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5例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术,对比阴道镜下活检和LEEP活检病理结果.[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级别相同的符合率64.35%,级别上升的17.39%,级别下降的18.26%.[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但可能遗漏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早期浸润癌.LEEP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两者联合可提高CIN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HPV检测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行高危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高危HPV检测在CIN诊治中的价值,对比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病理结果的差异,并随访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结果随着CIN级别的升高,高危HPV阳性率升高。高危HPV阳性患者LEEP术后病变复发率10.4%(14-/134),高危HPV阴性组无一例复发。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与宫颈环形电切术病理结果完全符合98例(53.6%);术后诊断升级32例(17.5%),复发14例(7.7%);子宫切除治疗24例,升级和复发病例均行相应补充治疗。CIN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子宫切除治疗2年有效率达92.3%。阴道镜活检浸润癌漏诊率为4.9%(9/183),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5.8%(29/183)。结论高危HPV检测对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预测有很高的灵敏度。阴道镜检查多点活检早期诊断CIN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净率高的优点,是C1N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对CIN和早期宫颈浸润癌的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镜(colposcopy)联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阴道镜及活检初步诊断为各种宫颈病变的137例病人,采用宫颈LEEP治疗,宫颈病变移行区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结果与LEEP术后诊断符合率为65.51%,LEEP术后3个月随访慢性宫颈炎100%治愈,CINⅠ100%治愈,CINⅡ96.7%治愈,CINⅢ93.3%治愈。结论LEEP为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提供可靠的病理标本,对诊断、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重要意义。阴道镜下活检,LEEP术后病理诊断构成了宫颈病变系统的一个新的诊断模式,尤其是对微小浸润癌早期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任红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93-1394
目的:评价宫颈电切割术(LEEP术)在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EEP术对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患者90例进行治疗,根据病检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90%(81/90);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2%(2/90),有1例病检为浸润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为原位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8%(7/90);无一例感染和颈管狭窄,无手术切缘阳性者。结论:LEEP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对于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级)患者,及早行LEEP术诊断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宫颈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检查结果.方法 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280例患者,其中CINⅠ142例,CINⅡ92例,CINⅢ46例,行LEEP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28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出血(6±1.2) ml,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率65%,诊断过渡13.9%,诊断不足占22.86%.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宫颈取材有限,并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阴道镜医师的技术水平、取材深浅及大小等,可能遗漏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早期浸润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可进一步筛查宫颈癌,弥补阴道镜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0例经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或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异常,或上述筛查正常但肉眼观察到宫颈柱状上皮中重度外翻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LEEP术,比较两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病检的总符合率为65.00%(247/380),镜下活检诊断为CINⅠ级者经LEEP术后升级为CINⅡ/Ⅲ级的占10.59%(9/85),诊断为CINⅡ/Ⅲ级及原位癌者经LEEP术后诊断升级为微小浸润癌的占11.40%(13/114)。2种诊断方法与联合诊断的最终病理结果比较,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总符合率为80.79%(307/380),LEEP术后病检的总符合率为84.21%(320/380)。结论 阴道镜宫颈活检可以有效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但可能存在漏诊微小浸润癌的风险,联合使用阴道镜宫颈活检和LEEP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朱晓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58-135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妇科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为CIN行LEEP术治疗的66例,比较CIN患者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的临床疗效。【结果】66例CIN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术病理诊断相符46例(69.70%),升级4例(6.06%),降级16例(24.24%);本组病例治愈率为95.31%(61/64),复发率3.13%(2/64),病变残留率1.52%(1/66)。【结论】LEEP术是诊断治疗CIN准确、有效的方法,其治愈率高,但术后仍需定期的随访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3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种诊断方法——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阴道镜下活检、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7月-2008年3月对门诊患者用TCT、阴道镜下活检及LEEP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CIN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有1282例患者接受了TCT,发现异常者158例。