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价了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72—4在预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中的价值。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A72—4水平。在不同浆膜受侵面积组间,受侵面积10cm2~20cm2组与受侵面积大于20cm2组间冲洗液CA72-4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肉眼可见的腹膜转移灶的患者组与未伴有该转移灶的患者组间CA72—4均值具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壁受侵不同深度组间,浆膜层受侵组与肌层受侵组间CA72—4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腹腔冲洗液CA72—4测定可靠地反映了腹膜受侵状态,对于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利义  徐斌  罗越  韩绍伟  金洲祥  郑志强 《浙江医学》2013,35(19):1722-17,241,732
目的探讨CXCR4和VEGF—C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检测CXCR4及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XCR4及VEGF—C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CXCR4及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或0.01),且No组织、N、+N2组织、N3组织中CXCR4及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胃癌组织中CXCR4mRNA及VEGF—CmRNA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5,P〈001)。结论胃癌中CXCR4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的协同作用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两者的作用机制可能对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胃癌肝转移患者化疗治疗后,经多学科诊疗(MDT)评估为临床缓解,行转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胃癌肝转移患者10例,采用化疗2~8个周期,术前MDT评估肿瘤分期,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统计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转移率,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4月.结果 胃癌肝转移患者7例化疗后获得降期,降期率为70%(7/10).胃癌肝转移化疗后增强CT下的T分期准确率为70%(7/10),N分期的准确率为50%(5/10).MDT评估疗效的有效缓解率与病理学评估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8例患者行治愈性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道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治愈性远端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近端胃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食道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胃癌肝转移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22.40±11.19)枚,其中阳性淋巴结转移率33.04℅(74/224).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0.1 min、7.9 d及115.0 mL.9例为R0切除,1例为R1切除.10例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0(10~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5.0(5~31)个月.绪论胃癌肝转移患者以MDT指导临床评估及术前化疗为基础转化后行根治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Alpha B-crystall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pha B-crystall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alpha B-crystallin基因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率。结果:Alpha B-crys-tall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其浆膜外转移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浆膜内者(P〈0.05),较大肿瘤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较小肿瘤者,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Alpha B-crystallin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Bai FH  Yang L  Ji Q  Zhang YQ  Liu ZX  Wang ZZ  Yan L  Wang JB  Jin HF  Li T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6):3260-3263
目的 评价多肽PⅢ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内应用对胃癌腹膜转移的作用.方法 48只裸鼠经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类似于临床的胃癌腹膜转移模型.每组16只,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术中腹腔多肽灌洗+术后多肽治疗组(关腹前立即用60 ml、43℃生理盐水溶解多肽PⅢ 200 μg冲洗腹腔2次);③术后多肽治疗组.术后1周开始治疗,对照组每只裸鼠与第8、10、12、14、16、18、20、22天腹腔各0.2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②组和③组与对照组相同的时间分别给予多肽PⅢ 2 mg/kg腹腔注射,移植后第23天各取6只裸鼠脱颈处死,测定原位肿瘤重量,观察腹膜转移情况.其余裸鼠用于生存率试验.结果 对照组、术中腹腔多肽灌洗+术后多肽治疗组和术后多肽治疗组的裸鼠原位肿瘤重量分别为(1.93±0.22)g、(1.81±0.36)g、(1.95±0.45)g,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多肽治疗组和术中腹腔多肽灌洗+术后多肽治疗组的裸鼠腹膜转移的瘤结节数分别为(126.3±9.6)个、(64.2±8.3)个、(9.2±1.3)个;其中大于2 mm的裸鼠平均腹膜转移结节数分别为(51.2±3.6)个、(21.7±4.9)个、(1.6±0.2)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裸鼠生存试验显示术中腹腔多肽灌洗+术后多肽治疗组裸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及术后多肽治疗组的裸鼠生存时间.