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麻风复杂性足底溃疡患者的手术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211例麻风足底复杂性溃疡患者的手术护理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手术护理、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措施,可减轻麻风畸残者的痛苦,改善患者机体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对麻风溃疡患者实施手术等护理工作,能够切实提高麻风患者的康复水平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病人的心理健康成为人们日益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为探讨麻风病人的心理状况 ,我们对本地部分麻风病人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常武太湖医院的麻风病住院病人 ,随机抽取 32例病人 ,其中男 2 7例 ,平均年龄 6 5 .0 9± 12 .2 6岁。文化程度为 :文盲 10人 ,小学 12人 ,初中 9人 ,高中 1人。文盲病人由临床医生询问调查。对象均无精神病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以测查麻风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症状特点。采用自编的麻风病人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浅谈皮肤病护理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病作为一门专科性疾病 ,除了具有一般内科护理要求以外 ,尚有其独特的护理特性。随着各级医院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护士从低水平机械重复的护理 ,开始转向主动护理 ,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己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重点。皮肤病因其独特的临床表现 ,护理工作有着与其它科别不同的特性。1 特殊的表现 皮肤病主要以皮肤表现为主 ,主要症状以瘙痒、疼痛、麻木为主 ,往往使患者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他觉症状中的原发性损害为 :斑疹、丘疹、水疱和大疱、脓疱、风团、结节、囊肿等 ;继发性损害为 :浸渍、糜烂… 相似文献
5.
冯慰慈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3):183-184
浙江省自 1 887年创办第一所麻风病院以来 ,目前还有 2 0余所麻风院村分布在全省各市地 ,收住的均系有不同程度残疾的残老麻风病人 ,平均年龄在 6 2岁以上。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这些人从家庭和社会分离出来后 ,长期被隔离于麻风病院或麻风村中 ,成为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特殊群体。他们既具有社会其他老年人的共同特性 ,又具有长期在特殊环境生活的独特性 ,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如何重视住院村残老麻风病员的心理康复 ,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在生理康复的同时心理也得以康复。这也是我们麻… 相似文献
6.
颜爱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9,15(2):43
安全护理是护理质量、护理道德的重要体现,这是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对躯体和心理遭受严重摧残的麻风病人,安全护理就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安全护理是麻风病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麻风院病人多需长期住院,长期应用抗麻风药物和其他疾病治疗,因此都有发生药物过敏或中毒反应的危险。而他们又多是肢体畸残较重的病人,随时有被碰伤、摔伤、烫伤的可能。某些病人由于心理障碍不配合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上述情况几乎每个病区都有发生。安全护理与住院病人的心理调适、病情转归、治疗效果、乃至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麻风村附近居民对麻风病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麻风村附近居民对于麻风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及麻风村与社会的融合提供策略的指导。方法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麻风村附近村庄(A组)和另一远离麻风村的村庄(B组)中的15岁以上常驻居民进行登门调查。结果A组62例居民接触防治知识的几率,对于麻风传染性、麻风症状以及麻风的可治愈性的认知均明显高于B组71侧居民,有统计学差异。但A组在麻风的病因、麻风的家庭治疗、麻风残疾的可防性等知识点的正确率方面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对于麻风的有关态度和行为方面A组正确率绝大多数均远远高于B纽。A纽麻风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见过麻风病人(72.41%),B组麻风知识来源主要是周围人的宣传(37.78%)及广播电视(33.33%)。结论麻风村周围居民对于麻风知晓程度较高,对于麻风的相关态度和行为也比较正面,麻风村与周围社会群体的融合在观念上没有比较明显的障碍。今后应注重在麻风家庭治疗方法,麻风的可治愈性以及麻风残疾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以促进社会对麻风病人的进一步接纳。 相似文献
8.
