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在提取分离某种中药成分之前,一般可先进行简单的预试验,初步了解其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成分,以便对今后的提取分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试验是系统预试法,即选用简单的定性方法对羊蹄根中各类成分进行较为全面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并初步筛选瓜蒂催吐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80%乙醇回流提取制得的瓜蒂总提取物后,以用硅胶柱溶剂极性依次递增分离法(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连续洗脱)制得的分段提取物(石油醚I,乙酸乙酯II,甲醇III)为药效研究对象,筛选对犬致吐作用有活性的有效部位,最后通过特殊颜色反应确定有效部位化学性质。结果:瓜蒂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催吐作用,与蒸馏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颜色反应说明该部位主要含有葫芦素类等物质。结论:瓜蒂总葫芦素类部位可能是其催吐作用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羊蹄根对体外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液氮下保存的肝星状细胞株于 37 ℃、5%CO2孵育箱中复苏传代培养,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刺激肝星状细胞(HSC)12h后,同步分为 2 组:对照组、羊蹄根不同剂量(1:1200、1:1800、1:2400)组,2 h后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镜下可见羊蹄根组比对照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细胞由典型的星形变成了椭圆形或梭形,细胞体积减小,细胞结构完整,细胞之间伪足连接少见、融合基本消失;各剂量组对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 69.36%、32.01%、29.14%,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相比细胞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羊蹄根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效的缓解了肝星状细胞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枳椇子有效部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取分离枳椇子的有效部位。方法:甲醇提取、聚酰胺柱色谱分离、急性乙醇肝损伤小鼠模型,寻找出枳椇子中的有效部位。结果:分离出三种组分,分别是生物碱组分、黄酮类组分和其他组分,其中生物碱组分能明显拮抗乙醇所致肝损伤。结论:枳椇子中的生物碱可能为其有效部位;黄酮可能为其辅助组分。  相似文献   

5.
刘祥 《大家健康》2008,(1):21-21
羊蹄根治病,验方数则: 1.治吐血、咯血、鼻衄、便血 鲜羊蹄根15~30克。用法:洗净切碎,加水煎服。注:具体应用剂量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6.
羊蹄灭螺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羊蹄的灭螺活性。方法:采用系统分离法得到羊蹄的各提取物,通过浸杀灭螺试验,得到活性较强成分,回归分析得到量效方程。结果:羊蹄的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灭螺活性较强,其量效方程分别为Y=69.14D-129.77和Y=44.62D-37.18。结论:羊蹄在生态灭螺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连翘有效部位分离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边翘有效部位的分离条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大孔树脂柱层析。结果:大孔树脂层析法较好。结论:大孔树脂可用于边翘有效部位的富集、分离。该法简便、经济、安全,可为连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风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方法:以小鼠实验为基础,探讨方粉有效部位对醋酸炎症小鼠模型血液动力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分别记录空白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小鼠模型红细胞压积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中剂量防风可以有效降低红细胞压积率,提升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大剂量防风可以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结论:防风可以有效治疗炎性病症,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提升凝血酶原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其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等症。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B_a(OH)_2、H_2SO_4水解羊蹄角,或直接用蒸馏水煎煮羊蹄角,然后用乙醇沉淀蛋白质,制得供药理试验用的注射液。通过检查该注射液的性状、pH、总用固体、含氮量、炽灼残渣、B_a(?)、蛋白质等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11.
姜炭止血有效部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姜炭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选取健康小鼠,给予姜炭不同极性部位的混悬液,用玻片法测凝血时间,筛选出有效部位,研究有效部位不同剂量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姜炭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的高剂量组分别缩短小鼠凝血时间30.82%和28.46%,均与阳性对照药三七相当。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对小鼠的凝血时间没有影响。结论姜炭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的高剂量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为姜炭止血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endotoxin,ET)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已发现近百种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药化学成分有抗内毒素作用,但目前关于中药抗内毒素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味药及其化学成分上,尚缺乏复方有效部位(群)抗ET的相关研究[1]。在这一领域,以经方为对象的研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本课题组选择泻心汤作为研究对象,抓住其清热解毒的主要功效,利用其组方简单的特点,对其进行化学部位分离,采用鲎试剂动态凝胶法和内毒素发热动物模型对泻心汤不同提取部位进行内毒素作用的研究。1材料1.1药材及其极性部位制备:大黄、黄连和黄…  相似文献   

