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丘希忠  钟守国 《四川医学》2008,29(7):883-884
目的 探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白内障手术后后囊膜完整35例(35只眼),大部分完整25例(25只眼)行二期小切口推注式植入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与白内障术后后囊膜完整者38例(38只眼),大部分完整者20例(20只眼)行二期硬质PMMA人工晶状体相比较.结果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术后1周视力较PMMA人工晶状体组为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白内障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者尽可能选用折叠式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更快、更好的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2.
吴强  陈国辉  马晓昀 《上海医学》2004,27(9):666-669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 37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式切口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访 5~ 2 8个月 ,平均 18.4个月。结果  37只无晶状体眼均顺利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矫正视力为 0 .1~ 0 .6 ,术后 3个月达 0 .2~ 0 .8,2 7眼≥ 0 .5(73.0 % ) ,35眼 (94 .6 % )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 (194 7± 5 81)个 /mm2 ,术后 3个月平均为 (1871± 4 6 2 )个 /mm2 ,手术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一过性高眼压。结论 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外伤眼行玻璃体和晶体切除手术后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对18例眼外伤玻切手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巩膜隧道切口确保了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过程平稳;全部(100%)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结论:采用自闭性的巩膜隧道切口对玻切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2006年1月期间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术患者资料,术后密切随访,对视网膜复位、眼底情况良好、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的患眼,前或后囊膜完整,行二期IOL植入手术,共13例13眼.监测术后视力,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 联合手术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re-BCVA)0.2~HM/30cm,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Post-BCVA) 1.0~0.04,Post-BCVA较Pre-BCVA明显提高53.85%(7/13);手术后并发角膜内皮水肿2例,前房渗出1例,一过性高眼压1例,经相应对症治疗,上述并发症均痊愈.结论 二期IOL植入手术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无晶状体眼治疗的较好选择,术后视力的可预测性好,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证,具备相当成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对76例85眼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小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晶状体圈匙托起晶状体核,手法碎核后摘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碎核情况、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76例(85眼)术后两天最佳矫正视力≥0.5者(68眼,80%),术后一周矫正视力≥0.5者(75眼,88%),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80眼,94%).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不需要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在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项目拟对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体眼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复杂后囊破裂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运用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2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无足够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17例(17只眼),各种原因晶状体脱位半脱位行囊内摘出5例(5只眼),超声乳化术后囊膜破裂4例(4只眼)。均为二期行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的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总结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3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囊破裂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外伤眼行玻璃体和晶体切除手术后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隧道切口对8例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 巩膜隧道切口确保了二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过程平稳;全部(100%)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自闭性的角、巩膜隧道切口对玻璃切除术后的无晶体眼行二期推注式人工晶体缝线内固定术,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尚透明的晶状体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中老年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96眼,45岁以上晶状体尚透明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内皮细胞计数、立体视觉、脱镜率、病人视力习惯和满意程度。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0.5者88眼(91.67%);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好于术前;术后屈光度数预测准确性为70.2%;多焦点晶体植入患者术后脱镜率为85.7%;术中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未出现后囊膜混浊,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以成熟的超声乳化技术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中老年高度近视眼的方法安全、有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脱镜率,手术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嵘  王新民 《吉林医学》2013,34(23):4759-4760
目的:探讨中度、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发生晶状体混浊,称为并发性白内障,经超声乳化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术后屈光矫正治疗的有效性。方法:34例(45眼)中高度近视眼在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前矫正视力0.1~0.6,平均近视度数(-12.31±4.52)D,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发现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2~0.8;40眼≥0.5(89.1%),术后3眼发生晶状体后囊混浊,1眼发生轻度角膜水肿,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论人工晶体计算度数高低,在高度近视眼中均应植入人工晶体。在人工晶体的选择方面,目前倾向于植入折叠人工晶体,这种手术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往往伴有明显的眼底改变,术前应进行细致的玻璃体、视网膜检查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并缝线固定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及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期间采用小切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并缝线固定术完成了32例(34眼),均获得较满意效果.结果:随访3-12月,平均随访半年,复查时矫正视力最佳1.0,最低0.1,视力≥0.3者28眼(占82.4%),视力≥0.6者20眼(占58.8%),视力偏低多为眼底病变所致.34眼中,术后早期眼压增高者3眼(占8.8%),经用降眼压药后均降至正常范围.34眼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并缝线固定术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及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较佳术式.它不但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而且减少了术后角膜散光,从而获得更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囊膜缺损时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将69例69眼白内障手术致后囊膜缺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33眼(悬吊组)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36例36眼(前房组)行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0个月。结果:两组术后随访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4眼二期植入手术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是矫治后囊膜缺损及无晶状体眼较好的术式,植入两种晶状体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龙开荣 《海南医学》2008,19(3):14-16
