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冻结肩患者经冻结肩松解术治疗后开展肌力训练并配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患者术后关节活动所受的影响,为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符合标准的84例冻结肩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并在术后给予肌力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动态关节松动术,评价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肩关节活动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结肩松解术后给予患者肌力训练并配合动态关节松动术可增强治疗效果,大大缓解了患者患肩疼痛程度,其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以患者的入院顺序为其进行分组,其中用肩关节镜下单排锚钉治疗的患者,有39例为对照组,另外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31.48±2.09)分、疼痛评分(1.19±0.28)分,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11.99±5.76)分、疼痛评分(3.47±1.09)分明显更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7.44%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76.92%相比要高(P<0.05);相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职能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再撕裂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修补,其效果确切,能有效避免患者的再次撕裂,以此来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智  李玉茂  刘立航 《医疗装备》2023,(21):17-19+2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RCR)对肩袖损伤(RCI)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78例R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于术前、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UCLA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前屈、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分别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有利于降低RCI患者术后疼痛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中风后肩痛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自愿加入实验中风后肩痛患者共计120例,盲选法均分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平衡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角度变化,评估肩关节疼痛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康复效果更加理想,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肩痛在治疗中选择平衡针联合关节松动术,肩关节的康复效果更加理想,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5.
李林忠 《现代保健》2014,(19):49-5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结合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关节镜下等离子软骨修复手术,对照组服用西乐葆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服用补肾活血中药胶囊。对比两组WOMAC评分,关节液IL-6和TGF-β1浓度,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程度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IL-6和TGF-β1浓度分别为(25.42±3.15)pg/mL、(374.85±133.64)pg/mL,而对照组分别为(74.44±3.49)pg/mL、(535.47±164.53)pg/mL,观察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2例,占80.00%,而对照组为16例,占40.00%,观察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等离子软骨修复手术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炎症指标,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在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110例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定为观察组,52例患者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并定为实验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肩关节功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仅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肩部疼痛、2例发生肩部外展、上举活动受限。对照组5例出现内固定松动、4例出现肩关节疼痛、3例肩关节活动受限、3例切口感染、肩锁关节半脱位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2%(5/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7(16/52),观察组优良率为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明显、操作方便、创伤小,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29例中风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治疗组64例采用针刺肩五针+关节松动术或痛点穴位注射,对照组一组单纯采用运动疗法,对照二组单纯采用痛点穴位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共治疗4周后,观察肩、手疼痛及肿胀减轻程度,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29例,有效”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5%,对照一组总有效率71.5%,对照二组总有效率55.4%,诊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肩五针+关节松动术或痛点穴位注射,对减轻脑卒中肩痛、改善关节活动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肩袖愈合患者采用聚焦冲击波治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9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肩袖愈合患者共计31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聚焦式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采用加州大学(美国)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98.71%)治疗优良率为9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后伸、前屈、外展活动度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伸(30.16±5.97)°、前屈(128.67±15.34)°、外展(118.24±16.49)°,高于对照组的(21.31±5.76)°、(111.24±14.32)°、(100.41±1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疼痛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8.23±1.24)分、疼痛(7.96±1.13)分高于对照组的(7.02±1.1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14 d焦虑评分观察组分别为(50.8±4.7)、(31.2±2.5)分,对照组分别为(56.3±4.8)、(43.8±4.7)分,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分别为22(44.90%)、25(51.02%),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有效15(30.61%)、20(40.82%),有效率(7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焦虑的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明显缓解患者焦虑心理,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兵 《中国保健》2010,(2):46-4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0±5.10)分VS(12.56±4.5)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3%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65.3%(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65.3%,对照组显效率为42.3%,两组显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降脂药、改善生活方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均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2.4±0.6) mmol/L比(3.3±1.3) mmol/L、(4.4±1.4) mmol/L比(2.2±1.0) mmol/L、(3.0±0.5) mmol/L比(3.5±0.8) mmol/L、(1.3±0.6) mmol/L比(0.9±0.5) mmol/L、(42.3±11.5) U/L比(109.7±36.8) U/L、(40.8±7.4) U/L比(49.8±9.8)U/L、(54.2±12.3) U/L比(63.4±15.7) U/L;观察组:(1.1±0.4) mmol/L比(3.3±1.1) mmol/L、(6.1±1.5) mmol/比(2.3±1.1) mmol/L、(2.6±0.4) mmol/L比(3.6±0.9) mmol/L、(1.7±0.7) mmol/L比(0.9±0.6) mmol/L、(78.6±19.8) U/L比(112.1±41.1) U/L、(30.2±7.8) U/L比(51.2±11.3) U/L、(42.7±9.8) U/L比(66.8±14.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6/60),观察组为93.3%(5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135.6±21.2)分比(127.8±18.9)分、(121.9±16.9)分比(110.2±13.6)分、(85.8±12.1)分比(78.9±11.1)分;观察组:(149.4±20.2)分比(128.1±21.9)分、(142.3±23.1)分比(108.9±12.8)分、(94.1±15.3)分比(80.2±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8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5~10 mg/次,4~6 h后重复注射,总剂量≤40 mg。观察组给予盐酸齐拉西酮片口服,20 mg/次,2次/d,餐时服用,视病情可适当增大剂量,最大剂量为80 mg/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1、2、4、8周观察组PANSS评分[(60.3±9.3)、(52.7±6.6)、(47.4±4.4)、(37.6±4.