共有1282例患者作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诊断CINⅠ级70例,CINⅡ级70例,CINⅢ级10例,宫颈浸润癌8例。TCT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比较,低度病变诊断符合率54.29%,高度病变诊断符合率100%。TCT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低度病变诊断符合率40.00%,高度病变诊断符合率90.00%。LEEP术后病理与阴道镜活检病理比较,诊断完全符合86.21%,术后病理诊断升级3.45%,术后病理诊断降级2.87%。结论:3种诊断方法均有一定的漏诊率。TCT-阴道镜-LEEP三者在CIN的诊断和治疗中互为补充,可以提高CI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中的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适宜的临床管理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选择2002—03/2004—10我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65例宫颈细胞学AGC患者,分析其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子宫分段诊刮和宫颈LEEP术的组织学结果及随访时间6~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的结果。结果:细胞学检查共51462例,AGC152例,检出率0.295%,其中接受阴道镜检查和组织学确诊者65例。(1)阴道镜检查结果:正常转化区30例(46.15%);上皮内低度病变者30例(46.15%);移行带上移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3例(4.62%);图像显示宫颈浸润癌2例(3.08%)。(2)组织病理学结果:47例(72.31%)慢性宫颈炎;15例(23.08%)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合并尖锐湿疣6例,6例(9.23%)为腺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CGIN1);1例CIN2;1例(1.54%)宫颈鳞癌;1例(1.54%)子宫内膜腺癌。(3)随访结果:除外2例癌患者,余63例均行随访,随访率100%。慢性宫颈炎60例(95.24%)、2例CIN1(与活检CIN1为同患者)、1例LEEP病理由原活检CIN1进展为CIN2。结论:AGC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学诊断提示,因有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存在,需用组织学评价其临床意义,包括用阴道镜指引下的宫颈活检术、分段诊刮术和宫颈LEEP术。随访是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从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集到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阴道镜检查及LEEP术治疗的87例患者。比较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 结果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总符合率为74.71%。以LEEP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阴道镜诊断CINⅠ符合率为57.14%,诊断CINⅡ符合率为73.68%,诊断CINⅢ符合率为89.26%。其中,诊断CINⅢ的准确率高于CINⅠ(P<0.05)及CINⅡ(P<0.05)。CINⅡ与CIN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有漏诊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风险。阴道镜联合LEEP术可实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3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相符性、治疗效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CI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EEP对9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采取前瞻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7—21d出血多于经量1倍以上、需回院止血治疗者占5、4%(5/93)。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占37.6%(35/93);其中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20.4%(19/93);诊断级别上升者占14.0%(13/93);病理诊断浸润癌者占3.2%(3/93),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切缘阳性(即切缘仍见CIN病灶)2例,占2.2%(2/93)。术后半年复查无CIN者占97.8%(88/90),术后半年内复发CINⅡ 1例。93例患者中术前作HPV-DNA检测者61例,其阳性率为73.8%(45/61);对术前HPVDNA阳性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89.5%T降至正常。结论: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HPV-DNA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在CIN的诊断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其定量的多少与CIN级别的高低不成正比,可用于术后疗效判定及作为随访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常见宫颈疾病中的诊断效力。方法入选经细胞或病理学检查为宫颈环形电切术适应证患者118例,均行LEEP治疗,术后切除物送病理以协助获得最终诊断。对LEEP诊治的临床特点、疗效及相关因素等方面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LEEP一次性治愈率94.01%(110/117),其中CIN一次性治愈率92.86%(52/56),其他良性病变一次性治愈率95.08%(58/61)。手术前后总病理诊断一致率为82.20%(97/118),总级别升高率12.71%(15/118),总级别降低率5.08%(6/118)。CIN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80%(40/50),术后级别下降12%(6/50),级别上升8%(4/50);其他良性病变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83.82%(57/68),级别升高22.06%(15/68)。最终诊断宫颈粘膜外翻36例、宫颈息肉8例、宫颈囊肿14例、宫颈肌瘤3例、CINⅠ30例、CINⅡ20例、CINⅢ6例、宫颈浸润癌1例。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恢复快、切除物可送病理进而能协助全面评价宫颈疾病等优点,是临床诊治高级别CIN的重要手段,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148例CIN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者一般情况、术前阴道镜定位活检、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d手术,手术时间10—30min,术中出血平均为20.4ml,患者无不适;②术后病理诊断结果:CINI级77例(52.03%),CINⅡ级54例(36.48%)CINⅢ级14例(9.46%),宫颈早期浸润癌3例(2.03%),148例患者术前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将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完全符合者108例(72.97%),2例CINⅢ及1例CINI经LEEP后均证实为宫颈早期浸润癌,2例于随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1例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8例术后病检发现切缘有病变累及者(均为CIN),2例行二次LEEP术,1例行子宫切除术;③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至2009年11月,CIN治愈137例(94.48%),病变残留8例(5.52%)。CIN I 1例术后12个月复发,行局部破坏术后,6个月复发病例自然消退。