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全面了解和掌握宁夏地区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发现辐射防护中的薄弱环节,预防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2013-2016年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共对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监测了364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99、1.76、1.19、1.06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排前三位的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岗位的分别为技师(1.6 mSv/a)、医师(1.32 mSv/a)和物理师(1.24 mSv/a)。结论 宁夏地区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仅次于介入放射学放射工作人员,位列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类别第二位。除要加强核医学科本身辐射场所防护和监测外,还应根据不同岗位人员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和调配工作量,从而更好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避免过高的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监管部门和放射工作单位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收集和分析2013—2018年云浮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13—2018年云浮市共有2043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总体监测率为95.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分别为0.33 mSv/a和0.32 mSv/a,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等级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不同,其中乡镇级单位最高,为0.35 mSv/a,厂矿企业最低,为0.22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013—2018年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岗位、乡镇级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国家和上海市放射卫生相关规定,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器检测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对异常值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及分析。 结果 2010-2013年共监测3 291人次,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76 mSv/a,98.45%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5 mSv。企业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0.82 mSv/a,其次为公立医院(0.73 mSv/a),私立医院最低(0.31 mSv/a)。2010-2013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发生率逐年下降(趋势χ2=16.14,P<0.01),共有49人次监测异常,其中44人次为不规范使用个人剂量计造成的虚假剂量,确因工作原因受到过量照射的仅5人次。 结论 宝山区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有超标现象,应加强对企业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与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北省某医院2015—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评价放射性工作防护情况及放射管理措施的效果,为加强放射人员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现行GBZ 128标准,采集2015—2019年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及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岗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动态变化和差异水平。结果 2015—2019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6 mSv/a、0.08 mSv/a、1.25 mSv/a、0.72 mSv/a和0.37 mSv/a,均小于5 mSv/a,低于医院的管理目标值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同年份间比较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间比较介入放射(2E)和核医学(2C)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保持现有的放射防护管理和措施;介入放射与核医学放射人员个人剂量较高,是放射防护管理的重点监护对象。  相似文献   

5.
刘莉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10-2411
目的了解海南州部分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卫生防护现状,为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提供信息。方法采用热释光测量法,对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列表分析。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符合国家标准。2007—2009年对海南州、县两级66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照射受照剂量监测。集体剂量当量148.99(man·mSv),人均年剂量当量1.02(mSv/a),人均年剂当量水平呈下降趋势,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应将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列为放射性健康监护的重点人群,强化放射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个人监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济宁市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水平,为针对性开展放射人员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热释光设备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以2017—2021年济宁市某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分析连续5年个人监测剂量结果。结果 2017—2021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 685人次,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 608.12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5 mSv。不存在个人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a的人员。不同年份个人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2.168,P<0.01)。2021年个人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70 mSv。≥5年工龄组高于<5年工龄组,10~<20和≥20年工龄组高于5~<10年工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职业类别个人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7.603,P<0.01)。核医学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06 mSv。结论 2017—2021年济宁市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低水平,在放射防护管理上应重点关注核医学、年...  相似文献   

