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黏膜保护剂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静远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59-760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根据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改变,通常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前者是指胃黏膜层仅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浸润性改变,而无腺体萎缩;后者指胃黏膜腺体萎缩并常伴化生性改变(肠化或假幽门腺化生)。胃黏膜损伤和修复过程的演变,使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变化多端,可表现为炎性反应、萎缩和化生,甚至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2.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引发胃部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HP也被世界卫生组织等列为明确致癌物。目前临床常用的非侵入性法检测HP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如无法明确HP定植位置, 也可能因其处于休眠期而漏诊或误诊。相较而言, 病理学方法检测HP结果更为精准, 可了解组织病变情况, 并指导后续治疗与预后判断。组织学检测HP方法众多,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病理医师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病理学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此共识, 旨在规范胃组织标本HP感染的病理诊断, 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胃黏膜HP感染病理组织学的诊断治疗建议, 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引发胃部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HP也被世界卫生组织等列为明确致癌物。目前临床常用的非侵入性法检测HP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无法明确HP定植位置,也可能因其处于休眠期而漏诊或误诊。相较而言,病理学方法检测HP结果更为精准,可了解组织病变情况,并指导后续治疗与预后判断。组织学检测HP方法众多,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病理医师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病理学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此共识,旨在规范胃组织标本HP感染的病理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胃黏膜HP感染病理组织学的诊断治疗建议,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染色放大内镜下胃癌前病变黏膜小凹及微血管的变化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诊断癌前病变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Olympus GIF-Q240Z放大内镜对256例胃癌前病变黏膜进行观察,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利用其放大功能观察胃小凹形态及微血管改变并记录.在观察及记录区内取材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戴军  张林  施尧  胡运彪  莫剑忠 《胃肠病学》2004,9(3):164-166
背景: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目前有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两种诊断标准,两者的一致性如何,分歧原因何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目的:了解慢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以缩小两者间的误差,提高确诊率。方法:复习我院2000年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者的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报告,计算慢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共有11047例次受检查纳入统计分析。在胃窦部,内镜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而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者926例次,内镜诊断为CAG而病理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者1340例次,两者诊断一致者8781例次,总符合率为79.5%(κ=0.550,P<0.001)。在胃体部,内镜诊断为浅表性改变而病理诊断为萎缩性改变者43例次,内镜诊断为萎缩性改变而病理诊断为浅表性改变者143例次,两者诊断一致者383例次,总符合率为67.3%(κ=0.314,P<0.001)。结论:CAG是胃癌癌前状态之一,鉴于其诊断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故强调内镜检查时应在胃窦和胃体部作多部位、多处活检,以提高CAG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临床表现不典型Crohn病的内镜与病理组织学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症状不典型或因肠外表现而对肠道本身未予重视时, Crohn病 (CD)的诊断可能贻误数月,乃至数年。然而, CD本身具有较鲜明的内镜表现 [1]。随着肠镜的普遍应用及进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对 CD的早期诊断与诊断正确率不断提高。我们通过近期 4例临床表现不典型 CD患者的诊治体会,讨论其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如下。  例 1:女, 37岁。腹痛、腹泻 3月。来诊前因吞咽疼痛 10d,外院胃镜见食管中段 1.0cm× 1.0cm溃疡,性质不明, Crohn病待排,活检示慢性炎症,在患者要求下,行食管中段溃疡切除及食管胃胸腔内吻合术。病理:食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及相关的黏膜组织学检查在婴儿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行胃肠检查的婴儿临床资料357例, 共行胃肠镜422次, 分析其适应证、内镜下表现、黏膜组织学特点及诊断。结果内镜检查中胃镜159次, 结肠镜263次。患儿症状以腹泻(185例)、便血(178例)、呕吐(46例)常见。内镜下表现以非特异性炎性改变(265例)、溃疡样改变(72例)、未见异常(48例)多见。共取活检373次, 其中黏膜组织学异常260次, 黏膜组织学未见异常109次, 而因活检组织标本太小无法分析者4次。诊断包括过敏性疾病208例, 炎症性肠病45例, 结构异常15例, 小肠淋巴管扩张10例, 自身免疫性肠炎2例和乳糜泻1例等。在内镜检查并发症方面, 仅1例在结肠镜检查中并发结肠穿孔。结论规范使用内镜为婴儿消化道疾病诊治是安全有效的, 黏膜组织学检查可为部分婴儿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胃黏膜癌前病变是包括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内的一组病变。目前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依赖内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其早期诊断和内镜下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决定性作用。"光学活检"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内镜技术,以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为代表,可以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实时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腺体及血管等显微结构,获取类似病理组织学的显微内镜图像,为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胃镜形态学酷似良性隆起性病变的早期胃癌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镜诊断为良性隆起性病变的 6 93例中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早期胃癌 18例 ,占 2 .5 9%。早期胃癌并不具有特异性临床症状 ,对 40岁以上 ,有明显消化不良症状或癌前期病变患者 ,应常规作胃镜检查加活检 ;胃内隆起性病变形态学似良性者 ,仍需在病灶区域多处活检 ,才能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强调掌握内镜活检取材要点和准确方法是诊断早期胃癌的关键 ;加强癌前病变的随访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镜下表现为胃食管贲门糜烂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指导胃镜下取活检指征,探讨貌似糜烂性炎性病变是否均必须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我院胃镜下诊断为食管胃中~重度糜烂性病变247例所作的病理组织学诊断,部分结合手术后病理。分析其与年龄、病变部位及内镜下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247例中,浅表性炎94例;含有癌前病变者(萎缩、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123例;癌30例(早期癌23例)。