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建立颈内静脉通路。方法 :1 999年 4月前 ,我们采用颈内静脉中路置管 2 1 4例 ,患者仰卧位 ,肩下垫一小枕 ,头偏向对侧 ,取胸锁乳突肌肉缘 ,喉结水平扪及动脉搏动后向外侧约 0 .5 cm处进针 ,对准同侧乳房 ,与皮肤呈 45度角 ,穿刺成功后置入 Quinton1 1 .5 Fr× 1 9.5 cm双腔导管 ;此后采用颈内静脉下路置管 32例 ,患者取枕仰卧位(心衰者取半卧位 1 4例 ,坐位 1例 ) ,头偏向对侧 ,取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及锁骨上缘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顶点为穿刺点 ,沿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穿刺 ,与皮肤呈 45度角 ,穿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改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固定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在ICU住院,并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50例,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25例.传统方法组与改良方法组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护理中进行导管滑脱发生率、皮肤刺激程度和导管感染率等指标对比.结果 改良方法组患者导管滑脱率、皮肤刺激程度均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改良方法可增加管道牢固性,有效防止管道脱出,降低导管滑脱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与PICC在外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期需静脉置管患者39例,分为A组22例,B组17例,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均采用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B组:PICC置管,采用右侧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左侧贵要静脉1例。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18例,反复穿刺成功3例,误入动脉1例,导管堵塞2例。B组:一次穿刺成功14例,反复穿刺成功2例,穿刺不成功1例,导管破裂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移位2例,肘部静脉不充盈无法穿刺2例,进入A组。结论:手术且年老体弱者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穿刺径路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能满足长期输液、危重病人抢救、全胃肠外营养(TPN)以及手术中快速输血、补液的要求,可随时给药,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更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留置针置管成功率较平时的钢针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笔者本着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原则,对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的静脉通路的方法.总结导管维护的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导管感染的风险.方法:对于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2例为PICC置管组,50例为CVC组.两组患者均按时完成化疗,总结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PICC组中7例出现导管堵管,4例出现导管感染,PICC组置管时间为129天,每个置管维持1.8个化疗周期.而CVC组5例出现导管堵管,3例出现导管感染,置管时间为102天;比较发现年龄、性别、疾病的种类(P<0.05)无明显差异,导管感染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留置时间长,导管感染机率增加,输液接头的使用均可增加导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进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提高内科病房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方法将60例需要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的患者按穿刺入选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取一个穿刺护士和另一人共同操作植入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病人采取一个护士按常规方法单独操作植入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置管方法的效果,同时采用自制的问卷比较两组患者对各自的置管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人配合送管的一次成功率为93.33%,病人满意度为96.66%,一人操作的一次成功率为66.66%,病人的满意度为73.33%,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入选的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两人配合进行穿刺方法一次成功率高,病人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我科1996年12月至2003年4月,对571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以股静脉置管行抢救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 ICC)的特点,为其在重症监护病房(1CU)内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置管患者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和B组(PICC),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及液体流速。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动脉损伤和气胸,置管成功率及留管时间相近,但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休克和/或全身水肿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PICC且最大平均流速快。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能确保迅速扩容,在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有重要意义;PICC可避免气胸和动脉损伤,能保证常规治疗液体的每日入量。 相似文献
12.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治疗外科休克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治疗外科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和四肢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抢救治疗外科休克患者共129例。观察两种方法穿刺所用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性、留置时间、并发静脉炎等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均优于四肢静脉穿刺置管组(P〈0.025)。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穿刺所用时间短、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适用于休克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均为临床较成熟,较常用的置管方法,但对于骨髓移植病人,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应选择感染率较低,并发症较少的置管方法,所以建议首选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原因。方法对颈内静脉置管(中间径路)、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分别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误伤动脉及气胸的病例进行统计,比较发生率。结果 (1)CRS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2)误伤动脉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3)气胸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结论根据情况选择最优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熟练操作技巧,严格无菌操作程序和护理常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2000年8月~2004年3月,在52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快速、有效地建立输液通道。尽快地补充血容量并输入抢救药物,抢救生命。结果 42例中有5例因合并重型颅脑外伤,或合并胸腹脏器损伤或伤情过重,失去最佳抢救时间而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病例均现场休克抢救成功,转入下一阶段治疗。结论 中心大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材料与方法1 材 料 采用美国 B- 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2 2~ 2 4 G号 ,宽 4cm的 3L医用透明胶贴。穿刺部位选大隐、前臂手背及头皮静脉。2 方 法2 .1 消毒及穿刺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 ,直径 8cm,松动外套管。操作者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血管 ,右手拇指、食中指握住套管针回血针管腔两侧 ,采用 1 5~ 30 0 角 ,在血管上方进针 ,见回血后 ,分甲、乙两组方法置管。2 .2 甲组常规置管法 见回血后 ,压低套管针角度约 5~ 1 50 ,继续进针 0 .2 cm,左手拇食指固定外套管 ,余指握拳状 ,待右手退针芯 0 .2 cm后 ,将套管全部置入。以… 相似文献
17.
近向年来,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是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的重要手段,并逐渐取代了静脉切开术。我科自1995年6月开展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以来,对108例患者实施了股静脉穿刺置管,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08例病例中,男性90例,女18例;平均最大84岁,最小20岁;均为严重脑外伤病人。置管时间为l-15天,平均8.3天。置管期间均未出现因置管而引起的并发症。1.2置管方法穿刺包的准备:中央静脉导管一套(包括导丝、导管、穿刺针,本院选用美国AR-ROW,16GA,长20cm,导丝直径0.032英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常见血管通路建立方法在血浆置换治疗中的应用优劣,以探讨最为适合重型肝炎患者的血管通路建立方式。方法将62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随机分为直接血管穿刺组和股静脉置管组,两组各31人,各73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感染、管道阻塞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在出血、管道阻塞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方面,置管组与直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中,股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建立方式。 相似文献
19.
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永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3):485-486
由于头颈部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或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常不宜行颈部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为不失时机确保治疗有效地进行,行经皮股静脉置管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法通常采用高位穿刺,误穿动脉、穿刺失败的发生率较高,且输液的通畅与否与体位关系很大。2002年以来,我科试用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法,成功率高,且不易出现淤斑、血肿等并发症。现对2种穿刺置管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院 1993年 7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脑积水患者 92例 ,均采用美国PSMedical分流装置行侧脑室 -腹腔分流术。随访 1~ 7年 ,现将两种腹腔端置管并发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2例 ,男 5 2例 ,女40例 ;年龄 1 5~ 70岁 ,平均 2 8 5岁 ;病程 2d~ 2 0年 ,平均 1 6 5年。其中交通性脑积水 32例 ,阻塞性脑积水 6 0例。1 2 手术方法 常规侧脑室三角区穿刺置入分流管于脑室内约 4~ 6cm ,上腹部切口腹腔端置管方法分二组 :①直接送入腹腔内 ,长度 15~ 40cm ,共 43例。②通过特制金属导管将分流管末端置于髂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