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脑内内皮素(ET-1)表达与脑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SD大鼠30只单纯随机分为注射胶原酶4,24,48,72h组及假手术组,通过免疫组化、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及干湿法观察脑出血后海马ET-1表达和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水含量。结果:给大鼠尾壳核注射胶原酶0.5IU,4h后即可见直径约2.5mm的血肿,脑水含量即明显升高,24h达高峰;与此同时脑出血后4h海马CA1犤(37.6±7.3)个/切片犦、CA3区犤(41.3±3.7)个/切片犦的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犤(18.3±4.0),(27.1±4.3)个/切片犦明显增加,24h犤(75.8±6.6),(88.4±9.6)个/切片犦最为显著,阳性细胞数及平均截面积除72h组外,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的显著性意义(t=2.306~5×106,P<0.01或P<0.05),72h后阳性细胞数已逐渐接近正常。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内ET-1过度表达可能是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和继发性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吕晔  于东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9):781-782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1(ET 1)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将 36 0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经血浆内皮素 1测定后 ,分为高ET 1组及正常ET 1组。经 5年的观察及随访。结果 高ET 1组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的例数明显高于正常ET 1组。结论 ET 1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份卵巢癌,19份良性卵巢肿瘤和17份正常卵巢组织中ET-1的表达。结果ET-1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5),但和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ET-1和卵巢肿瘤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素-1与星形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在脑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内皮素-1抗体SP免疫组化技术对脑出血患者尸检材料血肿周围脑组织反应性星形细胞内皮素-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脑出血组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肥大变性,存在内皮素-1的表达,而对照组星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偶见阳性。结论:内皮素-1及反应性星形细胞可能参与脑出血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家兔脑出血(ICH)模型血肿周围脑组织内皮素1(ET-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及罗格列酮灌注组(RSG组),各15只。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基底核区ICH模型。造模后6 h,RSG组给予罗格列酮病灶区灌注,各组分别在处理后1、3和7 d处死,每时间点5只。处死前行Purdy神经功能评分,伊文思蓝法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比较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分析ET-1表达水平与血肿周围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及Purdy神经功能评分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MC组和RSG组出现显著神经功能损害(P<0.05),病灶周围ET-1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显著增加(P<0.05);与MC组比较,RSG组神经功能损害减轻,病灶周围ET-1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均降低(P<0.05);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水平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Purdy神经功能评分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罗格列酮灌注治疗可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次声多次暴露对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次声暴露组,用8Hz,130dB的次声连续作用大鼠1,7,14,21,28d,2h/d,测定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结果:次声暴露1d,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发生变化(P<0.05),7,14d时降低明显犤0,7,14d时分别为(35.55±3.64),(34.70±4.26),(33.37±4.78)μmol/L犦,与对照组犤(0,7,14d时分别为(36.01±3.41),(36.02±3.71),(36.11±3.39)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310,P<0.01)。21,28d时恢复正常(P>0.05);大鼠血浆内皮素-1含量在暴露期间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130,P<0.01),7d时升高最多,14d时升高最少,21,28d时较14d时有所升高。结论:次声可引起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情况和次声暴露时间和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会娟  朱嘉宝  崔炜 《临床荟萃》2003,18(21):1251-125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是目前介入心脏病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自 1979年Gruentzig等[1] 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成行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以来 ,这项技术发展迅猛 ,已成为目前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PCI术的即刻成功率已由 2 0世纪 70年代末的 6 1%上升至 90 %以上[2 ] 。然而 ,其术后再狭窄 (Restenosis,RS)却限制了其远期成功率。据报道 ,PTCA术后 6个月RS发生率为 30 %~ 5 0 % ,血管支架植入术后RS仍高达 10 %~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新生鼠出血肺组织中内源性内皮素 1(enET - 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eNOS)及丙二醛 (MDA)的水平与表达 ,探讨肺出血 (PH)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5 0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 10只 ,实验组 4 0只。气管插管后 ,对照组滴入生理盐水 30 μl,实验组滴入浓度为 4× 10 - 6mol/L的外源性ET 130 μl。滴药 3h后处死动物 ,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HE染片改变、enET 1、eNOS免疫组化及肺组织MDA含量。免疫组化染片中 ,细胞显棕黄色至黄色为阳性。结果 外源性ET - 1气管内滴入 ,可引起不同程度PH。比较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和阳性反应强度 ,实验组enET 1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弥漫性PH高于点状PH (P <0 0 5 ) ;而eNOS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弥漫性PH又低于点状PH (P <0 0 5 )。实验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弥漫性PH高于点状及局灶性PH (P <0 0 5 )。结论 外源性ET - 1气管内滴入 ,可导致急性缺氧 ,刺激肺血管内皮细胞中enET 1异常亚持续分泌。enET 1通过自分泌途径 ,抑制eNOS活性 ,并诱导氧自由基大量生成 ,最终损害肺血管内皮细胞而致PH。  相似文献   

9.
