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营养混合液配制服务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本院全营养混合液配制服务的初步效益。方法:收集本院实施全营养混合液配制后的所有使用本科配制全营养混合液的出院病人病例(甲组)和本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成立前各科室在无菌操作台上单独配制的静脉营养液使用患者的出院病人病例(乙组)以及本院所有单独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的出院病人病例(丙组)。并对甲组和乙组进行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对甲组和丙组进行初步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甲组院内感染发生率1.08%,乙组院内感染发生率14.20%(P<0.05);甲组热原反应发生率1.5‰,乙组热原反应发生率13.07%(P<0.01)。甲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治疗前(27±11)g·L-1,治疗后(43±14)g·L-1,P<0.05];丙组血浆白蛋白浓度稍有升高[治疗前(31±12)g·L-1,治疗后(38±13)g·L-1,P>0.05]。结论:通过分析,说明了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的混合配制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营养混合液的疗效比单独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的效益.方法收集3组出院病例:A组使用营养配制中心配制的全营养液,B组使用中心成立前各科室自行配制的静脉营养液,C组单独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对A、B两组进行院内感染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对A、C两组进行初步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A组1.3%,B组8.7%(P<0.05);热原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0.9%(P<0.0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浓度A组明显升高(P<0.05),C组稍有升高(P>0.05).结论全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制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疗效优于单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的效益。方法收集3组出院病例:A组使用营养配制中心配制的全营养液,B组使用中心成立前各科室自行配制的静脉营养液,C组单独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对A、B两组进行院内感染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对A、C两组进行初步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A组1.3%,B组8.7%(P<0.05);热原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0.9%(P<0.0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浓度A组明显升高(P<0.05),C组稍有升高(P>0.05)。结论全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制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疗效优于单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的效益.方法收集3组出院病例:A组使用营养配制中心配制的全营养液,B组使用中心成立前各科室自行配制的静脉营养液,C组单独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液.对A、B两组进行院内感染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对A、C两组进行初步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A组1.3%,B组8.7%(P<0.05);热原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0.9%(P<0.0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浓度A组明显升高(P<0.05),C组稍有升高(P>0.05).结论全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制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肠外营养混合液的疗效优于单用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  相似文献   

5.
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配制中心服务的效益.方法:收集两组出院病例:A组使用营养配制中心配制的全营养液,B组使用中心成立前各科室自行配制的静脉营养液.对A、B两组进行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结果:热原反应发生率A组1.5%,B组10.9%(P<0.01).结论:全肠外营养液的集中配制在减少院内热原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陪护对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感染内科去年出院930例病人,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甲组(无陪护)和乙组(有陪护),甲组对病人实行优护管理,从基础护理工作做起,取消陪护,所有的生活护理均由护工承担完成,乙组正常管理,有陪护,生活护理由陪护完成,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所患疾病及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将两组住院病人发生的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乙组发生的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说明院内感染的发生与病人陪护有关,减少陪护或取消陪护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率的原因及其干预对策,为PIVAS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1—5月间(活动前)和2013年6—12月间(活动后)不合理医嘱,按照品管圈规则,分析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比较活动前后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相关数据,探讨并拟定对策,加以实施,评价成果并进行持续改进。结果: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的主要类型有溶媒选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当和存在配伍禁忌等,制定6项对策实施改进后,不合理用药医嘱例数由每周9.60例降至7.04例(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贺晨曦 《抗感染药学》2020,17(2):223-226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优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对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及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PIVAS 1586例患者资料(优化管理前);另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实施优化管理后的1865例患者资料(优化管理后);优化管理前后PIVAS工作人员均为25名;比较优化管理前后静脉输液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与优化管理前相比,优化管理后化疗药物的包装、输液配制质量及操作台环境的满意度均较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优化管理前(P<0.05)。结论:PIVAS实施优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有效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遏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发生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君  黄仲义 《中国药师》2003,6(5):290-292
目的:分析我院社区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对自1998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呼吸科和泌尿外科病房的738例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感染共计264例,发生率为35.8%,院内获得性感染共计34例,发生率为4.6%。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有13例死亡,死亡率为4.9%,院内获得性感染中有2例死亡,死亡率为5.9%。结论:我院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不高,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死亡率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啶在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0例患者,甲组患者术后停药麻醉药同时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乙组患者术后停药麻醉药同时给予生理盐水,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MAP、HR、Ramsay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的MAP(81.64±8.89)mmHg少于乙组患者(95.12±9.32)mmHg,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5.732,P=1.000)。甲组患者的HR(73.21±6.11)次/min少于乙组患者(82.31±8.52)次/min,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4.754,P=0.000)。甲组患者苏醒期的Ramsay评分(3.08±0.71)分高于乙组患者(1.82±0.53)分,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7.789,P=0.000)。甲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6.67%)少于乙组患者(26.67%),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4.320,P=0.038)。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盐酸右美托咪啶的应用效果很好,减轻或者预防了患者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有效降低了术后躁动发生的风险,利于患者平稳的度过苏醒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颅脑损伤术后医院感染控制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对2016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接诊的6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各34例。