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CT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术前均给予CT、彩超和病理诊断。结果 5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良性者41例(73.2%),恶性者15例(26.8%),采用CT和彩超检查结果显示,CT共诊断出恶性14例(93.3%),彩超诊断出10例(66.7%),CT扫描显著优于彩超(P<0.05);针对良性息肉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显示,CT和彩超对41例良性患者的诊断率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病理分型的诊断结果显示,CT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0例,符合率为73.2%,彩超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7例,符合率为90.2%。结论 在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结果判断中,CT扫描和彩超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在良恶判断上,CT扫描显著优于彩超,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平扫、增强、CT胆囊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均经CT(平扫、平扫+增强、CT造影+增强)、彩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厚壁性胆囊炎、胆囊腺瘤、胆囊腺癌、小胆囊癌。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良性38例、恶性12例,CT及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都做出了诊断。在对良、恶性鉴别上,CT诊断出恶性11例,占91.7%,彩超诊断出8例,占66.7%。对38例良性息肉性病变的诊断诊断上,CT和彩超对38例良性息肉样病变都符合病理诊断;在病理分型上,CT诊断符合病理分型27例,占71.1%,彩超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4例,占89.5%。结论 CT扫描(平扫、平扫+增强、CT造影+增强)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判定都比较准确。但在良、恶性的鉴别上CT扫描优于彩超,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型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联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技术对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8 ~ 2020-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胆囊息肉病变患者87例,均行CDFI技术、TACDS技术单独与联合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胆囊息肉良、恶性血流信号分级、Vmax、阻力指数(RI),分析彩超声像图特征,比较CDFI、TACDS单独与联合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符合率.结果:胆囊息肉良性病变血流信号分级、Vmax、RI低于恶性病变(P<0.05).CDFI联合TACDS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符合率96.34%(79/82)高于单独CDFI技术检测85.37%(70/82)、TACDS技术检测87.80%(72/82)(P<0.05).结论:CDFI技术联合TACDS技术诊断胆囊息肉病变患者,可提高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符合率,有助于临床鉴别胆囊息肉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用于不同部位畸胎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经CT扫描确诊为畸胎瘤患者,其中CT初步考虑为良性畸胎瘤患者为51例、恶性畸胎瘤患者为9例;跟踪患者术后病理情况,观察CT诊断结果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6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畸胎瘤者57例,其中良性畸胎瘤52例,恶性畸胎瘤5例;CT对畸胎瘤的诊断准确率约为95%(57/60),且对畸胎瘤的良、恶性判断较准确。结论 CT对于畸胎瘤具有高诊断率的优点,对畸胎瘤性质的判断准确性较高,将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畸胎瘤的诊断工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6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对比经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良性胆囊息肉病变60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30例为胆固醇息肉,14例为炎性息肉,6例胆囊结石,4例腺瘤,黏膜下层软结节、腺肌症腺癌各2例;超声联合检测和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超声联合诊断误诊率为7.33%,准确率为93.33%。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临床预防胆囊癌前病变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分析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性胆囊息肉样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胆固醇息肉,12例为炎性息肉,6例为胆囊结石,4例为胆囊腺瘤,4例为胆囊腺肌症,2例为胆囊腺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8.3%(53/60),误诊率为11.7%(7/60)。结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有较好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并且与病理进行对比。结果:经病理证实胆固醇息肉15例,占50%。炎性息肉8例,占27%。胆囊腺瘤5例,占17%。胆囊腺肌增生1例,占3%。早期胆囊癌1例,占3%。超声诊断胆固醇息肉12例,诊断符合率为80%,1例误诊为腺瘤,1例误诊为炎性息肉,1例术前未有明确诊断。炎性息肉8例,诊断符合率为100%,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胆囊腺瘤4例,诊断符合率为80%,胆囊腺肌增生1例,诊断符合率为100%,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早期胆囊癌1例,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彩超诊断总符合率为90%。结论: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诊断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诊断,并经手术与病理分析证实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总结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术前行超声诊断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27例,恶性结节数量为4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良性结节患者48例。良性结节数量为49个,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为54.7%。二维超声检查发现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毛刺、回声及钙化情况等征象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彩超检查血流情况分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彩超检查发现,良性与恶性结节彩超检查PV、R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中缺乏典型性,二维超声与彩超技术可联合穿刺活检技术用于良恶性结节病变鉴别中,以提升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影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病变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局部胆囊壁不连续、多伴有结石,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胆囊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3.33%(11/15)、72.00%(18/25)、72.50%(29/40)。结论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对其经阴道彩超检查,并将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经阴道彩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彩超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4.4%;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血流显示29例,显示率29.0%,动脉阻力指数(RI)=0.67±0.13;子宫内膜癌血流显示35例,显示率100.00%,RI=0.37±0.06,两种血流显示率、R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以敏感显示病变血流信号其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诊断子宫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意义。