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用标记的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法对2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PS2和GSTπ的检测。结果PS2的表达阳性率为49.5%,GSTπ几的表达阳性率为48.1%。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S2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阴性组、PS2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阳性组、PS2表达阴性/GSTπ几表达阴性组和PS2表达阴性/GSTπ表达阳性组。结论PS2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阴性组患者的预后最好,PS2表达阳性/GSTπ表达阳性组和PS2表达阴性/GSTπ表达阳性组患者的预后次之,PS2表达阴性/GSTπ表达阳性组的预后最差。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应用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调节蛋白PS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刚  马斌林  赵峰 《肿瘤学杂志》2005,11(2):109-112
[目的]探讨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PS2的表达。[结果]全组PS2表达阳性率38.1%。在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PS2阳性率分别为48.6%和29.4%(χ2=5.977,P<0.05);在PR阳性和阴性组中,PS2阳性率分别为50.8%和28.9%(χ2=7.664,P<0.01)。PS2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腋淋巴结状况(P<0.001)、临床分期(P<0.05)有关。此外,PS2的表达在民族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关系,并与腋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有关。PS2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GFR和HER-2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65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00例,浸润性小叶癌50例)及乳腺纤维腺瘤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EGFR和HER-2蛋白表达检测,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为48.7%,显著高于浸润性小叶癌(24.0%)及纤维腺瘤(16.7%)(P<0.01)。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7.8%,显著高于浸润性小叶癌(8.0%)及纤维腺瘤(6.7%)(P=0.00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中,EGFR阳性率与HER-2评分等级呈正相关(r=1.000,P<0.05),且EGFR阳性率与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5)。EGFR阳性率在HER-2过表达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且Luminal B中HER-2阳性显著高于HER-2阴性亚型(P<0.001)。结论:EGFR、HER-2阳性率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显著升高,且EGFR阳性率与HER-2的评分等级及阳性表达率均呈正相关,EGFR在HER-2过表达型与三阴型乳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为进一步研究HER-2阳性乳腺癌及三阴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线索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生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抗体标记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7%,COX-2阳性组Ki-67指数为(56.07±17.37)%,COX-2阴性组Ki-67指数为(27.32±16.28)%,COX-2阳性组MVD为32.46±12.59,COX-2阴性组MVD为25.04±10.48,COX-2阳性组Ki-67、MVD显著高于COX-2阴性组(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蛋白高表达,COX-2可促进肿瘤细胞增生和肿瘤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成为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梅  宋欣  刘武  赵坡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6):1248-1250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检测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hTERT的蛋白表达。结果: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强阳性者44例,弱阳性者23例。hTERT蛋白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质,少部分细胞核也有表达。本组乳腺癌分期和分级越高,hTERT蛋白表达的强阳性率越高,P值分别为0.002 8和0.010 2。hTERT强阳性组转移率为63.6%(28/44),弱阳性组转移率为30.4%(7/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hTERT强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69.2%(27/39),hTERT弱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95.7%(22/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结论:hTERT的蛋白表达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PR和PS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各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Ps:的表达。结果全组PS2表达阳性率为38.1%,与ER、PR表达符合率分别为60.6%、62.6%。在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PS2阳性率分别为48.6%和29.4%(X^2=5.977,P〈0.05);在PR阳性和阴性组中,PS2阳性率分别为50.8%和28.9%(X^2=7.664,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PS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状况(P〈0.01)、临床分期(P〈0.05)有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关系,并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PS2可能对指导乳腺癌临床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ezrin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54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CD44v6、E-cadherin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ezrin表达与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乳腺正常导管上皮、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rin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16.7%、43.3%和64.8%.ezrin在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和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而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rin强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ezrin强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 ezr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ezrin强阳性表达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Ki-67蛋白及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A组)及20例乳腺增生症(B组)标本进行Cyclin D1、Ki-67及PTEN检测。结果: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A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2%(71/120),在乳腺增生症(B组)的阳性率为15.0%(3/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A组中的阳性率为80.0%(96/120),在B组的阳性率为10.0%(2/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A组中的阳性率为49.2%(59/120),在B组的阳性率为90.0%(18/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 D1和Ki-67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PTEN阳性表达低于乳腺增生症,并且三者之间存在关联性,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和靶向治疗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aspin和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aspin和MMP-2的表达。结果Masp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为45.0%,低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5.0%(P<0.05);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5.0%,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5.0%(P<0.05)。Maspin和MMP-2的表达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2的表达还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aspin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11,P<0.05)。结论 Maspin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有抑制作用,MMP-2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转移有促进作用,检测Maspin和MMP-2的表达可以成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TF-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TF-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和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ATF-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85/105)、48.98%(24/49)和11.43%(12/1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ATF-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导管原位癌组和癌旁乳腺组织,导管原位癌组ATF-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ATF-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ATF-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刘梅  宋欣  刘武  赵坡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6):1248-1250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检测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中hTERT的蛋白表达.结果:6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强阳性者44例,弱阳性者23例.hTERT蛋白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胞质,少部分细胞核也有表达.本组乳腺癌分期和分级越高,hTERT蛋白表达的强阳性率越高,P值分别为0.002 8和0.010 2.hTERT强阳性组转移率为63.6%(28/44),弱阳性组转移率为30.4%(7/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TERT强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69.2%(27/39),hTERT弱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95.7%(22/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hTERT的蛋白表达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朱崇先  齐贵胜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1):1264-1267