其中癌及癌前病变占61·9%(153/247例)。45岁以上者癌及癌前病变占68·6%,55~65岁之间癌检出率最高(22·6%)。结论提示无论患者年龄大小及病变部位不同最好均要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尤其是要重视55~65岁之间、病变位于高位胃体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26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264例经肝穿刺组织学证实的各型肝炎进行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改变,确诊慢活肝149例(56.44%)、慢性小叶性肝炎34例(12.88%)、慢迁肝24例(9.09%)、急性肝炎21例(7.95%).本组临床与病理诊断显示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对临床与病理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迄今许多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称之为HP相关性胃炎。本文通过1000例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旨在进一步了解HP的致病性与胃粘膜主要病变的关系,从而探讨其发病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患者接受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检查,根据Tahara分型将观察到的胃黏膜细微结构分为0型、Ⅰ型、Ⅱ型、Ⅲ型,并与相应部位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黏膜超微结构与胃炎的组织病理五个指标均明显相关,且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从0型到Ⅰ型、Ⅱ型、Ⅲ型,反映了慢性胃炎病变发展由轻到重的一个过程。其中萎缩、肠化主要见于Ⅲ型。结论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黏膜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准确识别胃黏膜超微结构将有助于对萎缩、肠化生等常见胃黏膜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共聚焦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确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共聚焦内镜下形态学特征,探讨其组织学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共聚焦内镜对78例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标准位置及有黏膜可疑病变部位用共聚焦内镜观察,制定共聚焦内镜下肠上皮化生的判定标准,与相应部位活检的病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患者的483个位置进行共聚焦扫描,获得12497幅图像,共聚焦内镜可以获得在体的胃小凹、上皮细胞、结缔组织和微血管网的高清晰的荧光图像,与病理一致。杯状细胞有特异的形态学特征,易于识别。43位患者的165块活检组织经病理确诊为肠上皮化生,其中普通内镜诊断50处,共聚焦内镜诊断163处,共聚焦内镜对肠上皮化生诊断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79%,98.43%和98.76%。结论共聚焦内镜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的虚拟组织学诊断,是准确诊断肠上皮化生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51例胃部分切除术后病例,进行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分析,发现85.65%病例可发生残胃炎,且具有炎症轻微,粘膜水肿、表面上皮增生反应强烈和易有腺体扩张的组织学特点。残胃的Hp感染率仅为24.3%,与非手术的慢性胃炎组相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提示残胃的低Hp阳性率,可能与残胃腔内胆汁酸含量较高,pH值升高,造成不利于Hp生长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取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培训并应用直观模拟评分法能否提高病理医师间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8位病理医师对70份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切片进行两轮读片,第一轮结束后接受《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关于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的培训,并在第二轮读片过程中运用直观模拟评分法。8位病理医师按工作年限和所在医院进行分组,采用Kappa分析两轮读片的慢性胃炎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并行对比分析。结果8位病理医师第二轮读片对慢性胃炎5项组织学改变的总体诊断Kappa值均较第一轮读片有所提高,且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也均有所提高。第二轮读片,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5项组织学改变的诊断Kappa值值差在-0.0180-0.0341,但5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均相同;同一医院组和不同医院组5项组织学改变的诊断Kappa值值差在0.0122~0.0497,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一致性程度好于不同医院组,其他4项组织学改变诊断的一致性程度均与不同医院组相同。结论对病理医师进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中关于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培训,并在读片时采用直观模拟评分法,可普遍提高病理医师间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组织学量化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的程度重要依据,而其量化诊断更显得重要。为此在原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对46例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进行了肝脏病理组织的量化诊断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镜下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施尧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3,8(2):106-109
胃恶性疾病中以胃癌最为多见。对于胃癌,内镜检查的目的是:①发现病变,判断性质,准确取材,经病理检查证实后及时治疗:②判断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选出适合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病例。内镜检查的目的不应只是取材而不作性质判断。胃癌的肉眼表现与组织学有一定对应关系,故正确的内镜诊断往往有助于选准活检点,从而得到正确的病理诊断。笔者根据经验,并结合国外有关胃癌肉眼和组织学比较研究的文献对胃镜下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普通大肠镜只能观察病变的部分特征,如病变大小、基地、充血水肿等,对病变的腺管开口形态观察有限,镜下诊断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欠佳。富士能智能染色内镜(fujinon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FICE)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染色内镜,通过观察黏膜腺管开口判断大肠病变病理类型。本研究拟探讨FICE对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784例胃内胆汁返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胃内胆汁返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提供有助于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784例近2年胃镜检查时见黏液湖黄染和黏膜有胆汁斑块附着、且无胃手术史的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黏液湖黄染和黏膜黄染者多见于30~60岁的慢性胃炎患者,其它多见球部溃疡,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占51%,病理组织学改变见胃小凹增生者极少。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进食胀痛多见,但无特异性表现。结论 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时内镜下多见的一种表现,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重要的损害因素。Hp感染和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互相独立的致病因素。胆汁返流现象多数不够条件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内镜见黏液湖黄染和胃窦、胃体均广泛充血,散在糜烂可临床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时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不以胃小凹增生具特异性,其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