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一种重要诊断与治疗方法,可补充阴道镜活检的不足,病变残留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张娟  陈可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820-3820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CIN的两种方法。方法对阴道镜定位活检证实宫颈CIN患者行LEEP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比较。结果 LEEP、全子宫切除术与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91%、61.54%;病理分级下降分别为39.52%、20.51%;病理级别上升分别为15.57%、17.95%。其中6例活检为高级别的CIN经全子宫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宫颈镜下浸润癌。结论阴道镜活检较难发现宫颈上皮深处及宫颈管内病灶,LEEP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活检不足,达到诊治目的 ,全子宫切除术存在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环形电切术和阴道镜活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阴道镜活检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价值。方法对门诊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123例行LEEP,比较其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123例患者LEEP后病检结果:慢性宫颈炎16例,CINⅠ级21例,Ⅱ级40例,Ⅲ级40例,早期浸润癌4例,浸润癌2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CINⅠ、Ⅱ级和Ⅲ级的与LEEP后病检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43.9%、73.8%、85.0%,总符合率为67.5%。其中诊断过度者19例(15.5%),诊断不足者21例(17.1%),宫颈癌漏诊率为4.9%。阴道镜下活检对诊断CINⅡ、Ⅲ级的准确率要高于CINⅠ级,两者相比较有差异(P<0.01)。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Ⅲ级的患者,其漏诊癌的比例较CINⅠ级和Ⅱ级高(P<0.05)。结论阴道镜活检是诊断CIN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LEEP可以弥补阴道镜活检的缺陷,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0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部分在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结果:阴道镜检查共1100例患者。其中检查图像异常的323例在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炎症168例(52.01%),宫颈湿疣57例(17.65%),CIN97例(CINⅠ59例、CINⅡ36例、CINⅢ2例,分别占18.27%、11.15%、0.62%),宫颈浸润癌1例,总的检出率为47.99%。结论:阴道镜结合子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早期诊断子宫颈病变,有利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CT )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病理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TCT检查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的247例患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根据图像做出诊断并行活检送病理检查。对TCT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的病理诊断及阴道镜下诊断与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对156例术前阴道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47例 TCT 结果为 HSIL的患者中,宫颈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CIN即CINⅡ和 CINⅢ为221例(89.5%),浸润癌为5例(2.0%)。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敏感性为98.7%(231/234),阳性预测值95.9%(231/241);阴道镜拟诊与活检病理学诊断的关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T是筛查高级别CIN的有效方法;电子阴道镜是辅助诊断高级别CIN的可靠而重要的手段,典型的异常阴道镜图像是诊断高级别CIN和宫颈癌的重要手段;单独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不能替代术后诊断。  相似文献   

18.
马晓黎  孟戈  段华 《新医学》2023,(12):895-901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的患者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升级至CIN2以上(CIN2+)的相关风险因素,为CIN2患者的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宫颈CIN2而进一步行LEEP术的21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LEEP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初次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阴道镜下病变累及象限数目、可见病变面积占宫颈表面积的比例、可见病变的最长线性长度、转化区类型、病变是否累及腺体和阴道镜图像特征等相关因素与LEEP术后病理升级的关系。结果 210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宫颈CIN2中,37例(17.6%)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CIN2+,其中1例为宫颈鳞癌IB1期。单因素分析显示LEEP术后病理升级与患者年龄、阴道镜下病变累及象限数目、可见病变面积占宫颈表面积的比例、可见病变的最长线性长度、转化区类型及阴道镜图像特征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镜下病变累及>1个象限、可见病变面积占宫...  相似文献   

19.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N)的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及术后病理诊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一致者37例,占80.4%;不一致者9例,占19.6%,其中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者3例,占6.5%,下降6例,占13.0%。有1例为原位癌行子宫全切术,1例为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全切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出现宫颈萎缩消失,1例宫颈口狭窄,1例宫颈黏膜外翻,无一例感染。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诊治方法。其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可避免漏诊宫颈浸润癌。  相似文献   

20.
张爱洁  丁玎 《临床医学》2006,26(11):36-37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点状活检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通过阴道镜下定位活检诊断为宫颈疾病且随后行LEEP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将LEEP术前后的病理结果做比较。结果 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67例,占67%;病理级别不一致者33例,占33%,均为病理级别下降。全部病例无切缘阳性。结论 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可取得首次较准确的组织病理诊断,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