甲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案,乙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两组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甲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4%,明显比乙组的23.5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护理干预流程,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6,(5):1042-104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同时间段预防用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需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10例,将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70例;甲组产妇在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唑啉1 g,快速静脉滴注;乙组产妇在断脐后立即给予头孢唑啉1 g,快速静脉滴注;丙组产妇在术后给予头孢唑啉1 g,静脉滴注;比较3组产妇用药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测得值。结果:甲组和乙组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WBC及CRP值明显低于丙组(P<0.05);甲组和乙组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WBC及CRP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min和断脐后立即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可降低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和病原菌的耐药变迁。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月两年间住院老年患者3005例进行院内感染调查。结果 老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59%,明显高于普通院内感染率3.48%(P<0.05)。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6.13%),其次是真菌(21.12%)和革兰氏阳性球菌(12.66%),以多重耐药的ESBLs和MRSS多见,白色念珠菌的感染也不容忽视。结论 老年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对老年患者应采取积极预防,防治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对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影响予以分析。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56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甲组实施全麻,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并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认知障碍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术后1 d乙组白细胞介素水平比甲组高(P<0.05);乙组术后1 d认知障碍发生率比甲组高,术后6 h与术后1周认知障碍发生率比甲组低(P<0.05)。结论术后1 d内认知障碍发生率不同,和麻醉方式引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不同致使白细胞介素-6水平不同具有相关性。术后1周认知障碍的出现可能和全麻药物剂量、种类与代谢后遗效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进行手术切口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室中施以预防伤口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到2017年12月内在本院收治的11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5例患者),乙组施以传统的临床护理方式,甲组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施以全面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分别实施护理后,对患者的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总体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据分析,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甲组患者在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上显著低于乙组,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乙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切口治疗的患者施以预防伤口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相关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00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150例。甲组患儿采取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乙组患儿则应用喜炎平静脉用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和用药安全性结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患儿,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的发热症状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咽喉疼痛改善时间均短于乙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甲组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和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妇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甲、乙组,每组44例。甲组给予甲氨蝶呤50 mg肌内注射,1次/2 d,共给药100 ml;乙组给予甲氨蝶呤50 mg单次肌内注射;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及相同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甲组36例治愈,治愈率为81.8%;乙组治愈35例,治愈率为79.5%;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22.5%),乙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9.1%),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确切,且单次剂量肌注法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8.
肖冬菊 《北方药学》2021,18(2):28-29
目的:对甲基强的松龙与常规西药相结合在小儿急性肾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所收治的98例小儿急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甲组(n=49例)与乙组(n=49例),甲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乙组再予以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上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IL-8、TNF-α指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后的IL-6、IL-8、TNF-α指标明显优于甲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1%)与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肾炎患者实施甲基强的松龙与常规西药相结合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还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马国杰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811-1813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致病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LRTI患者10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n=54)和乙组(n=50);甲组患者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乙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转阴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转阴率均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治疗LRTI患者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有效提高了细菌的转阴率,且对安全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SS)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京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SS致急性肾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给予间歇式血液透析治疗(IHD),乙组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尿量恢复时间、器官支持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治疗前,治疗后4、24、72 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治疗前、治疗后72 h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乙组尿量恢复时间、器官支持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甲组,病死率低于甲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4、24 h两组BUN、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乙组BUN、SCR水平低于甲组(P<0.05)。治疗前两组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乙组PCT、CRP水平低于甲组(P<0.05)。结论CRRT治疗SS致AKI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有利于清除炎性因子,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