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SPECT)对突聋伴发糖尿病患者脑血流情况的评估以及对脑缺血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2008年至2014年39例突聋伴发糖尿病患者利用SP ECT观察局部全脑血流量( rCBF)的变化、是否存在脑缺血以及缺血的区域和程度。结果:实验组突聋伴糖尿病病人39例rCBF减低者33例,占受检者84.6%,对照组突聋不伴糖尿病人31例,13例患者rCBF减低区,占受检者41.6%,二者rCBF的平均生阈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PECT脑显像提示入组的突聋伴发糖尿病患者脑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情况,同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隐匿缺血区,故突聋伴发糖尿病患者给予SPECT脑显像以监测脑血流情况,必要时及早干预,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1)65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听力减退分为听力减退(hearing loss,HL)组和听力正常(hearing normal,HN)组。(2)应用纯音测听法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65例糖尿病患者并进行听力学分析。(3)继以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及临床生化等方法分别测定上述两组患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及其他相关项目: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B细胞功能及糖尿病相关指标:结果:HL组为感音神经性聋,以高频损害为主,占92.85%,ABR检测提示为耳蜗性聋;胰岛自身抗体GADA、ICA和IAA的阳性率分别为57.14%、17.14%和8.57%。而HN组听力检查基本正常,上述3种抗体的阳性率仅分别为0、6.67%和3.33%;同时HL组胰岛B细胞功能及糖尿病相关指标均较HN组恶化。结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间接引起听力损害的原因之一,胰岛自身抗体是否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损害听器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听力变化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耳聋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对185例(男138例,女4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测纯音听阈,查空腹血糖、血糖,然后分为正常老年组(106例)、糖尿病组(33例)、高脂血病组(46例)3组。结果:不同年龄正常老年组与疾病组听阈差异有显性;不同频率(0.25、0.5、1.0、2.0、4.0kHz)老年疾病组平均听阈(59.8dB)与正常老年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致聋的病因,亦是加重老年性聋的因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是延缓老年性聋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扩建  杨铁骊 《中原医刊》2005,32(15):37-3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6例糖尿病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治疗的182例非糖尿病性脑卒中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血液生化指标及转归。结果 观察组临床表现多为一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清及假性球麻痹等(P〈0.05),脑CT检查结果以多发性梗死多见(P〈0.05),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且预后不良。结论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综合治疗糖尿病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指继发于DM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下降、胃排空迟缓、胃节律紊乱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多为消化不良样症状,如早饱、恶心、腹胀、呕吐,也可仅有胃动力障碍而无明显临床表现。DM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1)近端胃张力性收缩减弱,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2)胃窦收缩幅度减低、频率减少;(3)胃推进性蠕动减慢或消失;(4)胃固相和液相排空延迟;(5)移行性运动复合波Ⅲ相(MMCn1)缺如或幅度明显减低;(6)幽门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该病有糖尿病症状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外,还常有腰背、髋部疼痛或持续性肌肉疼痛,骨痛多发生在脊柱、骨盆、四肢部位,常为持续性钝痛,且疼痛与骨质疏松程度平行。另外,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脆弱而缺少韧性,在稍遇外力时极易发生骨折、剧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的发病率和骨质疏松(OP)性骨折的危险陛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中1型糖尿病者骨量减少和DOP发病率48%~72%,  相似文献   

7.
