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6 8岁 ,2 0 0 2年 5月 2号因左股骨颈骨折入院 ,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史。心电图I、IIa、IIb、V1导联长记录 ,V5导联a、b、c为连续记录示 :基本节律为窦性 ,P -R间期恒定为 0 .1 9S ,P -P间期基本均齐 ,QRS波群呈多种形态规律变化 :Ⅰ导R3-R6 ,Ⅱ导bR3-R6、V1导R4 -R7、V5导bR5-R8,QRS波群由窄逐渐变宽 ,即由正常→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为直接显示性左束支文氏现象 ,Ⅱ导aR3-R6 ,V1导R2 -R4 ,V5导bR2 -R4 ,及V5导cR4 -R7,QRS波群形态由宽逐渐变窄 ,即由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0岁,反复胸闷气短四年余。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衰I度.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提示双室肥大;4.频发定性早搏,5ST-T改变.V4导联的连续摘记:R2、R5、R10、R14.为定性早搏,R2后有过行P波;代偿间歇为1.28S,随后的QRS波恢复正常.R10、R14后有逆行P波与窦性P波形成的房性融合液,代偿间歇为1.20~1.21S,随后的QRS坡变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R。后有实性P波,代偿间歇为1.18S,随后的QRS波仍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为快频率依赖性左束支阻滞。讨论早对代偿间歇后出现束支阻…  相似文献   

3.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1041-1042
3 QRS波振幅对心肌梗死的判断 3.1 V1、V2、V3导联的QRS波振幅增高正常时上述导联的QRS主波应向下,如果主波向上,最常见的是右束支传导阻滞,但右束支阻滞的形态呈双R波,即R波和R'波(兔耳状),此外还有Ⅰ导联S波顿挫模糊等,应该不难鉴别。除外右束支阻滞后,如果该组导联仍有QRS主波向上,此时的R波被称为梗死型R波,常提示后壁心肌梗死,此时应加做V7、V8、V9导联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77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Ⅲ期 ,高心病心脏扩大 ,心房颤动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冠心病 ,心绞痛 ,心功能四级 ,2型糖尿病 ,胆石症 ,高脂血症。 1 999年 8月 2 1日心电图 (图 1 )为V1、V3导联同步记录 :房颤 ,R -R间期绝对不等。QRS可分为两种形态 :R1,2 、R4 呈正常图形 ,与其前QRS波间的R -R较长 ,在 0 96~ 1 0s,QRS时限 0 1 0s。R3、R5~ 10 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与其前的R -R较短 ,分别为 0 64s、0 5 6~ 0 80s,QRS时限 0 1 6s,为心房颤动伴快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图 1 房颤伴快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心电图诊断中的一个难题。我们曾观察到一例由正常心电图演变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过程中,出现暂时性的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从而获得了明确的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特报道如下: 李××,男性,62岁,因冠心病,心绞痛于1982年2月18日入院,心电图号2626。从附图可见:1982年2月20日心电图示:导Ⅰ、avl以及V_5呈qR型,V_1呈rS型,V_3呈Rs型,QRS时限为0.06秒,属正常心电图。3月4日因胸闷加重,于上午9时和11时分别作心电图检查。9时心电图示:导联Ⅰ、aVL和V_5上的q波消失呈R型,Ⅲ呈  相似文献   

