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输注钙剂流程图对早产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对庐江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108例静脉补钙早产儿应用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即按静脉输注钙剂流程图补钙(干预组)和常规静脉补钙(对照组),就早产儿静脉补钙引起钙剂外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早产儿静脉补钙钙剂外渗的发生率,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钙剂外渗引起早产儿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恢复时间及愈后结果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对早产儿补钙应用静脉输注钙剂流程图进行护理干预,对降低和预防早产儿补钙钙剂外渗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观察在预防造影剂外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2019年6月之间行CT增强扫描的100例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护理后比较两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梁华葵  刘娟 《工企医刊》2013,26(3):250-251
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护理干预方法,以降低患者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肿瘤患者静脉化疗药物外渗进行观察及原因分析,提出化疗药物外渗防治措施,降低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损伤.方法 对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记录、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出现护理药物外渗的原因包括整体护理健康知识宣教落实不够,护士操作不当及责任心不强等.结论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专业技能训练,以达到减少肿瘤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用于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静脉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输入的药物种类多,或因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反复穿刺及穿刺方法不当或拔针后按压不当等,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皮下瘀血和肿胀,而且影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某些药物渗出后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在临床上常用湿热敷,50%硫酸湿敷来帮助吸收,促进消散,但操作繁琐,显效时间较慢,湿热敷很容量引起烫伤。在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100例输液外渗引起的皮下肿胀或静脉炎的病人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皮下瘀血和局部肿胀、静脉炎,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用于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静脉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输入的药物种类多,或因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反复穿刺及穿刺方法不当或拔针后按压不当等,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皮下瘀血和肿胀,而且影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某些药物渗出后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在临床上常用湿热敷,50%硫酸镁湿敷来帮助吸收,促进消散,但操作繁琐,显效时间较慢,湿热敷很容量引起烫伤。在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100例输液外渗引起的皮下肿胀或静脉炎的病人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皮下瘀血、局部肿胀和静脉炎,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6-2011年间在我院分娩出生的113例农村儿童,其中,男性60例,女性53例。将113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对照组52例,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接受我院实行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指导,与此同时,观察组儿童从胎儿5个月开始采用我院设计的科学训练方案,直到婴儿时期。两组儿童均在3岁年龄段测试神经心理的发育水平。对我院实行发展干预措施的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两组儿童在3岁年龄段测试神经心理发育的过程中,观察组的儿童发育年龄和智能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开发其智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儿童发育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智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基米松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肿瘤化疗外渗的治疗效果。方法肿瘤化疗患者静脉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或静脉注射,应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结果应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患者局部红肿逐渐消失,无一例溃烂。讨论应用地基米松+利多卡因对肿瘤化疗静脉外渗者进行局部封闭,效果显著,减少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5.9%)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措施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8年12月-2010年06月就诊的25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25例)和未干预组(128例),并设立正常儿对照组( 105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 结果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后遗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毛艳卿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12-5013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与环孢霉素(Cyclosporine,CsA)联合激素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综合疗效. [方法] 80例经肾活检诊断为活动性LN患者,尿蛋白定量≥1.5 g/24 h,随机分为他克莫司组40例[0.07~0.08 mg/(kg·d)]和环孢霉素组40例(3~5 mg/(kg·d),与激素联合治疗6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前后SLE~DAI、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补体C3、anti-dsDNA和ANA阳性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L联合激素综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中具有理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CsA相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蛋白尿并控制疾病的活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西铮  曹庆  刘玉环  董增库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82-2283,2286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警示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河北保定市区2008年管理的1344例高血压病人,采用10年内心肌梗死、中风发病与死亡预测工具对其进行预测,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针对每一名患者开具个体化的健康处方,随访1年后,观察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改变的情况。[结果]干预前药物依从性佳者为31.47%,干预后依从性佳者为76.12%;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由干预前的18.08%变为干预后的38.10%(χ2=133.3,P﹤0.001),有显著提高;高血压危险分层干预后u=10.422,P﹤0.001;10年急性心血管事件预期病例干预后u=2.170,P﹤0.005,很高危、高危人数大幅下降。[结论]干预结果证明,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采用10年内心肌梗死、中风发病与死亡预测工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警示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预防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和死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高血压病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病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进行评估.