7.
苏萌  赵健  米丽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2-27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和平区从事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加强放射防护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天津市和平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对2009—2011年该区1 232人次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工种、不同剂量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的总集体剂量当量为807.8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656 mSv/a,97.40%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小于5 mSv。不同工种中,以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479 mSv/a,其次为医用诊断X射线,核医学最低。结论该区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工作条件和环境基本是符合要求和安全的,但仍有以临床介入为主的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了标准规定的限值。提示我们应重视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高剂量的情况,加强对临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降低个人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1—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剂量水平,正确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为加强放射防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结果 2011—2013年累计监测516人,年集体有效剂量分别为27.8、34.1、31.7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8、0.19、0.17mSv。人均年有效剂量2mSv者占99.99%,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5mSv。3年中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分别为0.26、0.28、0.23mSv/a,明显高于放射治疗、核医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所受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不同工种的个人受照剂量水平差异仍然较大,其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最高,应给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肿瘤专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为科学合理地实施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2016年间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 001人次,涉及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4个职业类别)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结果]5年间,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16~0.22 mSv(平均0.18 mSv),所有人员监测结果均低于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限值(20 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H=119.39,P0.01),人均年有效剂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介入放射学(0.51 mSv)、核医学(0.28 mSv)、放射诊断学(0.19 mSv)和放射治疗学(0.13 mSv)。最高年有效剂量的最高值发生于放射诊断学的技术岗位(2.73 mSv),最低值发生于核医学的医师岗位(0.38 mSv)。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自2014年开始升高(P0.01),且高于其他职业类别(P0.01)。[结论]该肿瘤专科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管理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南通市放射单位不同年份和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的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预防放射性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按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每季度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职业类别包括诊断放射学(2A)、介入放射学(2E)、核医学(2C)、牙科放射学(2B)、放射治疗(2D)、工业辐照(3A)、工业探伤(3B)等,使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个人监测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4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6 465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年有效剂量低于探测下限MDL组的有654人次,占10.12%;年有效剂量位于MDL~1mSv组的有5 619人次,占86.91%;4年集体有效剂量共为1.83 Sv,其中MDL~1mSv组集体有效剂量共为1.46 Sv。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0.56 mSv /a,高于其他职业类别监测结果,介入放射学0.44 mSv/a,放射治疗最低,为0.21 mSv/a,诊断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7 mSv /a,对集体有效剂量贡献最大。结论 根据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所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均远低于剂量限值20 mSv,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辐射防护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广州军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为减少职业危害、优化放射防护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使用热释光法对该军区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对2011—2013年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的1/10,人均年剂量频数〈5 mSv;各岗位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介入放射组最高,核医学组次之,放射治疗和放射诊断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军区应加强介入和核医学的放射防护;通过加强医疗机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管理和放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可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的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RGD-3D热释光剂量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监测,职业类别包括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牙科放射学、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等,采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个人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汇总统计。结果 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73 mSv/a,所有监测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小于年剂量限值20 mSv,集体有效剂量为0.570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以介入放射学(0.375 mSv/a)稍高,其次为核医学(0.316 mSv/a),人数最多的诊断放射学为0.271 mSv/a,其余职业类别年有效剂量值均在较低水平;不同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相差不大,人均年有效剂量海安县(0.418 mSv/a)较其他地区稍高;二甲医院以下医疗单位监测剂量值(0.361 mSv/a)要高于二甲医院及以上医疗单位(0.182 mSv/a)和工业企业(0.143 mSv/a)。结论 2016年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工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杜钟庆 《职业与健康》2010,26(6):613-614
目的了解天津市从事介入放射医疗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选取天津市4所医院的放射工作者72人,采用热释光监测方法,结合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4所医院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中,人均年剂量分别为2.08、3.73、0.65和0.64mSv。全体人均年剂量为2.30mSv。其中61人低于5mSv,占总数的84.7%;9人高于5mSv而低于10mSv,占总数的12.5%;2人高于10mSv而低于20mSv,占总数的2.8%。全部72人均不超过20mSv。结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了标准规定的限值。需要加强对天津市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降低个人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9个区(即原市区范围)放射诊疗机构中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研究剂量与健康效应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调查表法对上海市9个区的放射诊疗机构中的208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市9个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2001~2005年平均累积剂量为0.72mSv.接工种划分,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最高,达到1.56 mSv,牙科放射工作人员最低,为0.43mSv(P<0.05).各工龄组间年平均累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的异常率分别为33.33%(P<0.05)、40.91%(P>0.05)和45.45%(P>0.05),较其他工种略高.年平均累积剂量与白细胞数(r=0.061,P=0.017)和血小板教(r=0.098,P=0.000)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上海市区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2001~2005年期间所受职业照射剂量较低,但工种间存在差异(P<0.05);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部分血液学指标异常率较其他工种高;年平均累积剂量与部分血液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选取浙江省3家综合性医院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50名,普通放射工作人员49名,采用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2.22 mSv,普通放射工作人员为0.36 mSv,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明显高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P<0.01)。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中高于5 mSv而低于10 mSv,占总数的12.0%,高于10 mSv而低于20 mSv,占总数的8.0%。结论: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监督与管理,以降低个人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液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武汉市某医院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共211名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7年个人外照射剂量和2018年初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按工种将研究对象分成X射线影像诊断组(104人)和介入放射学组(107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辐射暴露剂量和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关系。
  结果  介入放射学组个人年剂量均值[(0.16±0.21)mSv]高于X射线影像诊断组[(0.09±0.07)mSv](P < 0.01),介入放射学组的肌酐(Cr)值[(81.00±15.43)μmol/L]高于X射线影像组[(73.18±13.31)μmol/L](P < 0.05),其他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剂量每增加1个单位,研究对象中淋巴细胞(LYM)计数降低0.73个单位(P < 0.05)。未发现血常规和血生化其他指标与年剂量存在关联关系。
  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r值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徐萍  任合彦  李绍静  张兴元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06-1707
目的了解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情况。方法利用廊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08年对廊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mSv/a)分别为1.292、1.243、1.363;从事放射诊断、工业探伤、同位素、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当量(mSv/a)检测结果分别为1.265、1.410、1.232和1.999,两两比较,介入治疗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以乡镇卫生院最高(1.523mSv/a),市级医院最低(1.202mSv/a)。结论介入治疗工种工作人员的防护应引起注意,乡镇卫生院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应加强。  相似文献   

18.
刘河  邢雅素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95-1196
目的了解天津市宝坻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宝坻区2007—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宝坻区5年内监测放射工作人员626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数为0.57 mSv/a,每年低于5 mSv的人员占当年总监测人数的98.7%以上;不同工种之间,以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较高,分别为1.74和1.00 mSv/a。结论该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人均剂量水平较低,但应将从事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做为防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