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显著低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抗感染作用.方法 将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综合治疗.高压氧组68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感染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3,6,9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 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16例,最终入选52例.高压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9%(65/68)比84.62% (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1±2.19)分比(6.29±2.20)分,(8.24±2.26)分比(7.31±2.23)分,(11.25±2.57)分比(9.6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3,6,9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06%(15/68)比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新生儿HIE患儿8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3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后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04±1.28)、(8.13±1.42)、(5.08±0.9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6±1.57)、(10.98±1.33)、(9.76±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提升(10.91±1.83)分,与对照组的(9.07±1.6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分别降低(65.78±12.25)、(88.58±18.01)ng/L,与对照组的(30.10± 11.93)、(32.69±17.94)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可作为新生儿HIE的理想临床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诊断后行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诊断后行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提高幅度更大,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175.25°±15.52°比122.95°±16.26°;髋关节屈曲度:85.65°±5.33°比70.78°±4.97°;Harris评分:(86.08±5.41)分比(73.92±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脱位0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5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34,P< 0.01).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0.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57,P<0.01).结论 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髋关节强直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普瑞巴林联合舍曲林治疗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将46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瑞巴林组(24例)和卡马西平组(22例),分别应用普瑞巴林联合舍曲林和卡马西平联合舍曲林治疗4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普瑞巴林组治疗4周末总有效率83.3%(20/24),卡马西平组为86.4% (19/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1,2,4周末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普瑞巴林组:(5.90±1.11),(4.59±1.33),(3.59±1.94)分比(6.50±0.85)分;卡马西平组:(5.50±1.06),(4.18±1.71),(3.73±1.88)分比(6.50±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卡马西平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普瑞巴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瑞巴林组在治疗1周末HAMD/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Q.05),在治疗2,4周末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5.25±4.15),(11.29±4.16)分比(16.08±3.56)分和(14.21土4.72),(11.63±4.50)分比(15.25±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在治疗1,2周末HAMD/HAMA评分虽逐渐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末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13.18±2.42)分比(15.20±1.05)分和(12.32±2.64)分比(14.55±4.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末普瑞巴林组HAMD/HAMA评分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舍曲林可推荐用于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玲 《现代保健》2014,(17):76-78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中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48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SAS和HAMA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3.6±0.8)分、(2.2±0.7)分、(1.9±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1.0)分、(4.9±1.3)分、(5.3±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5±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SAS和HAMA评分分别为(45.18±3.06)分、(14.12±2.0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4±3.24)分、(17.45±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情绪,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治疗与常规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并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随访6个月,记录出院1个月后的GCS评分和清醒患者的MMES评分以及6个月后清醒患者的MMES评分,以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和出院1个月的GCS评分差异分别为(2.36±0.77)分和(2.33±0.73)分,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各有27例(64.29%)和16例(38.10%)患者清醒,两组清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分别为(10.7±6.26)分、(18.9±7.21)分、(21.4±7.27)分,对照组术前、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分别为(10.9±6.32)分、(13.8±6.52)分、(15.8±5.79)分,两组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MME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清醒,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360例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度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方案;2013年度2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出车反应时间、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知识(27.21±4.21)vs(22.01±4.41)分、态度(21.32±3.81)vs(17.11±3.91)分、行为(20.51±3.71)vs(16.22±3.52)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140.43±11.31)vs(300.42±10.51)s;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前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97.61%vs 90.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94.51±11.52)vs(86.42±12.31)。结论严重创伤院前救治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改善院前救治的效果,提高院前抢救的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伴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次,2次/d,每日分早、中两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右佐匹克隆1片,1次/d,每次在睡前服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评分分别为(15.21±2.08)、(15.11±4.93)、(17.82±2.95)、(6.41±1.02)分,治疗2周后分别为(10.16±3.22)、(9.16±4.87)、(12.75±3.17)、(3.49±1.04)分,治疗6周后分别为(5.01±3.38)、(6.52±2.64)、(7.53±2.19)、(1.76±1.01)分;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5.31±2.15)、(14.46±3.72)、(17.46±3.01)、(6.33±0.98)分,治疗2周后分别为(13.27±2.13)、(11.09±4.06)、(12.40±3.12)、(3.55±1.04)分,治疗6周后分别为(9.96±3.17)、(7.13±2.34)、(7.63±2.24)、(1.82±1.08)分,两组治疗2周、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SQI、HAMA、HAMD、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2、6周后不良反应症状TES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药物治疗伴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的慢性紧张性头痛效果明显,在患者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改善方面起效快,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