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1),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3次/天);对照组单一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用法、用量同研究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抗抑郁效果使用HAMD减分率评定,不良反应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CSS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5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3,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为(12.8±4.2)分,对照组为(14.8±2.1)分,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55,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1),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3次/天);对照组单一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用法、用量同研究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抗抑郁效果使用HAMD减分率评定,不良反应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CSS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5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3,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为(12.8±4.2)分,对照组为(14.8±2.1)分,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55,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医药指南》2019,(34)
目的评估艾司西酞普兰及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艾司西酞普兰及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发表时间在2019年7月以前,设定检索词为escitalopram、citalopram、post-schizophrenic depression,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共收集文献14篇,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与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8个研究具有同质性,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1。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与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6个研究具有同质性,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1。不良反应的荟萃分析显示,6个关于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与8个关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的对照研究的亚组异质性检验具有同质性RR=0.91,95%CI(0.67,1.22),合并效应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及西酞普兰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序贯随机法,将13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观察8周,用HAMD、MESSS、TESS等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HAMD的总有效率(69.1%对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SSS的总有效率(47.1%对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HAMD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MESS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作为治疗PSD的一线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医药指南》2017,(23)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之中有4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上,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合并抑郁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情绪,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96例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安慰剂)和观察组(常规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每组各48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智力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P<0.05)。结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可显著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智力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B组口服帕罗西汀。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91.18%,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5.29%和38.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轻,适合作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1.
林蕾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9):417-4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脑血管病常规对症及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qd,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变化,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变化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抗抑郁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血浆Cor、CRH和AC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血浆Cor、CRH和ACTH水平降低可能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的另外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5~10 mg·d-1)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舍曲林片(50~100 mg·d-1)治疗8周.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的疗效,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3.3%,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56.7%,有效率为8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2,4周时观察组的HAM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路优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卒中后抑郁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路优泰组27例,丙咪嗪组25例。路优泰组采用路优泰治疗,丙咪嗪组采用丙咪嗪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路优泰组总有效率为70.4%,丙咪嗪组为7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优泰组治疗1、2、4、8周末TESS评分比丙咪嗪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优泰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草酸依地普伦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草酸依地普伦片和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评分、临床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表评定临床疗效,以不良反应发生率表评定安全性。结果:经6周治疗后.草酸依地普伦组与氢溴酸西酞普兰组HAMD总评分、临床有效率及临床痊愈率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失眠等。结论:草酸依地普伦片用于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指南》2017,(1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13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 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HMAD评分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20 d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患者汉米尔度抑郁量表评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黛力新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在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用药情况,为黛力新治疗抑郁症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2008年至2011年期间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不良反。结果在临床疗效上,两组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优于阿米替林,临床上对其合理用药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4年B1euler提出脑血管病变后患者常伴有行为和心理功能障碍。1977年,Folstejn等首次报道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伴随症状,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其发生率为30%~40%。PSD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在HAMD量表的各项目中,更集中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迟滞和绝望感等四个方面,是一种较严重的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但易被临床神经科医生所忽视或误诊, 相似文献
19.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乐友)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帕罗西汀组58例给予口服帕罗西汀20mg.d-1,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组48例,在口服帕罗西汀20mg.d-1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治疗,2次/周,每次40~60min。共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分别采用HAMD量表和临床卒中残疾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HAMD评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BI评分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