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急性期皮肤血管炎患者33例,其中25例追踪观察到恢复期。对上述全部患者进行了循环免疫复合物(IC)组份测定,发现在与免疫复合物(IC)有关的皮肤血管炎中,IgG型CIC升高者,易发生肾及其它系统损害,病情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皮肤坏死性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坏死性血管剡由一大组皮肤损害所组成的系列临床病变。一些偶然因素可能是本病的病因,它可以与系统性疾病伴发,但有50%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及其它的皮肤损害,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组织学上有两种表现;白细胞型和淋巴细胞型。提示了两种不同的发病机理;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机理。一些因素与发病机理有关;粘附因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神经肽、血管紧张性、免疫历子及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3.
皮肤坏死性血管炎是由一大组皮肤损害所组成的系列临床病变。一些偶然因素可能是本病的病因,它可以与系统性疾病伴发,但有50%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及其它的皮肤损害,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组织学上有两种表现:白细胞碎裂型和淋巴细胞型。提示了两种不同的发病机理: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机理。一些因素与发病机理有关:粘附因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神经肽、血管紧张性、免疫因子及γ/δT细胞。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和明确致病因素,治疗时应尽可能消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皮肤血管炎病人组织沉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0岁。因左手拇指、食指屈侧皮肤坏死2月伴瘙痒来我所就诊。就诊2个月前左手拇指指面出现小丘疹, 瘙痒,搔抓后出现水疱、渗液,自行外用青霉素溶液、氯霉素溶液、氢化可的松溶液和甲硝唑溶液外敷数日,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驱肠虫药左旋咪唑对缺乏细胞免疫的患者具有免疫刺激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左旋咪唑引起的皮肤坏死性血管炎尚未有报道,作者在一组应用该药的乳癌患者中发现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59岁。应用左旋咪唑每周3次,150毫克/日,3个月后出现发热和严重皮疹,诊断为皮肤坏死性血管炎。病损活检发现血管壁广泛嗜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血管腔阻塞。无其他异常发现,也无原有疾病体征。患者未用其他任何药物。血红蛋白13克%,白细胞总数3000/立方毫米,嗜中性分叶核白细胞30%,嗜酸性白细胞8%,单核细胞10%,淋巴细胞52%。补体和其他免疫学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骨髓检查红细胞系和白细胞系均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患者男,57岁。全身散在结节、斑块、结痂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面部满布厚黑焦痂,四肢散在同样皮疹,呈圆环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坏死,真皮全层脂肪小叶及间隙内可见大量增生扩张的血管,部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红细胞外溢,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有效。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临床少见,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6例临床及组织学都典型的活动期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患者进行研究。在患者前臂屈侧未受侵犯处皮内注射磷酸组织胺0.05毫升(浓度为1毫克/毫升或0.1毫克/毫升,二者结果无何差别),将其引起之风团于最大直径处画出,3~4小时后于风团中心或沿其边沿取材活检。于前臂另一处皮内注射0.05毫升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有5例前臂屈侧未受侵犯处未经任何处理作为另外的对照。4例正常人,4例多形红斑,1例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异位性皮炎,1例伴有皮肤溃疡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清除机体内免疫复合物(IC)的方式有二:①直接通过Fc受体与IC结合,②间接通过补体受体与IC结合.有些IC有特殊的致病性,可在循环中长久存在并导致人及实验动物的血管炎.循环IC(CIC)的清除速率与单一核细胞吞噬系统(MPS)的活性有关.近来Frank等测定脾MPS细胞膜上的IgG-Fc受体功能.表明SLE和Sjogren综合征患者的Fc受体功能显著低下,与疾病的活动性和CIC的水平相关.为了探讨血管炎的发病机制有无类似情况,作者进行以下实验.本文用~(51)Cr标记的IgG抗Rh(D)包裹的自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1岁,咳嗽、胸痛、低热1年半,双下肢水肿,四肢多发紫黑色斑伴血疱、溃疡3个月,入院时体温38℃,肝脾肿大,皮肤大量瘀斑、血陈旧性瘢痕和溃疡;ANA1:1280,抗dsDNA1:20;胸片示胸腔积液;病理示坏死性血管炎伴白鬼血栓,经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对症处理后,病情好转,往院第10日,突然癫痫大发作,抢救后好转出院,后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PPUPA检测了40名HC,50例AAV和23例RAV的CIC浓度,方差分析Q检验发现AAV的CIC浓度高于HC和RAV,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小于0.01),HC与RAV之间CIC浓度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PEG沉淀-NS解离一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分析了40名HC,49例AAV和23例RAV的CIC中的某些成份.采用DIF检测了43例AAV早期皮损的血管免疫反应物,其中23例阳性.用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发现,同一AAv患者的CIC中IgA,C3与DIF结果中IgA,C3的差别无显著意义(两者P值均大于0.05),CIC与DIF结果中的IgM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没有一例CIC中IgM阴性而DIF结果中IgM阳性者.因此认为,CIG与DIF结果中的某些成份基本一致,血管免疫反应物可能来自CIC.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CIC在AV的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并指出,以PPUP人检测的CIC浓度可作为评价AV疗效及估计AV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巳知,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及氧自由基等是作用强烈的低分子炎症介质,直接介导血管损伤和炎症;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对血管炎症的产生起重要的协调作用;某些自身抗体和血管损伤标志物已成为血管炎活动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为了确定DH患者肾脏是否受累,对11例DH病人进行了肾脏检查。在接受谷胶饮食的情况下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病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抗麦胶蛋白抗体(AGA)、抗网硬蛋白抗体(ARA)。 7例男性、4例女性,皆无肾脏病史。自愿接受此项研究。采用细针作肾脏吸引穿刺,穿刺技术证实是无害的。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对其中1例取常规活检(Tru—Cut针),标本作直接免疫荧光,以检查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皮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4岁。双小腿胫前红肿、水疱、大疱2个月,伴痒。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大片浮肿性紫红色斑片,其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糜烂。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部分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诊断: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性血管炎。治疗:口服米诺环素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有效。  相似文献   

18.
报告3例特发性小血管嗜酸性血管炎的患者,基于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组织病理表现、对皮质类固醇疗效特好以及慢性良性经过,从而证实其为一新的病种。 3例患者均出现复发性、瘙痒性和紫癜性丘疹性皮损和血管性水肿[眶周和(或)口周和(或)手足水肿]。瘙痒性红斑性丘疹直径为2~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6例苔癣样糠疹(PL)患者进行了研究:取其新鲜无鳞屑的紫癜性丘疹损害作活组织检查,用绵羊抗人IgG、IgM和IgA及兔抗人C_3的最适稀释的荧光素标记的结合物染5微米厚的切片,以荧光显微镜作直接免疫荧光(IF)检查。3例患者的未受累的皮肤及16名健康对照者的正常皮肤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查。此外,还从PL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的患者取血分离血清,加入聚乙二醇(PEG)使血清中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淀以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用单向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复合物中C_(1q)和  相似文献   

20.
红斑狼疮(LE)的皮损类型常作为LE亚型的标志,也可作预后或有无器官、系统受累的预告症状。SLE病人发生皮肤血管炎并不少见,常同活动性肾脏损害一起发生。本文报告一例患者先发生严重的手指血管炎,后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LE而致死亡。女性,59岁,患LE 5年。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疹、光敏感、白细胞减少等。后因关节炎加重,胸痛并出现胸腔积液而住院。检查见指甲皱明显梗塞和甲周毛细血管扩张,膝、腕、肘,掌指等关节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