目的探讨P33/ING1和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33/ING1和HIF-1α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33/ING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29%,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95% (P<0.01);P33/ING1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均<0.05)。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94%,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10%(P<0.01);HIF-1α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33/ING1与HIF-1α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83,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33/ING1表达下调而HIF-1α表达明显增强,两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有可能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C—erbB-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中的表达,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根据CgA和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的病例35例(NED阳性组)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100例(NED阴性组),分析比较2组C—erbB-2、ER、PR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NED阳性组分别为62.86%(22/35)、88.57%(31/35)、82.86%(29/35);NED阴性组分别为92.00%(92/100)、71.00%(71/100)、65.00%(65/100),2组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NED阳性组和NED阴性组分别为16例(45.71%)和40例(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伴NED相比,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雌激素调节蛋白PS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4 8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 进行检测 ,分析其与ER、PR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S2 与ER显著的正相关。在ER( )PR( )的病人中 ,PS2 阳性率达 6 7 9% ,而在ER(- )PR(- )的患者中PS2 阳性率仅为 12 5 % ,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S2 阳性表达与病人长生存期呈正相关 ,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在预测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的效果时 ,PS2 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重要指标 ,补充ER、PR的不足。同时PS2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PS2 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LKB1基因在不同基因亚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LKB1基因在不同基因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原位癌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LKB1基因、 ER 、PR、HER-2、CK56、和P53 的表达进行检测;根据最近提出的乳腺癌分子分型进行分组,对LKB1基因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表达及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LKB1基因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阳性率为66.11%(11/18),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率为36.67%(66/1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LKB1基因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47.61%(40/84),无转移组阳性率为83.33%(80/9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基因亚型中中LKB1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A组与HER-2+组及三阴性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KB1基因的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导管原位癌,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且在生物学行为更为恶性的HER-2+组和三阴性组具有更低的表达水平,提示LKB1基因对乳腺癌的浸润与转移过程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和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表达,并取其中43例(51.2%)乳腺癌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的正常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Bmi-1表达。结果: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0%(47/84)。43例乳腺癌新鲜肿瘤组织中Bmi-1mRNA阳性表达率为67.4%(29/43)。Bmi-1过表达与临床晚期及ER阴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Bmi-1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PR、c-erbB-2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1过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分期的新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8.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i-67和p53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i-67和05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Ki-67和053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Ki-67和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均呈高表达,42例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78.6%,p53为38.1%,乳腺良性病变中Ki-67无表达,2例053阳性表达,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Ki-67与p53的表达率随浸润性导管癌TNN分期的增高而上升,另外Ki-67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大小密切相关。结论Ki-67和p53蛋白与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密切相关,对其进行联合检测可有助于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组织蛋白酶D(Cath-D)具有促进浸润性乳腺癌增殖转移的作用,但其表达对导管原位癌肿瘤生物学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Cath-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及其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Cath-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医疗中心乳腺癌数据库中的199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由该院乳腺外科手术且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336例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的病例.结果:在全部336例患者中Cath-D的表达阳性者241例(71.70%),阴性者95例(28.3%),其中导管内癌143例,Cath-D表达阳性者99例(69.2%),阴性者44例(30.8%),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93例,Cath-D阳性表达者142例(73.6%),阴性者51例(26.4%).Cath-D阳性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有10例(4.15%),Cath-D阴性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有4例(1.66%).Cath-D的表达与PR、Her-2的表达没有相关性,与ER存在-定相关性(P=0.075),且与突变型p53显著相关(P=0.001).未复发转移的患者Cath-D阳性表达率约71.5%,而复发转移的病例中阳性率高达80%.结论:Cath-D的阳性表达虽然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关,但其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浸润中的阳性表达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Cath-D的表达在-定程度上能反映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的预后情况,但其价值似乎并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uberin和磷酸化Girdin(p-Gird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2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5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3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Tuberin及p-Gird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uberin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9.6%和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erin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无关(P>0.05)。Tuberin在管腔A型、管腔B型、HER-2(+)型和三阴性乳腺非特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0%、40.0%、31.3%和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irdin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38.4%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irdin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及HER-2状态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P>0.05)。p-Girdin在乳腺非特殊浸润性导管癌的四种分子分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92.0%、62.5%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erin与p-Girdin在乳腺非特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uberin的表达明显降低,可能具有抑制乳腺癌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而p-Girdin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