结论 多肽PⅢ术中及术后腹腔内用药可明显降低裸鼠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显著延长了裸鼠的生存期,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彭忠  郑成军  江培  陈雷  宋桂芹 《西部医学》2019,31(5):782-78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为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治的6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腹膜转移分为转移组(20例)与非转移组(48例);手术或化疗前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724、CA242、CA211、CA19 9、CA125水平,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血清水平、阳性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比较联合检测以及各指标单独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转移组血清CEA、CA724、CA242、CA211、CA19 9、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转移组血清CA724、CA125、CA211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242、CA19 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724、CA125、CA211联合诊断(Y1)与所有检测指标联合诊断(Y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 ,AUC)值均大于单项指标诊断(P<0.05)。结论 单项指标中CA125诊断胃癌腹膜转移效能最高,其与CA724、CA211联合诊断可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在胃癌肝转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成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组(试验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73.3%,生活质量改善率73.3%,对照组有效率为43.3%,生活质量改善率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分层分析,富血供者疗效更佳。两组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结论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是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富血供的胃癌肝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半乳糖结合蛋白(Galectin-1)表达与结肠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鼠抗人Galectin-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40例同期伴腹膜转移结肠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结肠癌原发灶、结肠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Galectin-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肠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ralectin-1强表达,且阳性表达率为97.5%(39/40);结肠癌旁正常黏膜中Galectin-1蛋白表达很弱,阳性表达率为15%(6/40)。正常结肠黏膜中Galectin-1的表达与结肠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三者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病灶中的Galectin-1检查可能成为判断结肠癌术前是否腹膜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2 (IGFBP- 2 ) m 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术中收集 35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正常粘膜、原发灶、腹膜转移灶标本 ,用实时定量 PCR方法测定其 IGFBP- 2 m RNA表达 ,同时行病理切片 HE染色。结果  IGFBP- 2在原发灶中表达与正常粘膜、腹膜转移灶相比均明显增高 (P<0 .0 5 ) ;IGFBP- 2表达在正常粘膜与腹膜转移灶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IGFBP- 2在胃癌的增殖分化、腹膜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可为临床预测与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胃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5 ~ 2015 年收 治的胃癌骨转移患者139 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胃癌患者常见的 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脊柱、骨盆及肋骨。胃癌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5.1 个月,确诊骨转移后患者中位生存 时间为5.7 个月。TNM 分期、同时或异时性骨转移、是否化疗及是否双膦酸盐治疗是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 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5)。而骨转移后是否接受化疗是影响患者骨转移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P <0.05)。结论 骨转移多发生于胃癌病程晚期,患者一旦发生骨转移则提示预后差,化疗可延长患者骨转 移后的生存时间。临床医生应注意筛查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早期转移是胰腺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胰腺癌患者准确的分期评估,及早发现腹腔转移,最大程度避免非必要手术创伤,尽早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为根治性切除创造条件,能较大程度提高Ⅳ期患者预后。然而,目前各项检验、检查手段对胰腺癌腹腔转移的诊断效能并不令人满意。本文从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联合评估等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趋化性细胞受体因子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 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人胃癌组织中CXCR4、VEGF-C 和MMP-9 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XCR4、VEGF-C 或MMP-9 任一指标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关系(均P<0.01),且这3 项指标两两相关,CXCR4/VEGF-C 联合阳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4.8%(28/33),高于仅1 项指标阳性表达(11/22,50.0%)及两者联合阴性表达(7/21,33.3%)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EGF-C/MMP-9 联合阳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0.0%(32/40),高于仅1 项指标阳性表达(9/19,47.4%)及两者联合阴性表达(5/17,29.4%)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CXCR4/MMP-9 联合阳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3.3%(30/36),高于仅1 项指标阳性表达(11/22,50.0%)及两者联合阴性表达(5/18,27.8%)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 项指标共同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90.0%。结论 CXCR4、VEGF-C 和MMP-9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如果3项指标均为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3.
