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方法.方法 监测患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血生化结果、生命体征,总结我院9例新生儿患者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9例新生儿患者换血后黄疸消退时间平均2.44天,换血前平均胆红素浓度482μmol/L,换血后平均胆红素浓度为206μmol/L,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安全、有效.其中换血治疗前物品、人员、环境的充分准备,顺利建立动、静脉通道,治疗中患儿情况的密切观察是保证换血疗法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换血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抽血,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200~240ml/h。置辐射台上保暖,在换血的过程同时给予光疗。结果 35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为(552±101.2)μmol/L,换血后为(250.3±75.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54.7%。结论输液泵控制的外周动静脉换血法简单、实用、安全,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优良的护理对提高换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并取同期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均开展肝功能指标检查,同时对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进行记录,分析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肝功能产生的影响。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组的谷草转氨酶(67.53±11.65)U/L、碱性磷酸酶(280.65±65.47)U/L、谷氨酰转肽酶水平(121.45±36.65)U/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39.10±5.24)U/L、碱性磷酸酶[(155.68±28.54)U/L]与谷氨酰转肽酶水平[(94.10±22.52)U/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治疗后亦低于治疗前,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通常不会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但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损伤具备可逆性,通过尽早开展积极治疗,可使患儿的肝功能损伤得到改善。临床上在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90例,分析换血疗效和护理方法。结果换血治疗前血清钾(K+)为(5.04±0.91)mmol/L,换血治疗后血清K+为(3.67±0.39)mmol/L,经换血治疗后,患儿的血小板(PLT)和K+水平明显降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血清钙(Ga2+)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换血疗法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8,(2):103-10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极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外周动静脉血换血治疗,对比分析换血治疗前后患儿血胆红素、血常规及血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比值)、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换血治疗前(P<0.05);血红细胞计数、K+、Na+、Cl-、Ca2+等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1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茵陈五苓散加减。观察治疗后2组患儿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值及胆红素下降至205μmol/L以下所需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2组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62.12±22.10)μmol/L、(43.05±23.26)μmol/L;胆红素下降至205μmol/L以下所需时间分别为(3.3±0.96)d、(4.5±1.03)d,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加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常规、血糖、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等,分析换血相关并发症。结果 30例患儿经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显著(P<0.001);血常规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换血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前升高;血电解质中血钾、血钙和血钠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部分换血不良反应是无症状、可治愈的。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2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疗法,并对换血前后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结果 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595.28±134.44)μmol/L和(275.17±74.05)μmol/L,有明显下降(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53.77%.换血后血电解质稳定,血糖暂时性升高,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下降,但在24 h内自行恢复至正常.换血过程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内环境的影响较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胆汁酸的关系.方法 检测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汁酸水平,并以同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缺氧组血清TBA为(26.33±7.62)u mol/L,溶血组为(31.12±11.31)μ mol/L,感染组为(36.86±10.91)μ mol/L,对照组为(14.90±5.79)μmol/L,研究组各组血清胆汁酸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5);而研究组各组之间血清胆汁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汁酸升高,应警惕肝胆系统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在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962例新生儿在出生后1~7 d,每天对其进行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84例采血检测血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同时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后的胆血素水平变化.结果 1~7 d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分别为(81.9±8.2)μmol/L、(181.7±32.3)μmol/L、(222.9±22.4)μmol/L、(230.6±20.5)μmol/L、(235.1±22.4)μmol/L、(233.7±21.1)μmol/L、(228.9±19.6)μmol/L,平均为(234.2±22.7)μmol/L.对84例经皮胆红素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儿进行血液胆红素检测,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33.7±30.2)μmol/L、(215.5±28.7)μmol/L,两者呈直线性相关(r=2.55,P<0.05).干预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为(163.4±21.7)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胆红素水平(232.4±28.5)μmol/L(t=5.23,P<0.05).结论 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水平具有采样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感染因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5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220.6 μmol/L.按照TBIL浓度和有无感染因素分为两组,同时选择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用花环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E-C3bRR较正常新生儿低,但只有当TBIL>342.0 μmol/L时,其E-C3bRR (9.64±2.89)与正常对照组(11.12±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4,P<0.05),并且与TBIL值之间呈负相关(r=-0.363,P<0.05);有感染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E-C3bRR( 9.58±3.0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5);在TBIL浓度相当时,TBIL在220.6~ 342.0 μmol/L时有感染组的E-C3bRR(9.67±3.20)较无感染组(10.93 ±3.01)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6,P<0.05);而TBIL>342.0μmol/L时有感染组的E-C3bRR(8.21±2.95)与无感染组(9.78±2.