目的探讨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1眼)因外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导致后囊缺损,未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眼,根据不同情况,施行单纯睫状沟植入,或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19例(61.29%)直接睫状沟内植入,7例(22.58%)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5例(16.13%)为单襻缝线固定,术后裸眼视力=0.3者23例(74.19%),=0.1者29例(93.55%),瞳孔圆者26例(83.87%),人工晶体位正者29例(93.55%),无一例出现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矫正后囊缺损的无晶状体眼视力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粘弹剂的使用是保证其术后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 作直线状5.5mm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晶状体手法碎核技术对88例(101眼)白内障摘除,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 88例(101眼)中,95眼成功完成手法碎核,未成功者与劈核对力不均造成晶状体核翻转致后囊膜破裂有关.术后1周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93%,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23±0.75)D.结论 本结果 提示直线状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切口缝线少、手术设备不昂贵,简便易行,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是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最佳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对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影响。方法:对75眼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及59眼普通梯形切口的术中虹膜损伤情况,玻璃体脱出后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术后瞳孔上移情况,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角膜散光等对照研究。结果: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术中虹膜脱出及色素脱落少,玻璃体脱出后人工晶体仍可植入,术后瞳孔上移少,角膜散光轻,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角膜透明情况与普通梯形切口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巩膜隧道式切口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切口引起的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并女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81例89眼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36眼植入Pharmacia812C人工晶状体,38眼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状,15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7眼(98%)成功环形撕囊,3眼(3.4%)虹膜损伤,2眼(2.2%)后囊膜破损,术后角膜水肿5眼(5.6%),术后半年后发障人工晶体植入眼明显低于未植入眼(P<0.01),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植入人工晶体组高于未植入组(P<0.05)。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在表麻下行颞侧角膜透明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特点,是理想的复明手术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二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体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无晶体眼19例(20眼),10例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虹膜固定组),9例(10眼)植入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组),随访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发症及人工晶状体的位置。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0.45(0.1~0.6)好于术前0.1(0.06~0.5)(P<0.01),50%(5眼)BCVA大于或等于术前;巩膜固定组的平均BCVA0.4(0.12~0.8)与术前0.28(0.1~1.0)差异无显著性(P>0.05),20%(2眼)BCVA大于或等于术前;虹膜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10.7±1.80)min低于巩膜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18.1±2.64)min(P<0.01);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2.5%)低于巩膜固定组(4.7%)(P>0.05);两组术眼的人工晶状体位置保持良好的居中性。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是治疗无晶体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和比较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与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无晶体眼行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A组)40例40眼,选择同时期无晶体眼行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1例41眼作对照组(B组),分析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比较,各时间点术后裸眼视力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2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透明角膜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于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行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17例(17只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比术前与术后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白内障48例(53眼)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天、1周、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39眼(73.58%)、43眼(81.13%)、46眼(86.79%),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少量积血、葡萄膜炎,无处理或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无虹膜损伤、晶状体偏离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视力恢复快,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角膜缘隧道切口硅油取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部分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眼经角膜缘隧道切口取出眼内硅油的临床应用及优缺点.方法 硅油填充眼42眼(无晶体34眼、伴白内障8眼).灌注针头自颞下方角膜缘隧道切口插入前房,行灌注;连接了负压吸引管的20G静脉穿刺套管经12点位角膜缘隧道切口插入前房,抽吸硅油.白内障眼先行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后囊切开,无晶体眼后囊完整者亦先行后囊切开.伴白内障者有3眼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无晶体者有6眼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记录取硅油时间,观察术后眼部炎症反应、角膜水肿、视力、眼压等,出院后随访4~12周[平均(7.45±2.67)周].结果 42眼均一次性取净硅油,取出时间15~45 min[平均(27.67±10.41) min],术后眼压5.8~18.2 mmHg [平均(14.61±3.47) mmHg,1 mmHg=0.133 kPa],视力较术前稳定或提高,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暂时性的轻微炎症反应:结膜充血(90.48%)、角膜轻度水肿(90.48%)、房水混浊(19.05%),均2~4 d消退;一过性低眼压有11.9%,5~7 d恢复正常;视网膜再脱离者有7.14%.结论 经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硅油取出术,简便省时、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适用于无晶状体及需同时摘除白内障的硅油填充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