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当前医疗界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希望能够对临床医学有着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方法对医疗过程中的88例具体病例进行彩超及CT增强检查,通过对彩超样本中病变体的数量与规模等进行初步的检查,之后采用血液动力学对各项指标进行专项的测定,进而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通过CT增强检查可以得到肿瘤息肉的全面特征,这方面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超声检测,而超声检测在息肉病变的病理性分析中有着更好的表现。结论在实际的医学诊断过程中,应该系统的综合应用两种检查手段,以达到最好的病理定性效果,尽量的减少误诊与延误治疗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胆囊息内样病变60例,采用高低频彩超联合应用,对胆囊息肉病变(PLG)的诊断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应用CT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术前均给予CT、彩超和病理诊断。结果 5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良性者41例(73.2%),恶性者15例(26.8%),采用CT和彩超检查结果显示,CT共诊断出恶性14例(93.3%),彩超诊断出10例(66.7%),CT扫描显著优于彩超(P<0.05);针对良性息肉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显示,CT和彩超对41例良性患者的诊断率均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病理分型的诊断结果显示,CT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0例,符合率为73.2%,彩超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7例,符合率为90.2%。结论 在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结果判断中,CT扫描和彩超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在良恶判断上,CT扫描显著优于彩超,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指起源于胆囊壁并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局限性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多种病理性质不同的疾病,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1]。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的病例日渐增多,临床需要超声医师对该病作出倾向性诊断,以帮助临床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或选择手术方式[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50例病例,以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与超声诊断的关系,提高对早期胆囊癌及癌前病变的识别能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经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患者,男38例,女12例,年龄30~70岁,病程8~10年。多数患者均因右上腹隐痛不适,部分放射至胸背部,少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在行B超检查时偶尔发现病变。1.2仪器与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SEQUO IA 512、LG 7,探头频率3.5 MH z。患者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检查时取多种卧位、多切面检查,扫查胆囊时观察息肉大小、数目、形态、边界、回声强度、部位、后方有无声影及有无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等。重点注意病变的基底部、胆囊壁厚度,对可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彩超诊断对胆囊肉样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1200例体检病人中,胆囊肉样变患病率及其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1200位彩超体检者中诊断出胆囊肉样变患者81例,患病率为6.75%.其中,男46例,所占百分比为7.08%;女35例,所占百分比为6.36%.提示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20~30岁年龄组共17例(20.99%),30~50岁共42例(51.85%),>50岁共22例(27.16%),30~5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分析可知,81例患者中,确诊胆固醇息肉52例,炎性息肉15例,腺肌增生9例,胆囊腺瘤4例,胆囊腺癌1例.彩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诊断正确率为92.30%.结论 彩超对诊断胆囊息肉样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彩超可以清晰准确的诊断出病变的部位、形态、数量等;对患者不会造成痛苦,没有任何创伤;相比于手术,彩超诊断病变更安全,同时又能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胆囊息肉样病变60例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本文经B超和临床资料60例调查进行分析。结果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章生庚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00-1300
我院从2001~2002年两年间 ,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31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1例均经B超或CT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其中男14例 ,女17例 ,年龄28~79岁(其中50岁以上9例),平均年龄41 6岁 ,病程2个月到20年不等。31例患者中6例为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 ,余25例均有右上腹胀痛或隐痛症状 ,其中13例有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症状 ,恶心呕吐 ,向右肩背部放射 ,但无寒战高热 ,阳性体征不明显。术后证实 ,良性病变30例 ,恶性病变1例。2术中标本及病理所见术中见大部分病人胆囊壁无增厚、水肿等急慢性炎症表现 ,肝、胃十二指未见异常 ,息…  相似文献   

8.
随着B超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癌检出率明显升高,但临床早期诊断及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仍较困难,迫切需要临床病理诊断。本文对我院1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早期诊断和治疗胆囊癌方案提供依据。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5~1997年本院手术切除胆囊息肉样病变136例,男72例,女64例,平均年龄46.8岁。其中40~70岁最多。136例中94例(69.1%)无自觉症状,健康体检时由B超检出;42例(30.9%)有不同程度右上腹隐痛不适、消化不良、黄疸、包块等症状。本组在施行胆囊切除术中,经病理冰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 200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均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分析超声诊断结果以及图像表现.结果 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有4例漏诊,4例误诊,诊断准确度为96.00%(192/200).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息肉占比较高,其中以多发为主,主...  相似文献   

10.