方法300例主诉为右上腹不适连续患者,121例行胆囊切除术,且均于术前开展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总结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联合检测声像图特征及病灶形态。结果121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病理结果:胆囊结石49例;腺肌症5例;胆囊壁结构紊乱2例;息肉样病变65例,其中胆固醇息肉40例、炎性息肉22例、腺瘤2例、腺癌1例。65例手术确诊为息肉样病变患者,经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息肉样病变62例,3例误诊为泥沙样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5.38%(62/65)。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联合诊断声像图特征为基底狭窄或基底较宽,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病灶数量不等。其中稍高回声者16例,高回声者43例,等回声者2例,低回声者1例;基底宽者16例,基底窄者7例,呈桑葚状、团状或乳头状者39例。经检查,胆固醇息肉病灶直径为(5.22±1.33)mm;炎性息肉病灶直径为(3.36±1.34)mm;腺瘤病灶直径为(9.06±1.60)mm;腺癌病灶直径为17.3 mm。结论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肿瘤样病变或骨肿瘤患者108例,分别行CT、X线检查,对比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X线及CT联合X线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41%、69.44%、97.22%,联合诊断的符合率较单独CT、X线,明显偏高(P <0.05)。X线的检查费用少于CT(P <0.05)。结论针对肿瘤样病变或良、恶性骨肿瘤患者,无论采用CT还是X线检查,均能得到明显的影像学特征,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CT有着更高的诊断符合率,X线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CT检查对肺磨玻璃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50例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进行此次的研究和对比,所有患者经过CT肺部检查,对患者的相关诊断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通过CT检查之后,有34例患者被确诊为良性病变,16例患者被确诊为恶性病变;CT检查肺磨玻璃样病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3.2%、100%;经过CT检查,恶性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的CT表现与正常患者的肺组织周围的差别较为明显,会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高密度影,可见透光度较低,相应的病变部位还会出现高代谢区域;而良性肺磨玻璃样病变患者经CT检查则表现为肺部组织的边缘基本清晰,肺密度有轻度的增高现象,同时存在分叶与小毛刺的现象,没有出现肺部阴影。结论:应用CT检查对肺磨玻璃样病变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病变类型,包括良性与恶性的诊断鉴别效果均比较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周围型肺占位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胸部X线、CT、MRI检查示周围型肺占位病变的58例患者,在彩超引导下,对周围型肺占位病变穿刺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5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100%(58/58),其中恶性病变42例,良性病变16例。并发症发生率5.2%(3/58)。结论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型肺占位病变的确诊率高、微创、安全、操作简便快捷,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周围型肺占位病变病变的病理诊断的首选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甲状腺疾病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其他检查法,对两组患者检查的确诊率、误诊率、符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为23例、符合率为95.8%、误诊为1例、误诊率为4.2%;对照组患者确诊为14例、符合率为58.3%、误诊为10例、误诊率为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性病变为4例,恶性病病变率为16.7%,良性病变为11例,良性病变率为41.7%;观察组恶性病变为14例,恶性病病变率为45.8%,良性病变为6例,良性病变率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疾病与其他方法相比不仅确诊率较高,而且还能准确对进行鉴别,临床治疗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对肿块边界、内部回声和肿块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同时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 68例良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6%,24例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95.8%;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且包膜不完整,内有钙化,良性肿瘤多数形态规则且内部回声均匀。良性病变者0级、Ⅰ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恶性病变者,Ⅱ级及Ⅲ级比例显著低于恶性病变者。结论高频彩超可对乳腺肿块形态、内部血流状况加以明确,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在微小肿块诊断上有一定局限性,需与穿刺病理检查相结合展开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常规超声联合CEUS检查,对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鉴别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常规超声检查提示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并进行CEUS检查、超声造影结果分析为不同病理分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敏感度94.12%,特异度93.92%)均高于常规超声组(敏感度70.59%,特异度85.11%)。结论: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时,能有效提高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更加卓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区分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使临床治疗更有针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部分经手术病理证实、少部分经活检证实的良恶性骨肿瘤38例,其中18例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0例为恶性骨肿瘤,所有患者均行普通X线及CT检查,未明确诊断时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良恶性骨肿瘤的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各有其特征性,MR图像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对骨皮质、骨松质、髓腔等部位的侵蚀破坏,以及骨肿瘤的病变区与正常界面的显示。结论MR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外科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理检查、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和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流信号显示情况和动脉阻力指数。结果经病理检查发现,良性病变54例,恶性病变26例,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相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符合率更高,为88.75%。恶性病变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为(0.34±0.07),低于良性病变患者,血流信号显示率100.00%较良性病变患者更高(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1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手术前触诊下实施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观察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1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诊良性病变8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状腺瘤),恶性病变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髓样癌)。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95例,漏诊4例,误诊9例,敏感性为85.19%,诊断符合率为87.96%。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取得良好的诊断结果 ,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