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病势制宜,是指根据病势轻重盛衰、浅深新旧、以及病程长短,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这是《内经》的重要治则,对临床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本文试作初步归纳和探讨。 一、病有间甚 所治为主 病有间甚,所治为主,是说疾病有轻重的不同,治疗应以病势轻重为主要依据。《素问·标本病传论》言道:“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意即必须谨慎观察疾病的轻重浅深,细心辨别标本先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以脉统证,病、脉、证为一体并治贯穿于六经病辨证之中以阐释病因病位病势,指导诊断与治疗。在《伤寒论》结胸病篇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干,以病为主线,以脉论证,病证相合三者相辅辨析结胸病证的病因病机,辨别病位病势。胸痹证病因病机则是痰饮为害,其发展是由太阳病变证为结胸变证,进一步发展则为胸痹,而胸痹涵盖心、肺、气管、食管等胸部脏器,通阳泻浊的治疗原则应用于心系和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之中,应用小陷胸汤、瓜蒌薤白汤类方,并重用瓜蒌、半夏、薤白以通阳散结,宽胸豁痰,体现出《伤寒杂病论》"有是证用是方"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3.
根据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阶段性和时间性进行辨证,叫做时相辨证法。在《伤寒论》六经病证的辨治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时相辨证的分析方法。本文从区别病期、辨别病位、提示病程、说明发病形式、分析病机、揭示证候特证及判断病势进退等七方面,对时相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医妇科急症,不同于内科急症,妇科急症病势危急多变,临床上分析发病的原因,辨别病变的部位,查明病理的特点,区分病情的轻重,才能正确指导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现代医学把这一过程概括为前驱期、进展期、极盛期、衰减期。祖国医学叫“病势”。从病势病程角度去探索、去分析、去研究,《伤寒论》有一套完整的治疗规律可循。一、细察先兆,详审病机,预测治疗在疾病的前驱期,常可出现一、两个先兆症状。根据观察、审视疾病得来的先兆症状,经过细致的分析、周密的推论、合理的判断,预测其病变趋势,投以相应的药方,以控制疾病于欲发来发之际。这种治疗方法,我们叫它“预测治疗”。“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就是典  相似文献   

6.
病势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规律、相关动因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学问。本文就《伤寒论》原文精神,结合临床实际,重点研究六经病势由浅人深、由表人里、由轻至重、由阳转阴等动向规律;并从质的规定性上把握病势的不同特点.揭示六经错综复杂证候的内在原因,阐发其治疗学上的方法论,以提供临床思维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瘟疫论》是我国第一部讨论瘟疫类疾病的专著。一般医家都将瘟疫类疾病归于温热疾病的范畴。关于温热类疾病的记载和论述,上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书。对于有流行、有传染、起病急、病势凶的这类温热疾病则称为“疠”或“温疠”“疠疫”,很多医著都提到这种“疠”“疫”病。但有系统理论有辨证论治纲领来治疗这类疾病的著作,首推《瘟疫论》。  相似文献   

8.
病位辨证在外感热病辨治中的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是正邪相争的具体位置。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属于外感热病的病位辨证体系。病位辨证是中医诊治外感热病临床辨证的关键。对疾病病位的判定决定了相应的治则和方药。病位辨别准确,方药运用精当,则疗效显著。病位辨证是判定病势发展、转归的依据,是决定外感热病治疗法则和治疗禁忌的基础,是扶正、祛邪,阻断病势发展的前提,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应重视病位辨证,遵循中医理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张博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115-116
<正>中医急症的范围极其广泛,各家论述不尽一致。《中医急诊学》认为:凡中医临床各科的疾病处于急、重、危、险阶段时均属其范围。从病势上分,它不仅包括起病卒暴、慢性病急性发作,病情险急,易危及病人生命的病、证、症,而且尚有因意外损伤,或伤害等处在危急阶段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模式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中医急症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充分体现张仲景对于伤寒杂病的动态辨证思路,其中的动态思维与常变思维是《伤寒论》中所体现的重要思维方法。《伤寒论》第37条,所论病程较长,病证的传变、病势的转归和疾病的预后,与临床贴合尤为密切,涉及到张仲景辨证思维论治全过程,揭示了外感病的动态传变规律,反映出疾病既有常又有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临床诊治疾病时,根据各个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关于如何辨别疾病的特性,祖国医学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有关温病等主要古典著作中已经作了详  相似文献   

12.
论《伤寒论》辨证论治中的五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要论述在辨证论治中需要注意和遵循的五个基本方面,即定位、定性、定量、定势、定因(机)五大要素;通过对《伤寒论》中这五个方面成就的论述,提出在临床辨证论治中不仅要注意辨证的正确性(定位、定因、定势)、准确性(定位),更要注意辨证的精确性(定量),同时要保持辨证中的动态观思想,即要随时判别疾病的病位、病性、病势与正邪消长的变化与转换。  相似文献   

13.
1、论病有发于阳与发于阴,为本论辨别疾病阴阳的大纲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其阴也。……(7)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两句是《内经》全部辨别疾病阴阳,寒热的大纲。仲师因发挥经旨,所以在本节提出“发热恶寒发  相似文献   

14.
<正> 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现代医学把这一过程概括为前驱期、进展期、极盛期、衰减期。祖国医学叫“病势”。从病势病程角度看,《伤寒论》有一套完整的治疗规律可循。一、细察先兆,详审病机,预测治疗。在疾病的前驱期,常可出现一、两个先兆症状。根据观察、审视疾病得来的先兆症状,经过细致的分析、周密的推论、合理的判断,预测其病变趋势,投以相应的方药,以控制疾病于欲发未发之际。这种治疗方法,我们叫它“预测治疗”。“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获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就是典型的预测治疗。奔豚,其证气由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此证脐下悸动,是因汗后心阳不振,水气上犯,欲作奔豚。仲景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利水止悸,是避免奔豚的  相似文献   

15.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若脾胃素弱,治不及时,或药不对症,病势由轻变黄,由浅入深,则酿成严重的后果。内经所说: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令人泻,腹泻也能同样影响其他各脏,其他各脏腑的病变也可影响腹泻,治法上不仅要掌握腹泻的本病,也要治疗伴随着腹泻而来的其他症候。古人论腹泻的症型分类亦不一致,曾世荣有冷泻、热泻、  相似文献   

16.
以《伤寒杂病论》(含《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的方剂配伍为研究对象,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根据其治疗的病性、病位及病势进行归类,再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八纲、脏腑、六经辨证等理论,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探索《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药物配伍规律与中医病性、病位及病势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二)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正确地辨别证候的寒、热属性,是决定用药为温热或寒凉的关键。《内经》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两者治法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去辨证分析,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指导治疗的辨证分析方法称为动态辨证法。《伤寒论》在运用六经辨证辨治六经病证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运用动态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六经病证的病情变化,通过分析邪正消长及病理演变过程,明确病机性质,准确的把握疾病。本文从判断疾病的传变、病势转归及预后,分析疾病的演变规律及病因病机等五方面,对动态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系隋·巢元方所撰,全书五十卷,分六十七门,共一千七百三十九候。其中45—50卷为小儿症候,计255候。巢氏不仅系统地提出小儿养护,生理病理特点,而且对儿科许多疾病病因、病变、分型,辨别等都作了具体讨论,特别是对病因病理叙述尤详,内容非常丰富,为后世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重视小儿护养 促进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肝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病毒本身可侵犯各脏器外,抗原抗体复合物也可沉积于血管内膜而引起各系统的病变;另外发病后不及时休息、过劳以及精神因素等常导致病势加重而成重症肝炎。重症肝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