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肺功能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的肺功能变化。方法: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对12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胸腔积液主要导致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病程长短对肺功能有影响,病程长,肺功能障碍多且重,年龄因素对肺功能也有影响,年龄高的肺功能障碍多且程度加重。结论:积极的胸腔抽液治疗对肺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京波  赵红宇 《当代医学》2011,17(11):19-20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药尿激酶加超短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次抽胸液后胸腔内注药尿激酶10万IU,同时应用超短波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抽液次数、胸膜厚度及肺功能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同时应用超短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促进胸腔积液吸收,减少住院时间,减少穿刺抽液次数,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介导下微波和钳夹治疗多房性结核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介导下微波和钳夹治疗多房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多房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内科胸腔镜介导下微波和钳夹治疗,B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C组为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三组抽液效果、临床疗效、胸膜肥厚、肺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抽液效果明显优于B、C两组,临床疗效和对胸膜肥厚、肺功能的影响明显好于C组(P〈0.05),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胸腔镜介导下微波和钳夹治疗为多房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手段,具有疗效好,胸水吸收快,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胸膜炎是呼吸科常见病,治疗原则是在有效、全身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尽快消除胸腔积液,减轻中毒症状,防止胸膜增厚从而消除对肺功能的影响。传统的定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存在着胸液引流不充分、操作不方便等不足,我院呼吸内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引流器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现就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以明 《当代医学》2016,(34):33-34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的方法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9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治疗组经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经抽吸胸水,不注入尿激酶。对比2组患者胸腔积液变化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抽液总量(4015±395)mL显著多于对照组(2816±296)mL,胸水消失时间(13.6±2.3)d短于对照组(24.4±3.5)d,胸膜厚度(1.02±0.15)mm低于对照组(1.56±0.51)mm,胸腔粘连发生率6.1%低于对照组胸腔粘连率22.4%,肺功能较对照组提高,以上数据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不同频率及方式抽液治疗后的超声表现及预后情况,为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抽液的时效性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中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40例,根据抽液频率及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置管引流组(A组,70例),抽液频率为1次/d;胸腔穿刺引流组(B组,70例),抽液频率为每2~3天1次;当超声提示胸腔积液深度<2cm以下或出现多个细小分隔无法定位时,不再进行胸膜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的生化检测及细胞计数结果,记录每例患者的抽液次数、抽液量、治疗后胸膜厚度、是否形成包裹性积液以及开始抽液后28d内胸腔积液内出现分隔和胸膜增厚的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组胸腔积液中的总蛋白水平高于B组,白细胞计数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开始抽液28d内,A组患者排出积液量700~6400ml,B组600~6800ml。开始抽液后第7天A组胸腔积液内出现分隔和胸膜增厚的比例均低于...  相似文献   

7.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结核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发病率仍较高。因此做好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多伴发热、胸闷、胸痛、咳嗽、严重者有气短、呼吸困难。过去多采用胸腔穿刺包穿刺抽液排放。经过反复多次抽放胸腔积液用于治疗。临床上常遇到胸腔抽液过程中出现胸膜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抽液在治疗结核性多房胸腔积液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多房性25例,包裹性6例)患者,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结果31例患者共穿刺68次,成功率100%,没有并发症,较盲穿患者治愈时间平均缩短12天。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多房胸腔积液是一种直观、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了盲穿带来的风险,抽液彻底,缩短了液体吸收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在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在口服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超声介导下胸腔穿刺抽液,大量积液每周抽液3次,中量积液每周抽液2次,少量积液每周抽液1次,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对于分隔胸水行分隔穿刺,尽量抽净后再行胸腔注药,但首次抽液最多不超过600ml,每次抽液后,均将异烟肼0.2g,地塞米松5mg,尿激酶20万U分别以5ml盐水稀释后,注入胸腔,再以5ml生理盐水冲管。结果62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7~14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均完成强化抗结核治疗,平均住院15天。结论超声介导在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的患者,能更加积极有效地控制胸水。  相似文献   

10.
韦怡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39-40
目的探讨三组不同的抽液方法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对246例我院1992~2006年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三种不同的抽液方法后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中心导管和尽快抽液较传统抽液的胸水消退较快,胸膜增厚、胸膜粘连轻。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除采用系统地抗痨治疗外还应尽快将胸水抽尽,可减轻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普勒超声仪评价 71例不同量及不同部位胸腔积液患者抽液前后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提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产生明显影响 ;右侧胸腔不仅对右心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且对左心功能有影响 ;左侧胸腔积液主要对左心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抽液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通常采用抗结核治疗,配合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内注入或不注药治疗方式[1].但反复胸腔穿刺病人痛苦较大,如果治疗不当,将会影响肺功能,造成后遗症.本文对21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置管注射组(n=34),和对照组(n=34)。置管注射组给予胸腔静脉置管抽液,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每周3次;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两组化疗方案均为2HRZE/4HR。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胸膜厚度及肺功能FEVI%、FVC%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规则抗结核治疗并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加速胸水吸收,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链激酶治疗结核性多分隔性胸膜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UK)和链激酶 (SK)的方法治疗结核性多分隔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方法 :入院正规治疗的 3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 ,治疗中经B超证实胸液呈多分隔或蜂窝状。继续尽量抽净胸水 ,随机选 2 0例用 2 5万u尿激酶 /链激酶 +生理盐水 2 0~ 5 0ml/次注入胸腔 ,每日或隔日 1次 ,连续 1~ 3次。另外 1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 2组肺功能变化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胸液引流更彻底 ,胸膜肥厚粘连较轻 ,肺功能获得更明显的改善 (P <0 .0 1)。结论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或链激酶治疗非癌性尤其结核性多分隔性胸腔积液是一疗效肯定、简单、安全的方法 ,较传统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由于早期治疗不当,或反复多次不规范胸腔穿刺抽液或延误诊治而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积液,致使临床治疗时抽液困难,常规药物难以渗透,疗效不佳,易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肺功能及其生活质量。我科自2007年开始使用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结核性胸腔积液在我国发病率有所提高。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但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后,遗留膜增厚、粘连,且反复穿刺病人痛苦大。为此,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引流加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4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朱明亮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91-1691,1726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上比较常见,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多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进行间断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或胸腔置管引流治疗.但术后易发生胸膜黏连、分隔、胸膜肥厚,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1日,对起病至入院确诊不超过6周、胸腔积液中等量以上、肺内无活动性病变的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36例,通过胸膜腔注入尿激酶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志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02-102,113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方法对98例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引流量、引流速度、胸腔内注射药物以及拔管等护理,总结此种方法的优越性。结果98例患者均得到彻底治愈,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对于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避免了因抽液而多次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有利于胸腔给药和胸水情况的观察,且操作简单,适于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主要以抽液,激素和口服抗痨药物治疗。由于胸液中纤维素和蛋白质的沉积,大多数病人多遗留胸膜增厚,对远期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们采用抽液前后尿激酶灌注的方法治疗实验组20例胸腔积液的患者,与20例对照组比较发现,胸膜肥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萍  王金霞 《右江医学》2006,34(3):265-26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并注射尿激酶治疗多房分隔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多房分隔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尿激酶组各30例,常规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尿激酶组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果尿激酶组治疗4周后胸膜肥厚度及胸廓变形、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并注射尿激酶治疗多房分隔型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