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60年代以来,多认为创伤是PL的病因,但有关PL的许多问题还研究得很不够。作者为寻求PL最有价值的诊断表现,对160例PL患者进行了详尽的临床、放射学和听力学检查,将患者分为4组,第1组120 相似文献
3.
4.
韩仕龙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9,(4)
1974.6~1985.10间作者探查了外淋巴瘘(PLF)可疑患者65例,其中2/3为女性,平均年龄40岁。左右耳探查的数目大致相等。两例进行了双耳探查。症状期平均4年。早期多因外伤伴听力减退而作探查,但最近以自发性平衡障碍者占多数。10例探查前诊断为美尼尔氏病。探查中,经两位以上观察者证实在窗区多次吸引后又多次积聚液体者记录为 PLF 阳性。不论术中发现如何,均在圆窗或椭圆窗处置放移植片。术后随访平均一年。33例发现瘘管(51%),卵圆窗较圆窗常见(21比9),3例涉及两窗。9例作了再次探查,两例作了3次手术。一半患者是外伤或气压改变造成的,另一半为自发性的。18例以耳聋为主要症 相似文献
5.
内耳圆窗膜或卵圆窗破裂导致外淋巴液渗漏入中耳,称外淋巴瘘(perilymph fistula)。 临床上,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外淋巴瘘,都可导致一种综合症状,如突发性眩晕、耳鸣和听力减退等。如不治疗,这些症状往往逐渐加重。外淋巴瘘持续存在时,可使耳蜗柯替氏器产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如继发感染,可引起迷路的化脓性病变,严重时可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6.
外淋巴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永德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5,9(1):57-58
外淋巴瘘卢永德内耳和迷路囊外表面之间不正常的开口有外淋巴溢出即为外淋巴瘘(PLF),临床对此的认识只是近20年的事,如今由于其作为耳聋、眩晕及平衡障碍的一个重要病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House等[1]报道PLF的手术率为1‰。至今对于特发性PLF尚无... 相似文献
7.
外淋巴瘘是围绕膜迷路的液体与中耳腔之间的异常交通。常因卵圆窗手术、耳的气压损伤、头外伤、慢性中耳疾病、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亦可为自发性。由于有可能招致脑膜炎、永久性聋及伤残性前庭症状等潜在危险,故早期诊断和积极修复甚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本病,有必要复习有关的生理、解剖资料,并对其病因及诊治作一些推论和介绍。【生理方面】脑脊液与外淋巴之间存在着压力关系,此为产生外淋巴瘘的液体力学基础。1879年Weber-Liel首先用兔研究颅腔与内耳间的压力关系,证明颅内的压力改变经内淋巴 相似文献
8.
郭梦和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8,(4)
人们对外淋巴瘘的认识已有1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Hennebert是首次描述瘘管试验的作者之一,此后,临床上常用的瘘管试验都是基于前庭-眼反射原理设计的。这些瘘管试验的结果与鼓室探查所见的符合率并不理想。诊断外淋巴瘘最直接的方法是手术探查,但由于手术时体位以及瘘管发生部位的关系,仍有一些瘘管不能 相似文献
9.
徐心田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2,(3)
作者对51例因怀疑外淋巴瘘而作鼓室探查术并参加随访的病人进行研究,随访至少6个月,平均1.8年。病人年龄为7~66岁,男性28人,女性23人。手术查明瘘管部位时,以颞肌筋膜填塞和明胶海绵将其固定在适当位置;无瘘管发现时,用颞肌筋膜填塞卵圆窗和圆窗,3例仅封闭圆窗。以术前一天和术后最近一次的听力图判断听力结果,术后平衡功能检查结果分治愈、改善和无变化。本组病例最常见的因素为头部外伤(17例,34%),7例(14%)以明显用力史为诱因。从症状发生到手术间隔 相似文献
10.
王正敏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4,(1)
病理内耳外淋巴新生的临床研究(摘要)王正敏外淋巴有耳毒药物蓄积、钾污染、微生物侵袭、免疫反应、微血管栓塞和代谢失常均可损害蜗管、Corti器和耳蜗前庭神经。以健康或合成的外淋巴置换病理外淋巴有可能避免、减轻或中止破坏过程。利用自身新生外淋巴代替病理外... 相似文献
11.
12.
13.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0,(4)
特发性外淋巴瘘的临床症状为感音性耳聋和眩晕,适于外科手术治疗。本疾患是由于用力等引起脑脊液压过高所致。因而,对由脑脊液压过高引起的外淋巴瘘的豚鼠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前庭、耳蜗的各种表现与多种临床症状相一致。另外,在外淋巴漏出之后不久的病例中,约26%都出现耳蜗水肿、椭圆囊、半规管萎陷或耳蜗、球囊水肿。外淋巴漏出较长时间的病例中,约5%出现耳蜗水肿、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均萎陷的症状。所谓的内淋巴水肿是指内淋巴与外淋巴之间的隔膜凸向外淋巴一侧,也可以说是Meniere病的特征。Meniere病的典型症状就是耳蜗、 相似文献
14.