李润铭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491-492
目的探讨胃癌并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07年间收治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9例以突发性上腹部疼痛入院,1例全腹痛,右下腹明显入院;术前疑诊胃癌穿孔3例,术中确诊3例,误诊消化系溃疡穿孔3例,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穿孔修补术6例,其中单纯穿孔修补3例,穿孔修补+胃空肠吻合术2例,穿孔修补+空肠造瘘术1例,并于术后4周行Ⅱ期根治手术;胃切除4例。术后最长生存4.5年,最短11个月,平均生存23个月。修补术4例,生存期4个月~12个月,平均生存7.5个月。结论胃癌穿孔是晚期胃癌的一种急性严重并发症。提高认识,避免误诊,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槐耳清膏对人胃癌MKN-45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BALB/c裸鼠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淋巴结转移模型,随机分为槐耳清膏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只。建模后,每5天测量裸鼠荷瘤并计算肿瘤相对体积(RTV);用药5周后处死裸鼠,Real-time 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Wnt、β-catenin、E-cadherin、N-cadherin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 (1)槐耳清膏组末次测得的足垫瘤RTV为(662.75±450.66),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的RTV(1611.85±611.83)(P<0.01)。(2)槐耳清膏组淋巴结转移率15/20(75%)与对照组8/20(40%)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槐耳清膏组肿瘤组织中Wnt、β-catenin、N-cadherin和VEGF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E-cadherin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槐耳清膏可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在裸鼠上的生长及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抗血管生成和阻碍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裸鼠异位移植胃癌肝转移和腹膜转移模型。方法采用异位移植技术,将MKN-45和TMK-1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被膜和腹腔内,建立肝转移模型及腹膜转移模型。制模3周或6周分别观察异位移植转移模型的成瘤率、侵袭与转移程度、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 MKN-45和TMK-1胃癌细胞建立的异位移植模型成瘤率皆为100%(40/40)。异位移植胃癌肝转移模型中,发现区域淋巴结肿大或转移(2/20;10%),血性腹水(3/20;15%);异位移植胃癌腹膜转移模型中,发现血性腹水(4/20;20%),肺转移(5/20;25%);MKN-45和TMK-1胃癌细胞经脾肝转移制模3周组肝转移评分明显低于制模6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MKN-45和TMK-1胃癌细胞注入腹腔制模3周组腹膜转移结节数明显少于制模6周组(均为P<0.01);两组模型的不同种类胃癌细胞株之间的局部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相关性(r=0.251,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证实转移癌细胞形态特征与原发胃癌细胞相似。结论裸鼠胃癌异位移植模型为研究胃癌肝转移和腹膜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癌组织的侵袭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免疫分子和基因.这些免疫分子和基因,在胃癌侵袭转移时表达上调或下调,提示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对一些胃癌侵袭转移相关免疫分子和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宝石能谱CT(gemstone spectral CT,GS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胃镜下组织学活检证实为胃癌并行GSCT(GSCT 组,24 例)或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DSCT 组,28 例)的患者,两组除常规CT增强检查外,GSCT在动脉期应用能谱成像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软件,获得区域转移淋巴结与胃癌病变的能谱衰减曲线,对比分析两组CT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及GSCT 对转移淋巴结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通过计算淋巴结大小、CT 值差值及短长径比值的方法,GSCT 组评估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符合率高于DSCT 组(P<0.05);胃癌及转移淋巴结能谱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SCT 检查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于DSCT;GSCT可对胃癌术前转移淋巴结进行详细判断,并对术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nm23-H1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nm23-H1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7例胃癌患者nn23-H1蛋白表达。分析nm23-H1表达与经典的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nm23-H1在胃 杂色阳性率为45.18%(89/197)。nm23-H1表达在肠胃癌中高于弥漫型胃癌,其阳性率分别为83.82%(57/68)和24.81%(32/129),P〈0.01。nm23  相似文献   

19.
肝脏是胃癌主要远处转移部位,肝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胃癌肝转移(GCL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存在个体差异性,治疗效果差,治疗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复习相关文献,对GCLM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医药角度探讨了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经验,主要包括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及中医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思路、方法、常用的治疗胃癌复发转移的专方、专药以及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的机制,认为中医药在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