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及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家属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亲属应激量表(RSS)、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家属应激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自拟问卷调查总分、SAS评分呈正相关(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SD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三个因子与年龄、职业状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三个因子与性别、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三个因子与性别、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关系密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应激对其健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根据影响因素给予患者家属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应对方式问卷对181例三甲医院的妇科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妇科癌症患者的PTSD总分为(30.75±11.28)分,PTSD总分≥38分者41例(22.65%),总分≥45分者20例(11.05%),总分≥50分者11例(6.08%)。②PTSD阳性组在心理弹性的总分上显著低于PTSD阴性组(P<0.05)。③妇科癌症患者SCL-90阳性组在心理弹性总分上显著低于SCL-90阴性组(P<0.01)。在人格(EPQ)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在应对方式的自责、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④PTSD总分与SCL-90总分、自责、退避应对方式3个因素成正相关,与心理弹性(CD)总分、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应对方式4个因素成负相关。SCL-90总分与PTSD总分、自责、幻想、退避应对方式4个因素成正相关,与CD总分、外向性、合理化应对方式3个因素成负相关。结论妇科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低心理弹性、低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周亚东 《求医问药》2014,(19):81-82
目的 :探讨分析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AS、SDS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SCL-90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状态,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姜涛 《中国民康医学》2014,(4):27-28,31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控制源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为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与量表常模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内控性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常模(P<0.01),外控性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2)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PC与SAS和SDS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控制源与情绪障碍具有相关性,给予心理控制源教育能够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60-4861
目的:对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如何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28例晚期肿瘤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同时调查同期住院的非肿瘤患者家属69例作为对照。结果:肿瘤患者家属与非肿瘤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配偶组的焦虑、抑郁情绪高于子女组和兄弟姐妹组,父母组高于兄弟姐妹组(P<0.05,P<0.01)。结论:应重视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特别是患者的配偶,应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其释放各种压力,以减少或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心理异常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对4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心理异常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4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5%患者术后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与婚姻质量有密切关系,化疗次数>6次者心理异常发生率高。结论: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医护支持率亦是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病人心理状态及适宜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同时用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80例健康人为对照,并且对有明显心理、行为改变的脑卒中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必要的药物干预。结果:脑卒中病人常有抑郁、焦虑、躯体化等心理行为改变。3种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有明显抑郁情绪的31例患者给与心理护理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及药物治疗后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脑卒中后心理行为改变较为明显,迫切需要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识及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把首次在专科医院就医的抑郁症患者309例作为A组,首次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303例作为B组。对2组病例进行SCL-90、HAMD、一般状况问卷调查。对2组病例患者家属进行自制量表的调查。结果:对疾病的认识与宗教信仰(P<0.05)、婚姻(P<0.01)、家庭成员(P<0.01)、疾病特点(P<0.01)相关,就医行为与年龄(P<0.05)、性格(P<0.05),就医费用(P<0.05)、医生的建议(P<0.05)、宗教信仰(P<0.01)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就医行为存在误区,专科医院就诊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应激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家属应激量表(R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90例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的应激水平和焦虑、抑郁状况,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者家属应激水平的因素。结果: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应激反应水平较高,焦虑情况较轻,存在中至重度抑郁。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SS及其三个因子评分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家属的民族、宗教信仰、家庭类型、焦虑、抑郁水平是影响其应激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家属在围手术期同样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切实有效的心理指导,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诊科留观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医疗和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法,以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以量表中各因子均分作为指标。结果:急诊病房留观患者家属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方面与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t=6.24,5.16,6.40,6.44,2.05,2.81,P<0.01);女性家属比男性家属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及强迫情绪(t=2.09,2018,2.84;P=0.049,0.032,0.005);患者家属配偶易产生焦虑与偏执情绪(t=2.08,2.09,P<0.05);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家属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属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t=2.02,2.49;P<0.05)。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家属必须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实验组患者家属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家属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对家属采取心理护理后,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清 《吉林医学》2012,(1):203-204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化疗期间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引导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包括环境、生理、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评定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经济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内科加床患者家属焦虑的原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50例心内科加床患者家属进行测评,分析不同类别家属的焦虑原因及影响因素,针对其心理状态及所担心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心内科加床患者家属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其焦虑程度有关,其中女性、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和对疾病知识不了解的焦虑水平高(P<0.01);引起家属焦虑反应的主要原因为担心不能及时更换输液和担心抢救不及时;干预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至99%。结论:心内科加床患者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探讨对其不良心理采取心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80例符合特定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置,两组家属均在患者入院当天及患者入院治疗4w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填表调查,对两组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所得SDS、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心理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因其复发率、致残率、治疗费用均较高,且病程长,给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因此,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状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韦秀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90-289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心理的作用。方法:对15例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讲解精神病合并妊娠有关知识,给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教会应对技巧等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其焦虑情况,对15例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干预前SA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前、后家属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停药或减药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睡眠困难、紧张恐惧及希望得到帮助六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转出多发伤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EICU接受治疗的86例多发伤患者的家属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转出患者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EICU转出多发伤患者家属迁移应激总分为(53.64±5.5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属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患者目前意识状态、在EICU治疗时间、年龄是EICU转出多发伤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P均<0.05),其可共同解释家属迁移应激69.90%的变异。结论:EICU转出多发伤患者家属整体迁移应激水平处于中等,女性家属、家属文化水平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患者未清醒、患者在EICU治疗时间短、患者年龄较小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依从性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纳入123例PICC病人,评估病人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心理状态和护理依从性,分析心理韧性和领悟社会支持在PICC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6份。其中妇科肿瘤病人、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病人S-AI、FoP-Q-SF评分高于其他类型肿瘤病人及导管相关并发症未发生者(P<0.05~P<0.01);家庭月收入≥5 000元病人护理依从性评分、S-AI、FoP-Q-SF评分低于<5 000元家庭月收入者,PSSS、CD-RISC高于<5 000元家庭月收入者(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PICC病人心理韧性评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与心理状态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护理依从性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心理韧性在PICC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依从性的中介效应为21.98%;领悟社会支持在PICC病人心理状态与护理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为20.55%。结论:...  相似文献   

19.
王影 《吉林医学》2012,33(15):3332
目的:分析并评价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抑郁与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孙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2999-3000,30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98例已确诊并了解病情的恶性肿瘤病人及9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8.97,P<0.01)。不同文化程度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1,P>0.05)。不同年龄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03,P<0.05)。不同性别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77,P>0.05)。肺癌病人较其他种类的恶性肿瘤病人有更明显的抑郁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较健康人群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不同年龄、病种的病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文化程度无关。在恶性肿瘤的宣教和治疗中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