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E( IgE) 、白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喘息性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依据哮喘发作病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各30例,设立同期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儿童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25(OH)D3、IgE 、IL-17及TGF-β1水平,并对比不同病情患儿25(OH)D3、IgE、IL-17及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高于中重度哮喘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低于中重度哮喘患儿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25(OH)D3水平与 IgE 、IL-17、TGF-β1无相关性(P>0.05);哮喘组患儿25(OH)D3水平与IgE 呈负相关(r=-0.738,P<0.05),血清IL-17与TGF-β1 呈正相关(r=0.877,P<0.05).结论 25(OH)D3、IgE、IL-17和TGF-β1在哮喘患儿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下降,IgE、IL-17、TGF-β1水平上升,多提示病情加重,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测定,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为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儿科门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非VitD治疗组,以同期健康体检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同时记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半年喘息再发次数。结果:(1)治疗前VitD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VitD治疗组较非VitD治疗组临床症状的缓解较快,半年喘息再发次数较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D缺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潜在病因。在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及时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喘息再发率。  相似文献   

3.
薛秀丽  池红井  冀楠  薛涵 《河北医学》2016,(12):2068-2070
目的::探讨维生素D( VitD)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各48例;单纯支气管炎患儿40例设为单纯支气管炎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4组儿童入院后治疗前或体检时血液1,25-( OH)2-D3、ALT、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治疗后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上述指标,以及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情况,随访半年,记录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平均1,25-( 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纯支气管炎组,ALP、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后2组( P<0.01)。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1,25-(OH)2-D3、ALP、IgE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非VitD治疗组(P<0.01)。 VitD治疗组哮喘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非VitD 治疗组( P<0.01)。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体内VitD缺乏。补充VitD可调节患儿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肺功能,减少患儿咳嗽或哮喘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微小核糖核酸126(microRNA-126)的关系。方法 5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依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3组,维生素D适当组、不足组和缺乏组。同期选择15例因支气管异物接受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确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iR-126相对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miR-126、BALF miR-12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血清和BALF中miR-126依次缺乏组不足组适当组对照组(P 0.05)。血清25(OH)D3水平与BALF中miR-126呈负相关(P 0.05),与PEF、FEV1%、FEV1/FVC呈正相关(P 0.05)。结论低水平25(OH)D3可能促使miR-126在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及BALF中上调,并导致免疫失衡,肺功能水平下调,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与新生儿25-(OH)D_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江门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再选择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TIg E和25-(OH)D_3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Ig E水平较对照组高,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无相关性(r=-0.045,P=0.839>0.05);观察组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r=-0.837,P=0.000<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进一步加强血清25-(OH)D_3浓度检测,有助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D佐治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25羟维生素D3[25-(OH)D3]以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室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炎、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法骨化醇胶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患儿AKP、25-(OH)D3以及IgA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临床疗效痊愈率(92.1%)及总体有效率(100.0%)均高于对照组(68.4%、89.5%),且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AKP为(225.48±77.44)U/L、25-(OH)D3为(77.84±21.12)nmol/L及IgA为(0.43±0.16)g/L等生理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289.14±111.73)U/L、(35.18±13.55)nmol/L、(0.31±0.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以补充足量的VitD可缩短社区获得性肺炎疗程、改善疗效、提高儿童呼吸系统免疫力,VitD缺乏可能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含量与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及52例健康对照婴幼儿(对照组)血清中25-(OH)D3、IL-4、IL-8、IL-13、IFN-γ、总Ig E等水平的含量,比较两组婴幼儿之间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水平、IFN-γ含量、CD4+(%、)CD8+(%)、Ig 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IL-8、IL-13、总Ig E含量、Ig M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25-(OH)D3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参与哮喘的发生。提高血清25-(OH)D3浓度或许可以预防并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TigE)的影响及其在哮喘防治中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治疗组、哮喘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儿童15名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TIgE水平,比较3组间血清含量的差异.③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ng/mL明显低于布地奈德治疗组(40±3)ng/mL和正常对照组(43±3)ng/mL,且TigE含量(182±14)IU/mL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122±14)IU/mL和正常对照组(119±15)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导致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布地奈德吸入可以通过上调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呼出FeNO的相关性。方法择取100例哮喘患儿(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儿血清25(OH)D3含量进行检测,检测观察组患儿FeNO指标,同时分析25(OH)D3与FeNO指标与肺功能相关性。结果两组≥50 nmol/L、25-50 nmol/L、<25 nmol/L比较发现,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PEF%pred、FEV1%red密切相关,两者呈正比关系,差异对比显著(P<0.05);25(OH)D3水平与FeNO值密切相关,且两者呈负相关,随着25(OH)D3水平不断降低,FeNO值有明显提升,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哮喘患儿主要受到维生素D不足的影响,同时若患儿肺功能出现降低,易导致维生素D不足,可使患儿气道炎症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10.
姚丽萍  陈秀侠 《中外医疗》2014,(30):110-111
目的探讨、验证维生素D是否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及探寻支气管哮喘病情监测和辅助治疗新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44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分别取血及尿液,进行血25-(OH)-D3、总Ig E、尿LTE4含量的测定。结果血25-(OH)-D3水平支气管哮喘组较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健康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三烯E4水平支气管哮喘组较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健康对照组高,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Ig E水平支气管哮喘组较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组较健康对照组血总Ig E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血总Ig E、尿LTE4呈正相关,血25-(OH)-D3与血总Ig E、尿LTE4均无相关。结论 25-(OH)-D3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尿LTE4可做为监测儿童哮喘病情的又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