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Co射线辐体全血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应用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经15-35GY60不同剂量辐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15-2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经30,3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分别与其他剂量组和未经照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0.01),另外,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相互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与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比较则有明显差异I*P<0.05-0.01),结论: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不影响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随着照射剂量逐渐增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60 Co射线辐照离体全血对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分子数目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以及应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结果 经 15~ 35GY60 不同剂量辐照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经 15~ 2 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与未经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然而 ,经 30、35GY辐照后红细胞CR1分子数目分别与其他剂量组和未经照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另外 ,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且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相互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各剂量组、未经照射组高表达与中低表达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比较则有明显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在一定照射剂量范围内 ,不影响红细胞CR1分子基因表达 ;随着照射剂量逐渐增大 ,离体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目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滤除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名健康献血员捐献的血液制备成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怕细胞滤除组,使用BC.L400型去白细胞滤器(成都双流公司)]和对照组,常规保存.分别在第0、7、14、21、28、35天进行红细胞的血常规、Na+、K+、乳酸(LD)、葡萄糖(Glu)、血气、血流变、Na+-K+-ATP酶、游离血红蛋白(FHb)等指标检测.结果 红细胞悬液滤过后其中的白细胞显著减少(P<0.01);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红细胞的血常规、Na+、K+、LD、Glu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Hb含量明显增加,且在保存28 d时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保存0~14 d时两组红细胞内Na+-K+-ATP酶逐渐减少,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气指标中保存液pH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保存第35天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P50)等检测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高切黏度和低切黏度值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21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此种国产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可能对维持体外保存红细胞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研究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及P血型系统表现型分布状况及基因频率.方法采用玻片法确认MN血型及P血型.结果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基因频率为m < n ( m=0.4546、n=0.5454),血型分布特征为 MN>N>M .P血型基因频率P1< P2(P1=0.2662、P2=0.7338),且各血型系统的观察值和期望值经X2检验都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MN、P血型为两个独立的血型系统,掌握其在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对稀有血型档案库的建立、临床输血、亲子鉴定及人类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韶关地区ABO,Rh,MN,P血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洪清  元霞  刘凯波  汤永毅  郑静敏 《广东医学》2007,28(12):2010-2011
目的 掌握韶关地区人群的ABO,Rh,MN,P血型的分布规律,为献血者招募及科学合理库存血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U型96孔微量板对献血者血样进行ABO正反定型及Rh,MN,P血型检测,结果 可疑者用试管法确认.结果 ABO血型基因频率r>P>q,表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D)阴性占0.16%;A2亚型在AB型的检出率高于在A型的检出率;MN血型的基因频率m>n,表型分布特征为MN>M>N;P血型的基因频率p2>p1,表型分布特征为P2>P1.结论 本地区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所占比例最多,且A型多于B型、A2亚型检出率高,Rh(D)阴性率低;应加大O型、A型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及相应增加其库存量,特别是要加强Rh(D)阴性献血者的档案管理和Rh(D)阴性血液的保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美国、荷兰、北京、上海4种血小板保存袋对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 手工浓缩血小板无菌加入到4种保存袋于22℃保存,保存0、1、3、5、7d后分别取样检测血小板回收率、pH、体外聚集活性、血小板第3因子、第4因子有效性(PF4)及CD62P阳性表达率.结果 随保存时间的延长4种保存袋血小板回收率均逐渐降低,但各保存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保存时间延长pH均逐渐下降,血小板保存5d时各保存袋pH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7d时,北京保存袋pH(5.8± 0.35)明显低于其他3种保存袋(6.68±0.13、6.88 ±0.13、6.96 ±0.11)(P<0.05).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各保存袋中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迅速,但4种保存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保存5d时血小板第3因子(止血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7d时美国(127.30±20.35)、北京(649.20±504.00)保存袋第3因子(纤维蛋白析出时间)比荷兰(93.38±7.51)、上海保存袋(71.10±4.52)明显延长(P<0.05).保存7d血小板第4因子(释放功能)均无明显下降(P>0.05).血小板保存5d时CD62P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保存7d时北京保存袋(56.63)高于其他3种保存袋(30.79、26.58、30.91).结论 北京、上海与美国、荷兰血小板保存袋相比,血小板保存5d时各检测指标接近,4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但保存7d时北京保存袋其pH、血小板第3因子及CD62P阳性表达率指标比其他3种保存袋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4℃储存时间对红细胞整合素蛋白(CD47)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保存前及保存第7、14、21、28、35和42天取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7阳性红细胞(CD47+-E)百分率及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GMFIR),同时用显微镜将细胞的形态分为正常、轻度变形、严重变形,并计算各自百分率.结果 全血及悬浮红细胞膜CD47+-E、GMFIR均随储存时间延长而减少,且第14天开始和储存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第42天全血红细胞CD47+-E比保存前低64.9%、GMFIR比保存前低50.5%;悬浮红细胞CD47+-E比保存前低68.4%、GMFIR比保存前低55.2%.储存过程中形态正常红细胞逐渐减少、轻度变形及严重变形红细胞逐渐增多,第21天开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中红细胞形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4℃储存过程红细胞膜CD47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其变化趋势与血液制品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吾尔医4种异常体液与血常规红细胞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不同异常体液型人群间的差异.方法 根据维吾尔医体液论,对876名志愿受试者进行体液辨证分型,并对其检测红细胞指标,统计体液辨证分型与血常规红细胞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体液型之间的差异.结果 异常血液质组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大于异常胆液质组(P<0.05).异常血液质组HCT大于异常粘液质组(P<0.05),其他指标在各型异常体液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异常血液质血液粘稠度高于异常胆液质与异常粘液质,这可能是异常血液质人群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与毒性反应.方法:将晚期乳腺癌44例随机分为治疗(CMxF)组23例和对照(CAF)组21例 .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恶化(PD)2例,稳定(S D)9例,有效率52.2%;对照组CR 3例,PR 9例,PD 1例,SD 8例,有效率57.1%;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 毒性反应中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8%和52.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率分别为87.0%和95.2%,差异无显著性(P>0.05);CAF组ECG异常23.8%,治疗组无ECG异常,心脏毒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托蒽醌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与阿霉素联合方案比较疗效相当 ,但心脏毒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参考值确定.方法 对大连地区35岁以上各年龄组,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八项项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士之间,血浆粘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甘油三酯、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了大连地区正常人群血液流变学八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并反映出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其中.男性甘油三酯正常参考范围与以前报导差异较大,这与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及男性社会活动中饮酒可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