB3m病毒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心肌组织中PFP 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组织CVB3m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具有同步性,黄芪对CVB3m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炎模型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黏膜佐剂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共凝聚法制备chitosan-pLTN和chitosan-pVP1复合物,混合后隔周滴鼻免疫小鼠,共4次,每次每种质粒50μg.末次免疫后2周以3LD50 CVB3腹腔感染小鼠诱导病毒性心肌炎,7 d后行心肌病理学观察.同时检测脾脏、肠系膜淋巴结(MLN)和颈部淋巴结(CLN)部位T细胞免疫应答、DC比例及CD86的表达.结果 LTN共免疫明显改善了CVB3性病毒性心肌炎炎症损伤;显著促进了脾脏、CLN和MLN部位特异性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上调了DC比例和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结论 黏膜佐剂LTN通过促进局部DC的招募和成熟来增强全身和黏膜部位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进而增强CVB3病毒性心肌炎黏膜基因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关注BALB/c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B3型(CVB3)后CD4+T细胞亚群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贡献度。CVB3腹腔感染小鼠后第7d,通过小鼠体重下降率、心肌损伤血清学指标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等多项指标证实小鼠心肌炎模型的成功建立。经Real-time PCR检测感染第7d脾脏CD4+T细胞亚群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IL-17F及转录因子Foxp3表达情况;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了CD4+T细胞各亚群比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估了各T细胞亚群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VB3感染小鼠脾脏IL-17A、IL-17F、IFN-γ表达均显著上升(分别约为12、8.5、5倍),而IL-4和Foxp3表达无明显变化。CVB3感染小鼠脾脏中CD4+IL-17+Th17细胞的上调幅度最为明显,约2.75倍,其次为IFN-γ+Th1细胞,上调约2.27倍,而Th2和Treg细胞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统计学分析显示,Th17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贡献度最高(1.808),Th1次之,贡献度为1.581,而Th2和Treg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无显著影响,提示CD4+T细胞亚群格局变化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密切相关,其中以Th17对心肌炎发病的贡献度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芪、赤芍、五味子组成的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调节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VitC和病毒唑联用组。小鼠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h)和CD8(+Ts)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ELISA检测IFN-γ、IL-4水平,心肌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病毒对照组小鼠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下降,CD4+/CD8+下降,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CD4+/CD8+均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IFN-γ水平高于病毒对照组及VitC和病毒唑联用组(P0.05),同时小鼠心肌炎症性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能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目及比值,诱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减轻CVB3感染小鼠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的表达。方法:6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毒性心肌炎组,分别给予0.1 m L PBS和10-5.69TCID50/m L CVB3注射,第4天和第10天各随机取8只小鼠处死并取血和心脏标本。Reed-Muench法测定接种病毒滴度;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后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MMP-2和NF-κB p65在心肌组织表达的分布和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NF-κB p65和IκBα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MMP-2和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感染组IκBα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ELISA结果提示血清TNF-α含量在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TNF-α、NF-κB p65和MMP-2表达显著上调,可能通过相关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RIP3/CaMKⅡ信号通路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功能及生存曲线的影响,并探讨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VB3组、CVB3+KN-93组和CVB3+KN-93+Ti(活性氧簇特异性抑制剂)组,以上小鼠腹腔及尾静脉注射药物连续7 d。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坏死标志物,心脏超声技术检测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察KN-93对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CVB3+KN-93组小鼠心肌细胞坏死较CVB3组显著减轻,心脏功能和生存曲线改善(P<0.01);CVB3+KN-93组小鼠心肌组织H2O2含量较CVB3组显著下降(P<0.01);加入Ti后,CVB3+KN-93+Ti组H2O2含量较CVB3+KN-93组轻度下降(P<0.05),但无论是心脏功能还是生存曲线均无显著差异。结论:RIP3/CaMKⅡ信号通路在CVB3诱导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损伤中起到主导作用;KN-93能阻断这种作用并可能产生新的治疗方式,其效果可能是通过对CaMKⅡ的直接抑制和对活性氧簇的间接抑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中药心康口服液对感染心肌中柯萨奇B3病毒RNA复制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于急性期治疗后提取鼠心肌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心肌CVB3RNA含量,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结果中药心康口服液能明显降低心肌CVB3-RNA的含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期不同阶段心肌病毒RNA含量的检测显示,心康口服液2个治疗组的病毒含量的检出,并没有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心康口服液能有效地影响心肌CVB3RNA的复制,其对病毒的作用是抑制复制而非杀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72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心肌炎组(V组)40只(腹腔注射 CVB3病毒),实验对照组(C组)32只。于病毒接种后第4 d、8 d、15 d、21 d分别采血后处死小鼠并留取心脏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心肌HO-1蛋白及mRNA表达,分光光度计法分间接测定COHb含量,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1)心肌炎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可见大面积坏死,晚期可见钙化灶形成;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溶解断裂,线粒体膜消失,含溶酶体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心肌未见上述变化。(2)血COHb含量变化:心肌炎组小鼠血COHb含量在第8 d和第15 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组差异显著(0.047±0.005和0.031±0.004;0.076±0.006和0.030±0.005,P<0.01)。(3)血清cTnI含量变化:V组小鼠血清cTnI含量与C组比较除第21d无明显差别外,其余各时点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O-1免疫组化结果:心肌炎组HO-1蛋白均成阳性表达,各时点心肌HO-1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 (5)HO-1mRNA原位杂交结果:心肌炎组HO-1mRNA原位杂交染色各时点均呈阳性表达,各时点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可诱导心肌组织H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受损心肌发挥自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新型粘膜基因疫苗,诱生CVB3VP1特异性粘膜免疫应答,探讨粘膜免疫抗CVB3感染的作用,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特异性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抽提CVB3 RNA,以RT-PCR扩增得VP1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质粒pcDNA3-VP1,以Chitosan多糖包裹形成Chitosan-DNA基因疫苗。将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以50辉DNA剂量的Chitosan-DNA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3次,检测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隔4周以5LD50活CVB3致死攻击小鼠,观察攻击后存活情况。结果:制备了直径为80-100nm的Chitosan-DNA复合物颗粒,体外转染证实Chitosan-DNA复合物中VPl的表达高于pcDNA3-VP1质粒-Lipofectamine的表达水平。该疫苗滴鼻3次免疫后,不仅诱生了高水平的IgG,而且诱生了高水平的粘膜IgA抗体,第6周抗体P/N值分别达3.5和3.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发现,该疫苗诱生了较强的VP1特异性CTL杀伤作用,并显著高于pcDNA3-VP1和pcDNA3组。CVB3攻击后,可保护33.3%小鼠长期存活,而pcDNA3和pcDNA3-VP1质粒滴鼻免疫对照组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8.5和10.8天。病理学研究显示:Chitosan-DNA免疫小鼠心肌组织基本正常,而对照小鼠死亡前心肌显示大量的灶性坏死和炎性浸润。结论:Chitosan-DNA基因疫苗滴鼻免疫可诱生CVB3特异性粘膜IgA应答及CTL反应,具有一定的抗CVB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