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 577名妇女的宫颈细胞采用DNA定量分析系统和常规细胞学进行检查,常规细胞学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及以上级别或DNA定量分析异常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50名妇女做了病理活检,病理诊断宫颈癌及CIN 2以上病变共27例,其中DNA定量分析方法异常25例(92.6%),常规细胞学异常6例(22.2%),阴道镜异常22例(81.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DNA定量分析及阴道镜检查筛查子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细胞学。结论:DNA定量分析方法联合阴道镜在早期诊断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方面有更高的敏感性,适合在基层单位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DNA定量分析可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DNA定量分析方法与常规细胞学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灵敏度。方法:对胜利油田1646例妇女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检查,DNA染色做全自动DNA倍体分析。对经常规细胞学和DNA倍体分析系统检查可疑的妇女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学活检。结果:常规细胞学检查发现36例(2.2%)异常,包括15例(0.91%)ASCUS、11例(0.66%)LSIL和10例(0.61%)HSIL。DNA倍体分析系统发现36例(2.2%)异常。26例妇女行宫颈组织学活检发现13例CINⅢ/CIS、5例CINⅡ。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DNA定量分析系统发现3个以上>5倍体细胞为标准筛查CINⅡ以上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72.2%,而常规细胞学方法则为61.1%。讨论:用DNA定量分析方法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的灵敏度高于常规细胞学方法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宫颈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对14 861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的金标准。结果:HR-HPV感染3 595例,感染率24.19%;细胞学检查发现非典型鳞状细胞202例,非典型腺细胞1例,LSIL303例;HSIL92例;病理学证实CINⅠ90例、CINⅡ65例、CINⅢ8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2例。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HSIL 92.05%(139/151)、LSIL 52.22%(47/90)和无宫颈上皮病变26.70%(25/939),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危型HPV DNA检测CIN的敏感度是91.05%,特异度是81.35%,阴性预测值为99.55%。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92%、95.56%和99.20%。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筛查CIN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12%、82.56%和100.00%。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所提高,其结果对宫颈病变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合农村基层大面积宫颈癌筛查浓缩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方法,建立宫颈癌筛查干预措施.方法 2400例宫颈癌筛查的育龄妇女同时做巴氏细胞学、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对任一巴氏细胞学诊断为Ⅱ级以上、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阳性的病变者,用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筛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巴氏细胞学筛查出Ⅱ级以上34例,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法筛查出阳性12例,35例(巴氏细胞学诊断为II级以上和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诊断阳性34例,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诊断阳性1例)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结果正常或炎症8例,CINⅠ 8例,CINⅡ10例,CINⅢ 8例,浸润癌1例.结论 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法适合农村基层大面积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5.
谢树瑞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94-1795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普查中采用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50例进行宫颈癌普查妇女的一般资料,所有受检者行常规妇检后进行宫颈刷片,均采用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将每份样本制作为2张细胞薄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DNA染色,巴氏染色由细胞学临床医师进行常规细胞学病理诊断,FeulgenDNA染色则应用全自动的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进行自动诊断。观察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病理结果及标本满意率。结果 3450例患者中DNA倍体定量分析指数>2.5细胞或异倍体细胞峰为55例,诊断阳性率为1.59%,其中30例患者见大量DNA倍体异常细胞,25例患者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巴氏染色中组织学诊断阳性结果29例,诊断阳性率为0.84%。两种检测方法比较,DNA倍体定量分析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巴氏染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宫颈癌普查中应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可以显著地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细胞学检查的质量,为临床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给予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也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有力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和评估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宫颈癌检查并有活检结果的451个病例,均为宫颈刷取材、液基方法同时制两张片,一张进行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TBS诊断,另一张经Feulgen染色用于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临床活检取材均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结果:以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451例中共有宫颈癌1例,CINⅢ/原位癌3例,3例CINⅡ及15例CINⅠ,其余均为慢性宫颈炎。以活检结果≥CINⅡ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标准,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与95.50%,而常规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86%与99.01%。同一个标本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可提高到100.00%。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可与常规细胞学联合开展应用在宫颈癌筛查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参与宫颈癌普查的92名妇女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染色,由细胞学医师对巴氏染色片做常规细胞学诊断,应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对Feulgen染色片进行自动扫描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常规细胞学诊断和细胞DNA倍体分析方法在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常规细胞学检查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级别评估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37.04%、69.23%、33.33%、72.58%;DNA倍体分析中以≥3个DNA异倍体作为评估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7.78%、66.15%、50.00%、86.00%。在ASC-US分流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结论: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能够较好地提高宫颈癌普查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DNA倍体分析方法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方法:19 621例妇女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2张,1张进行巴氏染色作TBS诊断,另1张进行Feulgen染色,并经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做DNA倍体分析,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623例宫颈活检病例中,病理证实401例正常,98例CIN1,66例CIN2,43例CIN3/CIS及15例宫颈浸润癌。在623例中,常规细胞学诊断483例正常或AS-CUS,81例LSIL和59例HSIL。DNA倍体分析发现106例正常,368例有1~2个(5C的异倍体细胞,149例有3个或3个以上(5C的异倍细胞。如果常规细胞学以LSIL和HSIL作为活检标准,发现CIN2及其以上级别病变76例,其敏感性为61.2%,特异性为87.2%;如果以3个或3个以上(5C的异倍细胞作为活检标准,发现CIN2及其以上级别病变的87例,其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87.6%。结论:DNA倍体分析方法与常规细胞学检查相比,可提高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巴氏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妇科门诊检查的1602例农村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涂片及阴道镜检查,检出异常涂片176例,其中100例配合阴道镜检查,76例行肉眼碘试验活检(对照组),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02例涂片中检出异常涂片176例(10.99%),对其中100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病变(CIN)16例(16.00%);宫颈癌2例(2.00%);巴氏Ⅲ级以上可疑病变30例,活检证实CIN21例,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70.00%,细胞学阴性临床可疑宫颈病变10例,活检证实CIN3例(3.00%);76例肉眼碘试验下活检诊断CIN10例(13.16%),宫颈癌1例,巴氏Ⅲ级以上29例,活检证实CIN7例,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24.14%;细胞学阴性7例,CIN检出1例(1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方便、安全、经济、可靠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农村妇女的宫颈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10.