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2,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时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新生儿感染时,其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也下降,合并感染的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中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90例新生儿,按照有无肺炎分为对照组(健康新生儿,30例)和观察组(肺炎患儿,60例);观察组患儿中30例确诊为重症肺炎的患儿作为观察Ⅰ组,30例确诊为单纯性肺炎的患儿作为观察Ⅱ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及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的心肌酶谱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CK-MB(74.56±23.14)U/L、AST(53.22±12.23)U/L、CK(345.42±43.54)U/L、LDH(476.41±62.15)U/L、HBDH(345.25±34.6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42±4.54)、(32.41±10.12)、(156.25±14.46)、(154.52±15.36)、(105.36±22.7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的CK-MB(87.34±25.15)U/L、AST(68.61±15.64)U/L、CK(396.25±53.34)U/L、LDH(526.25±72.64)U/L、HBDH(388.54±42.37)U/L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的(62.53±15.46)、(45.32±11.36)、(315.47±30.45)、(414.58±58.35)、(310.35±33.7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改变对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病情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肌酶变化与新生儿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90例新生儿疾病患儿,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在入院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心肌酶指标水平。结果危重组患儿AST、LDH、CK、CK-MB及HBDH水平分别为(118.92±60.74)、(763.65±149.87)、(733.03±118.02)、(219.08±64.74)、(388.54±42.37)U/L,均高于非危重组患儿的(44.95±20.63)、(211.12±101.92)、(153.03±102.85)、(30.91±20.83)、(287.35±33.7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心肌酶变化与新生儿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心肌酶指标水平越高则新生儿疾病越严重,临床应加强对新生儿疾病患儿的心肌酶监测,以及时预见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不同茵栀黄制剂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君  高忻  张敏 《安徽医药》2012,16(1):98-10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与注射剂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在蓝光照射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11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茵栀黄口服和静脉治疗两组,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变化。结果茵栀黄口服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172.1±22.9)μmol.L-1,总有效率98.6%,茵栀黄静脉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降幅(180±58.1)μmol.L-1,总有效率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静脉注射剂佐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127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CK、CK-MB、cTnT、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K-MB为(20.71±3.46)U/L、CK为(55.93±5.66)U/L、cTnT为(0.34±0.10)μg/L、cTnI为(0.75±0.0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31.68±3.82)U/L、(77.25±6.14)U/L、(0.50±0.12)μg/L、(1.14±0.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帮助患儿减轻心肌损伤,对患儿心肌进行有效保护,是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儿肌钙蛋白I(0.12±0.02)μg/L、肌酸激酶(215.01±67.85)U/L、乳酸脱氢酶(256.63±88.94)U/L、肌酸激酶同工酶(26.12±2.12)U/L低于对照组的(0.71±0.13)μg/L、(544.56±144.73)U/L、(479.12±111.01)U/L、(52.13±14.8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E/A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63.27±7.55)%、E/A(1.56±0.35)高于对照组的(55.21±8.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采用不同剂量与用药途径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浆肉碱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160名,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并予以不同干预方案:口服治疗组(口服组)予左卡尼汀口服液0.1 g/(kg· d)口服,1次/d;静脉小剂量治疗组(小剂量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0.1 g/(kg·d)静脉滴注,1次/d;静脉大剂量治疗组(大剂量组)予左卡尼汀注射液0.15 g/( kg·d)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以7d为1个疗程.在生后第1d治疗前、生后第3d及生后第7d,分别采集足跟血滤纸片,采用串联质谱检测法测定患儿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结果:(1)足月儿出生后第1d血浆游离肉碱(44.81±17.3) μmol/L,大于早产儿的(35.19±19.5)μmol/L( P<0.05);(2)无论大剂量还是小剂量静脉补充左卡尼汀,均能使患儿血浆游离肉碱浓度在7d内持续升高,且大剂量补充后未发生不良反应;而口服补充左卡尼汀血浆游离肉碱水平缓慢下降,但下降速度慢于对照组.以上三组患儿补充左卡尼汀前、生后第3d及第7d血浆游离肉碱浓度分别为大剂量组( 39.50± 13.5) μmol/L、( 148.85±96.1 )μmol/L、(218.55±161.9) μmol/L;小剂量组(37.46±9.7) μmol/L、( 134.73±109.4) μmol/L、( 194.12±160.9) μmol/L;口服组(35.87±9.6)μmol/L、(35.31±13.4)μmol/L、( 29.02±7.1)μmol/L( P<0.05);(3)对照组出生后血浆游离肉碱浓度逐渐下降且与静脉补充左卡尼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后第1d、第3d和第7d的浓度分别为(35.43±14.3)μmol/L、(32.57±16.2)μmol/L、(24.02±9.7) μmol/L.结论:未给予左卡尼汀补充的新生儿在生后l周内血浆游离肉碱浓度逐渐下降,予以左卡尼汀补充可有效提高新生儿血浆游离肉碱浓度,经静脉途径补充效果较口服途径为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根据孕母产前是否使用催产素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催产素)108例,对照组(未使用催产素)212例,在出生后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胆红素的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胆红素的均值(287.73±41.27)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84.73±62.70) μmol/L(u=17.58,P<0.01),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38.89%,高于对照组的25.00%(X2=6.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分娩时使用催产素可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早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