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不明,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率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由于UC病变范围广泛,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迁延不愈,癌变可能性大等特点,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2]。近年来,美沙拉嗪(Mesalazine)即5-氨基水杨酸(5-ASA)的特殊制剂,使5-ASA能到达结肠发  相似文献   

2.
孙雨晴  袁良  孙娟 《安徽医学》2015,36(9):1168-1170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的亚型,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为主。 UC的中医病名繁杂众多,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1]。病变部位多位于直肠和远端结肠,累及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溃疡性病理改变为主。 UC病理特点主要是黏膜层的弥漫性炎症改变,其中固有层内弥漫性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活动期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并且可发生隐窝炎和隐窝脓肿[2]。 UC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等,易反复发作,治疗相当棘手,若迁延时间较长部分可引起结肠癌变。该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而亚非国家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国该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倾向,而其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仍未阐明[3],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医药界在消化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临床普遍认为UC是由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宿主易感性、肠道黏膜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肠腔内细菌与UC的关系。本文就肠道菌群与UC的发病相关性作简要概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泄泻”、“肠风”、“滞下”、“肠澼”等范畴。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之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明显[1-2]。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本院肛肠科将58例UC患者分别给予单纯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和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中成药保留灌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病(Crohn′s disease,CD).亚洲国家IBD患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近20年来国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根据全国性资料推算,UC与CD患病率分别为11.6/10万与1.4/10万,CD的总患者数约1.8万~4.8万[1-2].迄今为止,IBD的特异性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3-4],在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免疫系统异常是造成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内在因素.本文主要从遗传学、免疫学角度探讨IBD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密切相关,深化对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平衡关系的认识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鼎男  杨明 《四川医学》2003,24(6):569-570
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 ,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病情轻重不等 ,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此病欧美国家发病率高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近年来发病率也有提高 ,值得重视。现将我院 1993~ 2 0 0 1年诊治的 10 4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4例UC患者 ,符合 2 0 0 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 (成都 )制定的标准[1] ,临床和内镜资料不完整或诊断有疑问者除外。其中男 72例 ,女 32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39 6岁。病程 15d至 16年 ,平均 36 5个月…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病因未明的结肠粘膜及粘膜下炎症,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10~15/105,患病率有超过200/105者.近年来国内报告日渐增多,累计超过12万例次,成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国内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靶标,使治疗从概念到目标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运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证)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直肠类疾病,目前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UC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本研究采用肠炎宁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是全世界炎症性肠病最常见的形式[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中药、保留灌肠、调节情志、饮食调理等治疗UC.溃疡性结肠炎属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压力是本病发病和复发的诱因,患者大多有特殊的心理因素的影响[2],仅予以药物治疗是不足够的,还须配合合适的护理.近期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是缺乏的,尤其是专科护理[3].本文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显著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根据欧美国家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是包括感染在内的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多基因缺陷的易感倾向个体,诱发异常免疫反应而导致疾病[1]。近年来,连锁分析探索IBD的易感基因的位置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功。遗传在IB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从单卵双胞胎的一致性中推断。欧洲的CD病人,单卵双生子的发病率为33%~50%,而双卵双生子为0%~10%,在UC…  相似文献   

12.
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动物模型的制作 ,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对药物的治疗反应等各方面应等同于人类UC ,与人类UC有共同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及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事实上 ,由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很难制作出这样理想的动物模型。在应用中药治疗UC的研究中 ,我们参照文献[1,2 ] 选用了较为可靠的化学物三硝基苯磺酸复制出类似人UC发病机制的大鼠UC模型。1 材 料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大鼠 ,雌雄兼用 ,体重 2 0 0~ 2 4 0g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主要仪器 :高速组织…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弥散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其中免疫反应异常尤为受到重视.已经证实有许多细胞因子参与结肠黏膜的炎症免疫反应,与UC的发病及转归密切相关[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研究的快速发展,溃疡性结肠炎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但与遗传、免疫、环境和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发生于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1-2]。UC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全球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和本病带来的医疗经济负担已经引起医学界的重视[3]。目前西药治疗存在着毒副作用大、易复发、成本高等难题,而中医药在对本病的治疗上表现出"疗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患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及腹痛。目前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UC研究中的热点[1]。作者前期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因子关系进行了论述,本文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 ( 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 ,病变主要侵犯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溃疡 ,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 ,但近年来 UC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我院从 1 990~ 1 999年收治门诊和住院 5 6例 UC病人 ,应用思密达加中药进行保留灌肠治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依据 1 993年 6月太原会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确诊 UC患者 5 6例 ,其中男 42例 ,女 1 4例 ,年龄 2 0~ 60岁 ,平均年龄 40岁。患者主要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就诊。粪检和培养无病原体。全部病例病程均在半年以上 ,并在治疗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见…  相似文献   

17.
徐艳华  陈晓云 《重庆医学》2011,40(3):293-29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此病欧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而亚洲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1].由于致病因素不尽相同,发病的具体环节不同,最终导致UC和CD组织损害的表现不同.CD病变可达上消化道,病因与特殊微生物关系密切,且家族倾向更明显,使用抗生素有潜在预防和治疗CD的作用,但对UC患者尚无乐观的报道[2].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主要类型,近年来,UC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鼠UC模型因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表现最相似而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对近年来DSS诱导UC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造模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李晶 《广西医学》2004,26(12):1852-1854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 ,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 ,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 ,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也可侵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 ;病变严重者 ,其中少数可出现 10cm以内的“反流性回肠炎”。临床症状以粘液脓血便 ,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 ;急性危重病例 ,有全身症状 ,并常伴有肠道外疾病和肝损害、关节炎、皮肤损害、心肌病变、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及内分泌病症。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的“泻泄”、“肠癖”范畴 ,中医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本文以自拟中药保留灌肠与采用西药保留灌…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185 9年由Wilks首先描述 ,192 0年被医学界公认 ,我国 195 6年首次报道。近几十年研究表明 ,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趋势。有人统计最近 10年诊断的病例数目是过去 10年的 3.8倍 [1] ,目前作为除恶性病变外较为严重、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已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中药治疗本病的报道颇多 ,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拟就文献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一些看法。1  UC的病因病机病位现代医学对 UC的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在病因方面 ,一般认为与感染、遗传、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