13.
中药百合有效部位的药效学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对中药百合不同提取部位的补益、镇咳和化痰作用进行研究。方法运用阴虚小鼠耐缺氧、氨水诱导咳嗽反应、气管段酚红排泌3个实验分别对百合不同提取部位的主要药理学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二氯甲烷部位在滋阴、镇咳、化痰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在镇咳和化痰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结论百合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存在于二氯甲烷部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阳离子对树脂吸附交换,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再利用鸡胚羊膜腔半体内法进行抗流感病毒活性实验,最后证明活性部位为亲水性的,被阳离子吸附部分。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有效部位的抗病毒药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后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的活性。方法?采用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试验,比较板蓝根不同有效部位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结果?板蓝根提取物Ⅰ组、Ⅲ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和Ⅸ组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后的存活天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P<0.01)。板蓝根提取物Ⅲ组、Ⅴ组、Ⅵ组和Ⅶ组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小鼠的保护作用较强,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板蓝根提取物Ⅰ组、Ⅲ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和Ⅸ组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板蓝根提取物Ⅲ组、Ⅴ组、Ⅵ组和Ⅶ组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16.
乌灵参为炭角菌科黑柄炭角菌ylaria nigripes (KI.)Sacc的菌核,据《四川中药志》记载,该药材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性温,味微苦,能益气补血,民间主要用于镇静、安眠、补肾等[1].乌灵参所含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多糖、酚类、萜类及生物碱等[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灵参除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3]、降血糖[4]及抗炎保肝等作用[5].但目前对乌灵参产生镇静催眠作用的具体成分研究较少,其镇静催眠有效部位的研究亦未见报道.为揭示乌灵参镇静催眠作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乙醇对乌灵参进行超声提取,并将提取物给予小鼠灌胃,观察小鼠外观行为及与戊巴比妥的协同作用,以期为确定乌灵参镇静催眠的有效部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新疆鼠尾草水溶性各部位丹酚酸类的含量,寻找有效部位。方法:采用UV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各部位丹酚酸类进行含量测定和方法学研究。结果:新疆鼠尾草地上部分80%甲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柱分离的10%EtOH-H2O部分中丹酚酸类的含量为53.144%,为有效部位。结论:UV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便于推广,为新疆鼠尾草水溶性有效部位的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药效学实验筛选养心草止血的有效部位。[方法]通过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试验,观察养心草醇、水提取液及不同萃取部位的止血效果,筛选出养心草的止血有效部位。[结果]养心草水提液的止血效果优于醇提液,且水提液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结论]养心草止血的有效部位为其水提液的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19.
羊蹄角的外观性状及显微鉴别。羊蹄角含炽灼残渣6.89%,含氮量约140mg/g,含胆固醇0.43%,水溶性氨基酸12.5 mg/g。含氮量少于羚羊角,其它成分均高于羚羊角。  相似文献   

20.
大叶秦艽抗炎、调节免疫有效部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大叶秦艽抗炎、调节免疫的有效部位。方法: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观察大叶秦艽四个溶剂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刀豆素A(ConA)诱导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通过体内、外实验,分析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结果:大叶秦艽石油醚部位(QS)、正丁醇部位(QZ)、水溶部位(QW)对福氏完全佐剂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免疫性炎症有抗炎作用;QZ体内对ConA诱导的大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体外四种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均呈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大叶秦艽石油醚、正丁醇、水提取物均有抗炎作用,正丁醇提取物有调节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