成晋川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9,13(6):340-343
自从七十年代中期发现部分创伤和非创伤性外淋巴瘘患者可在早期或晚期出现内淋巴积水后,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就外淋巴瘘后内淋巴积水的病理改变、发生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外淋巴瘘患者症状多变 ,轻重不一 ,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易被漏诊、误诊。我科用鼓室镜检查诊断 2例外淋巴瘘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8岁 ,因镫骨底板外淋巴瘘修补术后 7个月 ,再发左耳阻塞感 3个月入院。患者于 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鸣 ,似有水响 ,伴听力轻度下降而就诊 ,门诊以“外淋巴瘘”收住院 ,入院后在局麻下行鼓室探查术 ,术中发现鼓室内充满血性渗出液 ,经吸引后 ,见镫骨底板处有清亮液体溢出 ,即取颞肌筋膜修补 ,诊断“特发性外淋巴瘘” ,术后患者恢复好 ,无耳鸣 ,听力好转。 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闻耳内水… 相似文献
16.
宋声达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6,(6)
作者复习文献,统计经手术证实的外淋巴瘘115例。外伤及手术等医源性以及先天性者均不包括在内。按病因分气压性与特发性二类。男性53例,女性44例;年龄6~68岁,平均35.9岁。特发性外淋巴瘘于小儿期有发病高峰,似与耳蜗导水管年龄愈小容量愈小有关。幼儿难以主诉眩晕,可能有不少病例漏诊。右耳发病37例,左耳46例,双耳6例。左耳稍多。颞骨断层X线摄影,耳蜗导水管多未见异常。发病诱因、特发性者,多有过劳、上呼吸道感染;气压性者多有潜水史。似与脑脊液及鼓室内压急剧变化有关。86%耳聋为突发性,但有8例为进行性,3例为波动性;另有6.9%病例无耳聋而仅有眩晕。术前电测听及前庭功能检查价值不大;B(?)yⅡ型较多见。半规管轻瘫及瘘孔症状比头位性眼震和自发性眼震为多见。前庭窗破裂较圆窗破裂瘘孔症状多见。 相似文献
17.
张毅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1,(3)
既往临床报告圆窗膜(RWM)破裂产生的外淋巴瘘(PLF)病例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动物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结果。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阐明豚鼠的 RWM 破裂所致的 PLF 是否及如何影响听觉动作电位(AP),实验选用32只豚鼠分成相等的两组,均在局麻下埋植 AP的记录电极,第一组:单纯 RWM 穿孔,打开左耳听泡,注意不损伤中耳其他结构,暴露出RWM,在直视下完成 RWM 穿孔,分别于 RWM穿孔后5、30和60分钟时记录短声刺激诱发的AP 振幅和潜伏期。第二组,释放脑脊液(CSF)后再行 RWM 穿孔。按前组同样操作,在做RWM 穿孔前先打开枕骨,暴露出硬脑膜,切 相似文献
18.
外淋巴瘘是外淋巴与中耳之间的异常通道。本文报告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8月~15岁,平均8岁。经纯音、语言测听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所有病例均有耳聋,其中进行性聋16例,全聋4例。并发眩晕8例,耳鸣5例,脑膜炎2例。所有病例均以蜗小管为中心作高分辨率 CT 扫描,可检查蜗小管三段;蜗旁段、中间段和近侧段,发现9例蜗小管正常,8例蜗小管扩张,11例蜗小管不对称。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探查,在鼓室后上区剥离和切除皮瓣,暴露两窗区域直到匙突。看到下述现象者可确认为外淋巴瘘:吸引后仍不断有液体溢出,液体溢出所致的反光点变化,或颈静脉 相似文献
19.
20.
韩金城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0,(3)
外淋巴瘘的形成有向外破裂及向内破裂两种机制。向外破裂由于各种刺激引起中枢静脉压及脑脊液压力增加,通过外淋巴导管传向外淋巴所致。向内破裂系由于行Valsalva法时升高之空气压力,经咽鼓管达中耳所致。作者报告2例。例1:38岁女性患者,因耳硬化症行右镫骨底板切除术,术后感眩晕、恶心,术后第四日症状增剧,又两日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患耳听力下降,术后16日出院时仍有耳鸣与平衡失调,且每当清理耳道时出现眩晕,擤鼻时亦可发生旋转感。三个月后复查听力骨导在40dB水平,气导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