6.
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第一个QRS波形态是否正常与其联律间距、代偿间歇有关 [1]。现就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2例进行分析。1 病例资料例 1 患者男 ,6 5岁 ,因胸闷 1 0天入院。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示QRS波群有两种形态 ,Mv1呈 rs R′、r S,R- R规则 ,Mv1呈 rs R′时 ,QRS波群畸宽 ,Ms ,v5粗钝 ;Mv1呈r S时 ,QRS波时限为 0 .0 9s,两种形态出现 R- R长短无关。联律间距为 0 .46 s的提早宽大畸形 QRS后的第一个 QRS波形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线索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208份)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宽QRS波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诊断室速的主要心电图线索是:(1)房室分离;(2)无人区心电轴;(3)胸导联QRS波正向或负向同向性;(4)胸导联均无RS波;(5)RBBB型心动过速时V1导联呈qR或RS型或左兔耳征、V6导联呈OS或OR或R型;LBBB型心动过速时V1或V2导联呈RS型并伴有R波宽度〉30ms或RS间期〉60ms或S波降支有钝挫、V6导联呈QS或QR或qR型;(6)窦性心律时有与宽QRS波心动过速同形态室性早博。窦性心律呈显性预激综合征或有与宽QRS波心动过速同形态房性早搏对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价值高。结论:体表心电图是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典型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心电轴左偏(LAD),QRS波在Ⅱ、Ⅲ、Ⅴ1、Ⅴ2导联上呈rS或QS型,在Ⅰ、aVL导联呈R型;在胸前V5、V6导联,QRS波群可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呈宽阔向上的R波;另一种是以S波为主,后者更为常见。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心电图特点来判断起搏电极的位置是否在右室心尖部或者否有移动。当心电轴和(或)QRS波形态改变(由一侧束支阻滞转为另一侧束支阻滞)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刺激位置改变的结果。但在罕见情况下,即使刺激位置确切在右室心尖部,QRS波也可出现类似于左心室起搏时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2岁,因心慌、胸闷1小时来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显示:Ⅰ、Ⅱ、avR、av1、avF、V3~V6导联的QRS波群前均未见明显P波,也未见明显F波,而在n、V2导联的QRS波群前似乎可见“P”波,形态尖小,“P”-R间期≥0.12秒,QRS波群为室上性,R—R匀齐,频率136bpm,QRS波群后似乎继有“T”波。考虑到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从V1、V2导联见到“P”波而判断其他导联QRS波群前也是有“P”波的,因而没多加考虑,即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其余改变在这里未详述)。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V导联初始向量丢失是指V导联出现q波,即V导联的QRS波呈qR型。当心电图出现这种改变时,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几率将增加[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60例CRBBB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RBBB时V导联QRS波呈qR型时对心脏传导阻滞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经超声心动图和X线心脏检查,证实合并左室肥厚者24例(观察组);无左室肥厚者24例(对照组);6例双侧心室肥厚未予以分组。结果:两组RV5(V6)+SV1(V2)、QRS空间向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QRS时间却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诊断左心室肥大以QRS时间≥150ms为标准,较QRS电轴及电压指标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12.
左束支比右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供血,故较右束支阻滞少见。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正常人极为罕见。约90%为冠心病、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疾患所引起。从年龄上看,40岁以上者占的比例较高[1]。现将笔者1998~2007年见到的180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年龄29~78岁,平均50岁,40岁以上者占90%。1.2诊断标准①室上性节律;②QRS波群时限≥0·12 S;③I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电轴左偏;④V1、V2导联常呈QS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8岁,因心慌,气短半月余,近日劳累后加重,于1994年10月来院就诊。体检:Bp24/15kPa,心律不整,心率72次/分,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肥厚。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ECG(附图),第三行为V1导联连续记录,呈现三种不同形态的QRS波:1、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2、室性早搏。3、形态正确的QRs波。V1呈qR型,R波宽伴模糊切迹,Ⅰ、Ⅱ、V5呈Rs型,s波宽阔,QRs间期等于160ms,每个导联有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为200ms,为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后第一个QRS波形态、时间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对特发性左室室速和宽QRS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宽QRS波心动过速(WCT)患者体表心电图资料。结果: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无人区心电轴(-90°~±180°)或电轴左偏、下壁导联(Ⅱ、Ⅲ、avF)以S波为主、Ⅰ导联呈Rs波、avL导联呈Rs或qR(s)、V6导联呈rS型、心动过速终止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对特发性左室室速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电轴正常或右偏、下壁导联以R波为主、avL导联呈rS或QS型、V6导联呈Rs型对诊断宽QRS波SVT有价值。结论:体表心电图可有效地用于RBBB型无器质性心脏病WCT的鉴别,本研究表明若干体表心电图特征可用于特发性左室室速和宽QRS波SVT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干部,无心脏病史,于1998年12月8日下午4时突感心慌,入院就诊。自述,因感冒不适,自觉乏力,已有3周余,心电图检查示:心率88次/分,心律规整,ORS则呈左束支阻滞图型与正常图型相间出现,无规律性。其中aVR、aVL、V5导联,出现ORS时限逐渐增宽现象,以aVL为例:第4个ORS时限为0.06s,第5个ORS波时限0.10s,第6个ORS波时限0.12s,aVR第2、3、4个ORS波与V5第4、5、6个ORS波情况与aVL一样,即ORS从正常传导→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似呈手风琴样改变。但是出现左束支阻滞图型的R—R间距,等于或接近正常图型的R—R间距,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房颤伴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又被称为房颤伴左束支阻滞型反复室内差异性传导。今报告1例。心电图特征心电图可见下列特征:(1)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等。(2)在多数导联中可以看到间歇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QRS>0.12秒,且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即在V1呈rS,Ⅲ、avR  相似文献   

17.
心电学的新理念——碎裂QRS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裂QRS波是指两个相关导联QRS波群(<120 ms)呈RSR′型(≥1个R′波、或R波、S波存在切迹),但并无典型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图型。碎裂QRS波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其检出率尚待进一步研究;而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它优于病理性Q波;它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作为高危患者预警的心电图新指标;它是非透壁性心肌瘢痕的标志;左侧胸导联出现碎裂QRS波是室壁瘤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前区不适、有紧缩感,常规心电图诊断正常的患者,行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结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两种形态QRS波群,一种QRS波群正常,另一种QRS波群时限增宽且顶峰有切迹,呈现左束支阻滞图形,左束支阻滞图形R-R间距等于或接近正常R-R间距,考虑是1例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前降支近段可见50%~80%的节段性狭窄,近、中段可见弥漫性斑块。结论: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2岁,因心慌、胸闷1 小时来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显示:Ⅰ、Ⅱ、avR、avl、avF、V3~V6导联的QRS波群前均未见明显P波,也未见明显F波,而在n、V2导联的QRS波群前似乎可见“P”波,形态尖小,“P”-R间期≥0.12秒,QRS波群为室上性,R-R匀齐,频率136bpm,QRS波群后似乎继有“T”波  相似文献   

20.
房颤伴房室阻滞(AVB)或束支阻滞常见,但房颤伴AVB及相性室内双支阻滞少见,现报道房颤伴Ⅱ°AVB、3相性右束支阻滞、4相性左束支及左前分支阻滞1例如下。 患者 男性,78岁。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ECG(见附图)示房颤,QRS分4种形态: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QRS时间0.12s,发生周期为0.38s~0.94s,如aVF R4及V1b前周期分别为0.38s和0.94s;②QRS正常化,时间为0.08s~0.09s,前周期为1.00s,如ⅠR3、V1aR3、V1b R2、V5R3和V5R8的前周期,同时aVL R3、aVR R2前周期分别为0.97s和0.98s,ⅢR2、aVF R6、V1a R6前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