麻风病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是一个专题研讨会研讨内容的综述 ,不是“麻风病的预防”的全面综述。由于参加这个研讨会的都是国际知名麻风专家 ,会议内容反映了他们对麻风多种化学药物联合疗法所起的作用和麻风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的认识 ,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希望国内从事和关心麻风防治事业的人们了解这方面的动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FSM)是一个很小的太平洋岛国 ,居民 10 5 0 0 0人。麻风流行率 (34 万 )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开始实施WHO MDT 8年后 ,由于流行率仍高和发现率持续不降 ,在日本川纪念保健财团和WHO西太区办事处的支持下 ,1996年… 相似文献
9.
阮希元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2,(3)
瘤型麻风肾功能受累已有报告。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被认为是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本文报告瘤型麻风发生 ENL 期间和 ENL 消退后肾功能变化的观察结果。每个病人均详问病史,并作临床检查以除外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尿道感染者。8名病人在反应期高峰和反应完全消退后3~4周进行检查。细菌学按 Ridley 法记录。以尿的蛋白及糖、尿的显微镜检查、血清和尿肌酸酐和肌酸酐清除率、血液尿素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等判断肾功能。23名成年健康人为对照组,其社会经济状况和病人相似。 相似文献
10.
麻风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ML)是麻风病的病原体,麻风病是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已为我们所悉知.但至今全世界每年仍有70万现症麻风病人.即使采用了有效地联合化疗(MDT),依然有数以百万计的治愈病人由于麻风病所致神经损伤而造成畸残. 相似文献
11.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曾经是麻风病高流行区,最高年份(1959年)患病率达1.71‰,至1992年底止,全市累计发现患者3975人。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查、收、治、管的综合防治措施,经四十年的艰苦努力,麻风发病率已明显降低。至1992年底,仅存现症病人40例,患病率已降至0.03‰,已达到我省麻风防治规划的基本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荷英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4,(3)
作者不久前曾报告在黑长尾猴中实验感染麻风成功.2只猴子所用的麻风菌来自一只自然获得麻风的黑长尾猴.其中一只黑长尾猴在接种麻风杆菌34个月后发生了广泛的损害,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化学疗法的实验动物.另一只黑长尾猴的麻风病也正在发展,但速度较慢.另有2只黑长尾猴用来自犰狳的麻风菌作了感 相似文献
13.
李文忠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26(1):3-6
综述现有抗麻风药物抗麻风菌的活力和毒副作用,以及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完成治疗后的复发率。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麻风委员会第7次会议提出了缩短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疗程至1年,以及单皮损少菌型麻风用3种药物的联合方案一次量治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为解决麻风病DDS单疗日趋严重的耐药问题 ,麻风病治疗采用联合化疗(MDT)。麻风MDT ,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有效杀菌化学药物治疗。为了便于基层开展MDT ,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80年建议把马德里分类和光谱分类归纳为两型 ,即多菌型麻风 (MB)和少菌型麻风 (PB)。MB包括马德里分类的L和B ,光谱分类的LL、BL和BB ,PB包括马德里分类的T和I,光谱分类的BT、TT和I。但是 ,目前MB范围较广 ,有时将查菌阳性的BT和I亦包括在内。 1981年WHO向全球推荐其制订的联合化疗方案 ,包括适用于多菌… 相似文献
18.
纪宝宏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5,(2)
有关麻风病嗅觉障碍的资料甚少,故作者对150名麻风患者作嗅觉试验,以了解嗅觉障碍在麻风患者中发生的次数和严重性。选择薄荷、水杨酸甲酯、松节油及醋酸戊脂等四种不同气味的无色液体装入四个同一式样的小瓶内,另外两瓶装入清水作为嗅 相似文献
19.
邵康蔚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6,(4)
随着病理解剖学研究的进展,证明了麻风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不但侵犯皮肤、神经和粘膜组织,而且使网状内皮系统严重受累,其中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尤其是瘤型麻风,大多有肝损害发现。Terencio(1)报告瘤型麻风95%有肝损害。Contreras等(2)对40例瘤型麻风进行尸体解剖,发现60%病例有肝损害。现将麻风病肝脏损害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