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术式选择及预后。方法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35例(35只眼),术前均采用房角镜和(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根据其前房角粘连和晶状体脱位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包括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以及前部玻璃体切割的组合使用,平均随访12个月,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28例房角有粘连的患者中,有25例的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另外3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眼压增高,加用降眼压药物后控制在正常范围。7例房角开放的患者仅去除脱位晶状体,未实施小梁切除手术,眼压降低效果理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根据患者晶状体、房角、眼压及视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并提高术后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方法:选取4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病人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明显下降,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下房角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合井白内陴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nla,PACG)的房角及其相关结构的影响。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PACG患者30例(30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房角结构测量。结果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虹膜厚度1(IDI)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明显加深前房,增宽房角,重新开放小梁网。这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3例(23只眼)住院治疗的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通过术后6~24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5.
葡萄膜炎合并虹膜囊肿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 ,16岁 ,因反复右眼发红 ,视力下降1年余于 2 0 0 2年 6月来诊。眼科检查 :视力右 0 1,左 1 5。右眼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水肿 ,中等大小羊脂状KP ( +)。前房深浅正常 ,浮游物 ( ++) ,房闪 ( +)。瞳孔大部分后粘连 ,鼻下可见虹膜隆起 ,其表面有不规则新生血管 ,该部周边虹膜前粘连。眼底窥不清。UBM (图 1)表现右眼前房内可见中等强度点状回声 (炎性渗出 ) ,虹膜组织层间有一 3 12mm× 1 5mm边界清晰的类椭圆形液性暗区 ,腔内有较多中等强度点状回声 ( 3~ 6点位囊肿 )。经口服泼尼松 ,1%强的松龙点右眼 ,以上两种药物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睫状体异物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应用UBM对9例睫状体异物患者进行了诊断和定位,并经手术取出异物。结果9例睫状体异物均在UBM诊断准确定位后,经手术顺利取出。结论使用UBM诊断睫状体异物,方法简便,准确率高,较其他仪器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并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92例晶状体脱位并青光眼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护理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组则予以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者眼压、视力、负性情绪包括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视力均有改善,且护理组患者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2组患者眼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间眼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均0.05),且护理组上述两项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均0.05);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晶状体脱位并青光眼患者围手术综合干预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眼压,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对8例11眼中、晚期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持续无前房、大晶状体以及采用抽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无效者,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视囊袋完整情况Ⅰ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结果6例8眼Ⅰ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1例2眼因撕囊失败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配戴眼镜;1例1眼本次术前已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本组病例经6个月~2年随访,1例1眼前房反复变浅,眼压失控,余前房均重建成功,深浅正常,眼压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2眼视力无光感(1例1眼术前即无光感),余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①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是治疗中、晚期睫状环阻滞青光眼、持续无前房、大晶状体以及采用玻璃体积液抽出联合前房成形术无效者的有效术式;②准确的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术后视力重建的保障,否则术后应配戴眼镜矫正,以免睫状沟植入其襻刺激葡萄膜组织.导致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复发或产生其他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2种联合术式对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6例(76眼)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睫状突光凝治疗,B组38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并观察2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术后视力和眼压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2组术后视力和眼压改善眼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睫状突光凝或小梁切除都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睫状体脱离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检测50例患者(视网膜脱离2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20例,顿挫伤5例)睫状体脱离的情况。临床检查与UBM及B超结果进行x0检验。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行回归分析。结果:50例中UBM发现睫状体脱离35例,其中B超阳性发现8例、临床诊断6例。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UBM发现睫状体脱离可分为三种:裂隙状、条带状和楔状,相应睫状体脱离程度递增,且B超与临床检出率亦逐渐提高。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呈负相关(r==0.43,P〈9.05)。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眼中发现前部玻璃体增殖,牵引睫状体脱离,另一例外伤眼发现下方睫状体截离。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检测手段,对睫状体脱离的程度、范围及病因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闭角青光眼的疗效。