[方法]2002-2004年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行建档追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结果]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宰、随访率、控制事逐年增加.患者病情的发展与依从性、坚持随访与否明显有关.[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是提高高血压病人群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华金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192-3193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难治性宫颈炎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8例难治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LEEP术组)54例和B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LEEP术组)54例,后将两组患者4周及8周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治疗后4周及8周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A组,血清IL-6、IL-8水平低于A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LEEP术在难治性宫颈炎治疗中的综合效果较佳,可以在难治性宫颈炎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少恋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传染病病房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传染病病房的4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21名和B组21名,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分层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后将两组人员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及护理操作、理论知识、工作积极性、工作成就感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护理操作、理论知识、工作积极性、工作成就感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传染病病房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闵行区社区居民大肠癌、胃癌、肝癌、肺癌早期筛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体检、门诊、社区途径对12家社区126634名40岁以上人群进行肿瘤早发现知识教育(每次教育只针对1种癌种),对接受教育对象进行危险因素问卷、动员其进行早发现筛查。随机抽取758人分别对四癌知识行为进行干预前后评估调查。[结果]四癌教育覆盖全区40岁人口26.63%。干预前人群对四癌高危对象的知晓率均低于45%,在干预后对四癌的高危对象知晓率均有提高,在接受肠镜、胃镜、CT检查态度上干预后也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健康教育的126649人中完成有效问卷达93.01%。其中问卷有一项危险因素人群接受筛查率65.70%,确诊病例中有91.17%是初筛阳性后进行复查后确诊。[结论]开展40岁以上人群的OB、X线胸片筛查和AFP+B超筛查的宣传教育,形成社区人群早发现意识和行为,对提高社区肿瘤早发现水平会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桑凤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02-4204
[目的]了解医院在职人员实施控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9年4~12月在淮安一院实施控烟,具体措施包括政策的制定、场所干预、人群干预、成立戒烟门诊、设立戒烟咨询电话等,比较干预前后在职人员的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控烟知识与态度等指标。[结果]干预前共调查在职员工137人,吸烟率为14.6%,干预后共调查137人,吸烟率为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吸烟情况,干预前后χ2检验,P=0.70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在职人员控烟知识与态度均有所提高。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干预前为42.3%,干预后为73%,增幅为30.7个百分点;在职员工认为室内应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2.5%上升到干预后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预,医务人员在控烟理念、知识、行为与态度均有所提高,说明控烟干预是可行的,其效果需持续巩固。需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无烟环境的创建,加强并完善控烟工作行政法规,加强对吸烟危害与戒烟技巧的培训与学习,树立医生作为健康维护者的形象,在控烟工作中起表率作用,以推动整个社会控烟工作的开展,加快控烟履约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干预效果,寻找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最佳时期. [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设<戈滋病健康教育>讲座3学时,内容涵盖艾滋病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和医学知识.讲座开设前和结束后,研究对象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除防治伦理和政策项目组外,一年级学生组干预的效果比三年级学生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有效性,适应性,建议在低年级中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梁克  李双齐  谢锐 《现代医院》2012,12(8):35-36
目的了解及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近5年来本院行MVRC及MVRP的104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3组。1组:常规行MVRC,切除全部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33例。2组: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38例。3组:保留全部瓣下结构,33例。三组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第1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仅LVEDD情况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F与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才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第2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LVEDD情况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第1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和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渐恢复并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LVEDD、LVESD情况均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和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渐恢复并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LVEDD、LVESD、EF、FS等值改善均较其余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瓣下结构有利于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恢复。完全保留瓣下结构者较仅保留后瓣者更有利于左心室正常形态的维持,术后早期恢复更快,中期恢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肖荣  梁江  赵海峰 《营养学报》2004,26(6):438-441
目的:观察叶酸和染料木黄酮的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神经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在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中加入环磷酰胺8μg/ml诱导其发生凋亡,在早期凋亡阶段以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叶酸和染料木黄酮进行单独及联合干预。用流式细胞仪和扫描电镜对凋亡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提示:叶酸和染料木黄酮在一定浓度下均可对神经细胞的凋亡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的配伍下二者进行联合干预的效果要优于单独干预;2.由扫描电镜对神经细胞早期凋亡阶段所发生膜变化的观察也支持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结论:染料木黄酮可能通过增强叶酸对神经细胞早期凋亡的抑制作用而达到增强叶酸对神经管畸形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