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参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7.36±2.36)分低于参照组的(9.04±2.4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0.47±8.58)分高于参照组的(56.39±7.9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14.39±3.09)、(22.46±3.27)分,均高于参照组的(12.26±2.79)、(19.85±3.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奥拉西坦治疗,可有效缓解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与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中,随机取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治疗,分别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藤氏)、洼田氏饮水试验(田氏)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藤氏、田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以后,滕氏评分明显提高、田氏评分明显降低,3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恢复期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期组评分与恢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急性期治疗优于恢复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A组(41例)和B组(42例)。A组采取患肢肢体功能训练,B组采取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出院时,B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82.41±5.72)分高于A组的(71.42±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2.13±3.51)、(45.34±4.18)分低于A组的(47.63±4.11)、(53.17±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双侧肢体功能训练,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还能够帮助其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6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功能独立能力评价量表(FIM)、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M、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M、SAS和SD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FIM评分(82.38±10.06)分、SAS评分(17.65±5.43)分和SDS评分(15.49±4.69)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2.93±12.03)、(32.46±6.78)、(30.48±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改善不良情绪,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一种优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剖析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 94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施行阿司匹林单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1.05±1.51)分低于对照组的(17.63±1.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重视推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1.59±1.24)分低于对照组的(20.13±1.58)分, FMA评分(72.69±4.18)分、SS-QOL评分(210.74±11.38)分高于对照组的(60.13±3.52)、(169.96±1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核心肌群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躯干控制测试(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训练3个月后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训练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跌倒情况。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训练前,且研究组TCT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86.94±6.76)、(9.42±1.31)分,均高于参照组的(74.85±6.59)、(7.63±1.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步行功能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ADL评分为(72.61±4.88)分高于参照组的(64.73±4.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跌倒发生率为3.13%低于参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可提升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利培酮联合多奈哌齐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系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49.17±8.54)分、Barthel指数(BI指数)(84.19±3.3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2.19±7.95)、(72.42±5.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8.16±3.56)分、神经行为认知测定量表(NCSE)评分(47.49±4.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45±4.95)、(37.45±4.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时采用不同时间窗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溶栓时间窗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时间窗<4.5 h,对照组溶栓时间窗控制在4.5~12.0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6.38±3.17)、(3.07±1.4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67±4.02)、(7.49±1.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18±0.06)分低于对照组的(3.62±0.28)分, Barthel指数(BI)评分(80.08±3.25)分高于对照组的(72.57±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与对照组的9.52%(4/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7.42±1.21)分低于对照组的(10.86±1.62)分, Barthel评分(77.45±9.05)分高于对照组的(52.75±6.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3.84±0.53)g/L、血浆粘度(2.05±0.36)mPa·s、红细胞压积(0.23±0.05)%均低于对照组的(4.28±0.61)g/L、(2.38±0.41)mPa·s、(0.4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干预)。自患者出院后实施随访,时间为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7.24±3.42)分]、[(79.32±2.61)分]、[(86.24±3.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36±2.52)分、(70.02±2.32)分、(75.36±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三级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住院的共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共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脑卒中量表评分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8±2.44)分vs.(7.54±2.38)分,P<0.05;(7.98±4.6)mg/L vs.(11.92±4.65)mg/L,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90天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则显著增加,观察组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4±6.28)分vs.(59.98±6.45)分,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并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及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66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84.85%,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1/33),与对照组的30.30%(10/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IM评分(82.38±10.06)分高于对照组的(72.93±12.03)分,SAS评分(17.65±5.43)分、SDS评分(15.49±4.6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46±6.78)、(30.48±5.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积极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手段进行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康复总有效率,促进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改善不良情绪,是一种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正护法理论的药膳调护联合雷火灸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中医正护法理论的药膳调护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SS评分(4.78±0.56)分低于对照组的(5.53±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评分(93.43±2.63)分高于对照组的(91.87±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BI评分(91.21±5.43)分高于对照组的(8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9.19±2.13)d短于对照组的(12.81±3.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MoC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MoCA评分、BI评分分别为(25.51±3.21)、(27.56±3.21)、(89.45±3.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51±2.34)、(20.56±3.01)、(73.15±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钠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1±1.2)分低于对照组的(10.7±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缺损评分(28.7±1.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1.3±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5.6±2.2)、(52.2±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认知功能缺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IS)的检验方法 ,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50例AIS患者作为急性期组;同期5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恢复期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身体健康、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分析研究结果。结果三组男女比例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MAU阳性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组MAU阳性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不同MAU水平所占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U的异常可提示AIS患者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可依据此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与B组(63例)。A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开展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ADL及运动功能。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ADL评分(89.35±5.08)分、运动功能评分(56.35±5.64)分均明显高于A组的(78.52±4.87)、(47.33±5.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康复延伸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ADL与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建议临床积极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院社康中心的脑卒中患者应用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66例脑卒中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知识掌握度、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控制、社会生活及家庭经济评分分别为(89.42±8.73)、(86.58±8.32)、(85.39±8.45)、(84.28±8.3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5±7.26)、(79.45±7.14)、(78.21±7.08)、(77.54±7.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整体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Orem自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0)与观察组(n=21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Orem自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及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73±3.85)分、(14.56±3.91)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护理后分别为(5.08±1.17)分、(8.32±1.64)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评分分别为(50.19±4.72)分、(51.38±4.95)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护理后分别为(78.63±7.04)分、(65.43±6.51)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护理后两组IgG、IgM、IgA水平均上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