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脏病手术的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转流+心脏畸形矫治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7年6月,应用经胸部正中切口行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心包内转流术,同期行合并心脏畸形矫治手术的患者13例,女性3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35岁(19~59岁)。其中3例bentall术,8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1例二尖瓣成形术。结果: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分别是(81±33) min、(123±47) min。术后上肢血压明显改善(P0.001),有术前的(159±34) mmHg(1 mmHg=0.133 kPa)将至术后(122±17) mmHg,截止最后一次随访,患者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压差。结论:一期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转流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远期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选择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一次性治疗患者 9例 ,其中 4例对手术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进行了改进。结果 :术中死于体外循环意外 1例 ;术后部分肠梗阻 1例 ,8例患者痊愈出院。上肢收缩压术后较术前下降〔平均12 2 /78mmHgvs .178/6 5mmHg( 1mmHg =0 133kPa)〕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较术前缩小 ( 4 9 40± 6 88mmvs .6 7 33± 17 2 9mm)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类患者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即简便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缩窄患儿矫治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8年行主动脉弓部缩窄矫治术后患儿8例的护理情况。结果无术中死亡患儿,对患儿实施血压监测、积极镇静与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等,无截瘫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患儿主动脉弓部缩窄矫治术后严密监测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准确、及时防治并发症,提高手术生存率和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主动脉弓缩窄的疗效。方法:从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我们尝试一种新的方法矫治主动脉缩窄15例。在非体外循环下阻断主动脉进行矫治手术期间,将监测上、下肢动脉血压的通路通过侧支管路连通,使缩窄段近端高压的血流可以通过侧支管路分流到低压的缩窄段远端,增加主动脉阻断期间缩窄段远端的血供,使手术安全时限延长。关闭侧支通路时可以检验缩窄矫形效果。取同期未采用此方法,但诊断、年龄和缩窄程度等特征匹配的18例患儿做对比。结果:分别采用新旧两种方法的两组患儿术后均没有残余压差,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上下肢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吻合期间缩窄远端的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新法使手术操作更加从容,虽然与前期方法相比,矫治效果无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病例数较少的缘故。但此法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同期矫治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双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和手术结果。结果4例双主动脉弓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患者中.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2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手术经正中开胸,在锁骨下动脉远端切断一侧小弓.同时切断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松解气管食管周围组织,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1例术后因呕吐误吸导致病情恶化死亡,其余3例存活,未出现与双弓矫治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双主动脉弓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合并心内畸形的双主动脉弓患者,可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期矫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本中心近年来以扩大端侧吻合法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手术疗效及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共208例,其中男性137例,女性71例,中位年龄54(5~730)天,中位体质量4.0(1.8~9.9)kg。胸骨正中单一切口下,以扩大端侧吻合矫治主动脉缩窄,同期修补室间隔缺损。所有手术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2.9%),晚期死亡3例(1.4%);再缩窄16例(7.7%),再手术19例(9.1%)。脑钠肽在术前即存在明显升高,但术后未发生明显变化;主动脉缩窄段压差在术后明显下降,经皮血氧饱和度在术后明显上升。C反应蛋白、乳酸和肌酐水平在术后明显上升。术前合并高血压104例(53.0%),术后血压降至正常30例(28.8%),术后血压继续升高35例(33.7%)。术后吻合口压差较高是术后再缩窄的高危因素。结论胸骨正中单一切口下,扩大端侧吻合法一期矫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死亡率和再缩窄率低,取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术后吻合口压差较高是主动脉缩窄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同期矫治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双主动脉弓合并心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和手术结果.结果 4例双主动脉弓合并复杂心内畸形的患者中,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2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手术经正中开胸,在锁骨下动脉远端切断一侧小弓,同时切断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松解气管食管周围组织,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1例术后因呕吐误吸导致病情恶化死亡,其余3例存活,未出现与双弓矫治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双主动脉弓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合并心内畸形的双主动脉弓患者,可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期矫治.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缩窄(COA)常伴其他心血管畸形,往往早期出现心力衰音乐、肺动脉高压和反复肺炎,故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989年2月~1999年8月,我们外科治疗9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5例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患儿,其中主动脉弓中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3例,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2例。3例患儿采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IAA矫治术(降主动脉与主动脉弓端侧吻合);1例患儿分期手术(一期行COA矫治术,二期行ASO手术);1例患儿行ASO手术+COA矫治术。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出院。气管插管时间平均(158.20±55.64)h;ICU停留时间平均(13.20±3.42)d;住院时间平均(42.00±11.04)d;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出血1例、少尿和腹膜透析1例、肺不张1例。