吴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3):2887-288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41例,炎性息肉16例,胆囊腺瘤12例,腺癌1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平扫、增强、CT胆囊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均经CT(平扫、平扫+增强、CT造影+增强)、彩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厚壁性胆囊炎、胆囊腺瘤、胆囊腺癌、小胆囊癌。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良性38例、恶性12例,CT及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都做出了诊断。在对良、恶性鉴别上,CT诊断出恶性11例,占91.7%,彩超诊断出8例,占66.7%。对38例良性息肉性病变的诊断诊断上,CT和彩超对38例良性息肉样病变都符合病理诊断;在病理分型上,CT诊断符合病理分型27例,占71.1%,彩超诊断符合病理分型34例,占89.5%。结论 CT扫描(平扫、平扫+增强、CT造影+增强)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判定都比较准确。但在良、恶性的鉴别上CT扫描优于彩超,而彩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型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adder,PLG)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亦称胆囊隆起样病变。非肿瘤性约占PLG的80%以上,我院经胆囊切除后病理诊断证实的1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其中胆固醇息肉11例(64.7%),炎性息肉例4(23.5%),腺瘤样息肉2例(11.7%).息肉在1 cm以内者13例(76.4%),76%的患者有症状。表现为慢性右上腹痛、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PLG患者合并胆囊炎、胆石症,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胆绞痛、发热等症状。腹部检查多无阳性体征。笔者讨论了本病与病理的联系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应用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确定是否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年B超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68例,其中手术切除24例。本文对24例B超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1资料与方法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9岁~61岁,平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超对胆囊息肉样变的应用价值,从而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方法100例胆囊息肉样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分析其彩超检查结果,在其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和二维声像图的诊断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对比研究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在100例胆囊息肉样变患者中,彩超诊断与鉴别患者96例,其诊断正确率为96%,漏诊率为4%。其中有72例胆固醇息肉患者,15例单纯性腺瘤患者,胆囊腺肌增生和慢性胆囊炎患者各5例,另外还有3例乳头状腺瘤患者。结论彩超在胆囊息肉样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使用超声检查对诊断该疾病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发与多发患者胆囊息肉直径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检测,其中,单发性患者占51.00%,多发性49.00%,而单发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与多发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在随访观察后,息肉直径变化不显著。结论采用超声检测法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单发与多发性病变与疾病的进展无相关性,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院共计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12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就诊的疑似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按胆囊常规检查法进行,行多切面观察胆囊。对超声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疑似胆囊息肉病变经超声诊断43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固醇性息肉20例,炎性息肉12例,胆囊腺瘤7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超声诊断胆固醇性息肉16例、炎性息肉14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增生2例,早期胆囊癌2例,术前未有明确诊断1例。误诊4例,误诊率为9.30%。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内壁上可探及向腔内凸起的单个或多个乳头状和(或)不规则形状偏强回声团,基底部较窄,或有蒂与胆囊壁相连,后方未见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部分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结论 超声显像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判定有无病变的诊断方面及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做出初步判定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可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指导临床随诊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胆囊息肉常为多发、有蒂、乳头状高回声结节。胆囊腺肌增生常为基底较宽的低回声结节。胆囊腺瘤常为单发,大多有蒂,中或高回声结节。胆囊癌常为基底较宽、中或低回声结节。恶性病变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江建军  王春城  唐宇菲 《河北医药》2009,31(15):1949-1950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局限性病变的统称,临床上常称胆囊息肉。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感到上腹部不适。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PLG检出数目日渐增多,少数胆囊息肉可转变为恶性病变,因而对胆囊息肉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B型超声检查作为胆囊息肉简便而可靠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胆囊息肉的早期癌变术前诊断极为困难,对其手术指征目前存在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