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查阅我院1999~2003年的护理部输液反应记录,按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使用的输液及其构成比、输液反应联合用药情况、输液中加用药物分为情况、输液中加用中成药制剂分类情况、药品、器具质量检查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都有发生,以热原反应最为多见,输液反应所用的大输液多为5%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用药以中成药制剂和抗菌素制剂发生输液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严格掌握输液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药品质量,加强无菌操作,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找出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对近年临床输液反应病例进行输液联用药种数、输液、输液器、残余液的检查结果分析。结果 输液反应中,以中草药制剂、生化制剂配伍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其次为患者的具体差异因素。结论 临床进行输液治疗时,除应加强输液质量、输液器材的质量、静注液调配和滴注环境的控制外,应加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患者个体差异的临床药物监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肿瘤内科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本病区26例输液反应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肿瘤患者输液反应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和个体因素,存在大量使用中草药制剂和联合用药的情况,且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免疫功能异常。结论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规范地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巡视,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邱梅  张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154-3155
目的 分析临床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门急诊发生的56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按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季节因素、人群结构与疾病分布、预后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发生率以幼儿和老年患者最高;联合用药越多,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加入抗生素粉针剂或中草药制剂输液反应发生率增加.结论 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格控制液体滴速,是降低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加强对临床输液反应的认识,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输液反应发生。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10~2013年临床科室送检的45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从患者的个人情况、药物及液体情况、输液反应涉及科室及发生时间、输液环境因素等方面调查并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合理用药,规范静脉输液的监控和管理,改善临床输液调配环境等是减少输液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57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孟永良 《中国药业》2007,16(1):48-49
目的 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与控制措毒岜。方法对浙江省绍兴市城南人民医院2001—2005年57例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有药物、输液器具、操作、患者、季节等。结论 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操作规程,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输液观察,建立临床用药反馈机制,加强医、药、护三者闻的沟通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静脉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80例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输液反应的原因和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80例输液反应与联合用药、患者年龄、合并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输液反应是I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临床输液安全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小针剂与输液配伍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和药物种类,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小针剂与输液配伍发生的输液反应报告,共计122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22例报告中,发热81例,过敏反应15例,心血管反应14例,消化道反应5例,其他2例。其中抗微生物类59例,居于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计21例。结论发热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而抗微生物类药物发生率最高,临床医护人员应熟悉药物性质,合理配伍并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8例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本院近2年来发生的58例静脉输液反应从致热源、细菌、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季节、患者年龄、环境、消毒剂浓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对静脉输液发生反应的药液进行热源检测,共有5例阳性;血培养7例阳性;药液细菌培养2例阳性;同一批号未开封药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输液器及头皮针细菌培养和热源检测全部阴性;引起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药物以中药制剂、大分子物质、血液制品及含钾离子的药物为主;夏季为高发季节;发生率高的为老年人。结论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因素是复杂的,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控制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将药学服务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在输液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结果:全面分析发生输液反应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药学服务在控制临床输液反应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探索。结论:药学服务在控制输液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甘露聚糖肽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输液反应的数量不断增加。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在单一医疗中心报告的38例甘露聚糖肽致输液反应,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严重输液反应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发现,甘露聚糖肽所致输液反应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71.05%),且多发生在给药后10分钟内(86.84%),有基础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出现甘露聚糖肽所致严重输液反应风险更高。因此,对于高龄、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基础病史、首次使用该药的患者,尤其是给药后10分钟内,应高度警惕并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77例抗感染静脉滴注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例不良事件涉及药物55个品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涉及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药物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配伍不合理、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等;发生不良事件最短时间为5 min,而31~40 min有45例(58.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 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书给药,加强药学监护,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儿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利用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中的省级ADR中心网页检索,共收集2011~2012年我省儿科手足口病不良反应详细报告69例;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的不良反应,男性、女性发生率大致相同,不良反应主要发生时间在用药后30~6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7.2%),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是过敏反应和胃肠道损害.结论 应该规范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增强预防意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钱小蔷  刘心慧  姚敏 《中国药房》2009,(35):2777-2779
目的:分析我院输液室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输液室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5例ADR报告中,10岁以下患儿构成比较高(109例,48.44%);ADR发生时间在10~30min内较多(115例,51.11%);ADR涉及药品种类有29种,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构成比较高,分别占43.56%和23.56%;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143例,63.6%),其次为消化系统(40例,17.8%)。结论:ADR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输液室ADR监测,可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87例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涉及51种药品,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62.07%);由中药制剂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其次,有6例(占6.90%);由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引起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见,有61例(占70.11%);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0.64),65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多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7.4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童使用抗感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探讨,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105例患儿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分别从患儿基本信息、ADR临床表现、药物种类等多方面探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易发生ADR;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所致ADR较多;ADR累及器官主要集中在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儿童在临床中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更应警惕ADR。  相似文献   

17.
余靖华  潘志强  邓冲 《今日药学》2012,22(6):359-360,364
目的 对本院呈报给国家ADR中心的28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9 - 12 ~2010 - 12南海人民医院呈报给国家ADR中心的2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老年人较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类型中抗生素所占比例最大(48.21%);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71.79%);ADR发生部位中皮肤系统最多(58 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13.21%).结论 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控.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药物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方法:对我院2015~2017年收集的352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类型、患者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涉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52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30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一般的不良反应294例,严重的不良反应47例,新的不良反应1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严重皮肤药物反应表现与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乳腺内科应用曲妥珠单抗所致不良反应38例,又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和PubMed筛选出的曲妥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10篇(39例),合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 min者21例(55%),1~2 d者9例(24%),3~7 d者8例(21%);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2例,表现为严重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永久终止曲妥珠单抗的治疗。在数据库检索到的39例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0~90 min者30例(77%),大于7 d者4例(10%),未报道发生时间5例(13%);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为9例,包括非感染性肺炎和心脏毒性,未影响治疗。结论:曲妥珠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多在第一次输注时发生;用药前先给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加强监测,预防心脏毒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院44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分析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12月440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440例ADR中,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75;0~5岁人群最多,占33.6%;84.8%的ADR由静脉滴注引发;91.6%的ADR发生于用药后3 d内;在涉及的药物品种中,居首位的是抗感染药260例,其次为中药制剂83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ADR的57.5%。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是降低ADR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