术后随访患儿无因残余解剖问题,无再次手术者。结论: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病理解剖比较复杂,手术方式与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畸形的类型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合并IAA患儿应一期矫治,合并COA的个别患儿可选择二期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10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病儿施行了一期手术治疗护理体会。一期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复杂,病人创伤大,容易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作者认为:(1)护士术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病情以及采用手术方式,物品准备充分、准确;(2)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掌握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手术中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22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技巧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2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止血技巧的体会.方法:2003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22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实施手术,依据夹层范围、破口位置、主动脉瓣受累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及体外循环方式以缩短转机及低温时间;同时综合采用主动脉近端横窦缝合,主动脉根部-右心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按DeBakey法分类,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25例。其中24例行主动脉置换术(置换组),17例行腔内隔绝术(隔绝组),5例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死亡2例(8.3%)。随访9~21个月,术后近期死亡3例(6.8%),余康复良好,移植物通畅,无扭曲及移位。结论对于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这一高危人群,需根据其不同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主动脉瓣膜退行性病变生物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我们对38例>70岁的主动脉瓣膜退行性病变的生物瓣膜置换手术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死于术后第二天主动脉破裂,1例脑栓塞合并左侧肢体偏瘫,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手术后1年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满意。结论:高龄主动脉瓣膜退行性病变生物瓣膜置换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Right aortic arch. Types and associated cardiac anomali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 Knight  J E Edwards 《Circulation》1974,50(5):1047-1051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A case of 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with aortic arch aneurysm and aortic arch syndrome is described. The pattern of vascular involvement supports the inclusion of 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within the spectrum of systemic vasculitid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应用。方法 :8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 ,其中 2 6例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8例 (9. 1% )在术中出现假腔灌注 ;4例 (4. 5 % )脑部并发症 (2例广泛脑缺氧 ,2例脑栓塞 ) ,2例死亡 ,1例不清醒 ,1例偏瘫 ;6例 (8. 0 % )皮肤切口延迟愈合 ,局部感染 1例 (1.3% )。术后插管侧无下肢缺血或股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行体外循环或左心转流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是有效的。采用经人工血管行股动脉插管可有效的降低了股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下肢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 ;股动脉插管主动脉逆行灌注造成的假腔灌注和脑部并发症在本组发生率虽较低 ,但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 1例Beh et’s病合并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结合文献 ,探讨其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 :1例Beh et’s患者经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进行升主动脉与主动脉瓣替换手术 ,术后给予激素、抗凝、抗炎治疗 ,并随访 ;阅读分析相关文献 ,探讨解决方案。结果 :本例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人工瓣情况无异常 ,随访 6个月情况良好 ,后因主动脉人工瓣脱落导致急性心衰而死亡。结论 :Beh et’s合并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后容易并发瓣周漏或人工瓣脱落 ,尽管已提出了一些预防方法 ,但从根本上尚无有效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8.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of surgical repair of aortic coarctation or interruption; the optimal technique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a new surgical method: intrapulmonary channel for one-stage repair of aortic coarctation or interruption associated with intracardiac anomalies. Between 1993 and 1995, 4 patients with aortic coarctation or interruption and intracardiac anomalies received one-stage surgical correction. Their ages ranged from 5 to 26 years (mean, 16 years). The aortic arch lesions were preductal coarctation in 2, and type B interruption in 2. Coexisting anomalies consisted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4,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n 3, and aortopulmonary window in 1. An intrapulmonary channel was constructed in all patients, and co-existing anomalies were corrected simultaneously. There was no hospital death or late mortality. A cerebral complication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because of air embolism. Mean follow-up was 9.5 years (range, 8.5-11.5 year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recoarctation or late aneurysm formation. For selected patients with aortic coarctation or interruption and intracardiac anomalies, an intrapulmonary channel might be an option for one-stage cor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