次声作用后大鼠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次声多次暴露对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次声暴露组,用8Hz,130dB的次声连续作用大鼠1,7,14,21,28d,2h/d,测定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结果:次声暴露1d,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发生变化(P&;lt;0.05),7,14d时降低明显[0,7,14d时分别为(35.55&;#177;3.64),(34.70&;#177;4.26),(33.37&;#177;4.78)“μmol/L],与对照组[(0,7,14d时分别为(36.01&;#177;3.41),(36.02&;#177;3.71),(36.11&;#177;3.39)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310,P&;lt;0.01)。21,28d时恢复正常(P&;gt;0.05);大鼠血浆内皮素-1含量在暴露期间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130,P&;lt;0.01),7d时升高最多,14d时升高最少,21,28d时较14d时有所升高。结论:次声可引起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情况和次声暴露时间和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梁延杰  殷健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4):225-226,I010
目的 研究ET-1含量与大肠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9例经5年以上随访的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15例正常大肠粘膜活检标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结果 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均有ET-1阳性表达,但大肠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阳性强度及ET-1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细胞(P〈0.01),大肠癌中高,中,低分化癌组之间的阳性反应也不相同,分化低者阳性率最高,阳性强度最大,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OA-1)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住院前列腺癌患者80例,经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Trizo-l法提取总RNA,逆转录cDNA,实时定量PCR检测EDN-1 mRNA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DN-1 mRNA在8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为(3.58±0.15)×10 6,而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为(2.62±0.11)×10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1).在肿瘤大小上pT1.与pT4xEDN-1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看pN03与pNxxEDN-1 mRNA表达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6.31,P<0.01).病理学分级上G1-G2的EDN-1 mRNA表达量比G3 NA的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4,P<0.01).结论 EDN-1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朱崇密 《临床医学》2011,31(10):26-27
目的通过测定早产及足月产患者母血清内皮素-1(ET-1)的水平,探讨其与早产及分娩发动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足月妊娠组,包括足月妊娠未临产组及足月妊娠临产组,未足月组包括先兆早产24 h分娩者,24 h未分娩者及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患者母血清ET-1水平。结果①足月临产组ET-1水平较足月未临产组高;②与对照组比较先兆早产组ET-1均升高,其中24 h分娩者ET-1水平高于24 h未分娩者。结论 ET-1可直接促进分娩发动,它的升高可预示临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比灵治疗脑出血继发脑水肿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西比灵治疗组 5 0例 ,常规治疗对照组 40例 ,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 ,西比灵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 +西比灵 5mg ,每晚口服 ,共 2 0天 ,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3、2 0天进行病情评分及ET 1、NSE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1)西比灵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2 )西比灵治疗后ET 1、NSE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随着病程的延长 ,二者血浆含量有下降趋势 ,与脑水肿密切相关。结论  (1)西比灵治疗脑出血继发脑水肿具有肯定疗效 ;(2 )ET 1、NSE血浆浓度测定可能成为脑出血继发脑水肿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颈脊髓损伤(SCI)后不同时间段伤段脊髓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和细胞内Ca2 含量的变化,探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ET-1和细胞内Ca2 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80只,应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伤力为50g·cm,造成C6、7段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后,分别在SCI后2h、4h、8h、24h、72h、1w和2w,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脊髓组织中ET-1和Ca2 的含量。结果:损伤节段脊髓组织ET-1和Ca2 含量均随病程而改变,伤后4h达最高峰,并分别持续至48h和72h,于1-2w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SCI后早期伤段脊髓内ET-1和Ca2 含量增高,共同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呼吸窘迫新生儿血浆内皮素-1(E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呼吸窘迫新生儿100例,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4例,暂时性呼吸窘迫24例,分别于生后6 h采用ELISA法进行血浆ET-1和TGF-β检测,取对数ln(1+X)转为正态分布后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结果 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生后6 h内血浆ln(1+ET-1)和ln(1+TGF-β)水平最高,分别为(1.95±1.02)、(1.51±0.99)ng/L,与健康对照组[(0.48±0.21)、(0.11±0.09)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别为(1.52±0.74)、(1.13±0.48)ng/L(t=2.28、2.13,P均<0.05).结论 血浆ET-1和TGF-β水平在不同原因所致呼吸窘迫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血浆ET-1水平对于评价呼吸窘迫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物质,由日本学者于1988年首先分离得出,是目前为止血管收缩作用最强的内源性物质。ET在人体内对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统的多种脏器均有特殊的生化作用,这些作用包括调整斑管张力、血管平滑肌增殖、纤维化、心脏肥厚以及炎症改变等。另外,ET还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有关。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狭窄、纤维化及肺动脉高压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婴幼儿血浆ET-1有明显变化。本文对ET-1在CHD患者中的变化及利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修补时ET-1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临床荟萃》2006,21(2):125-125
内皮紊-1是一种能导致血管强烈收缩和血管壁加厚的生理物质,过量的内皮紊在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如果抑制内皮紊-1的活性,就可以减少血管收缩和减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所以,内皮素1的发现,促进了一类新药——内皮素受体拈抗剂的出现,为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新的希望。Bosentan是目前该类药的惟一成员,它可以阻止内皮素-1受体A和B。而另一个新药ambrisentan正处于两个大型国际3期临床试验阶段。Sitaxsentan是STRIDE-2(sitaxsentan 缓解受损肺部的锻炼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内皮素 -1(ET -1)在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定量分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及细胞图像光度术 (ICM )测定 7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ET -1表达的阳性率和含量。结果 :ET -1普遍存在于星形细胞瘤 ,其阳性表达主要在胞浆内。Ⅳ级和Ⅲ级星形细胞瘤ET -1阳性率与阳性细胞中的ET -1含量都明显高于Ⅱ级和Ⅰ级星形细胞瘤及正常星形细胞 (P <0 .0 5 ,P <0 .0 1)。表明肿瘤分化程度越低 ,ET -1的阳性率和含量越高 ,瘤分化程度越高 ,则ET -1的阳性率和含量越低。ET -1含量与肿瘤的预后呈负相关 (r =-0 .787,P <0 .0 1) ,与分级呈正相关 (r =0 .863 ,P <0 .0 1)。结论 :ET -1可作判断星形细胞瘤预后的一个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但主要是针对各种传统治疗方法来评价的.而本研究是针对介入封堵术治疗儿童及成年人先心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了术前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连续监测,并分别与正常体检儿童30例、成年人30例进行对照比较,旨在探讨其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