郭苗普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185-2186
目的探讨影视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3月~2004年3月656例经宫颈细胞学检测、影视阴道镜检查及多点活检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检出情况,并将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对照,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对照。结果影视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度为82.22%,巴氏刮片细胞学诊断CIN的敏感度51.79%,假阴性率10.11%,薄层液基细胞学LCT诊断CIN的敏感度62.30%。结论影视阴道镜在诊断CIN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TBS分折系统探讨在改良的宫颈涂片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准确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630例宫颈涂片细胞学筛查阳性(即非典型细胞以上的病变)551例及阴性550例同时以组织学检查为标准作对照分析,两项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细胞学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与组织学活检的CINⅡ~CINⅢ检出率为71.43%,其准确率为67.00%;早期鳞状细胞癌检出率为87.50%,其准确率为81.50%;细胞学的假阴性率为6.36%,而高度病变的CINⅡ假阴性率为6.12%;早期癌及高度病变的CINⅢ未见假阴性结果,明显低于常规巴氏涂片法的文献报告。HPV感染与CI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宫颈癌病变呈年轻化。结论采用此方法广泛开展宫颈细胞学筛查,特别在贫困地区,有利于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尤其是高度病变及早期癌。细胞学筛查阳性的病人应及时作宫颈组织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提高CIN及HPV感染的诊断率,将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液基细胞学与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CT对宫颈涂片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为异常结果的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TCT检查2066例中,细胞学阳性112例,占5.42%。其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61例(2.9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6例(1.7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5例(0.73%);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阴道镜图像88例(78.57%)。与病理组织学对照,ASCUS(CINⅠ32例、CINⅡ8例、CINⅢ2例);LSIL(CINⅠ23例、CINⅡ7例、CINⅢ2例、SCC1例);HSIL(CINⅡ5例、CINⅢ7例、SCC1例)。结论:TCT技术辅助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检出率,对于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娱飞  朱光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4-343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2 34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结果:筛查并经病理诊断为HPV感染36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Ⅰ级71例,C INⅡ48例,C INⅢ55例,宫颈浸润癌31例。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高危型HPV DNA检测C INⅡ、C INⅢ的敏感度是91.33%,特异度是74.51%,阳性预测值是5.21%,阴性预测值是99.79%。宫颈细胞学筛查C INⅡ、C INⅢ,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80%、80.45%、12.30%、99.50%;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90%、73.98%、4.90%、100.00%。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88.57%(31/35),C INⅢ91.67%(66/72),C INⅡ87.50%(56/64),C INⅠ42.00%(21/50)。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独和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对885例妇女进行HPV分型基因检测技术检测高危型HPV和TCT检查,248例在电子阴道镜下进行可疑病灶定位活检,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CINⅠ45.00%、CINⅡ84.00%、CINⅢ93.00%、SCC100.00%,且HPV感染与CINⅡ/Ⅲ正相关(r=0.801,P0.01)。HPV检测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2%、71.72%、5.13%、98.26%;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Ⅲ,以LSIL为分界点的上述4值分别是89.35%、83.66%、21.52%、99.52%;高危型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的上述4值分别是98.72%、73.48%、51.52%、100.00%。结论:HPV高危型检测是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联合应用TCT后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进一步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57372例液基宫颈脱落细胞学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价值,探讨宫颈病变的相关规律。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及广东省48个市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患者送本院检测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57372例,采用TBS分级系统,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病变为阳性病例,对其中细胞学结果阳性或阴性,但临床怀疑宫颈病变共计4214例,进一步行阴道镜及镜下取活检作组织病理学对照观察,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7372例标本中,49052例(85.50%)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3870例(6.75%)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3862例(6.7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70例(0.82%)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2例(0.06%)鳞状细胞癌(SCC)、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72例(0.13%)和腺癌(AC)14例(0.02%)。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的4124例中,细胞学检出100.00%(46/46)鳞状细胞癌(SCC);100.00%(12/12)腺癌(AC);94.42%(372/394)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80.99%(1806/2230)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Ⅰ、CINⅡ、CINⅢ、鳞癌和腺癌平均年龄分别是(33.30±13.28)岁、(35.30±7.83)岁、(72.25±7.61)岁、(45.61±6.73)岁和(42.67±10.13)岁。结论: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液基细胞学能更有效地检出宫颈各类病变,结合阴道镜检查,更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病和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CT)、DNA倍体定量分析和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和宫颈病变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武汉市17万农村妇女采用TCT、TBS诊断及DNA倍体定量分析筛查宫颈癌,对细胞学诊断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细胞DNA分析有≥3个异倍体细胞,建议做阴道镜下病理组织学活检并进行HPV检测。结果:以组织学诊断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作为评价两种筛查方法的标准,计算出TCT检查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及HPV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35%、52.02%和81.40%、40.12%及92.18%、56.73%;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35.18%、81.19%和35.30%、84.94%及45.47%、94.88%。结论:DNA倍体定量分析敏感度远远高于TCT检查,与TCT联合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漏诊率;HPV检测与细胞学检查结合是宫颈癌最佳筛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的漏诊率,提高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