方法: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26例(26只眼),其中17例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全混浊的有24例,中央晶状体透明周边混浊的2例。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晶体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7±6.0)个月。结果:术后随访视力除2例中央晶状体透明和1例视神经萎缩外均有所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30.5±6.31)mmHg降至术后的(10.79±2.78)mmHg(t检验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31±0.22)mm增加到术后的(1.61±0.19)mm(t检验P〈0.01),术后房角检查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开放。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老年人闭角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 0 3年经治的 9例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病例术前全部行UBM及前房角镜检查 ,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9例经UBM与前房角镜检查 ,全部确诊为挫伤性睫状体脱离。前者检查结果 5例为沟通型 ,4例未见沟通 ;后者检查结果全部为沟通型。其沟通的确定及方法的定位较UBM报告更为准确。结论 UBM能准确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 ,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在沟通的确定及方位的定位上前房角镜检查优于UB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方法 本次纳入德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5例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在白内障患者中常有发生,尤其是外伤性白内障。这不仅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而且术后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工晶状体偏心,甚至脱位。自1995年Cionni和Osher将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用于临床之后,使摘除悬韧带断裂的晶状体及植入人工晶状体这一难题得以解决。1999年12月~2003年5月我们用CTR对21例(23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林涛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74-75,180
目的:应用UBM和数学模型来测量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球的解剖结构和虹膜形态,研究其虹膜后表面形态和眼后房结构的某些解剖特征。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63只眼,年龄40—70岁,分3个年龄组,每组21只眼,男女比例1∶2,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组63只眼,年龄40—70岁,分3个年龄组,每组21只眼,男女比例1∶2。2.方法:眼前节各项参数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和数学模型构建。数据作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正常眼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虹膜后表面曲率有统计学差异;后房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正常眼比较具有以下解剖特点:前房浅,位置前移,房角窄,虹膜后表面膨隆,前房拥挤现象,睫状沟和后房空间大小无改变,后房结构整体前移。2.年龄组间比较: 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虹膜后表面曲率有显著差异,而后房截面积无明显差异。病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前房浅、位置前移,房角窄,虹膜更膨隆。3.定量测量正常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值是98.363±47.289μm-1,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值为190.429±75.308μm-1。正常眼虹膜后表面曲率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趋势。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结论:验证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发病与自身前房拥挤的解剖特点有关,发现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后房面积正常而整体前移增加了瞳孔阻滞力。虹膜膨隆程度的精确测量有助于了解眼后房压力的变化和房角关闭机制的分析,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的最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一直公认与眼的解剖因素相关。本课题应用UBM和数学模型来测量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球的解剖结构和虹膜形态,并以正常眼为对照进行分析,验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某些解剖特点,并且进一步研究其虹膜后表面形态和眼后房结构的某些解剖特征,本课题提供了几种新的测量参数来研究眼球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患者和19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分别于激光治疗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睫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均无睫状体脱离。术后第2天21只眼(51%)发生睫状体脱离,睫状体脱离的范围与光凝范围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天有2只眼(5%)发生睫状体脱离。结论睫状体脱离是视网膜光凝术后常见并发症,但有自愈倾向,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7.
晶状体脱位后,晶状体与虹膜、玻璃体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可使后房至前房的房水通道受到机械性阻塞,或同时伴有脱位晶状体与睫状体的接触摩擦,促使房水生成增加,最终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急性升高的眼压又可造成视盘血液动力学失衡,引起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AION).  相似文献   

18.
巩膜炎是巩膜深部组织的炎症,具有持续时间长,易复发,与眼部附近组织和系统性疾病相关联的特点。巩膜炎依部位可分为前巩膜炎及后巩膜炎。前巩膜炎在巩膜炎中常见。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主要是对前巩膜炎进行探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灌注静态吸引法吸除皮质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42眼)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应用无灌注静态吸引法吸除皮质,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并给予石斛夜光丸口服,1丸/次,3次/d,麝珠明目滴眼液,3滴/次,3次/d,连用7天后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除1只眼因瞳孔变形视力提高不明显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得以提高,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视力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无灌注静态吸引法吸除皮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成功率高,临床效果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与方法1 998年 3月~ 1 999年 9月我科共收治白内障患者1 5 6例 ( 1 6 7只眼 ) ,矫正视力均在 0 3以下 ,其中男6 7例 ( 75只眼 ) ,女 89例 ( 92只眼 )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98岁 ;老年性白内障 1 2 8例 ( 1 30只眼 ) ,先天性白内障 6例 ( 8只眼 ) ,外伤性白内障 6例 ( 6只眼 ) ,并发性白内障 1 6例 ( 2 3只眼 )。方法 :术前 3天常规点抗生素眼液 ,术前半小时用 3%硼酸洗眼液冲洗结膜囊及泪道。用美多丽 -P充分散大瞳孔。常规消毒眼部皮肤 ,铺无菌洞巾 ,开睑器开睑 ,以 2 %利多卡因点入结膜囊作结角膜表面麻醉 3次 ,每次间隔约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