济宁市糖尿病人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宁市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培训调查员,自行设计调查表,抽取糖尿病住院及门诊病人33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30例糖尿病人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来自于住院或门诊(93.6%)、电视广播(31.8%)、专业书籍(27.0%)、亲友(8.48%)以及其他途径(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文化程度高和居住于城市是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的正性影响因素。结论济宁市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应重点针对文化程度低和农村糖尿病人展开宣教。  相似文献   

8.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C)简称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及精神症状为临床表现。其多见于老年人,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约2/3患者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有轻度症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齐今吾 《吉林医学》1994,15(4):193-195
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齐今吾(中国医科大学糖尿病医疗教育中心110001)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由遗传及环境等多因素所导致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胰岛素作用减低和(或)靶细胞(肝细胞、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等)受体、受体前或受体后缺陷而对胰岛素的反应减低...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多种神经病变的总称,也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该病多累及患者的周围神经系统,病情进展缓慢,病变部位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并发感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并伴有麻木、针刺、灼热或踏棉垫感,有时还可出现痛觉过敏。随着病情的进展,该病患者可出现肢体疼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在夜间或寒冷季节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激光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Ⅳ期患者46例87眼,使用美国多波长氪激光仪进行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患者视力稳定者30眼(96.7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患者视力稳定者43眼(76.79%)。结论多波长氪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患者疗效优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患者,并且能降低黄斑水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燕吟  胡叮玲 《浙江医学》2000,22(8):458-459,46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5名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多因素浅性回归分析表明,TLC,FVC和FEV1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全科医疗科及耳鼻咽喉科就诊的6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扩血管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BO辅助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血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纯音听阈、血糖、NLR、PLR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纯音听阈、血糖、NLR、PL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听阈增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综合疗效(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针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与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吴春香  于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03-1208
背景 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能及时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利用上海市普陀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对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3—9月对上海市普陀区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评估、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的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糖尿病危险因素及相关症状、体格检查数据及血糖数据,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3 057例高危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10.61%(1 386/13 057),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11.93%(1 558/13 057)。男性糖尿病检出率为12.19%(747/6 127),女性为9.22%(639/6 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6,P<0.001)。男性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12.15%(744/6 127),女性为11.75%(814/6 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8,P>0.05)。随年龄升高,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逐渐升高(χ2趋势=244.746,P<0.001;χ2趋势=144.10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一级亲属中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史是居民糖尿病检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一级亲属中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是居民糖尿病前期检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具有不同危险因素数量的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23,P<0.001;χ2=129.073,P<0.001)。具有4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居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均高于危险因素数量为1个的居民(P<0.05)。结论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率随危险因素数量的增长而增长,≥40岁、高血压、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的人群属于糖尿病筛查的重点对象,应持续开展社区高危人群特别是重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特征,为临床综合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特点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有48个肺段发现病变,一般肺结核常见部位占60.4%,少见部位占39.6%;15例(57.7%)呈多个肺段改变,11例(42.3%)表现为单个肺叶或肺段病变,其中7例发生在少见部位。CT表现呈多型性,其中大片状实变影4例(15.4%)、空洞影5例(19.2%),磨玻璃征2例(7.7%)和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病灶5例(19.2%),结节影7例(26.9%),肿块影3例(11.5%)。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患者CT影像学常表现的不典型:病变分布上常累及多肺段,且较易累及肺结核的少见部位;病变形态上具有多型性。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T2DM患者273例,根据其有无P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PDN组,n=185)及T2DM并发PDN组(PDN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结果 PDN组患者年龄大于NPDN组,T2DM病程长于NPDN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PDN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 hC肽(2 hCP)低于NPDN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079,95%CI(1.003,1.160)〕、DR〔OR=7.524,95%CI(1.363,41.541)〕、DKD〔OR=3.547,95%CI(1.134,11.095)〕、FPG〔OR=1.831,95%CI(1.384,2.422)〕、HbA1c〔OR=2.468,95%CI(1.694,3.596)〕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病程、DR、DKD、FPG、HbA1c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和(或)足溃疡或坏疽等综合因素所致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956年由Oakley等首先提出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1972年Catterall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DF作为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硬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75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所示病灶、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纤维蛋白原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活动不灵活,且多见双侧病变,非糖尿病组主要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头颅CT病变多在基底节区,呈腔隙性、多发性;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多为腔隙性、多发性,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差,积极控制血糖,调节脂质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及脑梗死后对脑损害程度的减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钟锐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60-62,6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病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乙型肝病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79例(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例肝源性糖尿病中107例血清HBV-DNA〉103copies/mL,92例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179例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呈低水平,无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和酮尿酸中毒、心、脑、肾等血管疾病,空腹血糖(6.82±2.42)mmol/L,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病伴发型糖尿病[(9.50±2.34)mmol/L](P〈0.01);空腹和餐后2 h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P〈0.05)。在抗病毒治疗、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经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有效控制血糖。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肝功能损害的症状,而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HBV感染引起肝脏、胰岛损伤及其引发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肝源性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抗病毒治疗和积极应用胰岛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②方法对4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影像学(X线胸片和病灶体层)检查,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对结核及糖尿痛进行动态观察、③结果45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病灶表现多为双上肺野分布的多叶、多段的斑片状、大片状阴影及融合灶和空洞性改变、或表现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单一病灶内多发虫噬状空洞,支气管播散多见。血糖控制后,病灶大多好转。④结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在病灶的分布、形态及病灶内外的情况上具有特点,高血糖状态对结核病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